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律效力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效力,有时也称法的效力,是在法律文件和法律文书及各类法律教科书中使用较为广泛的一个概念。那么究竟什么是法律效力,在人们看来似乎不成问题。在我国现有的各类教科书或论著中,几乎毫无例外地认为,法律效力就是指法律对空间的效力、时间的效力和对人的效力,也可简称为法律的适用范围。如中国最有权威的法律辞书《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也对“法的效力”解释为:“法的生效范围,即法律规范对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和什么时间发生效力。”(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年版第85页)笔者认为,这是一个理论上的误解。法律效力的涵义是较为广泛的,而上述对法律效力的解释仅是法律效力蕴含全部内容  相似文献   

2.
论法律效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法律效力张根大一、导论(一)法律效力的概念在传统上,法律效力是指法律规范的生效范围。即法律规范对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和什么时间产生效力。〔1〕本人对这一传统的法律效力概念坚持两条:一要有所发展;二要以此为研究的出发点。正如凯尔森所说:“对一个概念下定...  相似文献   

3.
广义上的法律包括地方性法规,所以法学理论中关于法律效力的基本原理也适用于地方性法规。什么是法律效力?按法学界的定论,其本义是指法律适用的范围。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法典、法学教科书和论文在阐述此法与彼法的效力时往往使用类似“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即法律拘束力),因而均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提法。由此可见,从法律效力这个概念中可以派生出法律效力的层次和法律实施的保证等命题。拙文试图探讨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问题,即地方性法规适用的范围、效力的地位和实施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 法域,指法律、法规的生效区域(即生效的地域范围。广义上包括对人的效力和对地的效力、对时间的效力等)。法域分隔,是一国数法造成的法律不统一,而引起的法的实效性和法律规范的拘束力的地域范围的冲突以及对立。“法域分隔”这一提法表达了这样一种思想或看法:一国两制甚至一国多制背景之下,一国之内的数法依宪法原则分别生效于特定的行政区域(地域),即其行政区域适用对应的法律、法规,从而造成全国性法律、...  相似文献   

5.
国家赔偿法的效力范围,即适用范围,是指国家赔偿法在什么时间、什么空间及对什么人具有效力。 国家赔偿法的时间效力,是指国家赔偿法在何时生效、何时终止,以及它对该法颁布以前的行为是否有效,也就是是否具有溯及力。此文重点讲溯及力问题。  相似文献   

6.
《民诉法解释》第93 条的规定来源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9 条。其中相关条项下规定的“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认的事实”具有的所谓“预决效力”,在学理上与既判力的概念及理论有着紧密的联系。与此相应,《民诉法解释》第247 条有关“裁判生效后”禁止重复起诉的规定则应视为直接以既判力作为基础的程序规范。本文将第247 条与第93 条的解释相结合,梳理了既判力和预决效力这两个概念在我国司法实践这一特定语境下的内容、相互间的关联及区别,并依据前后诉的主客体及时间范围是否一致等因素考察前诉可能对后诉发生的法律效果,在解释论上构成了一个可资对相关程序规范进行理解和适用的概念整理框架。  相似文献   

7.
《关于适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的理解和适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以下简称合同法解释)已于1999年12月1日经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090次会议讨论通过,自1999年12月29日起施行。本文拟就合同法解释的理解和适用问题谈谈我们的看法。一、关于法律适用范围问题(一)法律适用范围法律的适用范围,是指法律的时间效力、对象效力和空间效力。由于对合同法的空间效力即在空间上的适用范围目前不存在疑问,对象效力即对人的适用范围,合同法第二条、第一百二十条以及民法通则已有明确规定。因此,合同法解释的第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王道森 《政府法制》2006,(19):14-15
立法中的适用范围,是指法律、法规、规章适用的效力范围,包括适用的空间、行为和时间。我国立法文本中均有时间效力的表述,即在法律文本最后一条表述从何年何月何日起实施;对于适用空间、行为的效力范围,一般是在法律文本的总则或居前位置作出规定,也有的未予规定。本文基于我国的立法实践,着重分析现行立法中适用空间与行为的效力范围(以下简称适用范围)的法律意义与表述方法。适用范围的法律意义法是社会普遍适用的具有国家强制力的行为规范的总称。但是,法的普遍适用性对于具体的法律性文件来说,是相对于立法所确定的法律关系而言的。所…  相似文献   

9.
法律解释一直是法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法律解释的概念、法律解释的方法,阐述法律解释的必要性以及在法律适用中应遵循的规则,进而指出法律解释在法律适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萨维尼的法学方法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放弃了其早期持有的制定法实证主义,萨维尼关于解释对象、目标和方法的观点与其早期差异明显;法律适用过程也必须是一种“反向还原”的过程,此过程可通过“具体概念”或“类型”作为中介而得以实现。在哲学中,直观和建构始终存在密切的联系,因此在萨维尼的理论中,直观与建构也连接起来,法律体系由此就是一种有机的开放体系,它并非制定法规定的单纯集合,而法律制定、法律适用和法学研究也是一个直观一建构一直观的统一过程。萨维尼的法学方法论与概念法学的法学方法论因此存在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悬赏广告生效制度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学意义上的悬赏广告,是以广告的形式表明对完成指定行为的相对人给付报酬的法律行为。悬赏广告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如悬赏找人、寻物、征文、征求技术方案等,由此引起的纠纷也不断出现,而且有许多纠纷都是因为悬赏广告是否生效、其效力内容如何分配而引起的,但我国尚无法律对悬赏广告加以明文规定,故认真探讨悬赏广告的生效制度(主要包括悬赏广告的生效要件和效力内容),对法学理论及司法实践都是大有神益的。一、悬赏广告的生效要件悬赏广告的生效,是法律对悬赏广告的合法性及约束力的承认。悬赏广告的作出,说明了悬赏广告的事…  相似文献   

