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国华 《群众》2008,(12):29-30
改革开放以来,昆山在江苏省委、省政府和苏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率先改革、率先开放、率先发展,以自费开发为起点,走出了一条以改革开放为时代特征、以“三创”精神为强大动力、以全面小康为显著标志、以人民幸福为不懈追求的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之路——“昆山之路”,走在了江苏“两个率先”的前列,最近被列为我国改革开放的18个典型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2.
楚鹏 《今日民族》2015,(2):39-43
2010年初,在国人举国欢庆春节的时候,我独自踏上了南下的旅程,去探访印度这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度,邂逅那一场酣畅淋漓的洒红狂欢。洒红节是印度最著名古老节日之一,原本被称为Holika,现在也叫Vasanta-Mahotsava或是Kama-Mahotsava,而我们一般把这个节日叫做洒红节、霍利节或胡里节。洒红节通常在每年公历二、三月举行,以月盈之后的第一天开始计算,预示着春季的到来(春天从第二天开始)。因此,洒红节又被称为印度的新年。  相似文献   

3.
心宽才会体胖?未必!近日.这一常识被一条微博给彻底颠覆了。该微博题为“职场过劳肥,你中招了吗?”其一经发布便被疯传。并引来众多网友吐槽,大呼中招者不计其数。  相似文献   

4.
8月23日,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在其“十年政纲”两岸政策记者会上宣称,“九二共识是一个不存在的东西”,因而没有“承认或不承认、接受或不接受的问题”。对此,国民党方面连日来重手回击,反复强调“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石和保障。  相似文献   

5.
《精神文明导刊》2007,(3):16-16
据团市委有关人士介绍,40多年来,学习雷锋的活动在岛城不断深入,人们已从最初的搞运动式、集中式、有组织的学习雷锋方式逐步过渡到经常性地活动、日常的帮扶服务和志愿服务的正规化轨道。而当初的一个助人为乐的雷锋如今已发展为成千上万个在不同岗位上无私奉献、热心助人的志愿者,他们的行为与雷锋高尚的精神的一脉相承。如今,经过40多年的历程,学雷锋活动已经成为岛城市民一种自觉的、自发的日常文明行为,成为岛城精神文明建设中一道不可缺少的亮丽风景。  相似文献   

6.
陈黎明 《当代广西》2014,(22):58-58
正11月11日晚,随着阵阵悠扬的音乐声响起,为期两天的第十届(2014)"红铜鼓"中国-东盟艺术教育成果展演(以下简称"红铜鼓"展演)落下帷幕。本届"红铜鼓"展演被文化部列入2014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系列活动之一,参赛节目和获奖节目的数量均是历年之最,共收到参赛节目544个,比上届的171个增加了373个,同比增长3倍左右;在原有基础上,新增书法、美术、摄影等艺术门类,通过4个板块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参与院校的艺术教育成果。经过专家评委的认真评选,最后评出三等奖37件、二等奖65件、三等奖90件,同时评出了一批优秀指导教师奖和优秀组织奖。  相似文献   

7.
彦岚 《观察与思考》2009,(20):26-27
兴许是如诗如幻的西湖山水、婉约秀丽的江南女子与丝绸有着天然的和谐,丝绸自古在杭城深深扎根,并在今日的品质之城恣意张扬。“丝绸之路”古韵悠悠 只有流畅飘逸的丝绸,才能演绎出中华民族泱泱大国风范;只有雍容华贵的丝绸,才能包容五千年文明古国的厚重底蕴。从穿的角度上讲,丝绸是国人公认的国粹。  相似文献   

8.
丝绸与“万里长城”一样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骄傲,几千年来一直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纽带。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丝绸的生产就已有相当基础,丝织品已开始外销。当时中国与希腊的丝绸商人开辟了从天山北麓通过中亚、西亚和俄罗斯南部的道路,形成最早的“丝绸之路”。秦汉时代(公元前221~公元220年),“丝绸之路”上的丝绸贸易更加兴旺发达,全国各地生产的丝绸集中到当时国都长安(今西安),由骡、马、骆驼驮运,经甘肃的兰州到武威,穿越河西走廊,到达当时东西方交通的的枢纽——敦煌,运往现在的巴基斯坦…  相似文献   

9.
“东方水上丝绸之路”本刊记者韩琳1992年8月4日,中国货轮“衢江”号徐徐驶入日本酒田港,这艘2300吨级的货轮,装载着1900吨玉米,在黑龙江下游经与江轮换装联运,顺江而下,经俄罗斯的尼古拉耶夫斯克出海,通过靴靼海峡到达酒田。它的到来标志着中日两国...  相似文献   

10.
王昌龄(约公元698--756年)唐代诗人。字少伯,山西太原人,唐玄宗开元十五年进士,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开元二十五年又中博学宏词,迁校书郎。开元二十八年被贬江宁丞,后又被贬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安史之乱后回乡,被刺史闾丘晓所杀,身后十分凄凉。王昌龄与当时诗人常建、王之涣、辛浙、高适、王维、李白、岑参都有交往,与王之涣、辛浙交往最深。他的诗以多种题材对玄宗后期的黑暗政治和动乱社会作过一些揭露和反映。其诗擅长七绝,能以极短的篇幅概括极丰富的社会内容,不少成为当时乐府歌词中的绝唱。在同期诗人中,只…  相似文献   

