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蔡和森撰写了我国第一部中共党史———《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开创了中共党史学的研究领域。蔡和森在《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一文中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历史分析法、阶级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和辩证分析法,学习研究这些方法,对当代党史研究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共党史学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中共党史的研究在党成立以后不久便开始了。 1 92 4年 1月 ,陈公博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硕士论文《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是第一篇研究党史的文章 1。 1 92 5年底 ,蔡和森创作的《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是中共党史方面的第一部专门著作 2 。但中共党史作为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研究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则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建立起来的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党史研究发展迅速 ,硕果累累 ,人所共见。然而 ,长期以来 ,党史学界却忽视了对党史这门科学的学科建设 ,特别是对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学科体系、研究方法等方面缺…  相似文献   

3.
周一平著《中共党史研究的开创者——蔡和森》一书已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为中共党史学研究增添了一份新的研究成果。本书的出版凝聚了作者多年来研究蔡和森的心血,体现了作者自己的研究思路和观点,可称得上中共党史学界有关蔡和森研究最完备的著作。 一、本书的写作角度新颖,体例独特,初步形成自己的研究思路和风格。 近年来,中共党史研究的成果很丰厚,然对中共党史人物著作进行史学史的研究还刚刚起步,正如作者在本书后记指出的,“研究中共党史学家的著作还不多见,我只是尝试一下,希望能有更多的研究中共党史学家的著作出版。”纵观全书,作者对蔡和森的早期党史著作进行了  相似文献   

4.
一、党史学学科矛盾的形成、发展及影响 在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初期,就已经开始有了党史研究和论著,如1924年陈公博写的《共产主义在中国》,1926年蔡和森写的《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1927年瞿秋白写的《中国革命之争论问题》、1930年李立三写的《党史报告》、1931年华岗写的《中国大革命史》等等。但是这些研究工作,无论是从时间跨度还是研究主体来看,在党内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重读《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记录稿─—为纪念蔡和森诞辰百周年而作吴家林/蔡和森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领导人,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革命活动家。他短暂的一生,不仅参加了创立人民共和国的革命实践,而且从理论上总结了中国革命的丰富经验。特别指出的是,他于...  相似文献   

6.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部极其重要的历史性文献,是客观、冷静、全面、公正地总结历史经验的典范。《决议》颁布至今已有20年历史了,这20年间,它经受住了历史检验,其本身所包含的思想,也整整影响了中共党史研究20年,成为中共党史研究的指南。在《决议》颁布20周年,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之际,探讨一下《决议》对中共党史研究的积极作用,是有意义的。 一、为党史研究领域进行了思想上的全面拨乱反正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始,党的政治路线逐渐出了偏…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部党史,是1926年蔡和森在莫斯科中山大学所做的讲演,题为《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提纲卜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及其使命》,共分绪言、意义、吾党产生的背景及其历史的使命三部分。主要叙述了党的四次代表大会以及党创立初期的活动和推动工人运动发展的概况;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和国  相似文献   

8.
何干之作为我国知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中共党史专家,为建国后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学科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集中体现在由他主编的《中国现代革命史》一书,这对日后中共党史学科的教学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与张闻天的《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以及胡华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初稿)》进行比较,《中国现代革命史》在中共党史著作编撰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罗平汉,1963年生,湖南安化人。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人选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主要从事中共党史和毛泽东思想的教学与研究,著有《中共党史重大争议问题研究》《"大跃进"的发动》《"文革"前夜的中国》《回看毛泽东》《农村人民公社史》《农业合作化运动史》《土地改革运动史》《中国共产党农村调查史》等。本刊编辑部(以下简称"编"):您关于当代中国农村  相似文献   

10.
中共党史史学史是中共党史学基础理论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90年代以来 ,随着党史学界对党史学理论与方法问题研究的重视 ,党史史学史的研究也有了进展 ,但总的来看 ,这方面研究还是刚刚起步。甘肃人民出版社2001年6月出版的周一平的新著《中共党史史学史》 ,使党史史学史研究在新世纪有了很大发展。一、明确了中共党史史学史基本理论问题1、研究对象和内容。中共党史史学史的研究对象是中共党史学、中共党史研究 ,是中共党史研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及其规律。重点研究的对象内容有 :(1)史家 ,即中共党史研究的专家、学者。 (2)史…  相似文献   

