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草案)》,一部部法律以及有关民生政策的连续出台,都在强有力地向我们传递出这样一个声音:和谐社会离不开法治建设,法治建设保障了劳动者的应有权利。党的十六大以来,伴随着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主调的奠定,关注公民的劳动保障权利比起任何时候都显得迫切和现实。劳动保障方面的接连立法,更是直指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各种矛盾,似利剑、似金盾、似天平,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关注和期待……  相似文献   

2.
过去的一年被媒体和许多人士称为中国的劳动立法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劳动合同法,8月通过了就业促进法,12月又通过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已经实施了4个月,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也将于5月1日起施行。为加强对这  相似文献   

3.
2007年是我国劳动领域立法最为密集的一年,其中三部法律构成了劳动立法的主体。《就业促进法》为充分就业、平等就业提供了法律保障;《劳动合同法》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奠定了法律基石;《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为劳动争议提供了法律救济的途径。这三部法律各有其突出亮点和内在逻辑,前后呼应、互相衔接,是我国劳动关系领域法制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4.
阿计 《人大建设》2008,(4):29-29
2007年年底进入全国人大常委会初审程序的社会保险法草案,已成为全社会热议的焦点。去年以来,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关涉劳动者权益的法律相继诞生。而在年底浮出水面的社会保险法草案,既是有“劳动和社会保障立法年”之称的2007年的收官之作,又是社会保障法治的开山之作。这种不断向民生倾斜的立法努力,无论如何评价都不为过。  相似文献   

5.
阿计 《公民导刊》2008,(2):56-56
2007年年底进入全国人大常委会初审程序的社会保险法草案,已成为全社会热议的焦点。2007年以来,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关涉劳动者权益的法律相继诞生,而在年底浮出水面的社会保险法草案,既是有“劳动和社会保障立法年”之称的2007年的收官之作,又是社会保障法制的开山之作。这种不断向民生倾斜的立法努力,无论如何评价都不为过,这也是很多人对社会保险法寄予厚望的原因所在。问题是,除了各种具体的制度设计,社保立法最应确立怎样的精神品质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一、《就业促进法》的立法宗旨及意义1.为什么要制定《就业促进法》?制定《就业促进法》,是为了促进就业,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协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就业促进法》是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颁布的一部重要法律,与此前不久颁布的《劳动合同法》一样,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广大劳动者的权益维护、民生保障的高度重视和关怀。  相似文献   

7.
在今年6月底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上,全力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劳动合同法成功通过,试图解决“就业难”问题的就业促进法草案亦接受了二审。种种迹象表明,关怀弱势群体、破解民生问题的社会立法正呈现全面提速之势,这不禁令人想起美国历史上的“进步运动”。  相似文献   

8.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翻阅近年来河南省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可以清楚地看到,就业、消费、供水、供气、“菜篮子”、“米袋子”等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问题,越来越多地走进法律殿堂。关注和保障民生,已成为河南省人大立法的一大新亮点。  相似文献   

9.
《公安研究》2010,(5):92-92
何平在《江淮论坛》2009年第6期撰文认为,从法理的角度看,民生问题本质上是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等社会权利能否落实的问题。当前,解决民生问题,需要通过国家这只看得见的手建立社会自我纠偏机制,坚持民主立法、科学立法,完善社会立法体系,是解决民生问题、使民生得以长久保障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面向全体劳动者的社会保险法草案已于去年年底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初审,料想今年它也是人大立法的重中之重。自2007年以来,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关涉劳动者权益的法律相继诞生,而涵盖劳动者生老病死的社会保险法又是社会保障法制的开山之作。这种不断向民生倾斜的立法努力,无论如何评价都不为过。这也是很多人对社会保险法寄予厚望的原因所在。问题是,除了各种具体的制度设计,社保立法最应确立怎样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王萍 《中国人大》2014,(17):28-29
进入新世纪,民生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全国人大立法工作也迎来新风向。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加强社会领域立法,日益成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工作的重点。 近十多年来,民生立法在全国人大立法工作中所占分量越来越重。特种设备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旅游法、劳动合同法、义务教育法、社会保险法、侵权责任法等民生领域法律制定和完善,安全生产法、食品安全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社会救助法、职业教育法等民生领域立法和修法步伐加快,全国人大正通过生动的立法实践助力提升民生质量。  相似文献   

