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邱笑宸 《党史文苑》2012,(24):37-38
苏区红歌是中国老革命根据地尤其是中央苏区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特有的革命歌谣。以《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为视角,透视苏区红歌鲜明的样式特征、独特的语言艺术和其中蕴含着的巨大的现代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傅丽  杨婷 《党史文苑》2012,(24):41-42
赣南苏区是我国红色革命政权的摇篮,它孕育了富有战斗力和理想精神的赣南苏区歌舞文化。赣南苏区歌舞是革命歌舞艺术的萌芽,在党和苏维埃政府的关怀和培植下,它以强烈的战斗性成为独特的文艺武器,服务于苏区革命,在苏区革命斗争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苏区革命历史地位重要,需要从学理上高位推进,在区域上协同创新。"苏区学"是关于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和工农红军兼及抗日民主根据地和解放区历史文化研究和苏区精神传承弘扬创新的学科。构建"苏区学"学科具有显著的学术价值与重要的社会价值;构建"苏区学"学科的文献资料、研究机构、政策措施和苏区精神内涵的提炼等基础条件已经具备;"苏区学"学科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基本明确;"苏区学"学科的研究方法有历史分析、综合研究、比较研究和调查研究等,发展趋势良好。  相似文献   

4.
湘鄂赣苏区革命歌谣以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深厚的内涵服务于革命斗争的需要,成为苏区宣传、组织工作的一把利剑。革命歌谣不仅表现出革命性、大众性、民族性等特点,而且还折射出艰苦奋斗、坚定不移、无私奉献、顾全大局、一心为民、清正廉洁的苏区精神。  相似文献   

5.
苏区革命文艺,是在血与火的斗争岁月中孕育出来的一种新的革命意识形态,它鲜明地反映了我党领导下的苏区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和广大工农大众崭新的精神面貌.赣东北苏区的新戏运动是在党和苏维埃政府领导下,为了适应革命斗争的需要,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的群众性的文艺运动.新戏运动对于鼓舞群众的斗争意志,提高群众的思想觉悟,争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苏区革命文艺的精神是很有价值的精神财富,继承与发扬这种精神,学习革命先辈为革命事业执着追求、任劳任怨、甘于奉献、勇于牺牲的崇高品德,对于我们今天继承革命先烈的精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先后创建有13块比较大的苏区(革命根据地),即中央苏区、鄂豫皖苏区、川陕苏区、湘赣苏区、湘鄂赣苏区、赣东北苏区、湘鄂西苏区、西北苏区、广西左右江苏区、琼崖苏区、闽东苏区、鄂豫陕苏区及湘鄂川黔苏区.分布在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广东、广西、海南、河南、四川、贵州、陕西、甘肃、宁夏等15个省的边界地区或远离中心城市的偏僻山区。  相似文献   

7.
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建、巩固和发展苏区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所培育、形成的一种革命精神。总结苏区精神研究的现状,苏区精神的主要内涵可概括为: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和革命精神三个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力弘扬苏区精神,对于当下我们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李学明 《世纪桥》2022,(9):91-93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实现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革命老区苏区,老区苏区是共同富裕道路的关键所在。梅州市的振兴发展必须科学把握共同富裕的本质特征,充分发挥全域苏区的独特优势,抓住产业振兴这个关键,推动苏区梅州市加快振兴、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9.
1933年8月25日,安(溪)南(安)永(春)德(化)苏维埃政府成立,并广泛开展了土改分田运动,这标志着横跨四县边区的安南永德苏区正式形成。这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规模较大的一块苏区,并与闽西苏区相连接,其坚持斗争的时间长,真正实现了"造成第二个闽西"的目标,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苏区精神来源于苏区伟大的革命斗争实践。这一革命斗争实践过程同时也是推进苏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过程。在这过程中,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苏区精神。可以说,没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苏区的实践,就不会有苏区精神。苏区精神是苏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成果,同时,苏区精神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动力量。本文试图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视角解读苏区精神的内涵,这对于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在鄂豫皖苏区局部执政时期,始终将廉洁型政党建设融入到自我革命和政权稳固的全过程,对外塑造和展示了党的廉洁形象。基于历史范畴,鄂豫皖苏区廉洁型政党建设的出场逻辑,可以从理论、实践和现实需要等三个层面进行审视与考察,其主要举措包括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出台反腐倡廉条例,建立工农监察队伍,严明党的群众纪律,开展勤俭节约运动和创作红廉革命歌谣,从而得以推进廉洁的信念、制度、作风和文化等建设。新时代持续加强廉洁型政党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完善廉政法规制度和创新廉洁文化载体,以历史主动精神推进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巩固党风廉政建设的实践成果,为增强党的执政本领和社会治理能力赋能续航。  相似文献   

