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最高原则。恩格斯认为政党权威必须且长期存在,究其实质是意志的服从,但权威不是绝对"坏的东西",它与自治是辩证的统一,是"天底下最革命的东西"。本文基于维护和巩固党执政权威的现实诉求,以恩格斯权威思想为理论起点,分析新时代党执政权威面临的现实挑战,认为党应在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基础之上,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出发,以实现公平正义为目标,在全方位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之中强化党的执政权威。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在《论权威》中批判巴枯宁及其追随者的无政府主义和反权威主义,阐释了权威的内涵,详细分析了权威的革命性,论证了权威存在的关键以及权威与自治的辩证统一关系等问题。其权威思想对新形势下维护党中央权威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同时启示我们要积极建构维护党中央权威的三维实践坐标:注重思想自觉,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提高政治敏觉,增强"四个意识"和坚持"四个服从";做到行动坚决,始终以严格的纪律和制度作为保证。  相似文献   

3.
执政党政治权威通常以政治权力为后盾,依据正义或人格的感召力,产生具有高度稳定性、可靠性的政治影响力和支配与服从的权力关系。执政党掌握政治权力可以实施强制性服从,但其政治权威归根到底必须建立在社会公众的认同、拥护和自愿服从的基础上。建设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不断丰富和扩大执政党政治认同的文化、组织、政治、经济资源。如何进一步提升价值认同、制度认同、道义认同和政绩认同,是中国共产党加强政治权威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著名哲学家、历史学家张岱年在其文集《真与善的探索》中有一篇不足百字的短文,题为《新三纲说》,颇具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该文写道:“古人所讲三纲,久已腐矣,今日应讲新三纲。”即,“群为己纲、智为愚纲、众为寡纲。”所谓群为己纲,意思是个人服从集体,群之利益即己之利益;所谓智为愚纲,即无知听从有知,所谓众为寡纲,乃是讲少数要服从多数。初看三纲,似是平常,但细想来,含意极深。  相似文献   

5.
公务员对违法命令是否具有服从义务,行政法上有绝对服从说、绝对不服从说、相对服从说和陈述意见说四种观点。现代公务员立法多采相对服从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突破了《公务员暂行条例》的意见陈述说,以相对服从说作为其制度创新的理论基础。该法第54条规范结构包括规范对象、规范主体、服从与不服从的范围、界限及责任等内容。通过规范考察和比较分析,公务员对违法命令不服从制度还需在报告义务的规定、明显违法范围之明确以及上级决定或命令的书面形式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6.
警察权威的本质包括五方面的内涵,即警察权威表现为一种警察命令与公众服从之间的关系,而在两者之间,公众的服从是重点,其决定了警察权威的存在;警察权威的来源必须是合法性的或曰符合客观规律的,虽然对所谓的合法性和规律性的认知有一个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这不能成为警察权威也可以来源于非法的或违反客观规律的理由;警察权威是一种公众被强制或自愿下的克服了抵抗的服从;警察权威是警察权力的实施效果之一,但绝不是警察权力本身,警察权威与警察权力分属于不同层次的范畴;公众服从警察权威是源于人们对于秩序的需要而让渡个人自由,警察权威的价值追求是实现社会秩序下的个人自由。  相似文献   

7.
"一部分先富"命题以"一部分后富"的前利益让渡的"让富"为社会支撑,不仅设定了富、让、先、后等思考关键和目标,且设定"先富"对"后富"的道义交代和义务责任。本文从证伪视角,以现实中非数据性的心智性缺陷之客观论据,冷静检视我国职业、企业、产业、工业、职业人及发展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诸多不应、不该、不可之观念与行为。  相似文献   

8.
罗俊刚 《传承》2012,(10):38-40
对权威问题的研究是政治学的一个重点领域。权威是人们在意志方面对某种威望或者起支配作用的力量的一种服从关系。传统的权威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权威与权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权威有不同的分类。马克思主义的权威观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虚假意识、阶级意识、统治思想、观念上层建筑构成后学阐释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概念的多重视角。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思想语境中,"虚假意识"之虚假性不仅指作为意识形态具体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的颠倒性,同时也指意识形态一般把特殊利益说成普遍利益的虚伪性;"阶级意识"从根本上揭示了意识形态一般的实践主体和核心内容,包括统治阶级的思想与革命阶级的意识两种类型;"统治思想"凸显了特定时期统治阶级思想的统治地位,但并没有在统治阶级的思想与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之间简单划等号;"观念上层建筑"形象地勾勒出意识形态一般在社会结构中的空间位置,阐明了其社会历史根源。在此种"意识形态一般"与"意识形态具体"结合的视阈中,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概念便能获得统一性理解而不是被任意肢解阉割。我们不能把原典作家对意识形态具体的殊相批判与对意识形态一般的共相揭示混淆。  相似文献   