12.
在今年6月底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上,博弈多时、历经四审的《劳动合同法》终于成功通过。公众关注的就业促进法草案亦接受了二审。种种迹象表明,社会领域立法正呈现全面提速之势,这既是对日趋严峻的民生问题的直接回应,也是对以往失衡的立法天平的有力纠正。有理由相信,随着公平、正义等理念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将有越来越多的社会法进入公共视野,实现中国立法的一次历史性转型。 社会立法兴起于怎样的时代语境?应当坚守怎样的立法品格?“中国特色”的社会立法如何填补以往的立法空白?如何改造社会的精神气质……这些看似宏大的命艇,其实与普通百姓息息相关。本刊特推出系列专题报道进行详细解读,并期望引起更多的公共讨论。因为,关注社会立法。就是关注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关注生活的权利与安全,关注我们每个人未来的命运。  相似文献   

13.
从来没有哪一部法律能够像《劳动合同法》一样,引起社会如此广泛的关注和争论。从立法、颁布到正式实施,有关《劳动合同法》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乃至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劳动合同法》再次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话题。透过《劳动合同法》的争论,我们应该看到什么更加深刻的问题?一部《劳动合同法》能够解决影.响中国社会稳定的公平问题吗?  相似文献   

14.
回眸2007,劳动就业、社会福利和保障、私有财产权益保护等一系列涉及民生的法律法规颁布实施。从《物权法》,到《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未成年保护法》的颁布,再到死刑复核权上收等司法改革举措的纷纷出  相似文献   

15.
《社会保险法》姗姗来迟 2007年,注定是会被载入中国劳动立法历史的一年。除了《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等一批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之外,酝酿已久的《社会保险法》草案也终于在年底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这预示着这部法律开始进入出台的倒计时阶段。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正当人们等待着这部大法的出台时,金融危机却突然来袭,加之《社会保险法》牵涉到多方利益的权衡,致使这部法律未能在2008年如期出台。  相似文献   

16.
《劳动法》自1994年7月5日由八届人大八次会议通过至今已10余年.该法与配套法律、法规的实施.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劳动者权益的保护.提供了基本的法律武器.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但随着劳动关系日益复杂化、多元化,《劳动法》的局限性也在显现,尤其是在劳动关系立法主体、劳动立法要素组成、劳动法制配套建设、国际劳动标准的接轨等方面亟需修改完善。  相似文献   

17.
2008年,我国先后实施了《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这一系列旨在进一步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的法律法规,为规范和平衡劳资关系划定了新的准绳。  相似文献   

18.
视点扫描     
劳动社保部:我国立法明确不适合女性岗位以明年1月1日起实施的就业促进法为准,新的配套法规即将出台,诸如"保障公平就业"等原则性的法律条文将细化为"哪些岗位不适合妇女"等可操作性条款,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也将进行修订完善。近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做客中国政府网,介绍了就业促进法及实施准备工作的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19.
吴黎静 《人民政坛》2007,(10):16-17
构建和谐社会,重在改善民生。在近年的地方立法活动中,人们感觉到,法为民而立,为社会和谐而立,已成为地方立法的清晰主线。民意被突出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许多省市人大常委会抓住民生热点难点,在就业、养老、工伤、医疗、食品安全以及社会弱势群体保护等相关民生领域率先立法,一系列与百姓利益息息相关、充满新意的地方性法规新鲜出炉,共同谱写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立法新篇章。  相似文献   

20.
《劳动合同法》作为10年来最重要的劳动法规,使广大劳动者的利益有了更有力的法律保障。《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如果你不想在劳动关系中受到不公正的待遇,那么,该怎样运用《劳动合同法》,最大限度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