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言     
《政协天地》2009,(11):8-8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化科技发展的重要部分,是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体现,也是宝贵的、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整体和谐的社会,贯穿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个历史过程。就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命题的思想资源看,研究者己从中西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遗憾的是,不少研究者对作为和谐社会命题重要思想来源的中共历史文化传统未给予足够重视。实际上,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文化自觉的产物,有深厚的中共历史文化传统积淀。也可以说,和谐社会命题既源于中共历史文化传统,又是对中共历史文化传统的新提炼、新概括、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晓沙 《台声》2007,(6):74-82
“宣南”是北京宣武门外以前一带地域的泛称,也是约定俗成的特定历史地域概念。宣南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宣南文化是北京历史文化的瑰宝,是北京历史文化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使其在北京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占具着重要而特殊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潘捷军 《今日浙江》2010,(13):56-57
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否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是文化大省的一个重要标志。浙江历史上文化灿烂,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浙江又被全国方志界誉为“方志之乡”,以修志方式记载历史、传承文明是我省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因此地方志既是我省传统文化资源宝库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文化大省地位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5.
明的重要载体,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传统村落是北京3000年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象征,是北京农耕文明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中呈现地和代表性文化空间。同时传统村落也是北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文化基石,是全市人民的精神文化家园。北京郊区拥有一批富有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独特建筑风格的传统村落,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得到保护和重视。
  传统村落是民族的宝贵遗产,是承载和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传统村落是北京3000年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象征,是北京农耕文明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中呈现地和代表性文化空间。同时传统村落也是北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文化基石,是全市人民的精神文化家园。北京郊区拥有一批富有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独特建筑风格的传统村落,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得到保护和重视。  相似文献   

6.
浦源村位于周宁县中部,距县城仅5公里,两南崇山峻岭,东北平原并临东洋溪。2007年,浦源村获得了“福建省最美的乡村”、“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等称号。历史文化名村必有独特的历史文化。浦源村的历史文化最重要的是独特的护鱼文化、船刷宗祠和孝子坊.  相似文献   

7.
左世忠 《前进》2012,(8):33-35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历史古国。数千年的风雨洗礼,积淀了丰厚的文化传统和文明历史,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有别于世界其他文明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山西这样一个既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又是我国“司法鼻祖”皋陶诞生地的地方,不仅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文化,还有着深厚的司法历史文化。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所包含的“德礼融于法”的重要特征和追求秩序、注重和谐的内在精神,在这片土地上得到了良好的传承。如何科学把握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院文化建设的契合点,在批判的传承中探索法院精神文化建设的路子和方法,是我们在推进现代法院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姚同发 《黄埔》2007,(1):48-50
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作为祖国的宝岛,台湾的历史文化更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话说台湾栏目以大视野、大纵深、大力度介绍台湾历史文化发展轨迹,揭示台湾历史之根、文化之源。作者姚同发先生曾任天津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所长,长期从事台湾研究,曾多次赴台作学术访问,出版有《台湾历史文化渊源》等著作。  相似文献   

9.
《群众》2011,(12):F0004-F0004
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是无锡现存最典型、最完整的古城历史文化保护区,位于无锡市中心城区南长区辖区内,占地44公顷,核心保护区18.78公顷。2010年获“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殊荣。  相似文献   