10.
董仲舒吸收先秦诸子的正确思想,融入儒学体系,对先秦儒家伦理思想进行了理论概括和神学改造,形成了一套以"三纲"、"五常"为核心,以天人感应和阴阳五行说为理论基础的系统化、理论化的伦理思想体系,其社会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德思想。在汉代封建社会上升时期,董仲舒的政治主张的历史进步性是无可否认的。  相似文献   

11.
李登辉早年强烈的自我和自我冲突形成了权威人格的滥觞;后来的皈依宗教和进入政治生涯,则进一步诱发和加强了其权威人格。在此种人格的支配下,李登辉在蒋经国时代服从权威体制和蒋经国;继任后则要求别人服从其权威意志,其自我也膨胀为“圣徒”的形象。而这与台湾民众在政治转型中“本土化”和民粹主义两种风潮相作用,形成了台湾的新强人政治,政事依然由李登辉“独自裁决”。  相似文献   

12.
孙海东 《传承》2009,(10):132-133
纳粹德国的政治体制是与民主制相对立的极权制,其主要标志是实行希特勒独裁统治,将国家的一切权力集中于领袖(元首)个人,以"绝对权威"的领袖原则作为独裁统治的思想理论依据及衡量各种政治行为、法律手段和行政措施的准绳。另一主要标志是对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全面控制。  相似文献   

13.
天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话语之一,本文对天道在老子和孔子思想中的不同境遇进行了考察和分析.笔者认为,自从实现了"绝地天通"的神权垄断后,天道始终与王权纠缠一起,论天道之动因在于给王权一个新支点,给现实一个新秩序.老子以天道来统领王权,开拓了人的涵义,他对天道的大胆探索,具有反偶像、反权威之重大意义.孔子服从于王权对天道的占领,对天道领地进行了小心回避,但这种沉默的态度本身表明了他对王权神授有所怀疑.  相似文献   

14.
纳粹德国的政治体制是与民主制相对立的极权制,其主要标志是实行希特勒独裁统治,将国家的一切权力集中于领袖(元首)个人,以"绝对权威"的领袖原则作为独裁统治的思想理论依据及衡量各种政治行为、法律手段和行政措施的准绳.另一主要标志是对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全面控制.  相似文献   

15.
恩格斯在与无政府主义和机会主义的斗争中,在讲到无产阶级革命的目标、道路、党的建设、国家理论时,对“权威”问题有许多论述,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辩证权威观。这些思想,对搞好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这里提出一些初步的认识,以引起更深入的研究。 一、强制与服从的统一,是“权威” 的基本含义 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权威的主要含义是“使人信从的力量和威望”。这里主要是指思想理论和精神上的权威。恩格斯的权威理论。则是针对无政府主义者反对一切政治权  相似文献   

16.
毛东进 《前沿》2007,1(8):3-5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权威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他捍卫了党的权威,提出了"两个核心"思想,并把辩证法引入了权威观,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权威。  相似文献   

17.
论民主权威     
1 所谓权威,就是使人们信服、响应、遵守和服从的一种能力。它是一种关系,由两方面构成:(1)意志的强加;(2)服从。某种意志得到承认和服从,并在相应的社会范围内产生影响,这种意志的强加和服从的关系,就是权威。 从意志强加的角度来看,权威有两种形式:(1)个人权威;(2)职能权威。前者是指个  相似文献   

18.
王小波 《求索》2013,(2):99-102
左宗棠是一位行动家、实干家。并不热衰于抽象的理论建构,但他的思想中确实包含着丰富的伦理思想。在理解其伦理思想之核心——“义利观”——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到他在以下三种意义上实现了义和利的统一:一是“义利并举”,即既崇尚道义,又重视功利;二是在义和利发生冲突之际主张道义为先.于是把功利最终统一在道义之中:三是道义本身就等同于国家的公利。可见,人们需要对左宗棠有关义利统一的思想作出具体的分析。此外,对左宗棠的道德评价之所以有严重的分歧乃至对立.是因为人们用来进行评价的道德标准本身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姜希伦 《前沿》2013,(9):33-37
中俄两国在20世纪末开始的改革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效果。权威主义这一政治概念主要是指一种介于极权政体与民主政体之间的政治秩序。从"传统型""克里斯玛型"以及"合法—合理型"三种权威类型的视角出发对中俄改革进行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中俄两国对待"权威"的不同,导致两国所选择的改革道路和取得的实际效果的不同。普京时代俄罗斯向权威主义的复归、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都说明权威主义是在告别极权制度而新的社会秩序尚未确立的情况下,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政治秩序。由于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和国情现实的制约,权威主义是后发现代化国家进行改革、促进社会转型和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对组工干部来说,第一位的是政治上绝对可靠、对党绝对忠诚。"这"两个绝对"的重要论断,为加强新时代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组工干部践行"两个绝对",不是空泛的,而是具体的,应从四重维度践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