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民事诉讼主管之概念检讨与理念批判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民事诉讼主管作为社会主义民事诉讼法学理论中的一个特有概念,是一个非科学的法律术语,浸透着十分浓厚的行政化色彩。在立法上,民事诉讼主管体现为以国家本位为理念指导;在司法上,民事诉讼主管体现为以法院本位或权力本位为执法理念。为此,本文认为有必要重新审视我国现行民事诉讼主管制度,并对其理念予以更新,具体包括:革除权力本位的司法观,树立科学、正确的现代司法理念;在宪法中明确确认裁判请求权,为当事人诉权保护提供宪法依据与理论支撑;进一步明确审判权的界限,科学界定民事审判权的作用范围。  相似文献   

2.
民事诉讼法二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立法、实务与法学研究之间的互动现行民事诉讼法制订以来的20年,大概就是我国民事诉讼立法与民事司法实务、以及与程  相似文献   

3.
宋辉 《法制与社会》2012,(2):117-118
我国民事诉讼法关于受案范围的规定,不论是在立法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都出现了不少问题,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我国的现实生活需要.因此,很有必要对人民法院受案范围予以重新界定,以适应我国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在对受案范围进行界定时,本文将着重探讨界定民事诉讼受案范围时应考虑的因素、遵循的标准和原则等,以期为更好地完善我国民事诉讼制度,保护当事人诉权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王书君 《中国司法》2001,(11):43-44
在民事诉讼过程中,证据展 示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谁主张、 谁举证”更成为罗马法诞生以来 亘古不变的永恒法则。然而,举证 程序之举证时效问题,在我国民 事诉讼法中却鲜有涉及。此民事 立法之缺陷,不但与国际司法惯 例相悖,也不利于我国民事诉讼 法体系之整合与完善。笔者试对 民事举证时效制度问题作一探 讨。 一、民事举证时效 制度的概念及含义 民事举证时效制度,是指在 民事诉讼过程中,负有举证责任 的当事人,应当在法律规定或受 诉法院指定的期限内,向受诉法 院提交证明其主张的有关证明材 料,逾期不提交则承担证据失效 法…  相似文献   

5.
房丽静 《法制与社会》2012,(35):127-128
民事诉讼再审虽然几经修改和完善,但从立法和司法的现状看,民事诉讼再审路径仍然有亟需完善的地方,本人从民事审判实践出发,对民事诉讼再审路径提出自己的观点,希冀对民事诉讼法有所裨益。主要包括:我国民事诉讼再审程序的立法和准立法概况;司法实践中显现的主要问题;民事再审亟需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于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自改革开放初期发展到现在所达到的高度,从与司法实务的关系这个角度来观察的话,或许可以用"从技术到理念"的短语来形容。这既是得来不易的成就,也标示了目前民诉法学研究的问题所在。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民事诉讼法学仍往往被视为某种手段性、技术性且局限于司法实务程序操作层面的琐屑知识,既无多少"理论含量",也缺乏体系的建构。经过余年来对相关比较法知识的研习介绍,以大陆法系民事诉讼制度为主要来  相似文献   

7.
刘凤  唐正旭 《法制与社会》2011,(27):107+111-107,111
在民事诉讼中,一方当事人不服一审判决而提起上诉,二审法院在审理上诉案件过程中应该对一审裁判进行全面审查还是有限审查的问题,司法解释的规定存在前后规定不一致的地方。这种不一致实际上是制定司法解释的时候国家推行的司法政策不同所导致的。目前,在能动司法视野下,二审法院应当作出与现时的司法政策相呼应的选择,即在二审过程中应当对一审裁判进行全面审查。  相似文献   

8.
“民事政策”的困境与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事政策"是指国家对民事活动进行导引和规范的法政策,在我国民事立法和民事司法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我国历史上"民事政策"功能"异化"以及民事政策与传统民法理念的冲突,使"民事政策"的研究与发展陷入困境。民事政策对民事法律制定和修改的指导价值、对民事社会理性调节的功能是客观的存在。将民事政策界定为民法非正式法源,明确和规制各法源的效力,利于缩短民法由静态的法转变为"活法"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同孟炎 《中国司法》2002,(12):59-60
民事诉讼证据的合法性涉及非法证据有无法律效力以及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证据是否排除以及如何排除,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民事证据理论问题和严肃的司法实践问题。表面上看它仅仅涉及到非法证据的取舍,实际上它与诉讼的基本观念和基本价值选择有着密切联系,并且深受民主法制状况和司法水平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加强对民事诉讼中非法证据的探讨,对完善我国民事证据理论和指导司法实践均具有重要意义。一、证据合法性的界定与理论定位(一)合法性的内涵界定:证据的合法性是否是证据的属性,在民事诉讼法学界一直存在争论。有观点认为…  相似文献   

