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宛福成 《长白学刊》2011,(2):104-108
中国解决了粮食自给,但仍面临需求的刚性增长;土地、水资源短缺;"强农惠农"效果不明显;农村劳力不足;自由贸易夹击等诸多掣肘点.保障粮食安全是国家自立的客观要求,在策略取向上要坚定不移地坚持粮食自给;加快农业人才培养;营造绿色耕地;坚持农村基本经济制度下"规模经营";农业开放稳步进行;通过政策与立法确保粮食安全和政治安全...  相似文献   

2.
齐勇  郭琳 《前沿》2014,(21):112-113
中国粮食自给率的降低已经严重影响到居民食品安全以及国家的粮食安全。本文认为,联产承包制是造成当前农业生产比较利益低下,粮食产量下降的根本原因。要解决我国的粮食自给和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对土地进行流转,实行规模化农业。  相似文献   

3.
<正> 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是鄂西经济发展的基础和脱贫致富的前提条件。要使粮食自给,务必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第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从鄂西现状来看,农村仍然是以种植业为主的经济格局,保持粮食稳定增长是本州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各级领导一定要提高对抓粮食生产重要意义的认识,研究新对策、探索新路子,并应把粮食生产指标列入考核政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中国商会是在近代中国特定社会情势下诸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是中国近代经济史上的重大事件。商会本来仅是中国新式商人的民间团体,但实际上承担着诸多本属于官方的司法和行政法律职能,这自然是当时的时代背景所决定的,同时也表明新兴民族资产阶级利用团体力量进行自我保护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5.
台湾经历了“以农业培养工业”到“支持农业”的发展阶段,其粮食供给从基本自给走向了进口依赖,但稻米作为主要粮食却一直保持较高自给率.本文简要回顾了台湾历年的粮食供给状况,通过分析台湾当局的粮食战略选择及为确保粮食安全所采取的粮食生产、进出口管理、市场管理和粮食储备等政策措施,为中国大陆制定粮食安全宏观调控政策提供借鉴.结合台湾粮食调控的经验,未来保障中国大陆粮食安全须巩固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明确保障重点,确保谷物自求平衡,加快建立粮食进口预警系统,推进粮食市场管理法制化,加大粮食储备设施投入和推广应用储粮新技术.  相似文献   

6.
姚高宽 《前进》2010,(7):32-34
<正>近两来,国际粮食市场和粮食价格波动加剧,部分国家发生了粮食危机,粮食问题与金融危机交织在一起,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我国把粮食安全摆上战略性、基础性地位,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高度重视粮食流通,确保了全国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特别是保证农业稳定发展,保持粮食自给。而农业稳定发展和粮食自给首先必须有足够的耕地,这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证。因而,确保“立足之地”是头等大事。但令人警醒的是,由于认识、体制、法制等方面的原因,我国人增地减带来的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的相对短缺危机,正向我们一步一  相似文献   

8.
粮食经济安全与粮食自给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粮食自给率是粮食经济安全的基础 ,但是两者不能完全等同。要保证国家的粮食经济安全 ,应该保持较高的粮食自给率 ,但不是百分之百的自给 ,也不是要使粮食的实物生产与粮食的需求完全相等。而是要在一定的安全保障下 ,尽可能降低粮食的自给率 ,降低粮食生产的机会成本 ,提高粮食的生产效益 ,从整体上提高国家的福利。  相似文献   

9.
甘孜州石渠县是四川省海拔最高、幅员面积最广、最边远的高原县,县城海拔在4200米以上,常年低温多雪,自然条件十分恶劣,是粮食生产的禁区。全县每年粮食缺口6千吨,仅调入粮食每年就需耗资500万元。粮食匱缺是多年来困绕县財政和县域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争取粮食自给是高原人民梦寐以求的愿望。 由四川省农科院生物技术核技  相似文献   

10.
“海外屯田”与我国粮食安全问题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粮食危机引发了人们对被冠以"农业殖民"的海外屯田的关注。以日韩为代表的诸国为保证本国粮食安全,不断进行海外农业投资和发展农业种植园区,通过海外垦田或农业投资促进本国粮食安全。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其农业发展形势及趋向更受他国所重视,影响也更大。中国的粮食生产和供应总体上是安全的,但隐患较多。从长远来看,要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维护国家政治经济稳定,在确立以自给为本的前提下,尝试海外屯田对缓解国内资源紧张,减轻粮食安全压力,对全球粮食危机的缓解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位于湖北南端的石首市,是一个地域仅有1400平方公里、人口只有58万的县级小市。过去该市粮食靠供应,财政吃补贴,经济实力在荆州地区排行“老么”。然而自从1984年被确定为全省综合改革试点县市以来,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粮食从1984年起实现自给,现在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1千万斤以上;财政从1987年起实现自给,提前三年摘掉了吃补贴的帽子;工农业总产值由1983年的3.4亿  相似文献   

