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中俄关系也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命运共同体是中俄双边关系发展的共同需要,有利于维护地区的安全与稳定,符合中俄双方乃至国际社会的整体利益。中俄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将为地区和世界发展注入新动力,为国际秩序的稳定创造更多的积极因素。在内涵上,命运共同体包括利益共同体、安全共同体、价值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中俄两国积极的政治合作意愿、蓬勃的经贸合作势头、坚实的民意基础和共同应对外部挑战的需求为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建立了良好开端。但是,中俄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也面临着国际、地区和国家层面的各种挑战。对此,中俄应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政治互信、优化贸易结构、促进民间往来和完善合作机制,不断为构建命运共同体注入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获得了上合组织国家的普遍认可与支持。回顾历史,“一带一路”倡议为推动上合组织从安全合作转变为安全、经济、人文全方位发展提供了重要推动力。两者能够顺利对接具备基础条件:“丝路精神”与“上海精神”高度契合,上合组织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安全屏障、制度支持与民心根基,共建“一带一路”有力支持上合组织在基础设施、经贸合作、资金融通等领域开展合作。同时,中国与上合成员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取得的务实合作成果为促进两者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中国始终是推动上合组织发展与合作的关键力量,提出新“五观”为上合组织破解时代难题提供理念支撑,以“四个共同体”为目标为其未来发展擘画蓝图。最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上合组织践行新“五观”、实现“四个共同体”目标、积极参与区域和全球治理提供了关键支撑和实践方案。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了亚欧发展共同体的概念,认为全球化时代世界是通的,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互联互通貌似最低端,实际上最接地气,最有人气,最有现实和理论意义,是实现亚欧发展共同体的关键。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核心领域和优先方向,是亚欧金砖大国(中国—俄罗斯—印度)践行亚欧合作的抓手,也是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对接合作的切入口,是实现亚欧共同发展的手段和保障。互联互通也是处于实践过程中的习近平发展模式的基础、依据和重要内容。中国是亚欧大国,一带一路以亚欧区域为核心,中国经济和技术实力为亚欧互联互通建设提供了强大支撑。当前世界经济政治重心在向亚太方向转移,亚欧大陆将成为全球国际政治的中心舞台。崛起的中国应对世界发展和人类进步有更多担当。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正在推进的"一带一路"倡议具有重要意义。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具有互利共赢性、均衡普惠性,沿线各国如能摒弃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差异携起手来共同应对网络恐怖主义、网络霸权等,必将有效维护沿线网络安全。但是沿线各国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时也面临西方大国的掣肘、意识形态各异等挑战。为此,本文提出了建立沿线网络空间共治权利及相关国际法准则、形成沿线网络空间共同利用的体制机制、补齐沿线网络技术和产业发展短板等构建沿线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5.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外交思想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做出了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为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外交指明了前进方向。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外交从表达自己(和平崛起)到表达世界(和谐世界)的再次升华,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具有全方位引领作用,体现在:理念引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入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原则引领——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等传统理念赋予更加鲜明的时代精神,完善不干涉内政原则,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实践引领——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改革发展和民族复兴保驾护航。倡导和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开创新时代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模式和国际合作新平台,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6.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产生了三重理论与实践效应。从中国的角度来讲,“一带一路”全方位改变了中国人的世界观,可以称为睁眼看世界的2.0版,极大地丰富提升了历史语言文化研究,促成地区与国别研究上升为国家一级学科。中国人自近代以来首次转向从后天看明天,不只是从昨天看明天。从世界角度来看,“一带一路”深刻改变了世界的中国观:从追赶型国家到领导型国家,从西方现代化到中国式现代化,以至于西方视中国为“系统性对手”。从中国与世界的角度来看,“一带一路”一方面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极大地提升了开放水平,打造互联互通伙伴关系网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另一方面推动塑造新型全球化和全球治理格局。应因世界之变、时代之变与历史之变,本文呼吁建设“一带一路”地缘政治经济文化学,塑造构建自主知识体系、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自信与自觉。  相似文献   

