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关系到福利权制度在我国的建构.福利权的义务主体应当是政府,而不是企业更不是个人.福利权的性质决定了政府应当主动、积极地履行自己的责任,保障福利权的实现.在福利制度的模式选择上,建议我国采取政府支配型的福利多元主义模式.而且,第三郭门的发展在福利制度的建构中越来越扮演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目前,许多腐败是以特权的方式体现的,如公车泛滥并高档化、公款吃喝旅游、公费医疗无上限、多占或低价购买住房、安排亲朋好友子女就业、垄断福利不断扩大等等.  相似文献   

3.
论"以人为本"的宪法涵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孔武 《河北法学》2005,23(2):68-70
现行宪法的第四次修改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修宪观,以人为本不仅禁止国家权力侵犯人的尊严,而且要求国家积极保障个人有尊严地生存、发展的条件.从历史上考察,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当代有着崭新的内涵,与传统的人本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亦涵盖了西方宪政史中"人的尊严"的理念,其核心意义在于明确国家和人民之间的关系,确立国家最高价值在于人权保障的观念.  相似文献   

4.
胡敏洁 《河北法学》2007,25(10):55-59
尽管,福利权为美国学者所采取的主要用语,但在其他不采用该用语的国家,福利权的类似争论也在进行.其中,主要涉及到福利权是消极权利还是积极权利、福利权是道德权利抑或法律权利以及其是否需要宪法规定.而事实上,福利权可能更是一种带有混合性质的权利,在不同的面向上需要不同的保障方式.  相似文献   

5.
"三无人员",即无家可归、无业可就、无亲可投的人员,是刑满释放人员中特殊的群体.童生(化名)就是这样的"三无人员". 解决"第一口饭" 今年26岁的童生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后经减刑提前释放.童生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后童母去世.童父生前与几个兄弟交恶,大家基本断绝了联系.如今,童生的这几位叔伯都搬离了村子不知去向,致使童生无亲可投.不仅如此,童生还身有残疾,右手多个手指缺指畸形,无法像正常人一样从事日常劳动.  相似文献   

6.
福利社会与发展中的斯堪的纳维亚福利国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各国致力于福利国家的建设已逾百年,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各国在社会投入水平和福利机构方面的巨大差异至今仍在,但是各国对于福利社会的可持续性的认可和公众对福利社会的高度承诺则是基本一致的.各福利社会有来自各方面的维系: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公司企业、家庭和自发组织的机构.不同的福利社会体系与它们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对欧洲各福利国家有着不同的意义,形成了具有不同特点的福利制度.在20世纪最后十年里重建福利国家的痛苦过程中,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整个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社会问题的争论热点.然而到目前为止,效率与平等之间的冲突大多得到了解决,在北欧五国都保持了福利政策的稳定.该地区独特的历史经验并不排斥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和机构为了发展福利事业而积极推行普及政策所做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柞水县委、县政府主动领会农村改革的新政策、新要求,按照积极探索、持续推进的原则,走出了一条"四个四"的财政涉农资金整合新路子,连续十年荣获全省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第一名. 坚持"四个结合"明晰整合思路 柞水县资源相对富集,经济总量相对较小,县级财力匮乏,农业人口比重较大,农村贫困面较广,如何解决财政资金投入不足、多头管理、使用分散、交叉重复、效益不高等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8.
论文基于ISSP2009社会不平等模块的调查数据,通过选取美国、德国、瑞典、韩国四个典型福利国家,分析了不同福利体制下公民福利态度的差异,探讨了公民福利态度的影响因素以及不同福利体制内组群间福利态度的分化特征。研究发现:不同福利体制下公民的福利态度存在显著的差异,且福利体制是影响公民福利态度的最主要因素,社会价值观念维度的社会公平感、社会冲突感、收入差距认知以及个体自利维度的主观社会阶层均显著影响公民的福利态度;不同的福利体制产生了特定的社会群体内部的福利态度分化结构,也存在一定的态度共识。公民福利态度研究的出发点是保障福利国家存在的合法性,是政府制定社会福利政策的重要依据。研究福利国家公民的福利态度,能为我国当前的社会福利制度的转型提供方向参考。  相似文献   

9.
《政府法制》2006,(8):1
公交职工免费坐公交车,铁路职工坐火车不用买票,电力系统职工可享受“福利电”,电信职工装电话、打电话几乎免费……今年两会期间,新华社播发了《你凭什么享受“免费午餐”——政协委员抨击垄断行业“福利腐败”》一稿,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和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10.
随着福利国家时代的到来,给付行政作为一种国家的治理模式和秩序类型在世界各国悄然兴起,它要求国家和政府积极地采取各种措施为国民提供生存照顾,增进公民的福利。然而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出现要求国家还权力与社会,从一些领域中退出,客观上为非政府组织在给付行政领域弥补政府失灵所带来的政府职能的缺位提供了空间。本文针对中国非政府组织失灵的表现形式,从行政法的角度提出治理非政府组织失灵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行政给付限度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国家的高福利政策下,缺乏节制的政府福利供给,已经成为诱发财政危机、管理危机、信任危机乃至道德危机的主要原因.欧洲新自由主义理念强调国家积极义务不能无限扩张,福利国家虽然不能没有行政给付制度,但同时需要防范制度的内在风险与负面影响.国家财税福利虽然重要,但市场和家庭、社会中介组织对社会福利的贡献也不可或缺,福利渊源...  相似文献   

