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良安从一名来沪创业者,到成为一名书法教育工作者,直至如今成长为书法专业人士,快意驰骋于申城书法天地。这其中既有其天资所助,更得益于他对书法事业的孜孜耕耘,对书法韵致之美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2.
贺惠邦先生是我久已敬慕的著名书法大家。他总结自己多年的经验认为,书法是“法”,又是“道”,既要有高超的技艺,又要有正确的理念。多年来,他在毛体书法研究和创作方面,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所倡立的毛体书法新流派,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书法界最有影响的大事;  相似文献   

3.
郑焕明 《黄埔》2013,(2):159-160
刘泽林自幼喜爱书法,任职现代文学馆后,有了更多练习研讨的机会2000年初,一次偶然的机会.泽林求得辅仁大学老校长、八十岁的周彤彰先生的一本书法集,见其笔法道劲、转折豪芒、墨迹神秀清逸,既有舒卷烟云的气势,又有真书天骨的精神,深为感动,于是在工作之余,着力练习书法  相似文献   

4.
王绪远,上海人,出身书法世家,保利置业集团艺术设计顾问。他有着传统书法扎实的功底,从事规划设计建筑、环境艺术等方面的经历,又让他放开了视野。他的汉书系列作品极具创新性、时代情和现代感,  相似文献   

5.
张斌 《统一论坛》2013,(3):72-73
2010年9月,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了《中国书画新流派代表人物》一书,贺惠邦先生作为中国毛体书法流派的创立者和毛体书法领军人物入编。这是中国书法史上、在典籍中正式出现毛泽东书法流派新概念。人所共知,毛体书法是由开国领袖毛泽东创立的一种书体,其突出特点是:气势宏伟、舒展流畅、雅俗共赏,既有高超的艺术性,又有广泛的群众性。经过贺惠邦与同仁们多年来积极倡导,已在全国形成了一个新的书法流派。据  相似文献   

6.
言恭达 《群众》2013,(8):80-82
30多年的当代“书法热”无疑带来群众文化的繁荣,精神需求的重组。也带来了价值观念的多元,休闲情趣的寻求,以及“民粹文化”的膨胀……表现出某些书法文化民族立场的转移,传统艺术价值体系的颠覆和审美评判标准的缺失。因此,当代书法界最急需的是思想的滋润与审美的纯化,让书法回归心灵!同时,还需要书法文化社会身份的重塑与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需要书法艺术现代人文精神的重铸。从而推动书法艺术当代经典的文化创造,以艺术的审美自觉唤起全民族对文化的觉醒,完成书法艺术家书法文化的时代担当!  相似文献   

7.
知名画家吕登洪是沪上吴昌硕画派第四代传人。他的书域作品,以书法入画,骨法用笔。气韵生动。挥洒自如,一花一木无不生机勃勃,充分展示了既有吴派精髓。又有个人特色的艺术风采。吴昌硕嫡孙、著名画家吴长邺看了他的书画作品后给予高度评价:“吕登洪好啊,他好在一枝笔,好在书法.完全是中国人的东西。”著名硒家曹用平也赞不绝口:“他是吴门传人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8.
苏士澍 《中国发展》2012,12(1):76-78
该文阐述了重视书法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书写技能,还可以增加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认识,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拓宽眼界,陶冶情操,培养其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全面提升其素质。并提出,书法不等于写字。仅仅写好字并不一定能成为好的书法家;饱读诗文、博览群书,文化修养极高、又能写好字的人,才能成为好的书法家。  相似文献   

9.
秦首先 《黄埔》2012,(2):76-77
“情由心发,境由心造。我的书法创作既重书法技巧,更重书写内容,每一幅作品怎么用笔、如何用墨、采用何种布局不是自己随意决定的,而是根据书写内容去安排。一个合格的书法家创作一千幅作品,应该有一千个面孔,一千个意境。”一见面,高亚仑先生对自己的书法创作侃侃而谈。  相似文献   