12.
96粮食大丰收——是喜还是忧继1995年我省粮食生产开始走出徘徊局面后,1996年再创新水平,全年粮食总产达到680亿斤,比上年增加23亿斤,比历史最高水平的1984年增产近10亿斤。在人们满怀丰收喜悦的同时,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也产生了一些忧虑,主要是:一忧价格下跌难收益。由于连续两年大丰收,粮食已由自给略  相似文献   

13.
为了适应当前工农业生产大跃进的需要,使农业社和农民对于需要交售给国家的粮食,事先心中有数,鼓励农业社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前实现粮食增产指标,保证粮食的统筹兼顾、合理分配,逐步达到国家有余粮、社社有余粮、户户有余粮,对农村粮食统购统销特作以下规定:(一)从1958—1959年粮食年度起,对农村的粮食统购统销,以农业社为单位,实行包购包销办法。余粮社负责包干粮食统购任务,缺粮社负责包干粮食统销指标,自足社包干自给。  相似文献   

14.
和田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在历史上是西域三十六国著名的于阗国所在地,早在2000年以前就以其发达的农牧业和丝绸闻名于世.成为中国丝绸之路南道上的重镇。和田绿洲经济以小农生产为特征的自然经济占优势。近几年粮食生产基本实现了区域性自给,棉花、蚕茧虽然商品率较高,但仍然多半做为原料外销,畜牧业、园艺生产自给自足,在农村经济中占的比重小,居  相似文献   

15.
在古代和近代中国,武汉的经济、文化、社会地位都是很高的,宋明时期形成了“九省通衢”的兴盛。武汉作为当时中国的中心地位是当之无愧的。19世纪的武汉,在文教、军事、外贸诸多方面都走在全国的前列。究其形成原因,主要有当时政府自上而下的发动、集中投资、地理优势、西方列强重点投资以及张之洞坚韧不拔的行政能力等因素。  相似文献   

16.
深化改革加快农村牧区市场建设步伐天莹改革十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我区农村牧区经济获得长足发展。粮食生产达到自给之后,1992年粮食总产量达104.68亿公斤,人均粮食跃居全国第三位,畜牧业获得了...  相似文献   

17.
在影响辛亥革命成功与失败的诸多因素中,地方主义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作为近代中国一个突出的政治现象,地方主义在晚清以后逐渐产生、膨胀和恶性发展,使中央与地方关系一直处于复杂而混乱的状态之中,对辛亥革命的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辛亥革命又深刻地影响着后来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和地方主义走势。一在近代中国,地方主义主要包括三种因素:一是爱护家乡故里(包括省、县、乡、村等)和排斥异地他乡的一种乡土情感和地方观念;二是地方机关权力膨胀,从而使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遭到损害的一种政治现象;三是反对中央集权,主张地方分…  相似文献   

18.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中一次重大事件,它曾给中国社会造成某些弊端,也曾有过不光彩的一面,然而它毕竟为近代中国带来了许多新东西,在诸多方面使中国社会前进了一步;它在近代历史中首先为中国人学习西方科技、文化知识打开了国门,在客观上促使中国走出迈向近代化的步伐,它的客观效应不可低估。当前,我国正值建设有中国  相似文献   

19.
於世海  何叙 《求索》2011,(11):171-173
梁启超作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开拓者,对中国法学做出了杰出贡献。从某种意义上讲,他的法学思想是中国法制迈向现代化的明镜,给人以深刻启迪。作为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人物之一,梁启超是中国最早较为系统接受和介绍欧美近代法学思想的人,其法学思想和实践也是伴随维新运动而展开的。梁启超教育法学开启了近代中国之“新民”教育,为国民思想之开化和近代中国女子教育之立法点亮了启蒙之灯,其体育法学思想更是为近代中国国民性之重建做出了重大历史性贡献。梁启超从不同角度阐述并提出了诸多教育法学思想,成为当代中国教育法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渊源。  相似文献   

20.
庾新顺 《传承》2013,(10):10
韦国清心系民生勤谋发展,深入基层扎根群众,是他调查研究作出决策的拿手好戏。他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以"五湖四海"、知人善任的襟怀,赢得全区各族干部的信服和敬佩。韦国清主政广西的第一要务:民以食为天,要让老百姓吃饱肚子。他吸取广西1956年饿死人事件的教训,使得广西1957年第一次实现了粮食自给。他对粮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