11.
中共党史研究从1921年中共建立之后,就开始了.同年瞿秋白著《社会主义运动在中国》,及佚名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从此开始,至1991年,已走过了70年的里程.但长期以来,对中共党史研究的研究(即中共党史史学史),并没有多少开展.1987年,北师大研究生王京生在其导师张静如指导下发表了《中共党史学史概论》,标志了中共  相似文献   

12.
2011年,周一平先生主编的《中共党史研究90年》(以下简称《90年》)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了。这是继《中共党史研究七十年》(1991年)、《中共党史史学史》(2001年)等著述后,编者的又一部中共党史史学史力作。鉴于近年来中共党史学理论研究尤其是中共党史史学史研究的成果寥  相似文献   

13.
在中共历史上,作为一个有着特定内涵的概念,"中共党史"一词最早由张闻天于1938年提出。在此之前,党的文献和早期领导人的著作和讲话中,通常使用的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共产党史"、"党的历史"、"党史"、"中共史"、"中国史"等概念。1942年毛泽东的《如何研究中共党史》讲话,对"中共党史"概念的宣传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共党史"概念的提出,主要是受"联共(布)党史"或"联共党史"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党史科学在其波浪式的发展中,经过了一个失落与回归的过程。这一现象与党史科学本身的因素有关,也与整个社会的大气候密切相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早期的革命活动家就对党的斗争历史予以关注。如1926年蔡和森的《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提纲)》,1929年12月瞿秋白的《中国共产党历史概论》,1930  相似文献   

15.
石川祯浩,日本著名学者,长期从事中共党史的研究,特别是对中国共产党思想史和政治史的实证性研究,著有《中国共产党成立史》一书。本文 (日文版)发表于2004年的《东洋史研究》,希望它的发表,能增进中日两国学者间的了解与交流。  相似文献   

16.
正2020年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建100周年,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广州是国内六个成立中国共产党早期党组织的地方之一。值此重要节点,为深化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研究,广东中共党史学会、《广东党史与文献研究》编辑部拟于2020年第四季度在广州召开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研究专家论坛。  相似文献   

17.
牛崇辉 《世纪桥》2012,(20):23-30
蔡和森(1895—1931年),学名蔡林彬,湖南湘乡人(今双峰县)人。他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之一,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通常人们只是注重蔡和森在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创立初期在建党理论上做出的卓著贡献,而往往忽视他在研究中共党史方面所做出的伟大业绩。其实,早在1926年上半年蔡和森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  相似文献   

18.
《中共党史史学史》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共党史史学史学科的基本理论问题 ,为新世纪中共党史史学史学科建设做出了应有的努力 ,预示着中共党史史学史学科步入成熟发展的阶段。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的80年历史可以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新时期三个时期来研究。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19499) 1921年1月瞿秋白在《中国工人的状况和他们对俄国的期望》中,谈到了中国五四运动以后的社会主义运动。1921年6月,瞿秋白《社会主义运动在中国》,张太雷《在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更深入地论及了中国的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状况,论述了中国共产主义小组的活动。这些都是最早的中共党史研究文字,表明中国无产阶级的中共党史研究1921年已萌芽。1921年中国共产党正式建党。…  相似文献   

20.
建国50年来的中共党史研究,经历了曲折坎坷,终于走上了阳光大道。以下分三个时期略作探讨。一、1949年10月-1966年5月这个时期可以1957年为界划分为两个阶段。1957年以前中共党史研究的特点,首先就是民主革命时期那种只能进行地下的或半地下的、内部的研究的情况成为过去,党史研究文章不能在全国公开出版、发行的情况成为过去,一批党史著作公开出版发行。如胡乔木《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胡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等,在全国各地发行达数百万册。其次,党史研究由规模小向规模大,由不成体系向较有体系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