10.
陈振濂 《今日浙江》2013,(14):60-60
(1944年生)中国书法家协会浙江分会副主席俞建华在浙江书法界有极好的人缘。而且是30年间浙江成名书家中难得的"矛盾复合体":一方面,创作极其讲究传统功力,是当之无愧的古典型书家的代表性人物;另一方面,艺术观念又出奇的开放与讲求创意。当年学院派书法创作被批判时,他是难能可贵的少数理解者与支持者之一。我想这与他在出版社工作有关,他视野开阔、广收并蓄,使得创新欲  相似文献   

11.
邱曙东 《人民论坛》2023,(7):104-10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凝结而成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书法文化传播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内涵丰富的概念,其承载着文化、政治、宗教、传承、审美和教化等功能。中国书法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推动中国书法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当前,中国书法文化的传播需要积极推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方案,重点克服一些行业不良现象,树立正确的行业发展导向。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90年代初,李巨炎开始了收藏中国书法的艰辛历程,这源于他发自内心的对中国书法的热爱。而他对中国书法收藏的独到判断、敏锐见解,是使他在历经20年磨炼后成为一位成功的中国书法收藏家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李皓 《世纪行》2011,(1):35-37
荆州自古为文物鼎盛之邦、人文荟萃之地。张濂希先生是荆州现代一位异军突起、风格独特的艺术家,他在诗书画诸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书法自成一家.尤为出类拔萃。先生虽以书画饮誉江汉数十年,桃李遍荆楚,  相似文献   

14.
走进黑龙江省宁安市西关社区的农电家属楼和天源小区住宅楼内,映人眼帘的是风格各异的书法、绘画、剪纸、图片等作品:既有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又有反映改革开放巨变的;既有伟人题词,又有警世名言;作品内容美观大方、健康向上,让人赏心悦目的同时也得到了情感的陶冶。“楼道文化”作为文明楼院创建的有效载体已成为对居民进行思想德教育、科学文化知识普及和艺术熏陶的新舞台。  相似文献   

15.
朱关田(1944年生)原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美院1963年在全国首次招收书法本科生,至1979年又首次招收书法研究生,朱关田在本科生中年龄最小,读研究生时又最年长,横跨这两个首次的,除他之外,还未见第二人。关田兄在读书时立志学术,在唐代书法史研究上独树一帜,著作宏富,又对个案研究如颜真卿等用力甚勤。其治史重考据究材料,在书学界以此独标一格。是考据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近年来的大手笔,是费数年之功编成多卷本《沙孟海全集》,为当代书法史提供了一份详实可靠的系统文献依据。这  相似文献   

16.
<正>书法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纵观书法发展史,除了受社会制度、经济水平、审美观念等的影响外,书法市场成为推动书法发展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去年中国书法申遗的成功,使得书法再一次受到市场空前  相似文献   

17.
书法漫谈     
书法是我国文化遗产中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辉成就的一门传统艺术,源远流长,不仅为海内外同胞所喜闻乐见,也受到国际友人的欣赏赞叹,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相似文献   

18.
我与经典     
书法经典是当代书法创作的主要参照。如何理解经典、承续经典、发展经典、超越经典是书法家们不可回避的不二之途。经典有其时代性,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书法当然是经典,但它在魏晋时代就不是经典,甚至连“正统”都不是。“王字”之所以成为书法的“经典”,是因为它为魏晋以降的行草书发展(从技巧到风格)提供了“范式”。徐渭书法,是对明以前书风的反叛,作为“风格”的一种典型代表,它同样成为明以后的书法经典。  相似文献   

19.
上海作家管继平写作上是一把好手,著有散文随笔集《一窗明月半床书》、《上海老辰光》、《民国文人书法性情》等。在上海文人中,管继平可算一位“曝光率”较高的作家。尤其是他所撰的“文人书法”系列文章.先后被《中国书法》、《书法报》、《书与画》、《书法导报》等多家报刊转载,甚至在中国书法网上,管继平与启功等一起被评为“文人书法”网大评论权威。其实,于管继平而言。这倒是其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结果,在书法与篆刻艺术上管继平同样出手不凡。  相似文献   

20.
李正越 《今日上海》2014,(11):51-53
位于上海市西南部的七宝镇,是一座既有江南水乡自然风光,又有悠久人文内涵的历史古镇。近日,记者与上海收藏报主编任维钧、古砚台收藏家李孟生一起,采访了当地的书法名人陆家富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