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志芳  张丹 《东北亚论坛》2022,(4):114-126+128
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和全球价值链的深度关联,以及全球政治经济关系的深刻调整,正在促使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核心议题和主要原则从贸易平衡向市场准入、从边境到边境后发生着根本性改变,对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规则规范与主权国家内部经济政策协调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自贸试验区是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制度创新探索高地,是我国对接引领国际规则的试验田。目前,我国以要素有效流动为重点的政策制度改革和创新探索,正在推动形成覆盖市场准入前、准入后全过程的开放型经济制度规则体系。由于兼顾了国际国内市场规则高效对接的开放发展需求,也顾及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底线原则,我国自贸试验区的制度性改革创新与国际经济政策的变迁不谋而合。自贸试验区的相关探索对我国准确定位自身在国际经济政策新体系中的作用、有效对接和积极参与引领转型时期国际经济规则变迁,正在形成极其重要的制度性支撑。  相似文献   

2.
旅游经济运行中政府规制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寻 《东南亚纵横》2006,(10):73-77
引言随着市场机制的日趋完善和旅游经济发育的逐步成熟,我国的旅游业正处于一个转型期。从市场层面上看,正在从单纯的目的地为主向目的地、客源地和中转地并重的格局转变;从行政层面上看,正在从全面管理向适度管理转变;管理方式则正从单纯以行政命令为主向多种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也在由分散向集中转变,企业与政府的关系也正在发生变化。在此宏观背景下,政府转变职能,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就旅游业而言,政府对旅游经济的规制也需要调整,由以政府主导、市场基础为特征向以放松管制、加强宏观调控为特征转变,从而为旅游…  相似文献   

3.
中国和越南有明显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相同之处是:中国与越南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和一个正在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社会主义国家;不同之处是: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有一个大的经济基础,现在GDP已达1万亿美元,13亿人口的市场.这些异同,可以使中国能做到的而越南难以做到,比如:13亿人口市场的吸引力,中国可以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国.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盟关系的新发展 世界正在步入新的阶段.国际政治舞台出现了一些变化.之前一些突出的角色现今已经逐渐退到后场,代之以一些新近崛起的力量,中国和东盟是两种典型的新情况. 近年来,世界见证了一个发生巨大变化的中国,日益成为全球政治一个新的力量.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现今中国经济已经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中国正在成为一个世界强国,影响全球范围内的发展.东南亚是受中国崛起影响最多的一个地区.  相似文献   

5.
新兴国家的快速崛起和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作为两股重要的力量,正在推动国际金融体系发生一场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意义最为深远的变革。未来10–15年,全球金融体系将出现如下变化:国际金融治理机制实现从八国集团到二十国集团的彻底转变,而二十国集团的根本缺陷将意味着一个制度更加虚弱的金融治理时代的来临;主权财富基金和信用评级公司将成为全球金融体系新的重要行为体,进而加剧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权力冲突;国际社会将加强对资本跨国流动的监管,新凯恩斯主义将取代“华盛顿共识”,成为影响国际资本流动的主流意识形态;而国际货币体系将出现从“美元独霸”向“一超多强”的转变,新兴国家将加快推动其货币的国际化进程,国际货币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这个转变过程将充满各种新旧力量的争夺和竞争,从而导致全球金融体系的动荡和不安。与此同时,中国逐渐进入从贸易崛起到金融崛起的新阶段,并开始深度介入国际金融关系,因此积极维护自身日益扩大的国际金融利益和国际金融安全逐渐成为中国对外战略的重要内容。对此,中国应该借助当下国际金融体系变革的各种有利时机,采取积极的金融外交手段来提升自身的国际金融地位,夯实自身的金融安全保障,以实现大国金融崛起的宏伟图景。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它在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将会遇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曾经或正在遇到的某些问题和矛盾。通货膨胀是中国近年来遇到的一个突出的经济问题。因此,通货膨胀是否有益于经济增长,改革开放中能否有效地控制通货膨胀,成为经济学界和政府部门关注的一个热点。战后,拉丁美洲经济基本上实现了由统经济向现代化经济的转变,取得了较快的发展,而通货膨胀却始终高于其他发展中  相似文献   

7.
国际体系正在加速转型,其主要标志是:中国和平崛起、9·11后的反恐战争、一种新的超越意识形态及战略竞争的大国双边合作关系正在全球范围内成型.但目前的国际体系仍然是西方盟国掌握主导权,在双边同盟和八国集团与中国之间有一条或明或暗的战略分界线.中国与西方大国既有广泛的合作;又有各种分歧和战略性的竞争.东亚区内多层次、多形式的多边和双边合作在加强,新的地区秩序正逐步显现,中国的繁荣与富强依赖于构建良好的周边关系.  相似文献   

8.
国际贸易投资规则发展趋势与中国的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亚太区域合作正进入一个新的"框架重构"阶段。由TPP所引发的东亚地区秩序或亚太区域合作格局的变化势必会对中国的东亚一体化战略和东盟为中心的渐进性一体化原则形成新的挑战。同时,以TTIP和TISA为代表的欧美新贸易投资协定正在成为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新的重大外部因素。因此,着眼于国际规则和全球治理的最新发展趋势,中国有必要在深化国内改革的基础上,加快完成更高标准的自贸区战略布局;在世界经济规则的重构中提出新的战略议程,以增强中国在国际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9.
进入90年代,中国的对外开放正在从80年代的单向引进式的开放,走向双向交流式的开放。具体地说,就是从单一的从国外引进资金、技术、设备、管理经验和吸收外商来华投资办企业,转变为我国的商品、技术、人才和资金也能走出国门,到别的国家去投资办企业,参加世界舞台上的国际间竞争。目前中国经济已经具备走向世界的条件。首先,我国经过15年的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已大大增强,科技水平已有较大的提高,人们的思想也大大解放,市场竞争意识和国际经贸知识已较为普及。有些企业和人员通过  相似文献   

