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0 毫秒
1.
器官移植涉及的刑法问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刘明祥 《中国法学》2001,(6):99-106
医生为移植而摘取活人的器官,不构成故意伤害罪的根本理由是有供者的承诺。任何人不能为移植而摘取无承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器官,也不能以紧急避险为由,强行摘取不同意捐献器官者的器官,否则,就有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医生为移植而摘取尸体器官,一般不构成盗窃、侮辱尸体罪,但如果无死者生前的承诺,也未经死者近亲属同意,又无其他法定的特殊事由,则是非法行为,应受民事或行政处罚。器官移植诱发了买卖人体器官、非法摘取人体器官以及进行人体试验等新型犯罪。我国应尽快立法,增设这些新的罪名及其处罚规定。  相似文献   

2.
《刑法修正案(八)》虽将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作为第234条之一,但该罪法益仍应理解为国家器官移植管理秩序和公共卫生之社会法益。组织出卖人体器官,即组织自愿出卖者将活性人体器官作为商品出卖的行为。未征得同意摘取活体器官,构成故意伤害罪(重伤);第37条第二款伤害罪与第一款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可在组织出卖罪的范围内成立共犯。将第三款之本人生前未表示同意表述为本人生前未表示不同意可能更加周延;未征得同意或违反规定摘取尸体器官构成盗窃、侮辱尸体罪是注意规定;征得同意摘取、出卖尸体器官,宜以侮辱尸体罪论处。  相似文献   

3.
医生为救治急需移植器官的危重患者,能否以紧急避险为由,摘取不同意捐献器官者的器官作移植?双胞胎幼儿一方能否成为另一方器官移植的供体?尸体器官中紧急避险的适用问题,利用死刑犯处决后的尸体器官供移植用,能否适用紧急避险?对这些问题法学界、医学界、伦理学界均未作太多的研究。笔者拟作初步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人体器官移植涉及诸多方面的刑法问题。从刑法学的立场出发进行考量,事实上未经公民本人同意摘取其活体器官的行为,应构成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公民生前表示不同意捐献其人体器官而摘取其尸体器官的行为,应构成侮辱尸体罪或盗窃尸体罪;与国(境)外组织或个人买卖、交换或者赠与人体器官的行为,应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买卖人体器官的行为一般可以非法经营罪论处,但从更为科学的角度出发,则应设置单独的罪名。从刑法学的视角来看,《人体器官移植条例》还存在显见不足,应在今后立法过程中加以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人体器官移植是医学领域发展中一项重要的现代医学技术,有效提高了病体存活率和个体生命质量,但我国器官移植供体严重匮乏,数以百万计的患者无法及时摆脱病痛困扰。因器官移植供体因素带来了司法鉴定检材易质、非法摘取活体器官、供体资源无效配置、器官商业化倾向、死刑犯尸体器官不当使用等诸多法律问题。建议我国尽快制定脑死亡法,实行二元化死亡诊断标准,梳理伦理冲突,无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远期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6.
器官移植因其救死扶伤的目的及重大意义,为现代医疗实践普遍肯定和广泛运用。器官移植旨在治病救人,挽救患者的生命和健康,而生命面前人人平等,其首要立法基础是器官移植中摘取供者的器官应遵守"不伤害原则"。在不伤害的前提下,为充分保护权利,器官摘取应当得到器官供者的知情同意。在此意义上,人体器官也是器官供者的一种权利客体,但现代社会器官权利必须遵循商业化禁令。  相似文献   

7.
1998年10月13日,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的眼科大夫高伟峰博士私自从死者身上摘取两只角膜,移植给两位患者,使其重见光明。案发后,死者家属要求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并索赔50万元。1999年3月初,北京西城区人民检察院对该案做出了不予起诉的决定。显然地,高伟峰擅自摘取尸体眼球的行为尚不构成刑法规定的"盗窃、污辱尸体罪",不应被追究刑事责任,因为:第一,高伟峰的行为对社会公共秩序有一定的危害,但尚未达到"严重"的程度;第二,高伟峰摘取的是"眼球",而不是"尸体",而且在摘取死者的眼球后装上假眼,可见他并没有污辱尸体的故意;第三,刑法除了"盗窃、污辱尸体罪"外,刑法分明没有其它罪名可以适用于高伟峰的行为。当然,虽然高博士的动机是为了治病救人,但是他毕竟未征得死者家属的同意,也给死者家属造成了一定的感情上的伤害,无疑是一种侵权行为。那么,人死后,尸体是什  相似文献   

8.
“世纪医学之巅”的器官移植技术为无数饱受病痛折磨的人带来了希望,但这也为器官移植犯罪的滋生提供了土壤。《刑法修正案(八)》采用新增独立罪名和援用其他罪名相结合的方式对组织他人出卖人体器官、非法摘取活体器官以及非法摘取尸体器官的行为进行了规制,但其在司法实践的适用中仍存在诸多疑难问题。因此,进一步完善立法、出台司法解释以及建立科学器官捐赠体系等是阻却器官移植犯罪日益猖獗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刑法修正案(八)》器官犯罪规定之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法修正案(八)》第35条增设了有关器官犯罪的规定,其核心内容是新增了一个罪名。该罪名应确定为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该罪中的人体器官既包括《人体器官移植条例》所指的器官的全部或者部分,也应包括角膜等人体组织。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组织出卖他人人体器官的行为,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方面是故意。非法摘取活体器官与尸体器官的行为不构成该罪,应视其情况分别认定为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或盗窃、侮辱尸体罪。  相似文献   

