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事诉讼中的处分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对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的自由支配。早在古罗马时代,处分原则作为民事活动和民事诉讼活动的原则在法律上就有反映。罗马法规定,奴隶主和自由民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奴隶和财产;在诉讼制度上,将因个人利益而提起的诉讼称为“私诉”,对“私诉”采取“不告不理”和“不干涉”原则,即案件的提起由当事人自由决定,诉讼根据当事人的意志发生和发展,裁判官受当事人意志的约束。但处分原则作为民事诉讼的一  相似文献   

2.
王次宝 《北方法学》2014,(2):107-116
德国、日本及我国台湾地区学者一般认为处分原则的依据是私法自治原则。而我国大陆诉讼法学界对于处分原则理论依据的阐释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现在则经历了一个微妙的变化过程,逐渐从社会主义民主原则以及"国家干预私法"的理论演变为民事权利的可处分性,并趋向回归到私法自治原则。但实际上从法学的多维视角观察,处分原则的依据绝不仅限于私法自治原则。法理法学上的权利主体理论、自然法观念与自由主义思想,宪法学上的宪政原理、法治国家与人权保障理论,民事实体法上的公私法划分与契约自由理论以及民事程序法自身的诉讼目的、诉讼价值以及程序主体性理论等均为确立处分原则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北方法学》2022,(4):136-147
在程序法中,“承认”是一种包含着权利处分的意思表示或者诉讼行为。因为具有“公私夹杂”的法律性质,刑事法中当事人对于权利的处分并不少见,却远没有形成一个规范的机制。刑事诉讼法学者在论及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内涵问题时,鲜有涉及“承认”这一行为,而被追诉人的“承认”恰恰是刑事诉讼处分原则的重要体现。为了解决我国刑事诉讼传统的压制性手段与认罪认罚从宽协同型司法之间的抵牾,应当从保障被追诉人的处分权利出发,对刑事诉讼中的“承认”机制进行规范重构,明确“承认”的对象和内容、对“承认”表示同意的主体以及对“承认”的救济途径。需要明确的是,与民事诉讼不同,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引入处分原则,需要对其施加严格的限制,在尊重被追诉人处分权利的自由的同时,也要将权利的行使限制于合理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4.
欧超荣 《政法学刊》2004,21(3):37-39
我国民事诉讼法虽然规定了处分原则,但对当事人处分权进行种种限制,甚至作出了违背处分原则的法律规定,致使处分原则一直未能体现其作为基本原则的地位和作用,立法缺陷明显。为真正确立处分原则为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我国民事诉讼法应当作出相应修改和完善,明确规定法院审理和判决范围受当事人处分权约束,并确立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同时规定法官释明权制度,保障当事人充分正当行使处分权。  相似文献   

5.
金石 《中国检察官》2021,(21):42-44
处分原则作为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应当贯彻民事诉讼活动始终,落实到民事检察监督的程序中,亦应当遵循处分原则。实践中,如何正确处理好当事人的处分权与检察监督职权的关系,在对民事诉讼活动进行法律监督的同时,保障当事人对其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支配和处置的权利,是当前民事检察工作中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民事检察监督与处分原则具有矛盾统一的辩证关系,实践中只有注重两者之间的协调,在两者之间把握最佳的平衡点,才能实现对公权力监督和对私权利保障的双赢效果。  相似文献   

6.
所谓处分原则,就是民事诉讼当事人有依法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的自由。我国民诉法总则第十一条规定:“民事诉讼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这一规定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第一,关于当事人对实体权利的处分。即当事人可在法定范围内,对自己所享有的实体民事权利进行主张、变更或抛弃。第二,关于当事人对诉讼权利的处分。在诉讼中,当事人对实体权利的处分,往往是通过对诉讼权利的处分实现的。即当事人可在法定范围内,引起、变更或消灭诉讼程序。  相似文献   

7.
民事诉讼法中的处分,是指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有权处分自己的民事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如原告和经过特别授权的原告代理人,可以减少、变更诉讼请求;被告和由被告特别授权的被告代理人,可以全部或部分承认对方的请求;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等.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任何一种法律关系的形成和权利的行使,都必须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列宁对苏维埃民事立法原则说过:"不要迎合'欧洲',而应进一步加强国家对'私法关  相似文献   

8.
处分原则在民事诉讼法中处于基本原则的地位,是民事诉讼的重要基础理论。当事人依据处分原则所享有的处分权,是其在民事诉讼中最为基本而神圣的权利,是当事人意志自由在民事诉讼中的重要体现与保障。本文从处分权的概念、内涵以及与法院审判权的关系入手,探寻了我国处分原则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进一步完善,以希为促进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第十一条规定:“民事诉讼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这就是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处分原则。处分原则是一项基本原则,它贯穿在整个民事诉讼过程中,对民事诉讼的发生、发展和终结都有重要意义。世界各国民事诉讼法中都普遍承认处分原则。但由于国家的性质不同,所以处分原则的内容也有本质的差别。即使性质相同的国家,由于国情的不  相似文献   

