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今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朝克等30名代表联名提出了“关于制定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法”的议案(议案第0048号),建议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法列入本届全国人大指令性立法计划。大会主席团将该议案交由民族委员会审议。接到该议案后,民族委员会就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立法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并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审议意见。现将审议意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法典化是国际私法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颁布与实施是国际私法立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该法无论在立法方式上,还是在立法内容上,都与传统的相关立法不同,尤其在意思自治原则、最密切联系原则以及保护弱者利益原则这三大原则的采用上,独树一帜,同时亦引发了许多争议。  相似文献   

3.
世界各国政党立法概况及对我国政党立法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世界各国政党立法概况及对我国政党立法问题的思考牛旭光政党立法是当代政党政治和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政党立法通常采取三种形式:其一是在宪法中对政党或政党制度作出规定;其二是制定政党法;其三是制定有关政党问题的单行法规。此外,有时在一些其他方面的法律中也有...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宪政和法理的视角对<反分裂国家法>进行立法解析.在立法背景上,<反分裂国家法>是一部特殊性的立法,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在立法属性上,<反分裂国家法>是一部宪政性的立法,它体现了丰富的宪政法律精神;在立法目的上,<反分裂国家法>是一部和平性的立法,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在立法形式上,<反分裂国家法>是一部原则性的立法,而且体现了人性化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关于新《刑事诉讼法》与《监察法》两法衔接的若干反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监察法》与刑事诉讼法的衔接问题,是此次新修《刑事诉讼法》的重要内容。对于此问题的认识,应当首先肯定其中两法衔接内容在及时性、实用性以及未来修法的指导性等方面的进步意义。但与此同时也不应忽视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即两法衔接在立法理念上可能稍显配合有余、制约不足;在立法技术上稍显构建框架性有余、面向精细化不足。具体而言,存在立法的不协调、不一致及立法中的相对缺失等问题。因此,在今后的立法中,应该更加强调双向衔接,重新构建强制措施衔接机制,更加强调检察机关的制约作用,明确以审判为中心的改革内容以及逐步建立律师在调查问题中的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6.
刘野 《辽宁人大》2006,(4):19-19
实现科学立法,必须树立现代立法理念。现代立法理念包括立法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奋斗目标。现代立法理念与落后立法理念的区别,不是以是否有法为标准,而在于需要什么样的法,制定什么样的法,以法来实现何种目的的问题。现阶段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此,现代立法理念要求制定的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是权利与义务相适应、以人为本、彻底实现人的解放的法。封建主义残余的影响是长期存在的。  相似文献   

7.
浅谈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立法缺陷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自确立以来,对该罪犯罪构成的要件一直存在着很大争议。随着该罪在实践中的应用,其立法上的缺陷也逐渐显现出来。尽管2009年2月28日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七)》将该罪的最高量刑从5年提高至10年,但仍未从根本上解决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立法上存在的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立法上的缺陷,并就如何进一步完善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立法提出了若干浅见。  相似文献   

8.
高轩 《求索》2010,(1):135-137
2007年,国务院颁布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并于2008年5月1日生效实施。这标志着我国政务信息的社会公开已进入法制阶段,行政法治已向纵深发展。但有关政务信息在国家机关之间内部共享问题,我国立法却明显不足。本文根据我国政务信息共享制度立法上存在的困难与缺陷,结合国外立法情况及特点,提出我国立法上应予借鉴的方面。  相似文献   

9.
最近在报刊上看到一些探讨被害人国家补偿立法的问题,很值得推崇和赞同。如果得到法学界人士的认可及立法机关的批准,实乃一部民心法典。但是,在被害人国家补偿的执行过程中,仍然需要一个监督程序法或制度来保障其贯彻执行,因此,建立监督程序法或制度,确保其公开、公正、高效地实现被害人国家补偿,同样显得十分重要。为此,笔者有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0.
木易 《民主与法制》2013,(24):51-51
近期《民主与法制》的《仅有官员财产申报立法管用吗?》一文,从官员财产申报立法问题、国际经验和理据与对策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剖析。官员财产申报作为一个破坚之题,一直引发争议。笔者认为,官员财产申报不能虎头蛇尾,雷声大,雨点小,而要把它作为反腐败利器,一旦亮剑就该让官员“摊上大事”。官员财产公开是国人心中解不开的情结,事实上,主在1994年《财产收入申报法》就立法,只是规定在现实中往往流于形式。执行力的疲弱根源于规定中存在的“硬伤”:只要求申报官员自身的财产,同时不需要对外公开,财产被作为“官员隐私”得以内部消化,这种冬似于袖管内交易的监督必然导致监督虚置。因此,就算官员财产申报,也根本“摊不上大事”。  相似文献   

