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作为一种富有深刻洞见性的法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法学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体系和理论范畴。但在现代化语境中,马克思主义法学同时也面临着诸如理论范畴难以界定、其他法学流派的冲击和较量、学界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偏见和忽视等一系列困难和挑战。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必须采用现代化的思维方式。即大胆进行整体道路设计、内部革新、外部改造,此方为当代语境下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是发生在法学领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象,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一样,也具有西化、现代化的背景,是在中西文化论争中出场的,其本身不仅意味着对西化思潮的一种否定,更意味着对西方文化的一种文化哲学态度。近现代以来中国的法制现代化诉求既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也给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带来西化的挑战。解决此挑战,需要坚持科学的文化汇流观,反对形而上的文化对立观,在文化汇流中理解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在文化扬弃中推进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的新情况、新任务、新特点出发,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改革开放,继续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适应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出发,提出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依法执政,执政为民,关注民生,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等治国理政的新观点、新命题、新思想,特别是提出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些战略思想体现在民主法治上,形成了人本法律观、和谐法治观、依法执政观、民生法治观、”三个至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等思想、观点,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法学,是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法学理论上的升华,法治实践上的突破。给我们许多深刻启示: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结合起来,实现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有机统一;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实现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科学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统一;必须坚持立足国情同借鉴人类法治文明成果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法学国际化同民族文化的有机统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法学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现实问题形成的法学形态.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形成,是中国化的过程.对马克思主义法学而言,深研原著、坚持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问题、提取中华基因、吸取他域经验、促进法学大成,是其基本路径.由此,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也具有了方向指导.  相似文献   

5.
有的论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法学并不客观存在,所以它就不存在发展问题。”(《学术季刊》1989年第2期《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反思》)本文拟就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存在与产生等问题提出论证。一,客观存在有“马克思主义法学”论著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法学并不客观存在”的主要理由是: (一)1842——1844年期间,“马克思完成了从黑格尔的哲学向唯物主义和无产阶级政治立场的根本转变。但是,仍然没有摆脱旧哲学的影响,更没有建立起自己的世界观体系。”  相似文献   

6.
(一)法学理论 1、毛泽东的法律思想研究 2、论政策与法律 3、论法律实施的监督保障 4、《邓小平文选》中的法学问题 5、科技发展与法律和道德问题研究 6、法学研究方法论问题 7、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方法论问题 8、对我国立法体制的思考 9、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立法的发展趋势 10、政法干部学院法学理论课教学初探 11、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与我国人权现状  相似文献   

7.
法学界一些学者在开展法学领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研究过程中,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等多个命题。这些命题虽然表明了研究者在研究视域、研究层面、话语表述等方面的差异,但也凸显了相同的中国化思维和中国化视角,奠定了进一步达成共识性命题的基础。就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命题而言,这个命题是遵循应然性理路和实然性理路而被提出的,其内涵可从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在中国的具体化和民族化两个层面来理解。  相似文献   

8.
王康寒 《海南人大》2007,(11):36-39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党中央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出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在认真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经验,借鉴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标志着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9.
论毛泽东法学思想的特点康英杰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过程中,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中国特色的法学思想,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  相似文献   

10.
我国宪法学研究范式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学科(或专业)共同体在学科的研究中所形成的同质的思维方式或理论模式。受前苏联法学的深刻影响,我国传统的宪法学研究范式是阶级斗争范式,源于对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的重大误解,它在我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应当转换为人民主权范式,这符合我国的国情和发展的方向;宪法学研究范式的革命性转换也使其理论体系面临着重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第一章 绪论 一、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员了解法学的概念、研究对象以及法学的产生、历史发展等基本问题,重点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及其主要贡献。 二、内在联系。绪论是一门学科的入门部分。法理学的绪论部分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法学和法学基础理论。第一节介绍法学的概念与研究对象等,第二、三节介绍法学的历史发展,第四节介绍法学基础理论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本质就是将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法学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及其中国化产生的主要成果进行概括和阐述,提出了对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展望,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中国化对中国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波著,人民出版社2011年3月版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是法学领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系统中国化的组成部分。在法学领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法律思想是沿着何种路径发生中国化现象并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成果的,这是全书的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现代化”一词的历史回眸和“世界在变小”的现实审视,从纵横两线交叉点上得出结论:邓小平的“三个面向”的核心是“面向现代化”;文章从教育本身的目的,地位和面临的挑战阐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的理论根据;分析我国教育面向现代化的实现途径,提出,这需要党政领导重视,全民教育意识和教师工作投入“三到位”;最后从法学教育涵括于整个国民教育种属概念的逻辑关系入手,提出法学教育现代化的“三走向”思维。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法学也是一样。法是法学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改变这个概念对法学肯定有很大的影响。然而,我认为马克思主义法学家规定的法的概念是科学的,目前尚无足够的事实动摇它,更无需再去创造一个“扩展了外延的法”的概念。否则,不但发展不了马克思主义法学,反而会使之大倒退。根据形式逻辑的原理,概念的内涵和  相似文献   

16.
户政制度作为行政管理法律制度,应建立于经济基础之上,符合法学理论原则。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理论为指导,运用法学理论知识和经济分析指数,从生产关系的三个方面——所有制、劳动关系以及分配制度考察了我国的户政制度。  相似文献   

17.
绪论 一、目的要求。通过绪论部分的学习,应当掌握法学的概念、研究对象、性质及学科体系和法学的历史发展,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应重点掌握,从而对法学这门学科形成初步认识。 二、主要内容。法学概论的绪论部分从两个角度  相似文献   

18.
在法律进化论和民主主义的思想革命中形成的日本法社会学是领导战后日本法学的主要法学思潮之一。日本法社会学从诞生起,深受日本马克思主义法学、欧洲和美国法社会学和其它社会科学的影响,迅速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社会科学,为日本法学的发展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我国当前的法学教育仍以专业知识传授为主,而对法科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则主要依靠两课教学。由于两者缺少有机的结合,法学教育中出现明显的"德智分离"现象。从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学教育的关系来看,马克思主义是两者共同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政治观、价值观渗透于法律内容之中。只有将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充分地渗透到法律课程之中,培养社会主义情感和理念,形成社会主义法律道德,提高职业法律人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切实增强法律的意识形态功能,促进社会主义法律的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20.
<正>马克思主义法学是人类历史上最科学、最详细、最有生命力的法律科学。这一理论体系从马克思、恩格斯开始,经历一百八十多年历史,由无数共产主义者经过艰辛、无私的探索,有失败的教训也有成功的经验,正是这种探索,使马克思主义法学从起初的幼苗成长为今天的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