10.
邓祖涛 《求索》2013,(5):241-243
历史文化名镇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历经朝代的更替.见证历史的变迁,反映独特的民风民俗,传承着文化的延续。是不可再生和不可代替的历史文化遗产。同时它又肩负着发展经济、改善居民生活水平的重担,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和发展何去何从?如何做到既要保护历史文化名镇。也要把它们建设为适合现代生活的不断发展的城镇,焕发历史文化名镇新活力,是目前学术界和政府部门最具争议、最为关注的议题之一。笔者以汉水流域石牌镇为考察个案,尝试借用费孝通先生倡导的“文化自觉”理论来探讨石牌镇保护模式.以期石牌镇的保护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近水则灵     
黄宁 《当代广西》2009,(16):28-29
梧州是一座具有二千多年历史的古城,这里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滔滔东去的西江及其所孕育的源远流长的文化,是梧州不可多得的财富。梧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交汇处”,又成为一个多种文化的大熔炉,名人文化、龙母文化、宗教文化、商贸文化共同构成了梧州的西江文化,内涵丰富,多姿多彩,同时又水乳交融,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12.
历史文化资源作为不可再生资源,既是人类的珍贵遗产,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文化发展战略强调的是一种全球社会伦理.注重人与人之间、身与心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和谐关系。以江苏省东台市安丰镇为例,分析其在保护历史文化资源,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开展的相关工作,以及其显著而成效的有益经验,对于传承历史文化、拓展历史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具有普遍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3.
历史风貌是城市文化在城市空间的积淀。上海是历史文化名城,在城市发展进程中,树立了“开发是发展、保护是更具文化内涵的发展”的理念,逐步建立了历史文化风貌保护体系,保护了城市历史风貌,提升了城市品位,弘扬了都市文化,塑造了城市精神  相似文献   

14.
马淑吉 《创造》2012,(4):80-81
大姚县位于云南省楚雄州西北部,地方文化传统悠久。在历史掀开新的一页的今天,如何发扬优秀历史文化,整合县域文化资源,以满足当今各族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的需求,丰富县域经济发展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时代提出的新任务。  相似文献   

15.
喻芳 《长江论坛》2008,(3):23-26
汉口一元片是武汉市历史文化积累最深厚、近代历史建筑和传统居住区风貌保存最为完整、集中的老城区,拥有丰富的历史居住环境和文化遗产资源,集中了大量优秀建筑。同时它也是汉口的传统商业、贸易及居住区。随着汉口江滩的建成,滨江美景得到充分的展示,区位条件和资源优势更加凸现,具有极好的发展前景。一元片老城区应以“保护历史文化建筑特色、提升城市功能、优化环境改善基础设施”为目标,合理利用现有资源,改善旧城区公共服务和居住条件,实现功能置换和环境整治,建设成具有深远历史文化渊源,又反映鲜明时代特征的历史文化名区。  相似文献   

16.
张鑑  丁志刚 《群众》2023,(4):10-11
<正>历史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根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建立分类科学、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2022年4月,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施意见》,对全省历史文化保护对象、活化方式、传承路径及工作机制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特别强调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传承要与城乡高质量建设、区域特色打造、  相似文献   

17.
德宏古傣文有近千年的历史,长期以来,傣族人民对它十分珍视,因为它蕴涵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我们今天来研究它,不仅是为了向人们展示德宏古傣文的优秀文化,让更多的人来感受傣族祖先的勤劳与智慧,感受这一优秀文化所带来的魅力,更为紧要的是让人们来学习、珍惜、传承和弘扬并深刻领会这一文化所蕴涵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8.
哈尼族是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人口约140多万人,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但由于哈尼族历史上没有文字,许多宝贵的哈尼族文化没有得到记载,在历史的长河中散佚。值得庆幸的是,哈尼族利用民歌这种形式,使哈尼族文化得以传承,丰富了中国文化宝库。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和灵魂。统战文化源于统一战线发展壮大的历史积淀,富含政党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社会阶层信义文化和海内外同胞同根文化,是独特风格和气质的文化形态。常州市统一战线目前设计了统战文化视觉识别系统,形成了一批统战文化成果、认定了一批统战文化基地,开展了一系列统战文化活动,设立了“同心”文化光彩基金,作为文化载体的历史文化名人在统战文化品牌的打造过程中无疑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就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近日,由国家建设部、文物总局共同评选并经国务院批准颁布的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单揭晓。永泰县嵩口镇、福安市溪潭镇廉村、屏南县甘棠乡口下村、清流县赖坊乡赖坊村榜上有名。至此,福建省已拥有3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9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据了解,在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共公布四批“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名村”称号的同时,福建地方政府也陆续将一批具有重要历史、文化、科学价值的古村镇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名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