10.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高涨的大环境中 ,中国还处于某些区域经济一体化之外 ,给我国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实现了中国的区域经济合作从无形到有形的转变。其经济合作政策的转变主要基于中国具备较强的经济实力、市场需求大。中国正在强化与国际市场的对接 ,寻求投资转化效应 ;同时 ,东盟自身发展和亚太地区贸易自由化和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需要以及东盟成员国的政治稳定等为中国区域经济合作政策选择的变化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1.
国际定位是中国外交战略制定的重要前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际定位在"变"与"不变"中发展。中国从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成为崛起的新兴大国,从国际体系边缘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从国际事务的被动参与者成为发挥一定引领作用的负责任大国。同时,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等国际定位始终保持不变。中国国际定位的变化性和稳定性影响到中国外交,使其在观念、政策、方式、风格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的同时,仍保持基本战略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相似文献   

12.
《东南亚》1992,(3)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认真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讲话。以这个讲话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的这一新浪潮涌向红土高原,使红土高原上的云南人民增添了力量和希望。抓住有利时机,解放思想,冲出红土高原,走向东南亚,走向亚太,走向世界,开创云南对外开放的新局面,已成为云南人民的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13.
二十国集团的转型选择和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催生了二十国集团(G20)机制的升格,3年后的G20正处于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有效机制向促进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平台转变.在此转型过程中,G20内部的不同群体因利益和理念差异而对转型具有不同的看法,从而需要在发展方向、指导思想、组织机制、议题设置及其有效性、合法性等五个方面进行整合.中国逐步形成了其关于G20转型和发展的基本战略和思路,正在努力通过G20转型而推动国际体系改革.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正快速而深刻地卷入全球体系,越来越需要在全球范围内通过合作与交流来争取和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需要以有助于国际间相互沟通理解为目标来建构当代中国的国家政治身份及其道德感召力,提升中国知识与思想、中国的经验与模式、中国智慧与情感的国际话语权与影响力。但这样一种系统完整的当代中国思想、知识与话语体系不可能凭空建构,它需要有自己的创新平台、实践空间与话语源头。正在快速推进和拓展的当代中非发展合作及丰富实践,正是中国学术思想界可以主动予以拓展的一个重要理论创新天地,是中国知识与思想走向世界可以把握的一个特殊机会。  相似文献   

15.
对古巴改革开放若干政策思想的向点看法中国拉丁美洲学会会长蒋光化1993年以来,古巴逐步推行改革开放政策,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注目和评论。作为正在进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人民,理所当然地非常关切亲密友好的社会主义古巴人民的改...  相似文献   

16.
回顾中国14年来的巨变,一个未曾被人注意的动因,就是中国人睁眼看世界的发蒙。邓小平在三卷文稿中多次论述了中国在世界的定位,使中国共产党人第一次对中国的国际地位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认识落后、改变落后的猛醒中开拔起锚的,在确立加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观念后打开了面向世界、走向世界的国门,由此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90年代后半期,我们不应忘记邓小平关于中国在世界格局中定位的论述,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重视发展速度,在多极化的国际政治格局中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进一步改革开放,争取在下个世纪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上的一流强国。  相似文献   

17.
近两年来,中美洲和平和地区一体化进程在世界格局变化的影响和推动下取得较大进展:地区冲突业已平息;动乱国家的民族和解发展比较顺利;一些国家的国内冲突和矛盾正在通过协商和谈判:不断得到化解;出于中美洲国家共同利益的需要,地区经济一体化已初见端倪;地区各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都处在调整、恢复和发展之中。和平推动发展,发展促进和平,整个地区进入了一个从和平进程开始向一体化发展转变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8.
与东南亚和北美这两大传统吸引中国移民板块不同的是,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发展,移民以前所未有速度向世界各地扩散,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的移民,每年增长速度非常之快。与此相应,欧洲及其他地区为了发展本国经济,放宽了对移民的限制,一些西方国家欢迎技术和投资移民进入,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作为国际移民的一部分,中国移民在此大潮中走向世界,逐步适应和领会各国不同的移民政策。其发展趋向与世界背景内的国际移民大潮相吻合。本文从欧洲及其他国家颇具特色的移民政策中,把握世界移民潮中华人少数民族所在区域的大致情况和发展走势。  相似文献   

19.
发展东北亚地区各国的多边经济合作,是全球经济走向一体化时代潮流的反映和要求。全球经济走向一体化的历史进程早已开始,并日益向纵深发展,第二次大战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其标志就是各国经济生活的经济运行形成了超越意识形态、社会经济制度的国际化、协调化和市场化。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和集团化,是全球经济走向一体化的当代表现形式或过渡形式,它从内部一体化层次不断提高、外部范围不断扩展和内外相互渗透三个方面推动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亚太地区出现了四个层次的多边经济合作渠道,开始形成了纵横交错、彼此衔接的地区经济一体化网络。东北亚地区合作体的形成和发展,将对亚太地区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作出开拓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转轨经济中的宏观调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从中央计划经济体制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是上世纪末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大事。正如波兰著名经济学家W.科勒德克所说:“2 1世纪的前夕,全球经济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广泛的后社会主义转轨过程。在欧洲和亚洲一共有3 0多个国家,其人口多达1 5亿或占全人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