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央苏区时期,银圆、纸币同时流通于市场,系典型的银本位货币制度。本课题运用银本位制度框架及理论,系统地对中央苏区时期货币兑付情况,依据其兑付特征分五阶段进行考证,以期研究其历史贡献、当代价值及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2.
中央苏区政治动员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央苏区政治动员概述中央革命根据地(即中央苏区)建于20年代末期30年代初期,丧失于1934年10月。它的建立和发展与其政治动员密不可分;而且.它的政治动员过程基本上同其历史发展阶段相一致,可划分为三个时期:1、政治动员的初步兴起时期。这个时期大致认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向赣南、闽西进军起,到193o年6月作为中央苏区基本地域范围的赣西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相继建立和红一军团成立止。这一时期,中共以农民梦寐以求的土地问题为政治动员的出发点,不断探索,从《兴国土地法》到中共闽西“一大”,从“二六”会议到南…  相似文献   

3.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以下简称中央苏区)创建了以中央对外贸易总局为主体、具有战时金融特征的苏区红色对外贸易体系,为支援革命战争、发展苏区经济、改善民众生活等作出了巨大贡献。通过对中央苏区时期对外贸易管理的梳理,定量分析研究中央苏区对外贸易发展的历程,挖掘和解析中央苏区对外贸易的时间及管理体制变迁,为当今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积累一些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4.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创建了苏区红色金融体系,创造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及历史经验。对苏区时期货币的供需情况、供需机制及发展历程进行定量研究,有助于我们挖掘和解析苏区时期的红色金融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5.
沙县位于福建省中部,地处武夷山脉与戴云山脉之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连接闽西、闽北苏区的枢纽,是中央苏区的南大门和战略要地,为中央苏区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地处闽赣两省交界、武夷山脉中段南麓的建宁县,与福建省的邵武、泰宁、明溪、宁化及江西省的广昌、南丰、黎四川7个县市毗邻接壤,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亲手创建的中央苏区县。土地革命时期,建宁在中央苏区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土地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1931年扩大的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王明在共产国际支持下成为政治局委员,开始了“王明路线”统治全党的时期。王明及其支持者对毛泽东进行了一系列的打击,相继剥夺了其在中央苏区党、政、军的领导权,并试图将他送去苏联。但是共产国际十分赞赏毛泽东的工作成就,反对对其打击,并阻止了将毛泽东赶出中央苏区的计划。  相似文献   

8.
周恩来对中央苏区的历史贡献罗惠兰中央苏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最大的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的中心区域,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书记的周恩来对之予以高度的重视和极大的支持。尤其是1931年底亲赴中央苏区就任苏区中央局书记、红一方面军总政委...  相似文献   

9.
周伟 《世纪桥》2013,(13):11-12
中央苏区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指导下,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苏维埃政府根据革命斗争需要,在开展土地革命及经济、文化教育、卫生医疗、法制、反贪肃清等工作的过程中,坚持群众路线,并灵活运用矛盾分析、系统分析、调查研究的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群众工作,赢得了群众的拥戴,保障了中央苏区各项建设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建宁成为中央苏区的组成部分,先后隶属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江西省和闽赣省,在中央苏区中有着极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列主义的建党学说与中央苏区党和红军革命斗争实践紧密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裘强  王永华 《党史文苑》2012,(24):39-40
中央苏区时期,苏区媒体对苏区机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贪腐行为及其他不良行为进行了公开的批评,构建出良性舆论氛围,切实发挥出巨大的舆论导向作用。中央苏区时期的新闻舆论监督给后人留下了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廉政建设方面采取了许多举措,重视法制建设,依法执政;健全民主,强化监督;统一财政,厉行节俭。在中国共产党全面执政的当代,中央苏区的廉政举措仍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中央苏区时期,通过注重医生生源政治质量,健全医学教育教学机制,创新医生宣传思想工作,营造医生发展良好环境等主要措施,形成了中央苏区时期医务工作者独具特色的医德医风建设思想。这是无数革命烈士用生命和鲜血构筑、凝聚而成的一种无产阶级彻底革命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传承下去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5.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革命发展形势以及中央苏区的实际情况,颁布并实施了一系列关于社会教育的政策与措施,有效地推动了中央苏区社会教育的成功开展。中央苏区社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不仅呈现出群众性、战时性、灵活性等特点,而且起到了动员工农群众投身于革命洪流、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文化水平、破除苏区农村的封建迷信思想等历史成效。  相似文献   

16.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地跨赣、闽、粤三省,是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进行了治国安邦、局部执政的伟大预演。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央苏区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本文从苏区工业、农业、商业贸易、合作社运动等方面,考察苏区经济建设的总方针及各项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17.
2009年1月8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按照民政部、财政部1979年6月24日下发的有关文件所规定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根据地(苏区):“1.有党组织,2.有革命武装,3.发动群众,进行打土豪、分田地、分粮食牲畜等运动,4.主要是建立工农政权并进行了武装斗争,5.坚持半年以上时间”的划分标准,通过认真审定后,作出:大埔县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属于中央苏区的范围。大埔县因此成为全国第29个被正式认定的中央苏区县,这也是广东省目前唯一被认定的中央苏区县。  相似文献   

18.
中央苏区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十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特别重要的地位,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从初创阶段进入了形成阶段。本文以中央苏区扩红运动为视角,对中央苏区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经验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各种措施广泛传播党的政治主张、纲领路线和革命理论,产生了积极的传播效果,赢得了政治资源,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传播作为战时环境的产物,是由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推进的。塑造中国共产党形象是其主旨使然,传播马克思主义是其使命所在,教育动员农民是其现实所需。  相似文献   

20.
中央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大的一块革命根据地。全国苏区党组织的领导机关——中共苏区中央局设在这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设在这里,中共临时中央撤离上海后也迁到这里。因而中央苏区党组织管党治党的做法,具有示范性、综合性和代表性。从操作层面来看,其做法可以归纳为“十抓”,即:抓来源,抓思想,抓教育,抓作风,抓基层,抓干部,抓典型,抓制度,抓纪律,抓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