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不断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更大作为。边疆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治国必治边,边疆稳则大局稳。边疆民族地区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环。边疆民族地区发展有其独特的历史渊源与实践生成逻辑,实现边疆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魅力,是国家治理始终贯穿的命题,也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高质量党建对边疆治理现代化发挥着强大的引领和保障作用。充分发挥高质量党建的边疆引领功能,着力提升边疆农村党建质量,准确定位边疆党建在引领边疆农村治理中的困境,结合边疆民族地区实际,构建内在机制,生成现实路径,以期为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农村现代化建设以及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并经十九大进一步确立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并首次使用了“边疆治理”一词,十九届五中全会亦从多个角度阐发边疆治理之义。边疆特殊的地缘位置、政治环境、历史文化及社会现状等,决定了边疆治理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推进边疆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边疆治理在政治、文化、经济、社会和生态各领域呈现出一系列鲜明特质: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新时代边疆治理的根本政治保障;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边疆治理的关键文化工程;在统筹国内外大局中以社会稳定为基的发展是新时代边疆治理的经济理路;促进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是新时代边疆治理的重要社会依托;促进人与自然共同体建设确保生态安全是新时代边疆治理的核心生态理念。  相似文献   

3.
云南是一个典型的边疆民族地区,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社会和谐是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显著特征,这也为各民族价值观形成创造了良好的基础。但面对云南复杂的思想道德环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也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重大意义,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的客观需要;是维护我国文化安全,弘扬主流意识的客观需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云南引领边疆民族地区思想道德建设,应处理好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4.
孙懿 《实践》2013,(9):22
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也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多年来,国内外敌对势力和民族分裂分子相互勾结,一直把我国的西藏、新疆和内蒙古自治区作为对我国进行渗透、破坏、颠覆活动的重点地区,对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的政治稳定、社会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也严重影响到了我国的国家安全。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对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的稳定局面作出了重要部署,各边疆民族地区也结合当地实际,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积累了一些维护边疆政治稳定、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的经验。其中,内蒙古的草原“110”边境管理警务模式就是创新社会管理、维护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成功探索。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发生的多起群体性事件,凸显了跨界民族国家认同意识的危机,严重危害了边疆社会稳定和安全.为此,提高跨界民族国家认同度,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他们突破族群意识束缚,认同各民族融合的价值;接受主流媒体舆论宣传,认同各民族文化的交融;享受改革开放成果,履行公民服务国家的责任和义务;警惕民族分裂主义对跨界民族的影响,维护国家利益.跨界民族国家认同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民族关系,维护边疆安全和稳定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头等大事"。西方腐朽思想文化的渗透与侵袭、宗教极端思想和民族分离主义倾向、网络的负面影响等是影响我国文化安全的主要因素。新时代,要通过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中华文化的先进性地位,加强文化安全的法治建设和文化自觉意识的培育,不断提升中华文化话语权等有效策略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7.
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边疆民族地区的建设。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采取特殊政策措施,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构建和谐边疆,对于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云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蔺伟  高雪峰 《实践》2008,(3):48-49
和谐文化在民族地区是以民族文化的形式反映和表现的。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存在的根基和发展的动力。民族地区和谐文化的兴盛,能够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有利于边疆巩固、国家文化安全、壮大中华民族实力,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9.
董江爱 《探索》2016,(4):63-69
我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边疆民族文化治理与国家文化安全密切关联。边疆民族文化作为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文化完整性、先进性和多样性的构成要素。同时,边疆民族文化也影响国家文化安全。一方面,我国边疆地区存在着民族文化认同与国家文化认同之间的张力,容易被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利用,在民族与国家之间制造矛盾与分裂,威胁国家文化安全。另一方面,边疆民族文化的衰落、民族文化产业的薄弱和外来异质文化的介入也会威胁国家文化安全。因此,加强边疆民族文化治理需要将边疆民族文化纳入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中,构建包容性强的中华文化共同体,把边疆民族文化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各民族文化的共同繁荣与发展。同时要提高边疆民族的文化治理自觉性,激发边疆民族参与民族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国家文化认同,共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10.
边疆文化安全作为边疆安全的短板和弱项,是新形势下构建国家总体安全不可忽视的关键一环。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的跨地域、跨民族流动在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关于文化安全的担忧。文化安全既反映了全球化视域下的国家安全的新维度,也凸显出边疆安全的新形态。边疆作为多民族、多文化的大熔炉,是处于多元经济、文化交流和碰撞的“中间地带”,既存在内部文化认同的张力,也面临着外部多元异质文化的冲击等多重挑战,属于“文化边疆”的薄弱环节。新形势下注重边疆安全新形态,既要正本清源,增强文化认同,厚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根脉;也要注重固本培元,推进文化浸润工程,强化文化戍边的功能;更要关注边疆“少、边、穷”的病根子,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切实筑牢边疆文化安全的物质基石。  相似文献   