7.
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为海洋法治建设指明了方向,而海洋法治建设则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实现提供了重要保障。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通过海洋立法、修订已有涉海法律、积极参与国际海洋法律与规则的制定、坚决捍卫国际海洋法治等举措,推动了全球海洋治理和海洋命运共同体建设。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应在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导下,进一步完善海洋法治体系,切实提高海洋治理能力,从而为全球海洋秩序变革做出自身贡献。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之间存在着逻辑严谨的内在关联性,并为全球层面贡献具有深远意义的公共产品与价值观念。在东北亚地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面临着地缘政治博弈日趋激烈、领土领海争端持续升温、国家权益冲突潜滋暗长、心理认知焦虑难以消弭等危机和挑战,如何规避和化解危机,关键在于具有战略性地规划和管控中美日、中美印、中美俄、中韩朝等三边关系的健康发展,从而为一带一路倡议的稳步推进营造良好的安全保障环境。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借助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依托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边与多边安全合作机制,实现路径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通过构建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为顺利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安全屏障。  相似文献   

9.
陈翔  韦红 《国际观察》2016,(6):31-43
伴随着全球地方化与地方国际化的深入演绎,地方政府对外交往的积极性与自主性逐渐提升。特别是当前正在开展的"一带一路"建设为地方外交提供了契机,"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外交属性契合地方外交特质,激活了地方外交的内在动力,中央政府的政策性放权助推了地方外交,沿线国家扩大合作的愿望成为地方外交的外在拉力。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地方外交面临多重问题,包括地方政府内生性外交治理能力不足、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困境、地方政府间竞争以及国家间关系波动。要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做好地方外交,应采取以下措施:地方政府应提高自身对外交往素养、做好中央与地方对外交往的协调、创新地方外交的工作机制及提高应对对象国国内政局变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人文交流行动"是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宣布的中非合作的"八大行动"之一,其目的是通过加强人文交流寻求更加广泛的发展共识,打造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就此而言,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对非合作的努力方向,而"一带一路"是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平台。民心相通为推进"一带一路"固本强基,需通过人文交流等多元渠道加以推动。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国际环境下,扩大人文交流要体现中非合作倡导的价值观,为解决非洲发展问题、深化中非关系提供更有力的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1.
山地为全球提供了60%—80%的水源。作为世界最大的山地和亚洲10条主要河流的发源地,跨喜马拉雅地区孕育了两大古文明。在当今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跨喜马拉雅地区生态环境呈现加速恶化趋势,促使生态修复与合作治理成为必然。在跨喜马拉雅生态治理全面合作中,水环境合作治理是良好的切入点。本文认为,跨喜马拉雅国家应在东方智慧中探求环境治理的理念,通过水环境治理合作发挥良好的示范效应,推动生态环境治理更深层次领域的合作,构建亚洲环境命运共同体,为创造属于亚洲的21世纪提供生态保障。  相似文献   

12.
许婕  张红 《西伯利亚研究》2023,(4):33-44+119
习近平外交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俄罗斯学术界更是将对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研究视为了解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重要窗口。其中,认同者的研究论断更加客观深入,他们从习近平外交思想产生的现实基础和理论基础研究出发,一致认为习近平外交思想是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出的积极回应;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价值观的积极发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具体化和理论核心,“一带一路”倡议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物质象征和关键要素。对俄罗斯学者关于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再研究,有助于我们把握俄罗斯学界对于习近平外交思想的认知程度,为我们研究习近平外交思想,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3.
核武器的出现使大国战争再无完全的胜利者。地缘经济竞争日益取代了哥伦布时代以来地缘政治竞争的优势地位,战后地区主义的蓬勃发展就是这种时代趋势的反映。"一带一路"是在欧亚权力对比和中国在东亚地区的地位发生有利于中国的根本变化的情况下中国政府提出的洲际地区主义合作倡议,其实质是一个经济地区主义合作机制,因此解决不了洲际安全问题,更不可能"超越"传统的地缘政治。对"一带一路"实质、局限、目标与效用评判标准均需细致的分析与界定,才能避免出现对其评价简单随意的倾向。地区主义与地区化应该彼此推进、相互为用,政府主导的地区主义必须以本地区的地区性水平为基础。中国应该塑造有利于"一带一路"发展的安全环境,从而打破"一带一路"沿线地缘政治的羁绊,推动其顺利发展。"一带一路"需要使长期愿景与阶段性目标、国家实力与政策设计、中国的主观愿望和沿线国家的需求相协调。  相似文献   