11.
张远秀 《现代领导》2001,(12):35-35
修水,是一个被层层叠叠的群山抱得严严实实的山区县,“大山之围”,限制了它的发展。在历史上,它曾实现过文化的“突围”,大文学家、大诗人黄庭坚从修水走向全国,成为一代文化巨匠;和王国维齐名的国学大师陈寅恪也是修水人;它曾完成过革命的“突围”,秋收起义的“蓄火”之地——红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从修水发步,成燎原之势……  相似文献   

12.
“伸手必被捉!”王大海莫伸手,伸手必被捉!”这是陈老总一首诗中的名句。最初读到这首诗,是20多年前的事了。当时,《陈毅诗抄》还未公开出版,所见的还是手抄本。正是“大革命”时代,诗为海歌为洋,神州大地上也不知产生了多少“诗”与“诗人”……但是时隔不久,...  相似文献   

13.
周明 《两岸关系》2009,(11):62-63
看曾经棉质的土布,幻化成款式丰富、质地多样的潮流服饰;看昔日朴素单调的全家福照片,演变为个性张扬、色彩丰富的艺术纪念照……其间所反映的变化,不仅是人们物质生活品质的提高,更是精神追求、品味格调的提高。自新中国成立至今,民众服饰的每一次变化,都反映着社会思想、人民观念革新和进步。  相似文献   

14.
廉政兴邦,腐败亡国。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高度,一手抓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一手抓反腐倡廉,在神州大地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反腐败浪潮。一批批腐败分子相继受到严惩的事实,振奋了党心,顺应了民意,宣示了党中央绝不让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处的坚定决心。但是,近年来被揭出的腐败大案涉案金额越来越大,腐败分子的职位越来越高,而且,腐败现象仍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滋生蔓延,人们不禁要问:腐败是不是越反越严重?带着这样的疑问,本刊邀请中央纪委研究室朱旭东副主任,就如何判断目前反腐败斗争的总体形势,如何从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体制转轨的进程、道德文化的变迁及权力约束机制等角度认识腐败现象产生的背景,作出了令人信服的回答。  相似文献   

15.
据说,英国诗人拜伦一次看见一位盲人身上挂着一块“自幼失明,望君怜恤”的牌子乞讨,可他手里的破盆却空空如也。于是,拜伦挥笔将牌子改为“春天来了,我看不见。”结果路人纷纷解囊。路人的同情心是怎么被唤起的呢?这是因为拜伦将实话巧说了。思想政治工作是思想路线,说实话,办实事。然而,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  相似文献   

16.
<正>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意义重大"海上丝绸之路",是习近平总书记去年10月出访印尼,在印尼国会演讲时提出的设想。今年,"海上丝绸之路"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虽然刚刚开始,但海陆并举的战略举措,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海洋强国"战略的高度重视和持续推进。"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所经地区在中国的周边外交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中亚地区作为连接欧洲大陆的战  相似文献   

17.
“平民”与“贵族”的分化“第三代”诗人的心理文化特征■陈旭光谭五昌“第三代”诗人作为一种群体的特殊性是相对于“朦胧诗”群体而言的。从社会地位来看,“第三代”诗人总体上属于平民阶层,他们中绝大多数出身于普通的市民家庭,不象“朦胧诗”群体中的许多成员出身...  相似文献   

18.
心宽才会体胖?未必!近日,这一常识被一条微博给彻底颠覆了。该微博题为"职场过劳肥,你中招了吗?"其一经发布便被疯传,并引来众多网友吐槽,大呼中招者不计其数。忙与肥,看似"冤家对头",但实则"亲密无间",双方联手造就了"过劳肥"。而在上述微博被疯传的背后,是一个数量异常庞大的"过劳肥"群体,他们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睡眠不足,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和"过劳肥"相伴而生的,是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而与"过  相似文献   

19.
苏武被匈奴拘禁多年,“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被视作坚守忠节,“不辱君命”的典范。苏武又“以勇武显闻”,成为英雄主义的象征。唐人多有歌咏苏武的诗句,赞誉颂美,可以理解为对班固“苏武”评价之文化基调的继承,所体现的崇尚“忠义”“全节”的心理倾向,有长久的历史文化影响。由唐诗所见对于苏武悲剧人生的同情,也多可体会诗人自怜心态表露。苏武在对仗句中往往与正面人物排比。苏武和李陵并说的情形,则反映了唐时文化人对于历史人物评价并不简单化绝对化的合理倾向。  相似文献   

20.
吴昕孺 《世纪行》2006,(3):48-48
魏晋时代的名诗人陶渊明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过了一千六百多年,这句话时于今天熙熙攘攘的衮衮诸公,可能依然是一个美梦。顽皮的土地在钢筋水泥的管制下变得服服贴贴;亲和的山水在旅游业的包装下显示出惊人媚态,也是俗态;深远质朴的民族风情竟然被“文化”拐卖,染得一身铜臭。当然,这些还只是表象,更重要的是,人内心所遭到的破坏,人们竟浑然不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