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1年12月14日,进攻江西红军的国民党第26路军,在赵博生、董振堂、季振同、黄中岳的领导下,响应中共“抗日救国”的号召,在江西宁都举行起义,参加红军,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对于壮大人民革命力量,打击国民党反动势力,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毛泽东曾高度评价宁都起义,他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说:“再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曾经和19路军一道进攻江西红军的第26路军,不是在1931年12月举行了宁都起义,变成了红军吗?宁都起义的领导者赵博生、董振堂等人成了坚决革命的同志。”1938年在延安和部分宁…  相似文献   

2.
1931年12月14日,被蒋介石驱入江西“围剿”红军的原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一万七千余人,在该军中共特别支部的策动、组织与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指导下,由赵博生、董振堂、季振同、黄中岳等人率领于驻地宁都城举行了中国革命史上著名的“宁都起义”,宣布加入红军,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季振同任红五军团总指挥,  相似文献   

3.
赖国芳 《党史文苑》2006,(11):38-42
1931年12月14日,进攻江西红军的国民党第26路军,在赵博生、董振堂、季振同、黄中岳的领导下,响应中共"抗日救国"的号召,在江西宁都举行起义,参加红军,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对于壮大人民革命力量,打击国民党反动势力,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毛泽东曾高度评价宁都起义,他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说:"再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曾经和19路军一道进攻江西红军的第26路军,不是在1931年12月举行了宁都起义,变成了红军吗?宁都起义的领导者赵博生、董振堂等人成了坚决革命的同志."1938年在延安和部分宁都起义的同志合影,他又题词:"以宁都起义的精神,用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我们是战无不胜的."  相似文献   

4.
<正>1931年12月14日,江西宁都国民党第二十六军一万七千余人,在赵博生、董振堂、季振同等人领导下,举行了武装起义,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宁都起义,是中国革命历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起义。宁都起义的成功,既为我军壮大力量提供了可靠的兵源,也为我党我军提供了大批的干部,从宁都起义走出来的外交家、军事家不在少数。下面按顺序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5.
曾晨英 《党史文苑》2011,(15):55-56
1931年12月14日的傍晚,天下着蒙蒙细雨,在宁都县城东原耶稣牧师的住宅楼上,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参谋长赵博生正在这里以宴请的名义召集团以上主官开会,就在这次"宴会"上,赵博生宣布全军官兵起义加入红军,史称"宁都起义"。宁都起义令蒋介石朝野上下震惊不已。赵博生,这位宁都起  相似文献   

6.
1931年12月14日,宁都县城一声霹雳震撼全国———驻该县城的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17000余人,在该部中共地下特支和赵博生、董振堂、季振同等领导下,毅然宣布起义,全体加入中国工农红军。由宁都起义部队编成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迅速成为人民军队的一支劲旅。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宁都起义的健儿们,为了保卫苏维埃,为了拯救中华民族,为了全国人民大众的翻身解放,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包括起义领导人赵博生、董振堂、季振同、刘振亚及黄中岳、李青云等重要将领,都先后为革命…  相似文献   

7.
1931年12月4日,在红军反“围剿”胜利影响和全国抗日反蒋浪潮的推动下,在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中的中共特别支部组织下,该部参谋长、共产党员赵博生和旅长季振同、董振堂率领全军1.7万人在江西宁都举行起义。该部起义后、被改编为中国工农  相似文献   

8.
2021年,宁都起义胜利暨红五军团成立90周年.1931年12月14日,江西宁都爆发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军一次大规模起义.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1.7万余名官兵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投入红军.  相似文献   

9.
沈阳军区某部“红一连”诞生于l931年的宁都起义。战争年代曾被授予“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尖刀连”、“战绩辉煌的红一连”荣誉称号;和平时期曾被授予“扑火抢险钢铁连”“基层建设模范连”“抗洪抢险英雄连”荣誉称号。连队党支部先后13次被中组部、总部、军区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相似文献   

10.
1931年12月14日深夜,国民党军第二十六路军在中共秘密特别支部以及董振堂、赵博生、季振同等人领导下,在江西宁都举行起义。从此,董振堂走上了一条不同的人生道路,从一个对中国前途命运感到迷茫的旧军阀,成长为有着坚定革命理想、并为之奋斗到生命最后一刻的红军高级将领。一宁都起义爆发后,国民党军第二十六路军宣布加入红军。  相似文献   

