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北京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高級建築師包阿華,今年五十四歲,是一位纖弱的女性,瘦高身材,瓜子形的臉龐,透過近視镜片,閃爍着一封活潑的眼睛。她是一位搞大壁畫的藝術家。在八十年代以前,中國的壁畫藝術家差不多都處於“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境况。包阿華也是如此。她雖然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壁畫糸宨T進修過,多年在建築科學研究院從事建築壁畫的設計與研究,還寫過這方面的長篇論文,但她從没實地搞出過一幅像樣的壁畫。原因很简單:那時候没有可作壁畫的建築物。一九七八年,中國拉開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的现代化帷幕以後,包阿華的藝術生涯也出現了生  相似文献   

2.
在北京國際機場候機大樓裹的大型壁畫羣中,有一幅以中國民間傳奇故事白蛇傳為題材的大型壁畫,以其獨特的構圖,優美的造型、淡雅的色彩,吸引着許許多多過往的中外旅客。這幅巨畫的作者就是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和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夫婦壁畫家李化吉和權正環。在首都新落成的燕京飯店大廳裹,他們根據神話故事創作的《精衛填海》壁畫,同樣使人流連忘返。他們繪製的六米長的巨作《牛郎織女》,還遠涉重洋展現在紐約華商  相似文献   

3.
去年夏季,有一位來自台灣的藝術收藏家,風塵僕僕地逕往瀋陽,到魯迅美術學院登門求見四位著名老教授:鍾質夫、晏少翔、季觀之、郭西河。他不僅要素畫,還希望親見他們揮毫作畫時的風姿。鍾、晏、季三位年逾古稀的畫家應遠方客人之請,欣然到畫室聯袂爲其當場作了一幅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九年十二月十二日在北京中國美術館畫廊擧辦的《阿傅的版畫展》,是一次新颖的藝術展覽。所謂新颖,一方面指這次展出的阿傅近期創作的四十六幅版畫所表现的技法,另一方面也是就這位藝術家作品的境界和内容而言的。這次展覽是在中央美術學院院長靳尚誼教授等藝術家支持下擧辦的。從開幕到畫展結束,冒着刺骨的寒風趕來欣賞阿傅新作的人羣中,既有首都的藝術界前輩和同行们,也有在北京的外籍藝術家、評論家、收藏  相似文献   

5.
去年夏天,中國象棋邀請賽在遼寧省丹東市舉行。中央美術學院畫家李琦教授躬逢其盛,主辦人請他為赴賽的中國象棋特級大師胡榮華晝一肖像,特邀李胡二人到家作客。當時李琦沒帶晝具。比賽結束後的幾天,他把一幅胡榮華的畫像從北京寄到了一千公里外的丹東。晝上有字敍述因由:「中國象棋大王胡榮華。幸會於丹東,默寫於北京。」原來此畫是李琦教授憑印象所作。看着這幅惟妙惟肖的畫像,觀畫人連聲稱讚:「好像喲,傳神極了!」後來畫像在《棋友》雜誌上發表了。比這稍前,在中國第一大報《人民日報》上,發表了香港著名畫家趙世光先生的文章《神乎其技——李琦的默像藝術》。文章描述了李  相似文献   

6.
‘雙清樓’是畫家王仲清、吳性清伉儷在上海的畫室。男主人王仲清已年屆花甲,现是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上海連環畫研究會理事、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畫家,是當今中國畫壇上享有盛譽的工筆畫家之一。他是四川成都人,曾就讀於國立社會教育學院藝術系。他的畫熔中西書法於一爐,功力深厚,格調清新,雅俗共赏,受到各階層人们的喜爱。如他爲魯迅先生的名著《離婚》,《風波》所畫的插圖;工筆人物畫《霓裳羽衣舞》;膾灸人口的《阿詩瑪》等等。山水畫《武夷山》曾在香港舉辦的中國近代名家書畫展覽上展出。他的一幅《傳絹圖》,傳神地勾勒出中國著名古典小說《紅楼夢》中女主人公林黛玉與婢女晴雯‘兩般门第,一樣苦恼’的内涵。著名紅學家周汝昌先生爲之叫絕,以詩讚畫:‘如若心事壓千钧,  相似文献   

