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外交是二战后兴起的一种具有当代特色的新外交形式。经济外交现正成为我国外交战略的重要选择,我国进入了多元化经济外交战略时代。这一战略具体表现为:包括经济利益目标、安全与政治利益目标和文化利益目标的利益目标多元化;包括以政府为代表的第一轨道外交和以从事跨国经贸活动的企业为代表的第二轨道外交的参与角色多元化;包括双边经济外交、区域多边经济外交和全球多边经济外交的外交模式多元化。  相似文献   

2.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必然要求。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协调发展实践经验,利用点、带、网三种经济空间格局模式有力地推动了地区经济发展。当前我国国际发展环境受到的约束增强,国内人口、资源环境也发生深刻改变,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面临新的挑战,迫切需要立足新形势的需要从优化发展路径动力转换、加强特殊类型区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与构建更加科学的区域政策体系等多个方面推进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经济是网络化时代产生的一种崭新的经济现象,其迅速发展的态势改变着企业的生存环境,使传统企业的发展模式受到了巨大的挑战。因此,企业发展战略和商业模式必须适时调整和创新。本文以海尔为例,系统分析了企业网络化战略实施的理念、支撑体系、目标及商业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不仅是应对外部冲击而进行国内国际市场主体转换的权宜之计,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新发展阶段、新历史任务、新环境条件作出的推动实现中长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化目标的主动战略选择。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不是限于封闭的自我循环,而是走更高水平开放的发展之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对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大循环的区分,需要我们将眼光从内需外需指标转移,聚焦全球价值链分工条件下经济活动在本土市场和国外市场的空间配置。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并非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的并行循环,两者之间具有辩证统一、相互促进的关系,共同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世界经济复苏提供动力。由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本质上是一种开放发展模式,因此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不仅具有"中国价值",而且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先进理念、推动和引领构建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发展、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等方面具有更为重要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县域经济的发展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模式面临着战略性抉择。"土地财政,轻农重工,弃农从工,工进农退以及单纯追求县域经济GDP总量的增长"等发展模式成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共同特点。随着农业税的取消,沿海地区县域经济这种发展模式正加速向乡镇的深入推进,向我国广大内陆地区扩展……县域经济这种发展趋势直接危及到我国的粮食战略和国家稳定安全战略,有悖于国家经济发展整体的战略布局。半岛蓝色经济区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走出一条与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和稳定安全战略一致的科学、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为全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示范,为中国人民提供优质的、充足的粮食油食品等生活物资保障,为国家的稳定与安全战略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6.
孙鸿炜 《理论前沿》2009,(17):29-30
1998年下半年我国政府适时提出扩大内需的方针,并随着十几年的实践升级为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增长的中长期战略。次贷危机的深化呼唤我国的消费模式进行理性转换,更呼唤当前我国中长期、短期消费政策积极构建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7.
低碳发展战略的落实需要把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绿色化”,这就要求以绿色发展理念为行动先导。在行动层面,绿色生产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有利于推进生产低碳化和生活低碳化,进而为低碳发展的行动指明方向。在制度层面,以绿色发展为引领,要从治理目标、治理思路和治理模式三个方向发力,对现行环境治理体系加以改革,确保低碳发展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8.
政治现代化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中国政治现代化就是争得国权、取得政权、拥有人权、掌有民权,即以实现国家独立、政权建设、经济发展、政治民主和公平正义为主要目标。我国政治现代化已实践了精英—大众互动的革命模式、大众运动模式和精英技术统治模式三种不同的战略路径,为我国政治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政治民主化和公平正义将是我国未来政治现代化的历史使命。因此,在宪政民主框架下的大众政治参与模式将是我国政治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在信息经济时代,通过信息技术创新和发挥后发优势,不仅可以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并行和相互促进,还可以在产业发展顺序、产业转移和结构转换中,使某些技术和产业突破式发展,打破工业化常规的渐进式演变,实现新型工业化。天津市要顺利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目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实施一套新的政策措施,真正推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推动信息化。这就需要把着力点放在攻克明天的先进信息技术和关键性的战略产业上。显然,这是一种创新发展思路,在信息化和网络经济时代,这种发展战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一、关于所有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一种观点认为,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就要保持国有经济在所有制结构中的主导地位和绝对优势,至少要确保它的比重相对稳定,90年代不再继续下降。 另一种观点则近乎针锋相对地认为,现在固然要以公有制为主体,但只要允许多种经济成份与多种经营方式并存,鼓励各种经济形式自由竞争,坚持按生产力标准来评判各种经济  相似文献   

