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国共两党关系几个问题的探讨田克勤加强国共关系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人们全面总结国共关系的历史经验,正确揭示和把握国共关系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也有助于深化中国现代史、中国革命史等学科的研究。本文仅就国共关系的几个基本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以就教于史学界同...  相似文献   

2.
1945年12月1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对华政策声明,主张中国各政治力量的代表召开全国会议,商讨和平团结的有效办法。仅隔一个星期,美国五星上将马歇尔就作为美国总统特使来到重庆,“调处国共军事冲突”,参与国共和平谈判。马歇尔来华后,首先恢复已经中断的国共谈判,并于次年1月成立有国共美三方组成的三人委员会,共商解决各项军事问题的具体办法。在此后将近一年的时间内,周恩来和马歇尔共事在同一个委员会中。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纵论1946年国共谈判──读周恩来《关于国共谈判》、《谈判使党赢得了人心》赵春生1945年10月重庆谈判后,毛泽东返回延安,周恩来等留下来继续与国民党谈判。1946年5月,国共谈判的中心从重庆移到南京。11月,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回延安,结束了一...  相似文献   

4.
慕安 《党史纵横》2012,(2):54-58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在国共交往的历史上,有两位当事者的交往殊值一记。一位便是举世闻名的周恩来;另一位却是鲜为人知的张冲。这两位分属于不同营垒而又有过怨隙的人物,却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捐弃前嫌,走到一起,在国共间架起和谈的“桥梁”,为抗日救亡事业,为国共二次合作,留下了令人动容的篇章。  相似文献   

5.
刘立军 《党史文汇》2011,(11):59-64
鲜英,重庆“特园”的主人。日本投降前后,“特园”是众多国共要人、民主人士的活动场所,被称为“民主之家”。1945年8月,重庆国共谈判期间,毛泽东应邀前往“民主之家”。在鲜英的寿筵上,毛泽东称他为“当代孟尝君”。  相似文献   

6.
徐焰 《党的建设》2011,(1):59-60
从1927年国共关系破裂直至1949年解放战争在大陆胜利,中国共产党人同国民党在争夺政权的斗争中,除了在公开战场较量,还在隐蔽战线进行了激烈交锋。解放军国防大学教授、专业技术少将徐焰日前撰文揭开了当年国共秘密战线斗争的真相。  相似文献   

7.
北伐战争时期的战略之争与国共关系陆卫明史学界普遍认为,北伐战争前国民革命军制定的作战方略是,先攻击盘踞两湖的劲敌吴佩孚,然后挥戈东南消灭孙传芳,最后伺机消灭张作霖。笔者认为,这种传统的观点缺乏史实依据。事实上,在整个北伐战争时期,国共双方对北伐战略计...  相似文献   

8.
国共关系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领域,自80年代中期形成以来就得到迅速发展,目前的研究已形成方兴末艾的趋势。本文拟总结10年来国共关系研究状况及特点,展望未来发展趋向。一、研究状况及特点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来考察,国共关系研究现状及特点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全国性学术讨论会接连召开。自1988年10月在武汉召开全国第一届学术讨论会以来,迄今已接连召开了7次全国性学术研讨会。这7次研讨会.从讨论的主题看,由国共关系的基础问题、规律到经验总结;由历史到现实;由探讨第三次国共合作到“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在内容上有由表…  相似文献   

9.
1936年12月12日.为停止内战,共同抗日。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发动了“西安事变”.提出了“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的诉求.蒋介石被迫接受。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为停止内战、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双方就各方面问题展开了谈判。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关系发展三阶段刍议段元满,周纪青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中华民族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倡导和推动下,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这是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探寻这一时期国共关系的发展过程和特点,对实事求...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的国共宣传战(续)王晓岚二、共产党的宣传策略中国共产党从未放弃批判的武器。针对国民党抗战建国政策的两面性和其新闻宣传上的两面性,中国共产党决定展开对国民党的宣传战。这一时期的国共宣传战,中共遵行的基本政策是:“一方面坚持抗日第一与抗战到底,坚...  相似文献   

12.
陈涛 《党建文汇》2009,(11):39-39
西安事变过去已经整整7个月了,但是对于国共联合抗日,蒋介石仍然难以下定决心。  相似文献   

13.
周恩来在宣化店宋平国共谈判后,国民党政府还都南京。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廖承志等领导同志于1946年5月3日由重庆抵南京,进驻梅园新村,我也随机到了南京。这时国共之间实际已形成了表面谈判实际大打的局面,也就是拖中大打。国民党要谈,是为了拖延时间,要...  相似文献   

14.
1945年8月14日苏联和国民党政府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标志着美苏大国的力量卷入了战后中国的政治发展之中,国共重庆谈判则成为美苏大国力量在中国的政治折射。美苏对于国民党政府唯一合法地位的确认是重庆谈判的政治基础,国共形成了一种不稳定的平衡,为两党的政治谈判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5.
台湾政治转型为当代国共关系增加了许多复杂因素,我们对国共关系在当今两岸政治博弈中的意义和地位要有准确的定位、对国共关系今后的走向要有科学的判断和合理的预期,在波谲云诡的台海斗争中把握主动权。  相似文献   

16.
袁小伦 《党史纵览》2009,(11):29-34
中国共产党对外关系起源于延安,并从延安走向世界。就中共与美国的关系而言,1944年接待美军观察组是延安外事工作的重要开端。中共与来华调处国共矛盾的’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等也开始了直接的交往,其中,经历了与两国三方(即中关两国和国共美三方)有关的历史事件有重庆谈判、停战谈判,  相似文献   

17.
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周恩来风采》四部丛书,从周恩来与国共谈判、周恩来与共产国际、周恩来与中国外交、周恩来与中日关系等四个方面来展现周恩来在处理党与党之间、国与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伟人风采,颇有特色。其中一部是河北人民出版社的青年学者、编辑王静的新作《折冲樽俎——周恩来与国共谈判》。初读此书,我感到这部学术专著首先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即这是一部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周恩来与国共谈判进行综合系统探讨的著作,其涉及范围之广,发掘程度之深,都是超乎以往的。该书眉目清楚,井然有序,理论与历史并重,宏…  相似文献   

18.
全国第四届国共关系史研讨会于1992年7月在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研究国共关系史的专家、学者和统战工作者约110人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以国共关系与祖国统一为中心议题,展开了充分的讨论。现就会议研讨的有关问题综述如下。一、国共关系演变的规律问题有些学者提出:“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再次酝酿合作”是国共关系发展的主要规律。毛泽东提出的“合作——分裂——又合作”或“统一战线的建  相似文献   

19.
1945年8月5日,日本宣布投降,中国大地上只剩下国民党和共产党两大武装力量,国共关系如何发展,引起国内外关注。  相似文献   

20.
王春华 《世纪风采》2009,(10):41-43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大地上只剩下国民党和共产党两大武装力量,国共关系如何发展,引起国内外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