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赵建军副教授撰写的《改革与发展中的印度经济》一书于 2 0 0 4年 1月由中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改革与发展中的印度经济》共 2 8万字 ,分上中下三篇。上篇回顾了 1 991年以来印度经济改革的历程 ,主要阐述和分析了印度的工业、农业、基础设施和财政金融等部门改革和发展的状况。中篇主要介绍和评估了印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情况、外资政策的演变 ,并对中印两国吸引和利用外资情况、外资政策进行比较。下篇题为“印度经济与中国经济”。这一篇除了对中印经济发展状况做了总体比较外 ,还就印度反倾销对中印双边贸易的影响、中印两国国家创新能力比…  相似文献   

2.
当前印度学界对印度与东盟关系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冷战后印度参加东盟一体化进程和双方政治经济合作两大方面。以"东向政策"为先导,印度通过次区域合作、印太战略等政策,逐渐嵌入到东南亚的地区一体化进程中。印度与东盟的政治经济合作成效明显,但是中国因素的影响也较为突出。总体来看,现有印度—东盟关系研究存在较强的地缘政治色彩,政策实务描述居多,问题意识明显,但是理论分析较少,研究方法单一,研究范围和深度有待拓展。大国博弈、中国因素、东盟中心地位等,将成为未来印度—东盟关系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文富德 《当代亚太》2004,(11):63-63
2004年9月15日至18日,由中国南亚学会和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南亚问题学术研讨会"在四川省峨眉山市举行.来自国内各院校、科研机构和政府机关的80余位代表与会.会议围绕中印经济比较、印度经济发展前景、印度新政府的内外政策、中印关系、印巴关系、南亚安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印度经济发展的若干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立后,为了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印度实行了公私并存的混合经济体制,并在实行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同时注意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印度经济增长缓慢,且呈现出周期性的起伏波动。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政策调整和90年代的经济改革,印度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任佳 《南亚东南亚研究》2020,(2):56-65,150,151
《萨格尔马拉国家远景规划》于2015年5月25日被印度联合内阁批准通过,并于2016年4月在孟买首届"海事印度峰会上发布。这一规划是印度中长期发展战略,也是印度海运部的旗舰项目,其核心是"港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主要确定了四大支柱,即港口现代化、港口互联互通、港口导向工业化、沿海社区发展。这一规划的实施对印度制造业的推进将是革命性的,将以最小的基础设施投资降低进出口和国内贸易的物流成本。规划的影响也将是深远的,通过优化货物运输来降低物流成本,提升原材料、技能、配套基础设施和现有产业集聚的竞争力,以吸引世界制造业向印度转移;要通过适当的政策和机构干预,支持和加强港口导向发展,为印度经济发展提供动力;促进港口主导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合作,是该国印度洋战略的重要依托,会对印度洋战略形成有利支撑;印度的新海洋战略与其东向行动政策配合,还会大大拓展印—太战略空间,将加强印太合作、夯实印太战略。因此,我们应深入研究中印发展战略,在两国领导人引领下建立两国互信机制,对接印度港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与印度联手参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地区的港口建设。加强国际地区问题协调、引领建立地区非传统安全合作机制,共同开发南亚、东南亚、中东、非洲国家第三方市场。  相似文献   

6.
20 0 3年 7月 11日 ,印度副总统希克瓦特宣布 ,为了避免日益增多的人口吞食经济发展的成果 ,印度中央政府将推出“小家庭计划”,即每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 ,不论男孩女孩 ,组成一个利国利民、幸福和美的小家庭。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据 2 0 0 1年的人口普查 ,至当时为止 ,印度的总人口为 10 .2 7亿。至 2 0 0 3年 7月已达到 10 .6亿。以目前的人口增长速度计算 ,到 2 0 2 0年前后 ,印度有可能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这比联合国估计的时间至少提前五年到十年。2 0世纪 70年代开始 ,印度推行计划生育政策 ,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两个孩子…  相似文献   

