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中国与世界毒品犯罪立法比较 毒品在世界范围泛滥成灾,毒品犯罪成为当今社会全球性的严重犯罪,极大地威胁着国际社会的安全与发展,已引起各国政府的严重关注。因此。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普遍重视加强禁毒立法。据介绍,世界上已有数十个国家或地区制定了专门的禁毒法或者在刑法典中专门规定毒品犯罪。中国在1979年刑法典有关毒品犯罪的规定和《关于禁毒的决定》(以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范围的毒品泛滥,已成为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毒品犯罪已日益严重地威胁着许多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伦理道德、身心健康、民族素质。惩治毒品犯罪,阻止毒品蔓延,已成为世界各国刻不容缓的共同责任。  相似文献   

3.
毒品犯罪立法中的刑事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品犯罪立法主要涉及犯罪圈的划定与刑罚的设置,包括犯罪化与非犯罪化.目前争论最多的是"毒品合法化"问题与吸毒行为的性质认定."毒品合法化"的观点主要是在反思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禁毒政策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毒品合法化"观点既不科学,也行不通.而吸毒行为不宜作为犯罪处理,因为它不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非犯罪化处理符合刑法谦抑原则和人权保障理念.  相似文献   

4.
毒品犯罪作为危害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的严重刑事犯罪,历来被当作严厉打击的重点对象。通过实际调查发现,拉萨市的毒品犯罪既有一般地区毒品犯罪的典型性,也有当地毒品犯罪的区域性特点。受外部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影响,毒品犯罪在当地迅速蔓延、持续上升,部分吸毒人员甚至把拉萨市作为吸贩毒的"避风港",以逃避打击。文章结合当地毒品犯罪相关数据,深入分析毒品犯罪特点,总结出公安机关在打击毒品犯罪中所面临的管控难、查处难、起诉难等困境,并在结合当地毒品犯罪现状、特点和实际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毒品犯罪防控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5.
毒品犯罪是指违反国家有关毒品管制法规 ,从事与毒品有关的危害社会治安秩序和公民身心健康的活动 ,依法应当受到处罚的行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依法查禁毒品 ,严惩毒品犯罪 ,这是因为毒品给人类文明和社会安全带来触目惊心的严重危害。我国确定“四禁并举、堵源截流、严格执法、标本兼治”的禁毒方针 ,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治理毒品犯罪关乎社会的稳定 ,民族的生存 ,国家的强盛 ,因此 ,有效打击毒品犯罪等于遏制了一大批犯罪问题的上扬 ,是治理犯罪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毒品犯罪的发展趋势主要有毒源种植地和生产地不断扩大;吸毒人数和毒品贸易猛增,社会危害越来越大;毒品种类与日俱增和新型毒品不断涌现;毒品贩卖形式多样化、系统化、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深受毒品危害的国家,一直致力于结合本国实际情况,通过政府禁毒和民间自发的禁毒形式,构建具有自己特色的禁毒体制。随着我国吸毒人数的逐年增加,吸毒所引发的社会问题越来越突出。为整治吸毒问题,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立法层次也越来越高。2008年6月1日生效的《禁毒法》重新调整和布局了我国的戒毒体制和模式。禁毒政策是政府对于毒品问题的一系列调控准则,包括禁毒政策的制定、适用和执行等基本方面。中国禁毒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之后,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受众多因素影响,当前还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对此,越须有清醒认识,并在禁毒工作逐步制度化、社会化、专业化的过程中加以解决。我国注重毒品犯罪的综合治理,积极开展创建“无毒社区”、“无毒村”活动。同时,我国毒品犯罪刑事政策对刑法功能的定位不准确,形成了一种对刑法的依赖心理,“严打”色彩比较浓厚。为此,应当坚持现有禁毒方针,树立毒品犯罪只能控制而不能消灭的观念,逐步确立以社会立法为主的禁毒法律体系,要更加注重控制毒品犯罪的实际效果。从目前滇西南运输毒品犯罪的情况看,人货分离运输毒品案件比重迅猛上升,毒品犯罪的手段更加隐秘,延伸破案较以往困难,公安机关涉毒案件破案率也有所降低,为此,必须以强有力的手段规范客车运营和托运秩序,堵塞制度漏洞,及时遏制滇西毒品运输入境势头。  相似文献   

