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提出的问题。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同志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立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运用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仅使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中国化,而且为马克思主义注入了崭新的时代内容。一邓小平理论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革命的内在关系分析中阐发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立场。邓小平同志充分肯定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指导作用:"坚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的85年是探索和掌握中国社会、中国革命、中国建设规律的85年。在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三个时期,掌握了中国实践的特殊规律,从而纠正错误、取得胜利和成功。哲学的思考表明:“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依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是群众路线的真谛,“掌握实践指导规律”是决策科学的依据,正确认识和处理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绝对规律和相对规律、实践指导规律和物质运动规律的关系,是党对马克思主义规律论的重大贡献。要继续研究并进一步掌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规律和合目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关于"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论断,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内在本质和必然规律。"美国社会主义例外论"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历史原因,实质上社会主义在美国"貌似例外却并不例外"。揭示美国"例外"的本质,不仅可以更好地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更有助于我们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学说科学性与普适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谢剑桥 《世纪桥》2016,(3):24-25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其理论成果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大理论体系,后者又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和谐社会理论等内容。这些理论成果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和关联性,必须从整体性的视域加以研究和把握。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经典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通过一系列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而来的"中国样本",其学科性质兼具理论和应用二重性;研究对象是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理论与实践而展开的诸多论域与相关高地;研究框架包括主体形态和其它必要范畴;研究方法则集中于多学科、多视野的不断借鉴、融合与注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应该集中于三大理论框架的探索:社会主义新质论,主要思考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新的伟大工程理论,其理论宗旨是澄明建设什么样的党以及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新的社会发展规律理论则主要涵括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其理论攀升在于解决新时期实现什么样的发展以及怎样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指出 :“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 ,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 ,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1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导下 ,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要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物质文明和高度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也必须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才能取得成功。一、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道路 ,必须依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在进入社会主义时期之后 ,我们党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毫无经验 ,当时只能借鉴苏联的经验 ,靠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从实…  相似文献   

7.
搞"特区"试验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探索方法.在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的根据地,作为革命时期的"特区",探索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新道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经济特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为现代化建设和祖国和平统一做了成功探索.这些探索的理论和实践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8.
正这里说的"两论",即是理论与舆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革命时期靠"两论起家",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的飞跃;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靠"两论当家",实现了中华民族由根本扭转命运到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飞跃,还需要"两论强家"。"两论强家",需要在理论宣传上着眼举旗定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历来把中国革命和建设当作世界革命和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明确地说:“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说:“中国  相似文献   

10.
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文化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因此,应当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文化理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思想文化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之上阐述文化与社会和人类自身相互关系及其一般规律的理论。它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原则。第一,马克思主义对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关系的论述,为我们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中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思想文化建设的关系奠定了理论基础。唯物史观揭示了一个简单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两次伟大的革命,形成了两代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坚持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把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继续推向前进。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2.
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层面研究实事求是这一重要思想,其根本点在于: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揭示实事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启示,深刻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实事",并从这一"实事"出发,通过"求"而努力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从而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制定新的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3.
郭帮 《福建党史月刊》2013,(22):30-32,39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是全国革命运动的中心区域。文化建设作为根据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促进了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延安时期,根据地掀起了学习、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热潮,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的进一步结合,有效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回顾历史,总结经验教训,根据地的文化建设以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于当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如果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实践划分为革命、建设的发展阶段的话,那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便是典型的建设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5.
当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马克思主义理论遇到了挑战。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如何?马克思主义理论还能发展吗?对此我们的回答是乐观的、肯定的。社会主义事业确有高潮与低潮之分,但作为科学地揭示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客观规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却没有这种划分。社会主义事业处于低潮,并不意味着革命理论也相应处于低潮。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有这样一个值得引起重视的现象:革命低潮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获得大发展的契机。研究这种现象,分析其中的原因,对我们今天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继续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无疑具有紧迫的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革命的成功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并把握中国社会规律的结果,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并把握中国社会规律的结果.在当前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人只要正确认识并把握中国社会的规律,就一定会建设成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改革的成功,将会引发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高潮.社会主义的胜利和资本主义的灭亡都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7.
《求实》2013,(12)
毛泽东群众观中的民本思想,是在汲取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指导,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提出了人民主体论、人民利益论和人民民主论,实现了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超越和创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本观的新视野。它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创新工作方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侯惠勤所认为的作为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一大基本命题的"历史和逻辑相一致",可以深刻地表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总是必然地同其本源理论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科学地揭示其所蕴含的规律,就必须正确认识"一脉相承"中的"脉"、正确看待"一脉相承"中的"承"以及正确理解"一脉相承"的意义所在。本文围绕以上三大理论问题,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如何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和"普世价值"的根本性区别,从而有利于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阐述在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即马克思用人与世界关系的纽带——实践为出发点,用实践唯物主义和生成性的思维方式取代了旧唯物主义和先验规律论的思维方式,实现了从建构主义的社会主义范式到生成论的社会主义范式的革命和转变的基础上,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领导人,转变思维方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拨乱反正,清除"隐形唯心主义",并以生成性的思维来指导社会主义建设。从而使"社会主义"不再被看作拥有固有属性的事物,而是被看作为一个在实践中生成其本质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人在关于社会发展动力的认识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结合,前后相继提出了矛盾动力论、改革动力论、创新动力论和和谐动力论等思想,从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理论.这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