7.
中亚地区作为当前地缘政治博弈的中心之一,吸引了众多国家的目光,印度也不例外.其巨大的能源储备、战略性的地缘位置、有待开发的广阔商机都令印度在1998年后执行了明显倾向于积极的政策.尽管印度将中亚作为“扩展的邻国”,但印度和中亚并不直接接壤,于是,连接印度和中亚的阿富汗就成了印度“西北向”战略中的关键一环.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后,印度对阿富汗展现出积极姿态,不仅恢复了外交关系,而且还全面参与到阿富汗的重建工作中.随着美国撤出阿富汗的最后日期逐渐临近,阿富汗及中亚地区的前景也随之蒙上了一层阴影.确保阿富汗的稳定,反对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成为印度对阿富汗政策的优先战略目标.作为连接印度与中亚的通道,阿富汗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印度能否实现在中亚的战略利益.印度近年来在地区和全球的影响力逐步提升,希望能够在中亚地区的“新大博弈”中占有一席之地,以确保本国的国内安全、能源安全并拓展在本地区的经济合作空间.分析和理解哪些因素以及在何种程度上促使印度对作为连接印度和中亚的通道的阿富汗采取积极主动的政策,以及印度在中亚地区有哪些经济和地缘政治利益,是很重要的研究项目.  相似文献   

8.
冷战后印度南亚政策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马孆 《当代亚太》2004,(5):18-23
印度历代领导人在制订对外政策时一直将确立其在南亚的主导地位作为重要目标.冷战时期,印度对南亚的政策是建立和确保其在南亚的主导地位.冷战结束后,由于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印度对其南亚政策做了调整,其象征是"古杰拉尔主义",其中被认为具有新意的是在不损害印度国家利益的前提下不要求互惠的原则.因此调整后的印度南亚政策既有连续性,也有变化.其连续性表现在印度主导南亚的宗旨没有任何改变.其变化是印度对邻国采取了怀柔的方式.这使印度与南亚邻国的关系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问题仍然不少.  相似文献   

9.
<正>〔编者按〕2013年12月13~14日,浙江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暨世界历史研究所在杭州举办"奥巴马第二届政府的亚太政策研讨会"。来自美国卡托研究所、印度和平与冲突研究所、马来西亚孝恩文化基金会、马来西亚国防大学、台湾淡江大学、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上海美国问题研究所、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等单位的30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此次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美国的亚太政策和  相似文献   