10.
<正> 判决是诉讼程序运行终了的标志,因为它看起来更象一种已经被过程确定了结果的事实状态,因而关于它的讨论多集中在对它的分类,意义和它的各种效力方面探讨,针对目前我国关于判决存在的各种问题,本文试图从判决的法学理论背景寻求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就“判决实体内容和当事人的处分权利”关系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判决的“实体内容”在本文所指为:通过判决所确定的民事诉讼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实体权利、义务关系。当事人的“处分权利”则是指当事人享有的对自己的实体权利以及程序权利的自由处分的权利。针对目前我国法院民事判决中普遍存在的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范围之外的事项作出判断的现象,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界  相似文献   

11.
处分原则下的当事人诉讼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家慧 《现代法学》2005,27(3):62-73
处分原则和辩论原则为民事诉讼的两大基石,而民事诉讼则是法院审判行为与当事人诉讼行为合力的结果,因此在处分原则的框架内对实体层面上的当事人诉讼行为进行研究,对于保障当事人处分权和规制其诉讼行为,并在此基础上更合理和科学地构筑整个民事诉讼制度无疑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冯珂 《当代法学》2016,(3):27-37
我国民事诉讼改革目标是从职权干预型诉讼模式转向当事人主导型诉讼模式.作为构建当事人主义的两大支柱,辩论原则和处分原则奠定了民事诉讼基本结构,其核心精神在于界定当事人和法院在民事诉讼中的任务分配和相互关系,实现当事人权利制约司法权力.从我国民事诉讼改革的进程看,尽管制度层面就当事人诉讼权利完善已取得不少进展,但是在权力制约方面仍有不足.本文结合当事人主义基本原理,从我国民事诉讼法与司法解释涉及的起诉、撤诉、自认等问题,检视我国民事诉讼中两大基本原则在权力制约方面的欠缺,进而指出我国民事诉讼现代化改革深化和民事诉讼模式转型方向——只有将重心从权利保障转向以权力制约为中心,才能构建起实质意义当事人主义.  相似文献   

13.
简论民事诉讼当事人处分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事诉讼当事人处分权是导源于民事实体法中的私法自治原则 ,而又经过诉讼法公法性改造的程序性权利。它是由法律明文规定的 ,允许权利人通过诉讼程序行使的 ,以保护其民事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为目的 ,由国家司法审判权对其实施一定限制的工具性权利。当事人民事诉讼处分权的有无与大小 ,是识别不同民事诉讼模式的重要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4.
方华 《法制与社会》2010,(23):37-38
目前我国民事再审启动主体仍然处于多元模式,法院和检察院理所当然地行使着开启再审程序的决定权,人们似乎把当事人的处分权默认似地排斥在再审程序外。本文认为作为民事诉讼程序特殊救济程序的再审也应当受到处分原则的指导,文中试阐释二者的关系并且提出按照处分主义的要求来重构再审启动制度,以保障当事人的处分权。  相似文献   

15.
民事诉讼处分原则重述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张卫平 《现代法学》2001,23(6):89-95
处分原则是民事诉讼中的一项基本原则。但长期以来 ,学界对处分原则一直存在着误识。这些误识源于原苏联的民事诉讼国家干预理论和传统的审判理念。对处分原则的误识导致了我们在民事诉讼中对当事人处分权行使限制的扩大化。从民事诉讼的特性和民事纠纷的性质来看 ,这些限制都是不妥当的。本文认为 ,应当重新认识处分原则 ,真正理解和贯彻处分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民事诉讼体制的建构和运行符合民事诉讼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的公布,是我国法制建设中的一件大事.保障人民的民主诉讼权利,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精神实质.我们可以从整个民事诉讼法中看出它是如何保护人民的诉讼权利的.诉讼当事人权利平等诉讼当事人权利平等,是作为原则规定的.民诉法第五条规定:"……对于诉讼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保障诉讼当事人平等地行使诉讼权利."在民事诉讼中,原告  相似文献   

17.
《北方法学》2019,(1):101-112
作为一项重要的民事诉讼基本原则,处分原则在我国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产生此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国没有处理好处分原则的限制问题。大陆法系国家通常基于公益的原因对处分原则进行限制,并将限制情形明确限定在特定案件、特别事项与特殊程序上,受到限制的诉讼权利主要是舍弃权、认诺权与和解权,有时还包括起诉权。相比而言,我国处分原则的限制事由过于笼统,限制对象几乎扩大至所有权利,结果导致限制的扩大化。借鉴大陆法系的做法,我国应当将"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作为"一般限制原则",并针对特定案件、程序、事项与诉讼权利设计"特殊限制规则",走一般原则与特殊规则相互衔接、彼此支撑的限制路径。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以下简称民诉法)第五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必须“保障诉讼当事人平等地行使诉讼权利。”这是我国民诉法所具有的独特原则之一。关于这项原则,有的书中表述为“当事人平等原则”,也有的称为“当事人权利平等原则”,还有的叫作“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等。这几种表述的  相似文献   

19.
证据规则是诉讼中的重要规则,对于保护诉讼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高校在处分学生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证据规则的不适当适用是其重要的表现。为了保护高校学生的合法权利,高校有必要在处分学生中正确的适用证据规则。  相似文献   

20.
法官释明权在我国民商事案件中的确立,是我国民商事案件诉讼程序追一步完善的一种体现。法官释明权的行使与否以及行使是否适当,将对诉讼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本文即从保护诉讼当事人权利的角度出发,论述民商事案件中法官释明权的行使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