14.
“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以新兴发展中大国的姿态建设性参与全球秩序重塑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一带一路”与既定地缘政治格局中某些国家的利益和战略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冲突和博弈。为此,本研究试图从“一带一路”与美俄印欧版“一带一路”之间的互动关系中,考察美俄印欧基于各自地缘政治经济利益而制定的地缘战略,以及客观上所形成的地缘挑战,提出中国的应对举措。本文认为,源自于特朗普弱化美国国际领导责任的地缘战略,“C5+1机制”对“一带一路”并不具有反制的地缘战略效果;中俄互信固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则受地缘政治变化带来的地缘战略不定性的影响,不可忽视欧亚经济联盟与“一带一路”之间存在地缘利益失衡的潜在风险;印度“印太构想”等互联互通战略和“大国梦想”背后的地缘战略考量,势必削弱“战略对接”在人们预想中的相关积极功能;欧版“一带一路”反映出欧盟试图通过所谓的“可持续”亚欧联通战略提升在亚欧大陆话语权的地缘战略考虑,但其内部的认知分歧,使其无法摆脱中国对其“分而治之”的疑虑。  相似文献   

15.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一道构成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的两大支柱。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应对人类共同挑战、维护中国和平发展国际环境的需要,也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要求。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要秉承聚同化异、平等对话、合作共赢、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16.
中亚地区地处欧亚大陆腹地,是陆上直接与中国接壤的地区之一,也是连接亚欧大陆的交通要道和多种文化的汇集点。由于自身特殊的地理位置,中亚五国自苏联解体获得独立以来,一直是世界各大国和各种政治势力角逐的重点区域。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首次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得到了中亚地区国家的积极响应。6年来,中亚地区国家成为一带一路倡议落地成果最多、进展最快的地区之一。但是,由于这些国家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亚地区同样也面临各种复杂的局面和挑战。本文通过梳理该倡议在中亚地区国家取得的成绩,分析归纳出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亚地区面临着国家政治稳定性、军事安全性、国内经济民生和社会问题、国家间利益冲突、世界其他国家的影响和干扰等五方面挑战。面对这些风险和挑战,我们在中亚地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时,应当兼顾各方利益,共同构建中国-中亚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7.
人文交流是以人为主要载体的文化沟通和交流活动,它以增进国家及民众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为基础,以相互尊重、包容互鉴、创新发展为原则,以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和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为目标,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支柱。当前人文交流面临西方国家对中国的警惕、新一轮文明冲突论、反全球化浪潮以及对象国现实需求不尽相同等诸多挑战。因此,中国需加强国际话语权建设,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优秀资源,积极探索官民并举的对外交流模式,大力拓展高校的对外人文交流职能,为全面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一带一路倡议连接亚太、欧洲两大经济圈,使薪火相传的丝路精神再次焕发跨越时空的光辉。其推进之时,正值国际格局不断发生复杂深刻变化,多极化、全球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亟需改进。作为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倡议是时代发展的产物,顺应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和全方位开放的需要,符合参与各方的根本利益。其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旨在建成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五大战略方向以六个经济走廊和若干海上支点作支撑,五通通过八个具体合作领域实施,已获重要先期成果。此长期、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还有待规避多重风险与挑战,栉风沐雨、砥砺前行。  相似文献   

19.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统筹国内国际做出的重大决策,具有深刻的战略内涵和新颖的外交布局。它坚持了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重视互联互通建设,发挥资本先导作用;是中国加强周边外交特别是加强与中亚和东南亚关系的重要举措;具有塑造周边稳定繁荣、全方位对外开放和建立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的战略目标。同时,它也是新颖外交布局:周边外交是保障、新兴大国外交是重点、多边外交是平台的实践。通过成立多边金融机制和推动互联互通建设,将会实质上促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袁莎 《国际问题研究》2023,(2):26-41+123
作为全球治理的新兴领域,网络空间面临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多重挑战。着眼于信息时代下的人类前途命运,习近平总书记倡导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以“命运共同体”新范式超越“零和博弈”旧模式,为全球网络空间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践行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须坚持发展共同推进、安全共同维护、治理共同参与、成果共同分享,以把网络空间建设成造福全人类的发展、安全、责任和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