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古往今来、从西到东,民意对法律的设置、执行、遵守的介入和影响,从未停止或间断。随着现代民主法治观念深入人心,民众法律意识的进一步觉醒,民众对法律实施及个案审理的关注度的不断提升,民意越来越多的参与到具体的法律活动中来。然而,民众所持的道德的评价尺度和司法所依据法律的评价尺度并不能完美的兼容,二者必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冲突和博弈。随着自媒体力量不断强大、网络的发展使民众呼声进一步发挥出不可忽略、不可或缺的影响力,民意和法意二者的角力不可避免的进一步凸显出来。当这二者发生矛盾的时候以谁为准,在法治社会中民意如何存在,如何促进法律的实施和完善就成为完善司法体系、促进整个社会公平正义不得不考量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司法实践中民意逐渐对刑事司法审判产生影响,民意开始进入学者的视线,引发了有关司法与民意关系的诸多讨论.民意与司法审判的冲突关系主要表现为民意影响了司法独立、司法公正及司法权威.造成两者冲突关系的原因既有民意方面的不足,又有司法方面的缺陷.只有对症下药,减少媒体对民意的误导,完善法律制度及人民陪审员制度,构建民意与司法和谐互动的关系,才能缓解民意与司法审判的冲突关系.  相似文献   

3.
民意希望通过给司法加压的方式,迫使司法裁判符合自身预期.但由于公众在目的上的宣泄性,知晓案件信息的片面性,表达的多元性和可控性,使得民意介入司法裁判存在内容、方式和结果三重困境.要构建民意与司法的良性互动,需要在观念上坚持司法职业化和司法民主化的制度结合,在制度上构建民意进入司法裁判的程序规则,在司法环境上避免工具主义司法观,在法官队伍建设上提升业务素质与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4.
人们似乎将刑事审判模式与法官职权的大小简单地等同起来。其实不然,刑事审判模式的核心特征是庭审中法官对哪些事项具有决定权。因此有必要结合刑事审判模式的转型,思考如何对法官职权进行合理的配置。  相似文献   

5.
2015年3月,全国两会上,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许前飞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快建立与法官职业特点相适应的法官职务单独序列”的建议.①要求建立法官职务单独序列,这似乎一语道破了当前法官职业保障的方向.正如中央政治局委员、政法委书记孟建柱指出,要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职业保障制度.同时,建立与法官职业特点相适应的法官职务单独序列被众人认为是加强法官职业保障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但是,该项改革要走的路又是何等的艰难.最高法院曾于2011年启动了建立与法官职业特点相适应的法官职务单独序列,但是历经两余年,该项改革却迟迟未推动.按理来言,法官是专业性很强且确实有别于一般公务员的职业,需要特殊对待,也应当特殊对待.为了确保审判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保证法院队伍的稳定,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高度重视法官职业化建设问题,切实改进法官的管理机制,淡化法官行政化管理模式的色彩,的确需要建立符合审判工作规律的法官职务序列.  相似文献   

6.
法律平等地约束社会一切成员的法治原则,必须经由公正的司法活动来贯彻实施,而司法的核心应为法官判案,法院是保护公民权利的最后屏障。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一些审判不公的状况,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审判公正的切实可行的措施,以维护法的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当前,审判方式的改革正在全国展开,此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以宪法和诉讼法等为依据,以保障公正裁判为目的,以公开审判为重心,以“三个强化”,即强化庭审功能,强化当事人举证责任和强化合议庭职责为内容。改革的成败固然与方方面面的因素有关,但法官的素质和能力应当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的审判独立制度,是指人民法院作为一个整体的独立,而不是法官个人的独立,这种制度不利于司法公正的实现。实行法院独立审判制的同时,更应强调法官独立审判,以保证审判公正。而要真正实现法官独立审判制度,就要对我国现有的一系列制度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审判管理研究起步较晚。回顾审判管理走过的每一个足迹,不难发现,许多的变革和创新机制,都是应时代要求而生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建设的不断发展,人民法院公正司法的政治氛围和制度环境越来越好,其自身拥有的发展基础和条件也越来越好,人民群众对法院公正、高效司法的要求和期待也越来越强烈。同时,人民法院服务发展的责任更加重大,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自身改革、建设和发展的要求更加紧迫。现阶段,基层法院工作面临着新形势和新要求,各地区基层法院结合自身条件和特点,积极探索形成了许多好的经验,诸如,推进审判基本单位一庭一级审判管理改革;建立完善“五位一体”审判管理体系;设置和实行法官助理制度;优化审委会组织构成,完善和创新其工作机制;为科学评估法院运行绩效,在评估内容和方法上的改变等等,都是极具理论探讨价值,并颇有现实意义的新问题或前沿问题。为此,本刊专门邀请全国一些较有代表性的基层法院负责人,就完善和发展审判管理机制的问题展开专题探讨。希望引起国内法律界或法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我国法官回避制度还不完整和规范,对关系一词应具体规定,扩大回避亲属范围,公示法官个人情况。当事人申请回避缺乏可操作性,对回避申请的保障和救济措施不完善,审委会和二审回避问题没有得到合理解决。在法官非诉讼回避制度中,院长籍贯回避未严格执行,法官任职回避也应出台具体操作办法。运用巡回审判和网络审判方式以确保法官中立,进而探索以新型审判方式为基础的,法官非诉讼回避和法官诉讼回避为补充的,保障法官中立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的天生草根性打破了国家对话语权的垄断,民众依托于网络这一平台将对某一事件的评价汇聚成强大的网络民意以彰显个体力量。在人民利益至上的宗旨下,法院和法官深受网络民意的影响已是不争的事实。法院和法官对网络民意的尊重和敬畏在很多时候其实是对刑事审判公正的主动追求,而并非是对网民的曲意逢迎。基于网络民意影响审判的客观现实,法院和法官必须打破封闭审判的传统思维,以"坦然面对、谨慎回应、合理采用"的心态与网络民意进行良性互动,并适时全面公开网络关注的热点案件,确保刑事判决经得起网民的检验和时间的考验。  相似文献   