10.
目前,非法摘取人体器官进行器官交易或器官移植的现象愈演愈烈,对社会稳定,个人健康带来极大危害。本文从一则案例出发,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立法经验,把非法摘取器官定为一种犯罪,从刑法上加以规制,从而打击和预防非法摘取器官这类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11.
利用积温和昆虫发育历期推测死亡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积累尸食性蝇类虫态发育历期和积温的资料。方法采用动物尸体作诱饵,分别对自然飞到诱饵上繁殖生长的6种尸食性蝇类的虫态发育历期和积温进行观察研究。结果经过观察,取得了棕尾别麻蝇、丝光绿蝇、紫绿蝇、宽丽蝇、巨尾阿丽蝇、大头金蝇等6种尸食性蝇类的虫态发育历期和积温的基础数据。并采用倒计积温的方法推测实际案例中死者死亡时间,破案后证实推测时间与实际死亡时间一致。结论本文数据可为利用尸食性蝇类虫态育历期的积温推测死亡时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152例火场尸体的法医学检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火场尸体的法医学检验特点及其鉴定。方法 对86起火场中152例尸体的相关检验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152例火场尸体,生前烧死109例,纵火焚尸38例,无明显高温作用的尸体5例。主要死因有“烧死综合征”100例,火场有毒气体中毒8例,机械性损伤32例(含高坠死4例),机械性窒息5例,电击、服毒各1例;不能确定死因5例。自杀5例,他杀40例,意外107例。在生前烧死尸体,87例呼吸道内有炭末沉着,71例皮肤局部烧伤边缘组织有红肿,46例检见水泡,17例有“闭眼反应”征象,大部分尸体血中HbCO浓度超过20%;纵火焚尸少见或不见上述改变。结论 检验火场尸体,根据烧死尸体征象和血中HbCO浓度检测,并结合火场勘验资料综合分析,其死因鉴定和死亡方式推断结论方能准确。  相似文献   

13.
公安机关在处置群体性事件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安机关在处置群体性事件中不能大包大揽,也不能无所作为;公安机:关的性质和群体性事件的特征决定了公安机关在处置群体性事件中处于主力军的地位;公安机关在处置群体性事件中应当起到预防作用、参谋作用、劝说疏导作用、维护现场秩序和控制事件发展作用、平息事态作用、收集证据和打击违法犯罪作用,以及保护党政领导人身安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出卖人处分权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同法》第 1 32条要求出卖人需有处分权 ,《民法典》制定中应删除类似规定 ,理由是 ,处分权是对既有权利进行处分的权利 ,买卖合同成立、生效的情形 ,均不需要出卖人处分权 ,买卖合同履行时也不一定需要出卖人处分权。出卖人处分权不影响其买卖合同的效力。既有立法的缺陷在于未明确区分处分与负担、处分行为与负担行为 ,没有认识到买卖合同的负担性质与所有权转让的处分性质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15.
法医学实践中,判断是否为生前溺死是法医学尸检及鉴定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目前尚无能明确诊断溺死的生物学和法庭化学指标。在溺死案件的诊断中,浮游生物检验是常见的方法。尽管目前还存在一些争议,但国内法医工作者认为,器官组织中浮游生物的存在仍然是判断生前溺死的重要证据之一。本文就国内外有关浮游生物的检验方法、检验标准及检验结果的判定等研究现状作一综述,旨在使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浮游生物检验在溺死诊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白英杰  张海东 《证据科学》2011,19(5):625-631
法医学实践中,判断是否为“生前溺死”是法医学尸检及鉴定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目前尚无能明确诊断溺死的生物学和法庭化学指标。在溺死案件的诊断中,浮游生物检验是常见的方法。尽管目前还存在一些争议,但国内法医工作者认为,器官组织中浮游生物的存在仍然是判断生前溺死的重要证据之一。本文就国内外有关浮游生物的检验方法、检验标准及...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检察机关侦查职务犯罪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权应该是一种监督型司法权,职务犯罪侦查实践应该围绕职务犯罪侦查权权力属性这一定位展开。现阶段,我国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机制还存在诸多不足,应着眼于提升职务犯罪侦查效能和效果进行全面系统地完善。  相似文献   

18.
陈民 《金陵法律评论》2005,5(4):144-148
卡夫卡的<变形记>中主人公格里高尔经历了两次死亡:在梦醒时分,他的人形肉体已经消亡,灵魂在他人的观照下寄存于甲虫体中;继而在被忘记、被抛弃的状态下彻底死亡.死亡是主人公被迫、也是主动的选择.卡夫卡在小说中表现出自我在不断与社会、与他人和解的企图中加剧对生的恐惧.格里高尔消灭自己的意愿和行动被理解为具有耶稣救赎精神,然而他的精神并未得到认同,甚至连他的尸体都未得到起码的尊重.上帝死了,英雄死了,人也死了.卡夫卡在这一层面上表现出的现代人的孤独、绝望和恐惧以及异化的状态,恐怕是无人企及的.  相似文献   

19.
限制性体位窒息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窒息,其死亡机理、过程复杂,体表损伤轻微,尸体表现缺乏特异性,鉴定难度大,目前还没有一个客观、准确、公认的鉴定标准,通过文献复习总结有关体位性窒息的研究成果,结合窒息死亡的组织病理改变和鉴定实践,提出限制性体位窒息的检验鉴定要点,在确定有长时间限定在某一影响呼吸的体位,且自己不能解脱;有明显的窒息尸体征象;排除损伤、疾病致死;常见毒物检测阴性;膈肌Fn免疫荧光检测阳性或透射电镜检查证明有膈肌损伤的可以诊断。如果合并有损伤或疾病,还应该有肺SP-A检查阳性或HIF1-α免疫组化染色核阳性表达。某些特定部位的损伤检查有助于分析体位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