7.
在我國健在的老一輩畫家中間,我一向很推崇宗其香敎授的畫品與人品。從事美術創作幾十年,能自始至終對藝術抱着認眞、忠誠、一絲不苟的態度,視名利如浮雲者,徐悲鴻大師生前最鍾愛的得意門生宗其香就是其中一人。宗其香四十年如一日,在繪畫藝術方面旣能嚴肅地繼承中國畫的傳統,又善於大瞻創新、借鑒外國;旣師  相似文献   

8.
我國的藝術大師、傑出的美術教育家徐悲鴻先生誕生九十週年,即一九八五年,也是他西行赴印講學四十五週年之際,在新德里國家美術館和加爾各答阿樹多士美術館,分别舉辦了徐悲鴻畫展。北京徐悲鴻紀念館館長廖靜文也應邀於是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抵達新德里,參加畫展開幕式,並進行兩週的友好訪問。畫展受到印度政府、各界知名人士及廣大觀衆的熱烈歡迎和高度讚賞。印度總理拉吉夫·甘地和夫人索尼亞?虆⒂^了徐悲鴻畫展,並給予高度評價。在廖靜文館長回國後還來信致意。  相似文献   

9.
一九五五年,當一位中國人要離開美國,返回他的祖國時,世界聞名的工程力學和航空技術的權威馮·卡門對比他年輕三十歲的這位中國弟子說:“你現在在學術上已經超過了我。”這位中國人就是中國火箭導彈技術、衛星技術和系統工程理論的開拓者,曾被美國海軍次長稱之為“無論在哪裹都抵得上五個師”的錢學森。  相似文献   

10.
一提到中國畫,人們馬上會聯想到毛筆。的確,用毛筆蘸墨作畫,是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而李冰奇作畫不用毛筆,却是用手指。在源遠流長的中國畫壇上,指晝只能算是一個小小流派,而且時間不算太長,大約只有三百來年的歷史。這門獨特藝術的開創者是清朝(一六四四——一九一一年)初年的高其佩。近代指畫大師,則首推本世紀七十年代去世的潘天壽^潘天壽之後,把指畫藝術提高到一個新階段的,便是山東奇才李冰奇了。這有一九九○年九月間在北京中國畫研究院展出的一百多幅指晝作品為證。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吳作人先生用一個半小時仔細鑒賞之後,語重心長地讚道:“晝花卉很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中國對外藝術展覽公司和台灣隔山畫館共同擧辦了“中國兒童水墨畫大賽作品展”。這個展覽經過一年時間的籌備,並由海峽兩岸兒童美術教育家和畫家共同組成的評  相似文献   

12.
農業?覀冊O想,假如能使水稻像大豆一樣從空氣中吸取氮作為成長的養分,那麼僅節省氮肥一項的收益就很可觀。中國農業科學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正在利用核技術中的同位素示踪技術進行這一領域的研究。這也是當今世界上生物研究領域中的一個新學科。核技術和農業技術相互滲透、結合,從而產生了“核農學”。五十年代末,中國農業科學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的成立,是核農學研究在中國起步的標誌。在和平利用核技術中,中國核農學的應用水平及產生效果今天均居於世界前茅。據一九八九  相似文献   

13.
一九八○年九月,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了师生作品展覽,展出了近三年來師生的教學、科研和創作成果,還展出了學院‘設計中心’爲人民生活用品舆工業生産提供的设計樣品。爲了懷念在學院建設過程中作出過贡献的、已故的教授,也展出了他們的遗作。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桐鄉縣,地處杭嘉湖平原的中心,古運河從中穿過。這裹出現過不少名人,如當代文學巨匠茅盾,著名漫畫家、教育家、音樂美術家豐子愷,著名金石書畫家錢君匋。桐鄉縣人民為紀念他們的愛國愛鄉的高貴精神和光輝的藝術成就,修復了他們的故居,建立了藝術院。幾年來,已接待了國內外許多參觀者。  相似文献   

