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恭敬     
古人在《日省编》一书中曾提出“居官四勿”的观点:“勿谓一念可欺也,须知有天地鬼神之鉴察;勿谓一言可轻也,须知有前后左右之窃听;勿谓一事可忽也,须知有身家性命之关系;勿谓一时可逞也,须知有子孙祸福之报应。”  相似文献   

2.
先辈家训     
《党史纵览》2015,(2):27
<正>黄炎培,不能培养出一个贵族子弟来黄炎培是中国职业教育先驱,对子女的教育他同样上心,从不娇惯孩子。其四子黄大能初中就读于沪江大学附属中学,该校学生多为富家子弟,黄大能身处其间也受了些影响。黄炎培察觉到儿子的变化后果断将其转到位于上海南市陆家浜贫民区的中华职业学校。黄炎培曾解释说:"我们黄家可不能培养出一个贵族子弟来。"1936年,黄大能即将赴英留学,临行之际,黄炎培将平生坚守的座右铭稍作增改并手书留赠。这便是黄炎培的"32字家训":"事闲勿荒,事繁勿慌。有言必信,无  相似文献   

3.
正2017年3月28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简称军博)文物处杨海峰处长将馆藏一级文物、一封"知名不具"的统战密信的复制件交给我,嘱我转交给当事人的后代。密信全文如下:志平仁兄勋鉴:来函敬悉。某方若就地不动,我们与之互不侵犯。某方若决定西行,我们可作进一步之合作,但未决定行期前似不必见面。东屏意志如此,着弟转达,并请兄就近切实负责联络。东屏为人绝不虚伪,望转告某方诸同志勿过虑为祷!  相似文献   

4.
谁的问题     
梁启超 《新湘评论》2010,(18):44-44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  相似文献   

5.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在2022年的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心系民生冷暖、情牵万家灯火,指出"让大家过上更好生活,我们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温暖的话语,真挚的感情,彰显出大党大国领袖深厚的人民情怀,诠释着中国共产党人不变的价值追求。"人民"二字重若千钧从"中国人民必将创造出新的辉煌"到"把人民的期待变成我们的行动",从"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到"每个人都了不起"……这些年来,"人民"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新年贺词中的关键词,鲜明醒目。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生涯中,有一件事让我震惊,也彻底改变了我的育人理念,值得我铭记一辈子。1996年秋季开学,我分配至云山书院中学,担任初一班主任。为塑造良好中学生形象,整顿班风,我在班上郑重宣布:男生不得留长发,否则,格“剪”勿论。  相似文献   

7.
经典语录     
<正>人之为事,必先立志以为本,志不立则不能为得事。(《朱子语类·卷十八》)勿妄而许,勿逆而拒;许之则失守,拒之则闭塞。高山仰止,不可极也;深渊度之,不可测也。(《六韬·大礼》)君子得位,欲行其道;小人得位,欲济其私。欲行道者心存于天下国家,欲济私者心存于伤人害物。(《日知录》)  相似文献   

8.
1939年,黄大能考中官费留学,准备到英国。临行前,父亲黄炎培把自己平生坚守的座右铭"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实"重新修改,添加了几句话,手书送给黄大能,这就是著名的32字箴言:"事闲勿荒,事繁勿慌。  相似文献   

9.
《天津支部生活》2012,(6):44-44
“勿以事小而慢为,勿以事难而不为,勿以职责不清而推诿,勿以众口难调而退却”,这是和平区干部大走访、大接访、大检查活动的一条原则。2011年以来,和平区委、区政府深入开展“大走访、大接访、大检查”活动(以下简称“三大”活动),区领导带领全区职能部门和党员干部先后走访居民家庭达12万户次,走访辖区单位和企业3500多家,收集各类问题和建议1.2万件,协调解决各类问题1.1万多件,消除安全隐患600多项,为创新社会管理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学习黄大年,首要的是学习他的忠诚。试想,若没有对祖国、对党和人民的深厚感情,他怎会在听到《我爱你,中国》时热泪盈眶,怎会在出国时留下"我一定会回来的"的豪言壮语;若没有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他怎会义无反顾地回到国内,怎会对妻子说出"如果你不回去,咱们就散伙"的重话;若没有做到名利于我如浮云的淡泊,又怎会心无旁骛一心扑在科研工作上。忠诚源于爱国。"振兴中华,乃  相似文献   

11.
正老父亲一再提醒他做官要"干净"他满口应承却我行我素照贪不误老母亲在电视上看不到儿子的身影尚不知"出国"的老四正被组织调查"干工作要好好努力,认认真真的。别人的东西,千万千万不要动,不要贪……""大大(爸爸),坏心的事、贪官的事、害人的事,我没做过。我不贪钱;如果贪的话,就走不到今天……母亲我能照顾,姐姐和弟弟我也能照  相似文献   