11.
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当前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要在团结各族群众推动发展、促进和谐、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文山州是一个集边疆、民族、贫困、山区和原战区为一体的民族自治州,国境线长400多公里,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56.7%。近年来,文山州委结合实际,立足边疆民族地区特点,创新党建工作思路、方法和载体,着力夯实边疆民族地区党建工作基础,不断提高党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有力地促进了边疆民族地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南(宁)贵(阳)昆(明)经济区,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三个重点发展区域之一。是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基础较好、自然条件优越、增长潜力较大、辐射作用强的经济区域,是我国加入WTO后实现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对接、实施“走出去”战略、推动对外开放、使此经济区域成为我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地区开放的前沿阵地。 一、构建南贵昆经济区的战略意义 构建南贵昆经济区对于示范和推动整修西部地区经济的加快发展,促进我国生产力布局及对外开放重心的西移,维护民族团结,巩固边疆安全和实现中华民族的  相似文献   

13.
边疆多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创新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社会治理创新应把激发治理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优先选项,扩大社会治理的范围,提升社会治理的能力。中国共产党为了提高云南边境地区的治理水平,在1950年前后十年间,初步探索、加快发展、深入推进培养当地人民的参与积极性,形成了一系列的历史经验。借鉴这一时期的治理理论及实践模式,在新时代的边疆治理中,通过建设国家力量保障制度得以充分落实,促进联系的密切化,提升服务各族群众能力,夯实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能力,增强各民族的民族认同、社会认同和国家认同,在文艺作品中讲述好边疆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参与国家各项事业的美好故事及其中包含的理念等,进一步提高边疆地区各民族的参与自觉性、能力和质量,不断铸牢各族人民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高这一意识的理性内隐。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中,由于诸多的原因,形成了制约该地区人的全面发展的精神文化变量.这些变量包括边疆少数民族精神文化的多元结构和包括原始公社、封建社会成份的历史残存等。这些残存作为今天从事现代建设的消极元素主要表面为禁忌多、男女平等观念普遍薄弱、进取精神不足、创新能力弱等。另外,随着现代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各少数民族传统精神文化受到了巨大冲击,并面临诸多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进入新世纪以来。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各级党组织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中共云南省委有关党的建设重大决策的同时,结合边疆民族地区特点,创造性地实施了一系列切合实际的加强和改进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举措,初步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适时对这些经验加以总结,对于推进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巩固边疆社会稳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祝辉 《实事求是》2012,(5):93-97
从文化的视角分析,影响我西北边疆安全的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宗教文化因素、政治文化因素和传统文化因素;外部因素主要包括西方国家文化渗透等。推动多元文化和谐发展、发挥各类文化的积极作用对于提升我国西北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国西部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工程,对于我国西部地区思想文化建设和民族团结的发展意义重大。我国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发展观念相对落后、产业发展意识与能力问题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民族团结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我国西部地区的教育水平的提高、依据区域文化发展实际、文化资源特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民族团结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8.
在边疆民族地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必须结合实际,才能使活动变为各民族党员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为此,必须把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重要内容;必须突出民族特色,让各族干部群众参与进来;必须结合民族文化,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同边疆党建长廊建设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在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解决好的两个重大问题。在边疆民族地区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及各民族友好相处,还可以提升党在民族地区的影响力和凝聚力,进而筑牢党的执政地位。在边疆民族地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做到:一是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标任务及内容要求;二是正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边疆民族地区推进的困境;三是积极探索在边疆民族地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和边疆民族地区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全面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和小康社会建设,就必须在加速经济发展的同时,努力实现民族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这就要求边疆民族地区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更加重视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