10.
李东 《法制与社会》2011,(1):144-145
近年来,随着民事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入,检法两家围绕民事检察监督制度产生了一系列的冲突和分歧,严重弱化了社会主义司法的功能。为了准确定位民事诉讼中的检法关系,实现司法和谐,本文以“实证”为研究方法。从问题的提出、民事诉讼中检法关系的定位考察、和谐检法关系生成的路径考察和给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启示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能对民事诉讼中和谐检法关系的构建和司法体制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在司法实践中做出部分判决是常见的现象,然而由于民事诉讼法的原则过于笼统,相关理论的研究也存在欠缺,本文对民事诉讼中部分判决的概念、意义、部分判决范围的认定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对完善民事诉讼立法能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2.
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定位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0  
马克昌 《中国法学》2007,(4):117-122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刑事政策的继承和发展。刑事政策根据其指导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刑事立法政策、刑事司法政策、刑事执行政策。宽严相济对司法领域而言,可以说是刑事司法政策;但它也指导刑事立法、刑事执行,因而也是刑事立法政策、刑事执行政策。刑事政策根据其所处层次的不同,可分为基本刑事政策和具体刑事政策。宽严相济是基本刑事政策,"严打"、"少杀、慎杀"等是具体刑事政策,后者都是前者的组成部分。说宽严相济是刑事司法政策,并不否定宽严相济是基本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13.
行政附带民事诉讼中应该以行政诉讼为前提。民事诉讼的范围是发生具体行政行为引发的民事争议。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常将之一并审理和判决,建议尽快在立法上将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加以确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本文指出《民事诉讼法》关于法院受理的民事诉讼的范围规定不够明确和完善,民事司法权责上的民事诉讼范围无论在主体范围还是客体范围都已经被突破。文中认为需要从立法上构建新的民事诉讼的范围,要根据民事司法权的局限性,根据解除纠纷机制的多元性,合理配置司法资源,用概括式和排除式的方法对民事诉讼的范围作出比较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流动加剧等其他因素的影响,缺席判决制度已成为民事诉讼制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在我国的民事诉讼法中,只是对缺席判决制度作了简要的规定。立法的滞后与缺席判决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作用日益不能适应。基于此,本文从缺席判决制度的历史沿革出发,在对比两大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民事缺席判决制度的现状,并提出具体的构想和建议,以完善我国的民事缺席判决制度。  相似文献   

16.
司法认知是民事诉讼中一个重要的制度,而我国法律及司法解释对司法认知的规定则十分粗糙,我国民事诉讼法应在对司法认知相关理论问题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司法实践,完善这一证据制度。  相似文献   

17.
经济政策在人民法院司法裁判中担当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能动司法语境下意义更为重大。经济政策与民法规范存在正相关、弱相关、负相关三重关系,在司法适用上扮演不同的角色。经济政策影响合同的成立、效力、履行和解释,对侵权的保护范围、保护程度和构成要件亦产生作用。经济政策司法融入的路径包括直接适用和间接适用的方式,通过构建经济政策司法考量机制和完善公私法互动对接机制,实现经济政策与民事审判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8.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存在价值的质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采取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解决被害人因犯罪行为而遭受的损害,但是由于立法的疏漏,该制度目前在司法实践中存在若干无法解决的冲突和难题,并对这一制度的存在价值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借鉴其他国家相关制度和做法,因犯罪行为所引起的损害赔偿原则上应当民事、刑事诉讼分别进行,只有在极其个别的情况下,允许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相似文献   

19.
合并与分离: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立法目的在于减轻诉累 ,提高诉讼效率 ,保证正确处理刑事案件 ,维护司法判决的统一性和严肃性 ,维护国家、集体财产利益以及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但随着法制建设的不断进步 ,民事实体和程序法律的不断完善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实践价值受到质疑。同时由于我国在立法规范和制度设计上的缺陷 ,导致附带民事诉讼缺乏独立性、救济范围过于狭窄 ,从而造成了对被害人的利益保护不足。因此 ,总结我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 ,借鉴各国立法经验 ,强化刑事案件民事赔偿救济程序的独立性 ,逐步实现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的分立 ,将成为重构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立法趋势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根据新的司法理念,从上诉许可制度、上诉案件管理、上诉审理范围等方面对民事上诉制度作了重大改革。英国所确立的民事上诉制度改革目标、原则以及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并不囿于上诉制度本身,而是蕴涵着该国民事司法改革的整体理念,以使上诉规则的设计能够与民事诉讼的其他制度相互协调与配合。把握这样一种改革进程,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刻了解英国民事上诉改革措施的原因并进行理智的参考与借鉴,同时也在无形中为我国民事上诉制度的重构昭示着一种进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