12.
留诀内子 (一)后事凭君独任劳,莫教辜负女中豪;我身虽去灵明在,胜似屠门握杀刀。 (二)生无足羡死奚悲,宇宙循环活杀机;三十五年历劫苦,好从解脱悟前非。 诀醒女、承儿女勿悲,儿勿啼,阿爹去矣不言归。欲要阿爹喜,阿女阿儿惜身体。欲要阿爹乐,阿女阿儿勤苦学。阿爹苦乐与前同,只欠从前一躯壳。躯壳本是臭皮囊,百岁会当委沟壑。人生最重是精神,精神日新德日新。尚有一言须记取,留汝哀思事母亲。 这几首诗是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著名政治活动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廖仲恺被囚期间写给妻子、儿  相似文献   

13.
不负村民     
我是1992年春被组织上调到龙山村任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的。 在支部书记的岗位上,我始终坚持这样一个原则:正人先正己。要求别人做到的事,自己首先做到;不准别人做的事,自己首先不做。比如在作息时间上,我始终这样认为:你作为“一班之长”,若迟到一分钟,其他干部就  相似文献   

14.
赵家治 《新长征》2007,(10):64-64
“天人感应”是中国哲学史中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唯心主义学说,指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认为天事能干预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天人感应萌芽于先秦,《洪范》说:“肃,时寒若”,“义,时日勿若”,在他看来,君主施政态度能影响天气变化。春秋时期盛行占星术,依据天体运行推测人事的吉凶祸福,这成为天人感应思想的直接来源。战国后期,阴阳家邹衍“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  相似文献   

15.
功夫在诗外     
<正>同事走进我的办公室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快忙死,你竟然有时间看报!"为什么不能看报呢?我早把手头的工作做完啦!我有个习惯,就是"今日事今日毕,上午事中午毕,下午事晚上毕",临近十一二点接到的任务,尽量午餐前做完,做不完的中午不休息也要做完;下午开完的会议,晚上一定把会议纪要写好、根据会议提出的修改意见将相关文件改好;周一  相似文献   

16.
袁浩 《奋斗》2010,(3):60-60
##正##新年伊始,常听一些领导干部说"忙"不过来。诚然,一年之计在于春,年初的时候工作千头万绪,一边要安排部署全年的工作,一边还要深入基层,了解实际,体察民情,各级干部感到忙碌,这是很正常的事。但勿庸讳言的是,一些领导干部的"忙"却是忙于迎来送往、忙于文山会海,这种"忙"其实质上是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形式主义的表现。忙是一种工作状态。领导干部"为公而忙"本没有错,但是否忙而有效、忙的值得,确需要有一点分析。忙公文,还要看公文有没有意义;忙开会,还要看会议是不是解决问题;忙接待,还要看接待有没有必要;忙应酬,还要看什么性质的应  相似文献   

17.
我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调入新华社工作的。"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我在新华社对外部,主要负责周总理的外事活动的报道,因此和周总理接触比较多,有些事,犹如过眼云烟,很快就忘却了;但另一些事,却长存心底,难以忘却。  相似文献   

18.
瘦猪 《廉政瞭望》2012,(8):65-65
“读书贵能用书,若不能用书,书反蔽智。”这是读书人的微博;“欲莫难于处妻子,理莫难于处父母。能处妻子可以使人,能处父母可以事人。”这是宅男的微博;“濂言勿与交浅者谈,深理勿与见浅者道。交浅言深反生疑,见浅理深反生障。”这是社交的微博;“作战的武器是枪炮,为政的武器是舆论。赏罚公务员的权柄在政治,纠正公务员的舆论在人民。”这是官方的微博;“兵战须兵精气锐,始能战胜。商战须货好价廉,始能战胜。货好在技术,价廉须用政治。”这是军事家、企业家和政治家三位一体的微博。  相似文献   

19.
<正>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的勤务员,都应把为民服务当作自己的天职,不断筑牢理想信念基石,践行为民服务宗旨,提升为官思想境界。笔者认为,要做到这一点,领导干部就必须"三思"。一思"我和群众啥不同",牢记宗旨祛官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  相似文献   

20.
落水之后     
吴归和黄全一猛子扎下去就再也没有露出头来。他们是勿水中学的学生。 黄校长和吴书记是半个小时后听到噩耗的。“出了这种事,你看怎么办?”黄校长拍了拍淌汗的脑门儿问。“还能咋办,得赶紧向局里汇报,这种事谁能担得起。”吴书记绷着黑脸说。“咋报?如实报,你我挨批不算,定被撤职;就算不被撤职,日后学校工作如何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