12.
何斌 《党史博采》2013,(7):14-15
在革命战争年代,苏区红色文化提高了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提升了人民军队的战斗力,赢得了人民的巨大支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苏区红色文化仍然是中国人民夺取新胜利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如何弘扬苏区红色文化,发扬革命传统,从而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正是我们深入研究江西苏区红色文化的真实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3.
1930年5月1日,崇安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上梅召开,选举产生了崇安县苏维埃政府,崇安苏区形成。1931年1月和7月,中共闽北分区委、分区革命委员会、分区军事委员会和分区苏维埃政府先后在崇安坑口成立,崇安成为闽北苏区的“红色首府”。1933年4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决定成立闽赣省革命委员会.崇安苏区划归中央苏区闽赣省管辖,成为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中央苏区是我们党在江西瑞金革命根据地建立的中华苏维埃政府,简称中央苏区。苏区时期是党的群众路线孕育产生的重要时期。当年,面对敌人残酷的军事“围剿”和严密的经济封锁,苏区干部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用“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的好作风排除万难,赢得了苏区人民的信任和拥护。苏维埃政府紧密联系群众,真心实意为苏区人民谋利益,广泛发动群众干革命,筑成了真正的“铜墙铁壁”。  相似文献   

15.
苏区精神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区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弘扬和发展苏区精神,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建松政苏区是闽北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建瓯、松溪、政和以及建阳的西部、浦城的南部。建松政革命根据地在福建革命史乃至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1926年,闽北第一个中共党组织在建瓯成立,使建松政成为福建革命策源地之一。1929年,以路下桥为中心的建松政农民暴动,树立起闽北土地革命斗争的第二面红旗。1933年,建松政苏区划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闽赣省,成为中央苏区鼎盛时期的组成部分之一。1934年,建松政苏区进一步发展壮大.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前进基地。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建松政苏区军民英勇保卫土地革命成果,成为最后陷落的中央苏区之一。在三年游击战争中,建松政游击区浴血坚持,保持了党在闽东北的革命支点,成为新四军创建时有生力量来源地之一。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建松政游击根据地在巩固中发展、在发展中壮大,是福建“红旗不倒”的革命老区之一。  相似文献   

17.
略论中央苏区的贡献与苏区精神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央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最大的革命根据地。在党的领导下,苏区广大军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在坚持革命战争,建立和扩大红军,发展苏维埃建设事业,以及支援红军主力突围转移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与英勇牺牲。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下,创造和培育出无产阶级的彻底革命精神。弘扬苏区精神,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湘鄂赣苏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之一。中共中央曾计划把湘鄂赣苏区和赣西南苏区连接为苏维埃中心区。中共湘鄂赣省委隶属于苏区中央局领导,党政军群等工作都得到了苏区中央局指导。湘鄂苏区是中央苏区的一个重要战略地区。  相似文献   

19.
80年前,才溪苏区干部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深受苏区人民的爱戴。一首颂歌《苏区干部好作风》唱出了苏区人民对苏区干部的高度评价和赞颂之情。苏区干部好作风是如何形成的?首先是思想教育坚定了苏区干部的理想信仰;其次是作风建设促进了苏区干部好作风的迅速形成;第三是法纪建设保障了苏区干部好作风的良性发展。历史证明,苏区干部好作风是我们党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不仅对于中国革命的胜利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对于新时期我党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福建苏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红色歌谣正是在这火热的斗争生活中产生的.它成为了鼓舞人民,打击敌人的有力斗争武器,极大地支援了革命斗争的胜利发展,具有鲜明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