11.
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之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法律部门划分的思维进路。按照大陆法系的法律部门划分进路所理解和界定的国际商法是"国际性的商法",国际经济法是"国际性的经济法"。按照美国式法律部门划分进路,国际商法是指"国际商务中的法",国际经济法是指"国际经济交往中的法"。在我国,尽管国内法律部门划分采用的是大陆法系的思维进路,但在国际法层面上,尤其是在国际经济法领域,却较多地受到了美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公安机关执法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安机关执法机制作为现代警务机制的核心机制,是公安机关执法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各级公安机关执法实践的内源性动力。鉴于当前公安机关执法机制存在执法理念、执法程序、执法主体、执法保障等方面的问题,笔者建议,通过建立公安执法领导机制、建立公安执法运作机制、健全公安执法保障机制、建立公安执法导向机制、建立公安执法竞争激励机制等健全公安机关执法机制。  相似文献   

13.
军事法既然属于法律范畴,就具有法的基本特征,其构成必须具有法的要素,同时也应体现法的主要价值追求.军事法学属于法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应遵循法学的研究规律和研究范式.同时,法治是军队正规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基本标志和根本保障,军事需要与法治是可以相融的.  相似文献   

14.
论犯罪规律     
犯罪规律是犯罪本身及各类犯罪之间、犯罪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犯罪与反犯罪之间的本质关系。可分为犯罪自身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刑事犯罪规律”)和指导预防犯罪的规律(“预防犯罪指导规律”)。笔者曾于上世纪90年代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出了起伏律、消长律、辐射律、因果律四大刑事犯罪规律。预防犯罪指导规律则包括矛盾规律、人本规律、基础规律、综合规律和兼治规律。  相似文献   

15.
在自然法学的发展阶段,包括古代自然学、中世纪神学时期的自然法学、古典自然法学,近现代自然法学,其中古典自然法学时期的自然法学的理论是最为杰出的,它是建立在批判中世纪神学的自然法学基础上形成的,以人的眼光来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这一时期自然法的理论十分完善,为西方世界的文明法治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为了掌握古典自然法学的理论内容,本文分析了古典自然法学中的自然法观念的起源、特征、意义以及局限之处。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活法”和习惯法、活法和“行动中的法”的进一步的区分,明确了活法的概念,指出习惯法是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后重点对广大藏族聚居区国家制定法所遭遇的尴尬进行了剖析,得出赔命价、赔血价、“盗一罚三”等民族习惯法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呼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家制定法与传统习惯法的融合和对接。  相似文献   

17.
加强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是践行"三项建设"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公安机关在执法工作中仍存在着执法理念不正确、执法程序不规范、执法素质不高、执法监督不到位等问题。从比较法的视角,从执法理念、规章制度、警队管理、执法监督四个方面介绍我国香港地区警察规范化执法的基本状况,通过比较分析,为我国内地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未来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刑法不是保障法,刑法具有鲜明的"事先法"特征。从罪刑法定的实质侧面看,刑事立法的事先价值判断决定了刑法不是保障法。刑法保障法存在语义误读之嫌,刑法的正义价值要求刑法与其他部门各司其责、平起平坐。我国的犯罪概念的立法模式是"定性+定量",定性和定量分别表明了刑法的"事先性"与"克制性"。刑法的边界是"人类行动的自觉结果",在原初意义上具有"事先性"。  相似文献   

19.
警务战术心理策略的一般规律,是适用于人民警察各种执法活动类型心理策略的普遍方法,也可以说是人民警察执法活动中应普遍注意的现象和问题。文章结合人民警察执法工作实践中应用战术心理策略的实际情况,围绕开展警务战术心理策略的应用规律,即需要规律、虚实规律、不意与不备规律和权变规律进行了有益的探析。  相似文献   

20.
警察法学属于我国法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板块,也是提升社会安全法治能力的理论抓手。遗憾的是,当前我国警察法学的发展深陷概念模糊化、体系碎片化、研究边缘化、教学粗浅化的困境,若不及时矫正,势必将警察法学的研究、教学和实践引入歧途。领域法是近年来新兴的法学理念,强调问题导向与解决策略,能有效融合法教义学与社科法学的思维特点。在领域法学的指引下,研究者需明确警察法学的领域概念,厘清警察法学的法律体系,夯实警察法学的理论体系,增加警察法学的实践色彩,强调在完善警察法学理论体系的同时,提升警察法学的实践与教学效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