12.
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审查批捕工作的具体要求 一是准确把握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内涵和基本要求.在检察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政策,应当把握四个基本要求:全面把握;区别对待;严格依法;注重效果.  相似文献   

13.
钟燕 《法制与社会》2012,(28):119+122
"六观"、"六个有机统一"、"四个必须"是科学的发展理念和执法理念,检察机关公诉业务工作必须以"六观"、"六个有机统一、"四个必须"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本文从阐释"六观"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出发,进一步探讨了检察机关公诉环节在贯彻"六观"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公诉环节如何贯彻"六观"等核心价值观,以推动公诉工作的与时俱进、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4.
正社会福利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公共争议的重要议题。适度而周全的社会福利,对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因此,现代政府都必须具备福利和再分配功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大多都形成了关于政府福利责任和福利功能的共识,进而推动了福利国家的发展。不过,福利国家的发展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遭遇危机,战后福利共识瓦解,但由此也催生了福利国家和社会政策研究的新领域:福利态度调查  相似文献   

15.
垄断协议规制是我国反垄断法实施的基础,立法的原则性与垄断协议本身的复杂性要求垄断协议的规制必须建立在经济分析、消费者整体福利和社会整体利益综合考量基础之上,制定《垄断协议指南》是科学、合理禁止垄断协议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发福利了,发福利了."蔡大姐一上班,就神采飞扬地在办公室里大声宣布. 大家马上围上来,叽叽喳喳问个不停:"是什么好东西?""以前不是过节才发的吗?这不过年不过节,发的什么福利啊?"  相似文献   

17.
住宅作为人类生活的基本条件之一,是个人享有政治权利乃至职业选择等基本自由的前提,要保证个人对其享有就必然要求国家干涉住宅市场.我国现有的住宅政策无法保障居民享有可承受的住房,因此有必要将限制出租人的解约自由等政策成本较低的优势选择纳入政策选择的视野.在公法学上,限制出租人解约自由是以财产权的公共福利制约理论为基础的.日本旁屋和赁法上的正当事由制度,作为以"公共福利"为由限制私人财产权的-种政策手段,通过立法限制其他私人的经济自由,由这种限制行为反射给其他私人岳住的利益,而国家不用直接向私人进行给付;国家不用承担财政上的负担,承租人获得的居住利益实际上是由国家的规制行为所产生的反射利益;从政策的成本上来看,花费最小,值得我国在制度设计时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铿锵玫瑰>中有这样一场晚四朵"警花"在抓捕犯罪嫌疑人黄平安时,敲开了住在对面一位老工人的家门,向老工人询问黄平安的行踪,这位很有警惕性的老工人一五一十地向警方报告了情况.令人惊奇的是,老工人的扮演者王嘉扬(艺名玉影)在现实生活中竟是警方的通缉犯.踏破铁鞋无觅处的警方正是根据电视剧中的这一线索,将其抓获.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在三年多的逃亡生涯中,王嘉扬在演艺界竟修成"正果",已在多部电视剧中扮演重要角色,其中就包括两个月前在各电视台热括的反腐败电视剧<绝对权力>中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周副市长这一角色.  相似文献   

19.
秦宗文 《法律科学》2007,25(1):82-88
有"确信"方可定罪,"疑罪"则应从无,这是现代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之一.但在实践中,无确信而定罪或明或暗存在,导致疑罪从无原则出现了异化.这种异化的重要原因是情理与法治的冲突,解决的路径在于法治对情理的要求适度让步,对传统的疑罪从无理念进行松动,降低确信成立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政府究竟应承担何种福利责任?1970年代福利危机后,欧洲福利国家一直在反思该问题。通过选取ISSP"社会不平等"数据中的典型国家——英国、德国、瑞典和匈牙利——进行研究,论文发现由政府承担福利责任已经在不同福利体制国家中达成共识,绝大多数公民都赞成由政府承担福利责任。尽管如此,公民对政府应承担何种福利责任的态度仍然表现出差异性。论文发现福利体制并不是解释公民福利态度的唯一影响因素,个人自利与社会分层因素,对社会公平现状的判断也同样对福利态度有影响,而且影响的大小和方向根据不同的福利问题表现出差异性。由于福利态度被视为影响社会政策制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探讨福利态度及其影响因素对了解民意,制定合理的福利政策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