11.
非均衡协调发展─—我国区域经济战略的正确选择李世华区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使整个区域共同富裕,走上繁荣之路。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采取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战略。纵观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主要有两种战略:一是均衡...  相似文献   

12.
山东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郑贵斌著《海洋经济集成战略》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依据海洋经济发展的时代特点与变化环境。提出了“集成创新、兴海强国”的战略思路,构建了海洋经济集成战略,探讨了集成绩效的目标。在理论方面,提出“海洋经济集成位”、“战略位”、“集成创新战略”、“集成绩效”等观点,改变了传统的单侧面研究,突破了传统资源位战略、产业位战略和区域定位战略各自的缺陷,实现了战略集成创新,提出以集成经济性为目标的资源、产业与海域三位一体的新发展战略,代替以往“海洋开发”、“海上中国”等欠科学、欠明确的战略提法,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程度的开拓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13.
我国自由贸易区发展应该以中国-巴基斯坦自由贸易区为标杆,以法律制度为唯一准绳,以境外经贸区、自由贸易园区和剩余外汇为辅助手段,以建立自由贸易区四大圈层为战略抓手。我国自由贸易区发展应该建立“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际政治经济战略、加快人民币国际化全球化、大力拓展中国经济领土”等四大目标.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地域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良性发展是事关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共产党从建国初期就开始了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探索,经过四代领导集体的共同努力,最后终于找到了一种最适合于我国的科学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本文主要从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所采取的战略方针和政策措施方面展开了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探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针对西部开发战略曾分别提出过“大三线”、“两个大局”、“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决策思想,体现了均衡发展战略,非均衡发展战略,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三种同中有异的战略模式。  相似文献   

16.
循环经济是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模式,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可循路径和战略选择,但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和适应于这一模式的制度环境,非但不能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激励,反而制约着它的发展。因此,通过制度创新,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有利于循环经济的制度安排,就成为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低碳经济是相对于高碳经济而言的,它是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低碳经济,要求能源消费方式、经济发展方式、人类生活方式、产业结构等进行改革,是为适应人类生存环境变化的一种战略选择,许多国家已制定了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当前低碳经济发展面临许多问题,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有效对策措施,确保低碳经济持续发展,实现人类的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18.
一、关于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关于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政策。对我国现阶段实行怎样的财政政策,有三种不同观点。 一种观点主张,根据经济发展的长远要求,应实行有伸缩弹性的财政平衡政策。但在社会主义的初级发展阶段,应实行非平衡的带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认为,随着我国经济从传统的集中模式转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19.
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作为目前国家批准设立的唯一一个资源开发综合利用试验区,在中国经济转换发展方式和国家级开发区转型发展的大趋势下,需要在借鉴已有国家级开发区发展经验和借助政策支持启动的同时,切实转变资源粗放开发模式,以创新驱动和市场引领实现国家的战略意图和试验区所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我国经济新常态这一概念。在地方考察调研、座谈会及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总书记就新常态的概念、主要特点、战略举措等重要问题进行了系统阐释,指出"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经济新常态的提出,不仅指明了我国经济未来发展的方向,也对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产生了一系列的深远影响。若要实现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建立与中国经济新常态相适应的相关法律体系,从而开启法治建设护航经济新常态发展的全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