11.
水新营 《党史博采》2014,(11):10-13
1931年春,由西北军一部改编的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开赴江西对中央苏区红军进行“围剿”,该部广大官兵对蒋介石的对外不抵抗和对内“剿共”、消灭异己的政策极为不满。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同年12月14日,第二十六路军将士一万七干多人,由参谋长赵博生(中共党员)及旅长季振同、董振堂等率领在江西宁都宣布起义,加入到中国工农红军的行列。时任第二十六路军手枪旅政训处少校干事兼旅部书记的黄镇从此成为了人民军队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12.
吴殿卿 《湘潮》2006,(8):16-20
1931年12月14日,在赣南宁都发生了一个大事变:被蒋介石调到江西“围剿”红军的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断然发表声明,宣布加入红军,反蒋抗日……由是,担任红校校长不久的萧劲光,接受新的使命,前往起义部队出任政治委员,开始了艰巨、复杂而又细致的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3.
在我军的历史上,有一位在蒋介石实施第三次围剿时毅然宣布起义投奔红军并为中国革命作出过重大贡献的人,他就是多次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党中央褒扬的宁都起义领导者、红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将军。  相似文献   

14.
<正>云宗连(1903—1935),河南省鹿邑县人。1931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参加宁都起义。曾任红5军团13师37团团长,参加了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并荣获三等红星勋章。他在红军飞夺泸定桥时壮烈牺牲,时年32岁。1992年12月,云宗连被民政部批准为革命烈士。一云宗连,1903年出生于河南省鹿邑县涡北镇一个书香门第。他自幼攻读诗书,后跟父亲学习武艺,  相似文献   

15.
每月要事     
1925.12 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1927.12 中共领导发动广州起义。 1929.12 古田会议召开,强调红军必须服从党的领导,树立无产阶级思想。 1931.12 赵博生、董振堂等领导发动宁都起义。  相似文献   

16.
1937年1月,宁都起义领导人、中国工农红军杰出指挥员董振堂牺牲的噩耗传到延安,广大指战员无不为之悲痛。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亲自参加了为董振堂烈士举行的追悼会,毛泽东深情地说“路遥知马力”,董振堂是“坚决革命的同志”。宋任穷、王任重、陈再道等人也曾到董振堂新河家中探望。董振堂同志是在长征时期牺牲的河北籍最高级别的红军将领。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为缅怀先烈,特以此文以示敬瞻。  相似文献   

17.
《党史文苑》2007,(12):F0003-F0003
宁都是中央苏区前期的政治军事中心.是中央苏区第一至三次反“围剿”的红军集结地,决策指挥部,主要战场之一,第四、五次反“围剿”的重要后方基地、阻击地和最后放弃的核心根据地之一。在中央苏区期间,宁都诞生过中共苏区中央局、苏维埃中央军委、  相似文献   

18.
《党史文苑》2011,(24):82
2011年12月14日,由中共赣州市委、赣州市人民政府、赣州军分区主办,中共赣州市委宣传部、中共赣州市委党史办、中共宁都县委、宁都县人民政府、宁都县人民武装部承办的纪念宁都起义80周年大会在宁都县隆重举行。省委副书记张裔炯、解放军总参谋部某部政委孟学政、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李升泉、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副主任孙丽萍讲话。  相似文献   

19.
董振堂,宁都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32年4月,担任红五军团副总指挥兼第十三军军长的董振堂率部由赣人闽,作为红军东路军的一支威武劲旅,为龙岩革命根据地的恢复,为赣州战役的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  相似文献   

20.
在党的历史上,广州起义是一次有争议的起义。在起义前就有该不该举行起义的争论。起义之后,党内又围绕如何总结、评价这次起义举行了讨论,发生过一些意见分歧。因为广州起义发生于八七会议召开4个月之后,中间经过了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失败,以及标志党内“左”倾盲动主义形成的11月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于是认为在革命低潮时不应该举行广州起义,甚至指责广州起义是“左”倾盲动主义的产物。考察历史,结论应该是相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