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北方广大农村流行一句谚语:“有鱼有肉不是年,贴上年画才算年.”我们在山东省潍县看到,万千农家,门上贴的是门画,门画两边配以对联,门楣贴横批,门楣下沿悬垂刻纸挂廉;堂屋正中挂着四条屏或中堂画,两侧墙壁和东西厢房也贴满年画.年历画贴在灶房炉壁上,“小横批”贴在坑头上,“牛仔”贴在马车上,“栏门画”贴在猪圈门上……家家户户,里里外外,到处都是鲜艳夺目的年画,如同画展. 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我国民间年画具有优良的艺术传统.山东省潍坊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孙立荣所长对年画颇有研究.他说,我国木版刻印年画源远流长.最早人们在过年时挂些象征性的东西,以示吉祥.魏晋南北朝(二二○——五八九年)发展成为图绘的桃符.唐代(六一八——九○七年)以后,随着雕版印刷的出现,木刻年画随之产生.至明代(一三六八——一六四四年)则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这种民间年画遍布全国大部份地  相似文献   

2.
6月2日,在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到来前夕,国务院批准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美术类中我省的武强木版年画、衡水内画、蔚县剪纸、丰宁满族剪纸、曲阳石雕榜上有名。在此之前,我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推荐项目民间美术类名单中,也列出“武强木版年画”等11项,展现了我省民间美术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多彩。笔者认为,我省民间美术中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品种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近年就有许多新品种不断涌现,并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这里只说两种。  相似文献   

3.
历史名镇朱仙镇,位于七朝古都开封城南22公里处,其木版年画,居全国五大年画之首,是我国传统艺术长河中耀眼夺目的一颗明珠,被国际友人誉为中国的国宝。朱仙镇木版年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可查史料记载,北宋京都东京(今开封)的宫廷,民间木版年画已有一定规模...  相似文献   

4.
2008年6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东昌府木版年画名列其中。风格独特的东昌府木版年画,几百年来,在民间广泛流行,深受喜爱,是我国传统艺术宝库中一支绮丽的花朵。她丰富的内涵、蓬勃的生命力,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象征,她所表达的善美的理想,趋吉避凶的传统心态构造,是中国民俗之树的躯干。  相似文献   

5.
社会广角     
《政策》1999,(2)
最早贴“福”字 民间贴“福”字传说始于姜太公。据说姜太公封神时,姜封其妻为“穷神”,并对她说:“除了有福的地方,你都可以去。”从此,百姓过春节都贴“福”字以驱穷神。宋人吴自牧《梦梁录》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这里“迎春牌”即“福”字,可见此俗最晚起于宋代。 最早的年画 年画起源于古时的门神画,而门神画早在尧舜时代就出现了。东汉蔡邕《独断》载,汉代民间已有门上贴“神荼”、“郁垒”神像。到了宋代,演变为木版年画。我国现存最早的年画是宋代  相似文献   

6.
年画是中国传统民间美术之一,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题材及民俗功能一直备受民众关注与青睐。"仕女画"是年画重要的题材之一,其内容丰富、涉猎广泛,为探讨中国古代女性形象及其生活提供了珍贵的视觉文本。不同文化载体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亦有不同,年画中的女性形象不仅是男权社会对女性规训后的艺术表现,同时也成为"男女授受不亲"的中国古代礼俗中男性观看女性的一种重要方式,"仕女画"成为男性视觉欲望消费的对象。因此,文章以木版年画作为文本,在呈现中国古代女性生活的同时也窥探其中所隐含的性别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7.
正通俗文艺的大众性特质决定了通俗文艺的基本特性。与过往不同的是,以前所说的通俗文艺一般是指民间戏曲、民间美术等长期流行于民间并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样式,其中的美术有年画、连环画等。进入21世纪之后,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年画、连环画等大众美术已经接近消亡或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新业态的动漫以及用于装饰室内的装饰画。所以,通俗文艺品类的判别可能不是那么鲜明,可能也不存在一条明显的界限,通俗文艺可能仍然被定性为一种受大  相似文献   

8.
自古以来,绵竹因为有造纸的便利,民间雕版印书、木版年画便一直兴旺发达。北宋御史赵对所著(成都古今记)写到当时成都“十月酒市,十一月梅市,十二月桃符市”,这”桃符市”就是一年一度年画销售的大市场。而这一年一度年画市场又是一次大集会,大的物资和文化交流。商旅、画贩来往其间,议价批画。据说每年向外销售,少说也在1千多万份,不仅畅销省内的各州、县,还销售到全国其他省份,并远销至东南亚各国。作为新年应景的年画,其表现的内容是相当广泛的。从历史人物、戏曲故事到民间传说、动物花果等。绵竹年画广泛丰富的内容折射…  相似文献   

9.
提起年画,人们也许会想到「杨柳青」、「桃花岛」来。然而,在一九八七年的山东潍坊国际博览会上,湖南省隆回县的滩头民间木版年画《简称滩头年画》却受到国内外不少专家和大师们的青睐和称奇。滩头年画奇在哪里呢?我们认为,奇在一  相似文献   

10.
苏州桃花坞,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四川绵竹,均属著名民间木版年画出品地区,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桃花坞年画自明末兴起后,经清代乾嘉时期兴盛,而后渐趋衰败,延至清末已名存实亡。新中国成立后,桃花坞年画作为著名民间艺术,得到人民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使之又起死回生,走上继承发展,欣欣向荣的道路。我原本在上海从事年画艺术工作,1958年调到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社做创作研究工作。当我在该社仓库挖掘整理数千块古旧版片时,发现一块横式古版片,刻有“致祥”二字,其纹样装饰风格,与称之为“一团和气”的古版片相似。经研究,民谚有“和气致祥”…  相似文献   