10.
王凯 《南亚东南亚研究》2023,(1):16-29+152-153
民族主义的日常化是国家实现民族认同的重要途径,主体民族可以从叙事话语、制度规范和生活实践三个层次推动民族主义的日常化。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执政以来,积极推动印度教民族主义的日常化。从叙事话语层次,塑造印度教主体民族的正统性与合法性;从制度规范层次,在全国范围推行印度教特性的政策法令;从生活实践层次,推进日常生活领域的“橘黄色化”。日常化集中反映了印度教民族主义发展演变的新特点,包括从相对隐蔽转向直接公开,从外围边缘走向主流地位;从传统的社会“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转变为社会“自下而上”和政府“自上而下”并行的发展模式;呈现“硬印度教特性”与“软印度教特性”相互配合的两面性。印度教民族主义的日常化对印度内政外交产生深刻影响,在国内政治层面,长期占据印度主流意识形态的世俗主义已逐步让位于印度教民族主义,印度民主制度受到持续冲击,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对立冲突不断激化,印度政治极化和社会撕裂程度进一步加深。在对外关系层面,推动改变了印度对自身国际地位和外交立场的认识判断,印度对外政策日趋激进和强硬。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印巴关系持续紧张升级,并增加了中印关系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1.
面对日本长期通货紧缩与经济增长乏力,日本央行开启量化质化宽松货币政策:日本央行持续大肆增加基础货币的投放,大胆采取负利率政策,实施收益率曲线控制,引导社会公众预期。政策实施以来,通胀目标时限一再推迟,政策虽在短期内改善了经济形势,但又受到全球金融市场及外国政策的干扰。究其原因,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企业部门缺乏稳定预期、少子老龄化及财政货币政策相互掣肘等因素均影响了货币政策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2.
美国监狱私有化的实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廷惠 《美国研究》2007,21(3):70-84
传统意义上,管教罪犯被认为是只有政府才能承担的责任。美国1980年代以来出现了监狱私有化趋势。通过对美国监狱私有化原因、问题及发展前景的分析,对于全面理解私人部门参与提供公共服务,形成竞争性和公私合作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私人监狱能够大幅度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率的主张并未得到证实,但监狱私有化的主要意义在于引入更多的竞争主体参与提供公共服务,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动态效率。最为重要的是应该认识到私有化所导致的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率,本身是竞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理论上梳理了均势生成的一般机制,认为均势这一体系状态的形成和维持主要依靠三种途径,分别是外部制衡、内部制衡和大国的自然成长。在不同的权力结构中,有不同的主导生成机制起作用。在多极体系中,均势主要依靠大国之间联盟关系的形成与转换来维持;在两极体系中,均势的维持主要依靠大国之间的军备竞赛,即内部制衡;在单极体系下,均势依靠权力中心的自然成长得以恢复。利用多极和两极状态下的历史案例,文章检验了这一核心假定,并考察了均势生成机制变化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单极体系下均势回归的可能性。文章认为,在权力结构与生成机制之间,联盟的可获性、制衡的实力门槛以及制衡所负担的成本等三个要素起着因果链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16.
刘辉 《美国研究》2005,19(3):152-154
2005年5月19~21日,由中美关系史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研究》杂志社、四川省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主办的“中美关系史中的人物”学术讨论会在四川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30多个学术研究机构和大专院校的60多位从事中美关系史研究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学术讨论活动,提交论文30余篇。与会者对给中美关系带来深刻影响的历史人物及其作用进行了研讨。这次研讨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研讨范围广,论文涉及人物覆盖了中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关系诸方面。二是会议参加者大多比较年轻,显示了中美关系史研究队伍良好…  相似文献   

17.
作为近代日本自由民权运动的重要领袖,中江兆民的思想向来倍受研究者们的关注。有关其代表作品《三醉人经纶问答》的分析文章亦数不胜数。兆民的和平思想以小国主义为特征,是近代日本和平思想的主要来源之一。在他的和平思想中,不仅能看到西方近代的人权观念,还能找到东方传统的和平观念。本文从近代日本和平思想发展轨迹这一角度重新审视兆民的思想,以《三醉人经纶问答》为中心浅析其和平政治思想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2019年11月6日:任命丁斌为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副主任;任命王欣太为农业农村部人事司副司长,免去其农业农村部人事司二级巡视员;任命王衍为农业农村部计划财务司副司长,免去其农业农村部计划财务司二级巡视员;任命邵建成为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副司长。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经济转轨的非效率制度均衡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制度转机必然引起财富分配结构的变化,俄罗斯经济转轨是因对经济效益的追求而从经济制度的根本性剧变起步的,首先表现为激烈地改变原有的财富分配结构,但并没有产生财富增长效应,最终导致俄罗斯经济转轨陷入“非效率制度均衡”。普京上台后,加大力度以改变原有的制度环境,制度环境的改善有利于俄经济转轨走出非效率制度均衡,但是,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因素并不多见,普京时期能否使制度环境、制度安排与经济绩效之间产生良性互动,还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20.
新加坡是国际社会公认的成功抑制腐败的国家之一,其严密的刑事法网、强力的反贪机构和严厉的刑事执法,有效地震慑和遏制了贪腐犯罪,也彰显了其反贪刑事法治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