15.
學勤姓呂,山東省濰坊市轄臨朐人氏。山東省這位著名畫家走過的人生道路和他的名字非常吻合:學習的勤奮使他從一個普通農民的兒子,從一個只讀完小學的青年,成長為高級美術師、山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學勤的母親擅描紅,這算是他的“家學”。但是小學老師給了他更多的啓蒙。在學校裏,他不但接受了初步的現代文化和科學知識,還在老師的影響下開始學畫山水和花鳥。 學勤小學畢業後即回村參加農業勞動,一面  相似文献   

16.
近幾年,隨着國門的開放和改革的進行,有的人對民族的東西開始不敬起來,認爲只有徹底地否定自身的文化傳統,中華民族才有可能走向世界。這樣想,真是糊塗。前不久,著名的物理學家李政道說:“中國要發展,首先要瞭解自己的歷史,瞭解國情?彼€說:“一個忘記祖先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我感到這話說得很中肯。民族的東西,丢棄不得。畫家吳作人有這樣一段話:“西方人喜歡中國繪畫,喜歡的是真正的中國繪畫,也就是傳統的中國繪畫。對於那些沒有什麼具象,中不中,洋不洋,說不清,道不明,‘時髦’的現代派繪畫,不僅中國人看不懂,不喜歡,西方人也看不懂,不喜歡。”看來只有瀰漫着濃郁的民族氣息的作  相似文献   

17.
去年九月,美國為外國留學生設置的“TOFFL”考試,在中國各地辦理報名手續。在北京總報名處,報名前三天就已有成百上千人排隊等侯。原來傳說這次報名有限額。後來,國家教委的國外考試中心與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考試處聯繫,最後宣佈,这次報名下限名額,這才使已準備奮戰三晝夜的年輕人散去。 現在,在中國形形色色的各種考試中,最熱門的莫過於“TOEFL”。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TOEFL”班多如牛毛。前一段時間有不少关於留學生政策要改變的傳聞不胫而走。這些傳聞有幾类:一是說留學人數激增,造成人材大量外流,而且只有流出没有返回。有的外籍華人學者鄭重其事地說,  相似文献   

18.
在素有「海上花園」之稱的福建厦門市東南,有一座依山面海、景色幽美的校園,這便是厦門大學。一九二一年,愛國華僑陳嘉庚選定這寶地捐資辦學。六十多年過去了,厦大在東南亞名聲颇響,跨出校門的兩萬多畢業生中,不少名家學者已驰名海內外。厦門大學海外函授學院就坐落在建南大禮堂東側。它是中國政府承認的唯一一家面向世界招生的成人高等教育機構。  相似文献   

19.
中國傳統繪畫歷來講究“緣物寄情”、“怡情悅性”。一件好的作品,往往能使人感受到超越在畫面形象之外的人的感情、意念和內在氣質。花鳥畫更是如此,畫家不僅僅要表現花鳥之美,更重要的是通過花和鳥來表達人與自然之間的情感交流,正所謂“一枝一葉總關情”。近年來成績斐然的北京中國畫研究院中年畫家龔文楨正是這樣一位擅於“借物抒情”的花鳥畫家。  相似文献   

20.
暮春的一天上午,‘湖北省在台書畫家書畫展’在清脆、密集的鞭炮聲中開幕了。 這次書畫展共展出二十三位書畫家的一百六十餘幅書畫作品,其中大部分是他們近年的力作和新作。 來自台灣的湖北籍書畫家一行九人,在武漢参加了這次爲期八天的展覽活動。其間,他们與家鄉美術、書法界同仁進行了藝術交流。‘給後世多留一點美’在湖北美術學院展覽廳内,七十一歲的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