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求实》1983,(4)
全面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业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以宜春地区农村为例,试图就这个问题作些探讨。 (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宜春地区农村普遍建立了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经过几年来的反复实践,全区的生产责任制有了四个大的发展:一是从不联产发展到联产,二是从联产到组发展到联产到劳、到户,三是从包产发展到大包干,四是承包对象从大田已发展到农村多种经营各业。去年,以大  相似文献   

2.
一、实行政社分设是继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经济体制的又一重大改革 以统分结合,联产计酬为主要特征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推动着农业生产向深度和广度进军,促进了我国农业内部的分业分工,带来了商品经济与生产力的大发展。然而,这种新的变化,迫切要求农村政权形式、经济机  相似文献   

3.
大兴县从1982年开始。在农村中普遍推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几年来,随着农业内部多种经营的发展和乡镇企业的壮大,农村责任制形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到1990年,全县554个行政村中。实行农场式、集中统一经营占28.5%,专业承包联产到  相似文献   

4.
9、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大意义何在? 答: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化,其中影响最深的是,普遍实行了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它是集体经济中,以承包为纽带,以分户经营为基础,把集体统一经营与劳动者自主经营结合起来,按最终劳动成果计算报酬的一种经营管理方式。联产承包责任制通过对劳动组织、经营管理、计酬方  相似文献   

5.
《湘潮》2017,(11)
正2016年4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他对乡亲们说:"小岗村是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在小岗村大包干等农业生产责任制基础上形成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们党农村政策的重要基石。"从小岗村农民签下包产到户契约书,到家庭联产承包潮涌神州,是中国改革历史性的一幕,至今令人回味。小岗农民的红手印邓小平说:农村搞家庭联产承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实行了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联产承包责任制越来越成为合作经济的主要形式,开创了农村商品生产日益发达的生动局面。 这种联产承包责任制,适应农村商品生产大发展的需要,从我国农业生产的自然特点及其社会性质出发,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对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对农业生产责任制进行了长期而艰苦的探索,几经反复,终于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普遍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认真考察中国共产党对农业生产责任制探索的历程,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于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长期...  相似文献   

8.
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出现了一个生气勃勃、欣欣向荣的新面貌。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特别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开拓了一条新的路子。它是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一种创举,是对马克思主义合作制理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研究、探索、指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继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又一次解放农村生产力的重大举措,也是一项牵动奔小康全局的战略任务。如果说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而这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与实现小康目标紧密联系的,因此,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关于联产计酬、责任到人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联产计酬、责任到人的生产责任制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它究竟好在那里?最近,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到彭泽县棉船公社几个生产队作调查。所到之处,干部社员都夸联产计酬、责任到人的生产责任制好,它是人民公社定额管理的新发展,更适合当前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农民的特点,进一步体现了按劳分配的原则。本文就调查的几个问题作如下剖析。  相似文献   

11.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这是我们过去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产生的必然性的深刻体会 ,现在这同样适用于适度规模经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是中国农民的一个伟大创造 ,它不仅从根本上消除了原来农业生产管理体制中存在的过于集中、形式单一和平均主义弊端 ,促进了农村整个面貌的深刻变化 ,而且还引起了人们观念上的突破和转变 ,提高了人们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 ,纠正了许多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误解 ,开始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在农村进行改革和建设的道路。但这只是一个开始 ,中国农村发展任重而道远。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传统农业向…  相似文献   

12.
1982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 1983年1月,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正式颁布,从理论上肯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相似文献   

13.
当前 ,我国已经实行第二轮土地承包制度 ,允许土地承包 30年不变 ,并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中央提出 ,要继续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稳定土地制度 ,使农民放心生产 ;同时 ,在坚持土地所有权国有的前提下 ,允许采用多种形式 ,把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这是我国经济深入发展的必然反映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迫切要求。因此 ,在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 ,适时推进土地流转制度的改革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难点。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面临严峻的挑战我国从 1978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 ,农业发…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全面推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实践证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符合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就为什么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双层经营的涵义;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形式下能否实现规模经营;能否实现农业现代化等问题谈点认识与思考。  相似文献   

15.
(一)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这种小规模的土地经营方式,在一些地方已经阻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实践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铜山县一直把建立和完善生产责任制当作发展农业生产的中心环节来抓,从实行小段包工、定额计酬这种单一的生产责任制,逐步发展到统一经营、联产到劳,专业承包、联产计酬和包产到户等多种形式的责任制同时并存。由于统一经营、联产到劳这种形式的责任制,比较适应全县大部分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干部的管理水平,体现广大社员的愿望和要求,发展较快。目前实行这种责任制的生产队,占全县生产队总数的90%,成为全县的主体形式。它既有效地发挥了集体经济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充分调动了社员个人的劳动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使全县农村发生了令人鼓舞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李桂花 《党史博采》2008,(12):10-13
中国的改革始于农村:农村改革,又是从推行生产贵任制,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起步的,并最终建立起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完成了农村改革的第一步,后来,它被确立为我国农村基本的经营制度,长期坚持和稳定下来。本文回顾河北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过程,以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  相似文献   

18.
一、农业的生产责任制并不是近年的创举农业的生产责任制,现在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急速地展开了。这种生产责任制的具体形式很多,如专业承包、联产到酬;如统一经营、联产到劳;如包产到户或包干到户,等等,在其中,采用的范围较广、最能引人注意的是包产到户或包干到户。以包产到户为特点的生产责任制,在我国的农业管理形式中,并不是创举。在五十  相似文献   

19.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现行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对它的研究和讨论,自其诞生之日起,就长盛不衰地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但学术界对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内容的当代中国农村改革,作全方位研究的比较多,专论1976~1983年农村改革的文章并不多。即使是已有的研究文章也或是从全国农村的宏观角度进行分析,或是集中在对安徽小岗村这一典型案例的剖析上,较少以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郊区的农村改革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上海的生动实践,有着不逊于小岗村实践的现实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20.
岳峰伟 《党的建设》2021,(10):24-2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所有进行的改革中,农村的变革是最先成功的,也是人民群众最满意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使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经营方针的变革再次找到了组织方面最可靠的支点,成为农村改革的第一块基石,给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是给农民带来利益的生产组织形式和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新机制.在这场农村、农业的变革中,甘肃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较早、进展顺利、发展健康的省份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