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经历了孕育与萌芽、形成与理论概括、发展与完善、成熟与蜕变、转换与质变几个历史阶段,最终与现代民主思想贯通起来,成为现代民主思想发生发展的重要资料。经过马克思主义的改造,传统民本思想超越了其历史局限性与阶级局限性,转换成现代意义上的民本思想,并成为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重要的历史基础与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2.
传统民本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之一,对我国以人为本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是,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传统民本思想必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中国共产党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出发,重新阐释和定义民本思想,使得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实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转型。共享发展理念作为传统民本思想现代转型的最新成果,蕴含着丰富的以人为本思想,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国梦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传统“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之一,历代政治家对这一思想都作出理论阐释并付诸实践。尽管“民本”与民主两者有区别乃至对立,但从“民本”思想的历史考察中可以发现,传统“民本”思想对我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党的群众路线等政策的制定和执政理念的确立都有着启示作用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中国的产生,是中华传统民本思想合乎逻辑发展的产物,同时又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历史超越。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政党宗旨的中国共产党,完成了对传统民本思想在价值源头上的根本性转换与创造性发展,从而建构起"人民主体地位"的真实民本或言"民本式民主"。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作为真实民本的具体形式,必须在运行实践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落实好"人民主体地位",使人民群众成为共享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成果的真实主体。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传统民本思想的历史发展逻辑出发,分析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理念对传统民本思想合理性内核的继承,既而从理论依托和历史观、目标指向和价值取向、体制和机制三个方面,论述了"执政为民"对传统民本思想的重建与超越.  相似文献   

6.
传统民本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随着历史进步而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中,对社会政治生活发挥着一定的积极影响。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民本思想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对于维护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稳定和促进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它也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邓小平以马列主义唯物史观为依据,批判了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唯心主义成分和阶级狭隘性,继承了其中的有益成分,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邓小平民本思想。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许多政治家、思想家影响颇深,包括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作用。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出发,分析、探讨毛泽东创立的群众路线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渊源关系,进一步阐述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是对中固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9.
董延升 《工会论坛》2004,10(5):104-105
民本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想资源。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 ,我们应当挖掘、借鉴民本思想中积极、进步的民主性精华 ,并结合时代特点和新的实践加以发展 ,使民本思想的民主性精华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进程中再现光芒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是历代统治者施政的参照系,它的内容主要包括"爱民"、"惜民"、"教民"、"从民"、"信民"五个方面,民本思想对中国传统社会存在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在中国现代民主化进程加速发展的今天,民本思想所蕴含的合理因素对我国当代民主化进程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宗教对于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利益的影响具有两面性,既可以成为他们奴役人民的工具,也可以成为民众反抗封建压迫的工具。封建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对宗教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通过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加强对汉地宗教、少数民族宗教以及外来宗教的控制,严厉打击民间地下宗教,严惩宗教队伍中的卖国分子,实现了教权依附和服从于皇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存留养亲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项重要制度 ,经历了千年的发展 ,其诞生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思想背景 ,本文在此基础之上 ,着重分析了该制度所体现的源于天道的人文精神、孝观念以及有利于社会秩序和安全的正价值和平等思想的阙如、个体权利观念淡薄的负价值。  相似文献   

13.
浅谈加强民族大学生的宗教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历史、环境、民族习俗等原因,宗教对民族大学生影响深远,必须对民族大学生加强正确的宗教观教育,使其增强辨别非法宗教活动和封建迷信活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财产支配权与人身支配权由混合走向分离,是财产支配权历史演进中的一条清晰脉络。从罗马法到日耳曼法,再到中世纪欧洲封建制法,财产支配权与人身支配权一直处于混合状态;欧洲封建社会后期,生产力的发展急迫地叩响了二者分离的大门,至资本主义法,二者便彻底走向分离。而在我国,二者混合的历史极其漫长,直至新中国成立才得以彻底分离。  相似文献   

15.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专制的清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浙藉志士在这个过程中,以自己的智慧和热血对历史做出了贡献。文章通过对蔡元培、陶成章、章太炎、徐锡麟、秋瑾等光复会成员的历史地位与功绩的评述。反思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16.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历来被人们所赞誉,其讽刺艺术形象的真实性,讽刺对象的悲喜剧结合以及讽刺技巧的多种多样,将《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推向艺术巅峰,从而达到批判科举制度、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公司人格独立原则实际运行过程中所引起的价值背离和利益失衡问题,导致了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产生。公司人格否认具有相对性,而且仅适用于实质上已经丧失独立人格的公司。公司人格否认制度不是对公司人格独立原则的否认,相反,是对公司人格独立原则的净化、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以来,俄罗斯历经了多重社会变迁与制度转型,这种变迁与转型在宪法发展史上有相应的表现,宪法类型的历史变迁是对社会转型的一种制度回应,社会制度转型内蕴着立宪理念的变革,从以封建专制主义思想为主导的1906年俄罗斯帝国根本法,到以共产主义(或称集体主义)思想为主导的1918年苏俄宪法的诞生、再到以自由主义思想为主导的1993年联邦宪法的颁布实施,宪法类型的这种更替透视出了社会变革的取向。俄罗斯社会转型与宪法历史变迁的这一关联,对认识当下转型国家的宪政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帝国主义论从多个层面冲击当前的国际关系架构。新帝国主义论不仅是历史的演变、西方文化的产物,更是当今世界力量的体现以及各种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必然。其实质是彻底否定民族自决和主权平等原则,主张按美英式“自由民主”体制重组世界秩序,为干涉别国事务提供法理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村民自治面临的障碍和应采取的对策进行了研究。全文分《上篇——障碍论》和《下篇——对策论》两部分。本期发的《上篇——障碍论》对村民自治面临的障碍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 ,村民自治面临的障碍主要有历史遗留的障碍和现实存在的障碍。历史遗留的障碍表现有 :长期封建专制统治形成的障碍、封建宗法传统的障碍、专制法制传统的障碍、旧式自治传统的障碍。现实存在的障碍表现有 :观念上的障碍、体制上的障碍、村民自治制度本身缺陷的障碍、立法缺陷的障碍。作者对这些障碍的成因和危害作了相当程度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