12.
一 概述合议庭是世界各国通行的审判组成形式 ,之所以设立合议庭 ,目的是为了集中集体智慧 ,发扬案件审理中的民主 ,发挥合议庭的合力作用。应当说 ,这是设立合议庭的理想目标和初衷。但长期以来 ,由于我国法院行政化、官僚化的管理体制 ,审者不判、判者不审 ,审判分离 ,严重影响了诉讼的公正和效率 ,也打击了合议庭组成人员的积极性。众多有识之士提出 ,这种体制必须改革。各地法院从八十年代后期到九十年代 ,开始探索和试点审判方式改革。审判方式改革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 ,目的是实现司法公正 ,重心是公开审判 ,内容是强化庭审功能 ,…  相似文献   

13.
在赋予法官独立的权力之同时 ,必须有相应的制约平衡机制 ,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完善基本审判制度和建立法官错案追究制度 ,实现内部制约 ;二是建立政党监督 ,完善包括人大监督、新闻监督以及公众监督在内的外部制约。  相似文献   

14.
作为刑事诉讼活动的主导力量,刑事审判主体在世界各国的刑事诉讼中形态各异。除法官作为重要的刑事审判主体以外,民众参与司法程序成为中外审判主体制度的发展趋势。针对当前刑事诉讼存在的司法不公现象,在借鉴国外审判主体制度的基础上,致力于增强司法的民主性,是防止司法腐败、确保司法公正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法官是法院行使审判权的主体 ,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是法院审判权独立的内在部分 ,是审判独立的核心。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作为一项宪法原则和国际性司法原则 ,是实现法治和树立审判权威的要求。我国现有的审判模式妨碍了法官独立审判权的行使 ,阻碍了法官制度改革的进程。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 ,从制度上完善我国的审判制度 ,保障法官对审判权的独立行使 ,是我国审判体制改革不可回避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同时还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当一个案件通过媒体进入民众视野后,大部分民众对案件的关注,更多地是建立在已有的先见之上,而不管法律下的事实认定。由此,舆情给法官审判案件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在言论自由和舆论监督下,面对舆情,法官应当根据预期受众、社会共识度和社会效果,或侧重详尽事实、或加强说理论证,有选择地完善判决书,法院应当从舆情规律的把握出发,采取分阶段引导舆情和建立舆情危机应对机制等措施,帮助法官直面舆情、积极减压。  相似文献   

17.
浅议我国审判实践中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法官自由裁量权在我国尚未获得普遍的理性认识,但在审判实践中,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又有着太大的自由空间,导致审判权的滥用。那么,法官究竟是否应该拥有自由裁量权,应该如何行使自由裁量权?从法官拥有自由裁量权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8.
当今社会中,法官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肩负着维护正义的神圣使命,同时也具有复杂的多重角色。本文通过对法官的基本角色介绍,着重分析了在审判过程中法官的应然角色和实然角色,进而提出实现法官应然角色的建议,以期使法官在审判过程中有明确的角色定位,保证司法的公正。  相似文献   

19.
司法审判作为解决社会纠纷的最后途经,一定要确保社会正义的实现。法官作为作出司法裁判的主体,是“法”或“正义”的化身,应当通过证据尽可能还原案件事实真相,然而法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受自身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主观倾向,这种情况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司法的公正性。北京师范大学证据法研究所课题组针对此问题,选取了八个省市的刑事法官进行问卷调查,并对上海、广州、武汉、昆明、哈尔滨等城市的调查问卷进行了定量分析,以探求法官自身因素对事实认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审判独立最终归结为一条根本的内在的理由 :审判权是判断权。审判独立的内容既包括法院的独立也包括法官的独立。当前我国的审判体制存在诸多漏洞 ,为保证审判独立 ,我国亟需建立的两项制度是 :法官职务固定制、法官薪俸固定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