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强调,社会有机体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由人和全部社会生活条件、要素构成并相互依存与相互作用的活动和发展着的有机整体。整体性是社会有机体的根本特征,也是其理论的核心要旨。在此理论观照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立足整体高度,谋划与建构社会的整体和谐,使整个社会成为一个不断协调发展、健康成长、充满活力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2.
论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海东 《理论月刊》2006,1(2):33-36
“社会有机体”是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的一个总体性范畴。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揭示了社会有机体是在实践基础上由自然环境、人口与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等要素构筑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它为我们分析社会历史提供了一种整体性思维视角,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俊骏 《前沿》2013,(4):41-43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范畴,他把社会看作是一个多种要素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有机整体。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基本内涵和特征,对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是对人类社会运行规律的深刻总结,揭示了社会是一个具有人本性、整体性、实践性的有机整体。社会治理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探照下实现发展创新,为我国社会治理之落实群众利益、社会和谐稳定、激发社会活力的目标实现奠定根基。  相似文献   

5.
21世纪的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面启动阶段,崛起与勃兴已成为时代的主流。在这一阶段会呈现出其特有的矛盾和问题。而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不仅全面揭示了社会有机体的结构和发展规律,而且为开辟唯物史观研究的新领域和推进思维方式与实践方式的现代化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助于我们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理解,对于现代社会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实践效应。本文基于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的视角,通过透析社会系统在现代化各个不同时期发生的变化,旨在说明当代中国现代化正处在全面启动阶段,其本质是要建立现代化需要的一种能够容纳持续变迁要求的全面发展的制度结构,这一全面启动按照现代化一般规律与中国自身的特殊规律演进,呈现出构建性与自发性、决定性与选择性的有机辩证统一,令社会系统发展保持稳定性和长效性。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是从总体上把握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其作为整体系统发展规律的理论,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而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中国化,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不同历史阶段的中国实际情况,对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进行了丰富和发展,推进了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7.
赵永正  ;章罗生 《求索》2008,(8):78-79
唯物史观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是考察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理论视野和方法论原则。我们应在社会有机体的总体性中定位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社会有机体的实践特征出发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在社会有机体进化的动态性与开放性中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概念有着较为清晰的含义。马克思认为,“真正的市民”是市民社会的主体,这一主体所具有的精神正是现代理性精神;市民社会的实质规定为“一切物质交往”,其行动原则就是物质利益原则;市民社会的结构要素是社会组织,这种社会组织是国家的基础。这样无论是从社会结构、社会功能看,市民社会所呈现给我们的都是一种多样、竞争、平等、创新的领域,这也正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所需要的基本状态。如果能把培育一个真正的市民社会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不失为一种优选之路。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三维审视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强 《长白学刊》2009,(2):21-26
在马克思看来,市民社会包括三个维度:即一般雏度,市民社会是与国家相对应并与之“共存亡”的非政治社会。本质是“物质生活关系的总和”;特殊维度,市民社会是与商品经济相适应的“市民”的社会,社会的物质生活关系表征为商品和货币关系;典型维度,商品货币关系转化为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关系,资产阶级社会成为市民社会的典型存在形态。重温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的思想,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价值启示。  相似文献   

10.
需要是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在马克思看来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需要是人追求自身对象的本质力量,需要及其实现是个历史过程.马克思需要理论启示我们当代构建和谐社会要全面开发人需要的动因作用,合理引导人的物质需要,合理规范人的交往需要,在人全面满足实现的历史进程中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闫韶华 《传承》2013,(7):96-97
市民社会理论经历了三个阶段,而马克思的市民社会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分析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公民社会处于比较快的发展阶段,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对我国构建公民社会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志平 《传承》2013,(5):96-97
市民社会理论经历了三个阶段,而马克思的市民社会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分析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公民社会处于比较快的发展阶段,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对我国构建公民社会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袁琳 《人民论坛》2010,(10):60-61
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相关理论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把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建设思想概括为:消灭私有制、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这些都构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14.
张海夫 《桂海论丛》2006,22(2):11-14
从理论上看,尽管马克思没有专门集中论述正义,但是,他并不忽视社会正义。马克思对正义的寻求就是对资本主义的非人道的批判,其本身就具有积极的正义性。在此基础上,从社会生产方式出发,将未来的正义社会论证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发展的条件”即共产主义社会,并将自由、平等纳入到增进社会整体利益的目标之中。当前,马克思的正义理论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经典作家现实地提出了未来"自由人联合体"社会理论,并成为马克思恩格斯他们自己为之奋斗终身的最高目标.马克思学说为当今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方法论,奠定了哲学和社会学基础;其蕴含的和谐社会思想对当今认识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白翔 《人民论坛》2010,(10):118-119
通过探究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着重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是和谐社会构建的精神基础;构建和谐社会是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具体实践,是对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东景 《新东方》2006,(10):43-49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进行梳理,力图展示马克思对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市民社会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思想演化历程,以期加深我们对市民社会这一热点的理解,从而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所启迪。一、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在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批判与  相似文献   

18.
从理论上看,尽管马克思没有专门集中论述正义,但是,他并不忽视社会正义。马克思对正义的寻求就是对资本主义的非人道的批判,其本身就具有积极的正义性。在此基础上,从社会生产方式出发,将未来的正义社会论证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发展的条件”即共产主义社会,并将自由、平等纳入到增进社会整体利益的目标之中。当前,马克思的正义理论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吴惠红 《传承》2006,13(7):15-16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中所包含的以生产力发展为基础,推进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观点;社会发展的主体论观点;重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观点,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中所包含的以生产力发展为基础,推进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观点;社会发展的主体论观点;重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观点,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