8.
据国家禁毒委统计,吸毒问题目前已蔓延到全国1600个市县,吸毒人数已达57万人。“无毒国”正面临着毒品消费和犯罪的严峻挑战。 我国的毒品问题由禁绝、复燃到全国流行经历了三个阶段。毒品对人最大的危害表现为毒理作用所引起的药物依赖性和严重的并发症。远离毒品、珍惜生命需要通过各种教育方法和宣传形式来实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青少年吸毒、参与贩毒等现象不断出现,已成为危害社会秩序以及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大祸患。以2010年至2013年四年期间上海市各级人民法院审理的一审未成年人毒品犯罪案件为例,对上述犯罪呈现的特点、个体及社会之原因、处理情况以及审理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我国青少年毒品犯罪防控模式提出相关的建议和对策,以期对控制我国青少年毒品犯罪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毒品,这个全球性公害,近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在我国又死灰复燃,重新蔓延开来,并正在向青少年渗透。另外,由于对毒品危害的无知和好奇,在毒贩的诱骗下而导致吸毒、从事贩毒的青少年人数也呈上升势头。青少年毒品犯罪,特别是青少年吸毒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1.
吸毒人员人格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品对人类的危害日益严重,深入研究吸毒人员的人格特征,对于有针对性地戒除吸毒人员的毒瘾、减少吸毒人数,从而从根本上减少毒品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吸毒人员尝试毒品的相关因素主要有心理原因和社会原因两方面;吸毒人员的人格特征包括认识、情绪情感、意志、个性倾向性、气质等几个方面的特征;吸毒人员人格矫治对策包括药物治疗、封闭治疗和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刑法未将吸食毒品行为规定为犯罪,但对容留他人吸毒行为给予刑事处罚。在司法实践中,容留他人吸毒罪作为一种处罚较轻的毒品犯罪,刑法对其犯罪构成过于简略,面对毒品对社会稳定和谐产生的严重危害性,严厉打击涉毒型犯罪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司法案例予以一一梳理,厘清构成要件中的一些争议问题,为司法实践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3.
美国是全世界毒品问题最严重的国家 ,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毒品销售市场 ,而且毒品消费量和吸毒花费均居世界之首。介绍美国毒品问题的基本情况 ,分析美国的禁毒措施。思考我国的禁毒现状  相似文献   

14.
吸毒问题是困扰当今世界各国社会治理的突出问题。近年来,我国吸毒人员数量大约以10%的速度增长,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许多问题,因毒致贫、因毒致乱等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与国家的重视。调研发现,治理毒品问题必须打防并举、标本兼治。其核心是萎缩毒品消费市场和减少毒品消费群体,其关键是源头治理,重点是解决需求侧的问题。我国应充分运用大数据,着重从创新毒品宣传教育、社会治理方式、打击毒品犯罪等方面对毒品进行深度治理。  相似文献   

15.
1997年,我国登记在册的吸毒者已达54万人,吸毒导致刑事犯罪率上升,且引发了卖淫、爱滋病感染、性病传播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为解决毒品犯罪问题,我国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贩毒、吸毒仍屡禁不止,且越演越烈。作者认为,要解决毒品犯罪问题,除了继续加大对毒品的制、贩、运等毒品供应的打击力度外,还须正确认识毒品供应与毒品需求之间的关系,加大对非法毒品消费的打击力度,即将非法毒品消费纳入刑法的调整范围。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中国青少年吸毒问题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青少年吸毒已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其特点主要表现为文化水平低、人数急剧增加、结伙吸食等。青少年吸毒的原因,除社会原因外,还有吸毒青少年自身的原因。吸毒给青少年身心及其家庭、社会均带来极大的危害,中国全社会必须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吸毒。解决的办法是加强宣传教育,杜绝毒品来源,做好戒毒工作。  相似文献   

17.
新型毒品氯胺酮(K粉)的毒理作用、滥用趋势及危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氯胺酮在我国青少年中的滥用势头劲升,使毒品滥用问题出现了更加严重的多元化和多药滥用现象。因此,在青少年中加强新型毒品危害的预防教育,加大对娱乐场所的管理力度和加强对麻醉、精神药品的管理,对预防和减少新生吸毒人员,防止新型毒品的滥用和涉毒犯罪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比我小30岁的刑法学女博士桑红华同志将她所著的《毒品犯罪》(警官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1版,32万字)一书寄赠给我。这是她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加以修改、补充而成书出版的。我满怀兴趣地读完了这本书,深感此书体系精到,视野开阔,论述深刻,堪称为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毒品犯罪的力作。 当今,毒品犯罪以其突出的社会危害性受到世界各国乃至国际社会的共同关注,已成为危及人类共同利益的国际犯罪。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党和政府采取的禁烟、禁毒和戒毒措施坚决、严厉、持久,吸毒现象及贩毒、制毒等毒品犯罪作为一种丑恶的社会现象,为时不久即被禁绝,我国一度在国际上被誉为无毒国。但是,近些年来,走私、贩毒分子利用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大搞过境走私毒品活动,国内吸毒现象也死灰复燃,面对这种严峻形势,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0年12月28日颁布了《关于禁毒的决定》。该决定对毒品犯罪增加了许多新  相似文献   

19.
毒品犯罪是一个极其严重的社会问题,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兴亡。针对我国现阶段毒品犯罪的状况以及目前我国缉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共同寻求打击毒品犯罪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对毒品犯罪的微观预测,就是对毒品犯罪或与毒品犯罪有密切关系的六个方面的预测。一是对毒品贩运路线的预测;二是对毒品贩运手段的预测;三是对毒品犯罪成员的预测;四是对毒品犯罪区域的预测;五是对零星贩毒的预测;六是对吸毒人员的预测。由于我国与毒源国相毗邻,毒品对我境的渗透将是长期的,我国要在短期内解决毒品问题不是轻而易举之事。只有强化禁毒的机制,方能减少毒品对我境的渗透和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