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是一致的.个人有活力,社会才会有勃勃生机.为了使全社会充满活力,既要改良环境,又要使每个人成为一个有活力的人.解放每个人思想,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潜能,前程和机会要为每个人开放,以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力,以繁荣社会.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费尔巴哈的人道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的本质论.但在从事实证研究以后,马克思开始把关注点转向人的存在问题.他始终没有放弃人的本质论,而是把人的本质论和人的存在论相结合,形成了马克思关于“人的现实性”的观点.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出发点就是探讨“人的现实性”.忽视这一出发点,事实上削弱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批判功能,割裂了马克思主义人学与其整个理论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3.
智取     
人多.人实在是多. 大军和建国虽然就站在大门的两侧,但你看不见我、我看不见你.人们笑着、喊着、推着,人踩着人的脚后跟几向里拥着.  相似文献   

4.
据统计,我国现有就业年龄段的残疾人约2400万人.截至2003年底,城镇已安排就业403万人.按照就业形式分类统计,集中就业109万人,分散按比例就业124万人,个体就业或自愿组织就业170万人,未就业100万人.  相似文献   

5.
需要是人的天然本性,但并非所有的需要都应得到满足和实现.权利就是得到社会承认并由国家加以维护的人的合理要求.它本质上要高于需要,优先于人的其他需要.利益是人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是人们用来实现和满足其需要的对象和条件.显然,利益是权利的基础与目的.人之所以主张和捍卫自己的权利,实质就是捍卫自己的利益.但权利并不等同于利益.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利益都受法律保护,都可以转化为权利.权利不仅和利益有别,而且它还高于利益,它是人尊严的体现.因此,以人为本应当以人的权利为本.只有以人的权利为本,才能切实保障个人利益,实现个人合理需要.  相似文献   

6.
危机管理与政治问责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启动问责制:抗"非典"的转折点 政府应对"非典"危机的转折点是以4月20日开始追究官员责任为标志的.被免职的人员中,包括原卫生部部长张文康和原北京市市长孟学农这样的省部级高官.随后,全国各地陆续行动起来,先后追究数百官员的责任.仅湖南一省被追究责任的官员已经达二百多人.在这些人当中,副科级以上干部有57人,处级干部5人.14人受到党内严重警告或行政记大过处分,12人受到党内或行政撤职处分,38人被就地免职,2人被开除公职,2人受到留党察看或行政开除留察处分.  相似文献   

7.
我国长期将承揽运送人混淆于承运人与货运代理人之间,这造成了司法实践中的不少争议与困扰.也严重损害了当事人之间的正当权益.承揽运送人与代理人、行纪人、运送人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区别也是不容忽视的.由于承揽运送人在我国国际贸易尤其是运输业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借鉴其在其他国家的法律地位.从而确立其在我国的法律地位,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人是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的二重性存在,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形成具体的、现实的人的存在方式.在对待人的问题上,中西方哲学理论为我们展现了丰富的内容.以辩证的、动态的立场看待人、分析人是理解人之为人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人权的本原源自人性.人性具有人的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人的自然属性是事实问题,并不能涵盖幸福、平等、博爱、正义、理性、理念和理智等方面.人的自然属性是人权的源泉.人的社会属性是价值问题,是人权价值所在,是多样性的统一.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相辅相成,构成人权价值的基石.  相似文献   

10.
论马克思恩格斯政治哲学思想的人本之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恩格斯政治哲学思想的根本维度.国家基于人、源于人并应服务于人,但文明时代的国家成为异化人的工具,导致大多数人得不到应有的发展甚至畸形发展.只有公有制国家才能实现国家本质向人的复归,才能造就真正自由、公平、博爱和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1.
哲学研究的实践目的在于寻找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的基石,近代以来的认识论哲学对人的物质存在和精神存在的把握,为工业社会的制度设计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当人类进入后工业社会,发现人的道德存在将是哲学和伦理学的重要任务.人有着三重存在,即人的物质存在、精神存在和道德存在.人的道德存在是人的社会本质所在,对于理解人、认识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人的道德存在的发现,人类社会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有了新的基石.  相似文献   

12.
庄浩 《创造》2007,(7):52-55
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无论他卑贱或者高贵.就像每个人都有一个名字一样. 不同的,是一些人会为了这个梦想而奋斗,为了这个梦想而放弃其他,而一些人的梦想仅仅是一种空想,或者,被其他诱惑冲淡乃至湮灭.  相似文献   

13.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之一.邓小平从人类社会的实际出发,促进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十一届三中全会他果断作出转变工作中心战略,决定大力发展生产力,这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了现实基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也推进了人的全面发展.邓小平把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到社会主义本质上来,体现了对人的极大关怀,具有深厚的人文价值,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14.
六合区现有持证残疾人10372人,其中有劳动能力的3373人,占32.52%.目前,集中就业467人,推荐就业460人,自主创业366人,自谋职业306人. 为了更好地开展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六合区残联于2005年4月挂牌成立区残疾人就业管理所,2011年5月调整为科级全民事业单位.就业管理所人员不多,却在帮助残疾人就业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人类学人观研究中人-物、人-我、人-心三个维度宏观描述系统是一个简单而有序的描述系统.任何一种人类学人观研究都涉及人-物、人-我、人-心三个维度的描述.物、人、心三元概念框架里,各种人观研究对人观的陈述被当做统一的进行共时性和构成性分析的陈述对象.在决定论、中心主义和本质主义观念被消解的全球化背景下,物、人、心三元之间的动态平衡成为人类学人观研究一种可靠的现实追求.  相似文献   

16.
人的音乐性是人类的普遍特质,每个人都具备各种程度的音乐性.而音乐教育作为以音乐为内容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以其独特的认知方式作用于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为人的社会化的全面发展注入了人性的光辉.积极地利用音乐教育来完善和优化人的社会化过程,不仅是音乐教育追求的终极目标,更是人的社会化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7.
陈媛 《探索与争鸣》2008,1(6):66-68
人的当代生存为物所限、为物所累和为物所困,形成了人的物化生存困境.和谐社会是对人的物化生存困境的整体性自觉跃迁,实现物化生存方式向审美生存方式的转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实现生存方式的审美跃迁需要建立起人与世界的功利与审美相统一的关系.使人从根本上摆脱物化生存状态,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身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8.
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的以人为本是一种哲学世界观,它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之一.它的基本思想是:世界是现实的人的世界,现实的人是世界的主体.以人为本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之一,至少包括以下内容:人创造和改变着人的世界;人创造和改变着人自身;人是社会和人自身存在和发展的目的.以人为本具有现实依据:共产党执政首要的是代表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着社会关系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9.
按道理讲,钱就是钱,干嘛非要说老百姓的钱呢?我这里说的老百姓,就是指那些靠正路来钱的人,如靠本事挣钱的人,如靠工资度日的人,如靠退休金养老的人,如靠救济金糊口的人,等等.总之,就是那些手里的钱没有异味儿,花起钱来非常坦然踏实的人.这些人就是我说的老百姓,文中说的钱就是他们的钱.  相似文献   

20.
和谐是一种矛盾,主要体现为个人与自身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个人与自身的和谐是基础,人与自然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则是个人与自身和谐的体现.和谐的主要研究时象就是人.人在这里既是研究者又是被研究者.和谐反映的是人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和谐的事物符合人的利益最大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