12.
自从“法律文化”的概念被我国法学界普遍接受以来,学术性的法律解释〔1〕似乎代表了某种理论上的高度而渐受推崇和景仰,与此同时,工具性的法律解释因其有“注释法学”之嫌而有被轻慢之势。大凡搞一点法学研究的人,一旦称“×××搞的纯粹是注释法学”,实际上就是在...  相似文献   

13.
《政法论坛》2020,(1):F0003-F0003
在法学人门文献中或是大多数针对新生举办的传授案例技巧的练习中有一个无法回避的关键词,就是所谓的“鉴定式的分析方法”,它适用于在闭卷考试中处理案例。与之相对的是“判决式的分析方法”,多用于分析无争议的问题。那么鉴定式的分析方法究竟是指什么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再次回到分析法学案例的逻辑推断中,即之前提到的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组成的“法学三段论”。借此可以从一个法律规范以及亟待分析的案情描述中推导出一个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讨论我国法律实施在立法方面的主要障碍及对策、主要观点是:立法必须适应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好的法律的标准并不仅仅表现为条文要求水平如何高,更在于其能够真正在调整社会生活过程中发挥其机能;立法适应社会需要逻辑地引伸出执法对法律本身应具备很强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的要求,立法中要特别避免诸如“可以进行处罚”这样的规范性差,不具操作性的规定,以突出法所特有的性质;法的实施还需要法律体系内部和谐一致,避免矛盾冲突较多的现状;研究法的效办,特别是法的空间效力方面避免国家和地方立法的冲突,时间效力方面对溯及力的规定,依据效力等级高的法律制定的法规在生效时间上应当溯及到其所依据法律生效时间;加强法律的解释工作,解决目前法的解释的混乱状态亦为立法与法律实施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司法解释不存在溯及既往的问题,其效力直接取决于所解释法律的效力.对现行正式解释之前的行为,只要是在现行刑法施行之后实施的,一律按照正式解释适用刑法.具体适用司法解释时,对法律和司法解释及司法解释之间的关系需要系统认知,准确理解法律原意、辨明法律效力范围.法律适用错误构成判决错误,是法定的抗诉和改判理由.  相似文献   

16.
无权处分制度涉及三方当事人和三层法律关系,跨越民法总则、物权法、债法三大领域,王泽鉴先生多次对无权处分进行论述,称其是"法学上之精灵"①。本文旨在抛开物权行为影响,希望把无权处分从纷繁复杂的物权行为争论中解脱出来,从合同生效要件及我国《合同法》中无权处分规定与《物权法》相关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上进行分析,通过法律解释的手段,对我国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作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论意思表示的生效时间──德国民法的启示邵建东一引言意思表示的生效,是指意思表示对行为人或其相对人发生效力,进而产生一定的法律后果。意思表示生效的时间,是指意思表示开始产生这种效力的时间。如果意思表示是一项对合同要约的承诺,则承诺表示的生效,意味着承诺...  相似文献   

1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六条规定:“对涉外仲裁协议的效力审查,适用当事人约定的法律:当事人没有约定适用的法律但约定了仲裁地的,适用仲裁地法律;没有约定适用的法律也没有约定仲裁地或者仲裁地约定不明的,适用法院地法律。”据此,在涉外合同纠纷案件中,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有仲裁条款的,可以同时对确定该仲裁条款效力的准据法作出明确约定。因仲裁条款的独立性,故合同中约定的适用于解决合同争议的准据法,不能用以判定该仲裁条款的效力。如果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约定确定仲裁条款效力的准据法,也没有约定仲裁地或者对仲裁地约定不明,应当适用法院地法律审查仲裁协议的效力。  相似文献   

19.
刑法适用解释是指司法人员在个案中适用刑法时对刑法条文含义的理解、分析和说明.其特点包含:与个案的密切关联性和应用性;目的的明确性与具体性;效力范围的有限性.司法人员在个案中的刑法适用解释对于实现具体正义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对司法腐败、司法专横的担心和对法律确定性的维护以及对形式主义的偏爱,致使我国不承认刑法适用解释.大陆法系国家将刑法适用解释方法分为文义解释、体系解释、历史解释和目的解释四种.通过建立解释意见竞争选择机制,适度的司法民主,公开法律论证和理由这些途径有利于实现刑法适用解释的合理合法性.  相似文献   

20.
一、什么是“法律人”和“法律人职业道德”所谓“法律人”,是一个存在不同解释的概念。有的论者认为,“法律人”是一个包括法官、律师和法学家在内的“法律共同体”①。也有论者是用“法律职业者”来表述“法律人”的,称“在我国,法律职业者是指精通法律专门知识并实际操作和运用法律的人,即法官、检察官和律师。法律职业者在广义上还包括行政司法人员、公证人员、仲裁人员和法律研究人员。②”笔者是在狭义或通常的意义上来使用“法律人”这一概念的,即法律人是指精通法律并运用法律的人,他们也就是法官、检察官、警官和律师等。法律人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