11.
河南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各类遗址、文物古迹达3万处之多,殷墟甲骨文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各类民间文化艺术多姿多彩,其中,朱仙镇木版年画、开封汴绣、少林武术、太极拳、马街书会等在全圉部有较大的影响;各种民间神话、音乐、舞蹈、戏曲、曲艺、皮影、剪纸、绘画雕刻、刺绣、印染等艺术和技艺以及各种礼仪、节日、传统习俗汇聚成为灿烂的中原文化。  相似文献   

12.
尹洪东 《半月谈》2004,(13):58-60
年画这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在我国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潍坊杨家埠.被并称为中国木版年画三大产地。然而。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三大产地的年画却日渐式微。濒临消亡。而进入21世纪。杨柳青和桃花坞年画已接近“名存实亡”.形不成批量生产。但杨家埠木版年画.不仅奇迹般地从衰亡中活了下来.而且正以一个大产业的形式展现于世人面前。仅300来户人家的杨家埠.现在家家户户都刻制年画.一年生产年画2000多万张.销往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杨家埠年画。近10年来演绎了自己的“再生缘”.  相似文献   

13.
黄河流域汾水之滨的临汾市,是我国五千年以前的唐尧古都,又称“尧都平阳”。尧王建都的这块土地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曾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与尧王有关的遗迹和美丽动人的传说、中国古老的道教文化、宋金时期的木版年画、元代的戏曲艺术……,都曾在这里闪烁过耀眼的光彩。  相似文献   

14.
“剪刀因裂素,汝粉为开红。彩异惊流雪,香饶占便风。裁成识天意,万物与花同。”这是一首唐代流传下来的剪纸诗,它写出了我国源远流长的剪纸风俗。金华人文荟萃,素有“小邹鲁”之称,民间艺术更是异彩纷呈,民间剪纸在其中独树一帜。前几天,金华市民间艺术家协会剪纸艺术委员会副会长鲍运达老师送给笔者一本《武义民间剪纸艺术集》,里面的作品美轮美奂、精致质朴。鲍运达老师介绍说,别看了这些作品的作者,他们可都是年已古稀的剪纸爱好者啊。早就听说武义老年大学有一批剪纸班的学员,剪纸剪得非常漂亮,看来此言不虚。  相似文献   

15.
刘巍 《群众》2013,(5):53-54
“刷印”,即雕版印刷。在数码复制时代,作为印刷技艺的源头,雕版印刷依然展示着它的独特魅力。金陵刻经处位于南京繁华地段,花木扶疏的小院,保持着百年前的面貌。作为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中国雕版印刷技艺”保护单位之一,每年有一万多册以传统方式印制的线装书从这里向全世界流通。金陵刻经处刻印的书籍人称“金陵本”,刻工考究、纸墨精良。从书写到印刷,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巨大革命。从雕版印刷活字印刷,从火与铅的时代到光与电的时代,人类印刷技艺已经产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同舟共济     
《协商论坛》2011,(5):34-34
4月26日,农工民主党中央副主席刘晓峰一行深入开封县朱仙镇就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发掘、传承、保护、开发利用等进行了专题调研。刘晓峰一行先后来到万同老店、天成老店两家木版年画作坊进行了实地察看。刘晓峰表示,朱仙镇木版年画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优秀的民族文化,历史久远,保护完整,弥足珍贵,如何发掘好、保护好、  相似文献   

17.
<正>简报,顾名思义就是内容简明的报道。它是一种古老的文体,其起源可追溯到西汉初期,那时名为邸报。到了唐代,开始出现雕版印刷的邸报。简报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一个通报情况、交流信息、介绍经验、指导工作的文种。人代会简报是在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由各代表团编写,经大会秘书处统一审核和印发的一种会议材料。  相似文献   

18.
中国美术馆是造型艺术博物馆,是具有收藏美术精品、满足群众审美需求、组织学术研究、开展国内外文化交流等多种职能的美术事来机构。美术馆是人类对文明发展的一种记录手段和展现载体,是保护、积累人类精神和艺术财富并使之绵延传世的艺术殿堂。它不仅是人类现代社会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9.
刘新勇  唐桂艳 《春秋》2014,(4):38-39
正雕版印刷亦称刻书,作为最早在中国出现的出版形式,在千余年的时间里,为传承中华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军阀涉足雕版印刷业在全国并不多见。在山东,掖县张宗昌算是一例,军阀吴佩孚也是一例。吴佩孚(1874—1939),字子玉,蓬莱人。光绪二十四年投淮军。光绪三十二年任北洋陆军曹锟部管带,颇得器重。后升任旅长。护国讨袁运动兴起,  相似文献   

20.
鼓子秧歌源远流长,相传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从前叫“跑十五”、“闹玩意儿”。鼓子秧歌之名大约是本世纪五十年代确立的。 鼓子秧歌萌芽于东汉,在唐宋时期经过与大量的民间俗文化互相渗透、融汇,逐步成熟完善起来,到明清已成为一种纯民间舞蹈艺术。它的主要功能也从娱神到娱人和自娱,这是其漫长演变过程中的重大转折。到了清末民初,鼓于秧歌盛况更是壮观。《商河县志》记载:“里人行户扮渔樵耕读诸戏,结彩为春楼。”“元宵张灯火、放花炮,酒宴乐歌竞为欢会,凡三夜。”建国后,国家非常重视鼓子秧歌的整理发掘工作,曾派大批专家学者前去商河采风。1989年,鼓子秧歌被编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山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