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不仅改变了社会经济增长观念,而且也瓦解了一些传统的价值观念和道德结构。为此,在市场经济的道德建设问题中,学术界有一种道德与市场经济本质互斥的观点。他们认为道德本性是超功利的,即超越行为者自身的物质利益;是自律的,即对于行为者来说,行善本身就是目的,而不是达到自身物质利益的手段。与之相反,市场经济的本性是功利的,即行为者只追求自身最大的物质利益;是他律的,即行为者在变换中对对方利益的满足只是手段而非目的,目的仍是利己,诸如守信、互利等行为本质莫不如此。因此,道德与市场经济在本性上是互斥的,二者应当严格划界:在市场经济中应充分坚持利益原则,并实行强制性法律、行政、经济等非道德的约束,而在市场经济之外,则应把道德约束置于至上。笔者认为,互斥论中的不少  相似文献   

2.
神文明中的思想道德建设的任务还异常繁重。 第二,要切实关心职工利益,利益是人们思想变的作用,对于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一切道德的兴衰起伏,归根结底,无不寻源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目前,我国正处于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转型时期,这种过渡转型从一开始就不是一种纯经济行为,它引起了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的一系列变化,也对道德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杨仕奎 《求实》2005,3(5):34-36
在当前经济与社会转型的历史条件下,互利成为调节人际行为的基础性道德原则,它体现了个人作为平等主体之间的契约关系,反映了道德的功利性特征与要求。平等主体之间的利益共生性和常态下的道德情境,是互利原则合理发挥其作为道德原则的规范调节功能的必要条件。互利原则不是调节人际行为的唯一准则,也不是最高的道德原则和最终的道德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4.
腐败的微观机制:成本——收益决策树模型。“腐败是政府官员为了谋求个人私利而滥用公共权力,”产生腐败的动机很多,有经济利益的因素,也有政治因素和道德因素等。从腐败动机的角度考虑,我们可以将腐败分为两类:行政腐败和政治腐败。行政腐败主要指的是公务员为了个人或其亲属谋取经济利益而滥用自由裁量权的行为;而政治腐败指的是高层政府官员从政治斗争的角度考虑,为谋取个人及相关利益集团的利益而进行的个人或集体腐败行为。对公务员从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入手进行成本收益分析,主要解决的是以追求个人经济利益为目的的行政腐败问题。  相似文献   

5.
行政垄断——中国经济转型中最严重的腐败形式之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行政垄断——渐进转型经济中最严重的腐败形式之一行政垄断即政府部门为保护本部门或本地区所属企业的利益,通过法律、行政法规或规定的形式,维护这些企业的市场垄断地位,阻止竞争市场形成的行为,也称法定垄断。行政垄断是政府通过法律、行政法规或规定的形式取得的,主要是为了维护本部门、本地区所属企业的利益,这在渐进改革的国家比较容易出现。在中国这样的渐进转型经济中,一些政府部门通过行政垄断的方式来阻止市场竞争,维护本部门、本地区所属企业的利益,属于典型的腐败行为。1.行为垄断是经济渐进转型的结果行政垄断是从计划经济向市…  相似文献   

6.
道德价值是指人们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实践活动对于社会、阶级和个人所具有的意义。它属于精神的价值。可以说,凡是有益于他人或社会、促进人类精神文明和人的进步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都是具有道德价值的。那么,经济行为的目标是获取利润、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它有没有求得道德价值的问题呢?一个经济行为能不能在取得经济效益、具有经济价值的同时,  相似文献   

7.
“功利主义”是一种以人的行为效果的大小和利益的多少作为道德原则和道德标准来判断道德价值的道德学说,其完整的理论形成于资本主义近代,以英国的边沁和密尔为典型代表。在道德史上,颇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功利学说虽有其合理性(如指明道德与经济的关系、主张物质利益的...  相似文献   

8.
经济利益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物质内容,它随经济关系的变动而变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利益分化日益加剧,并引发了一些社会关注的问题:居民收入悬殊、地区之间贫富差距扩大、地方利益过分强化等。这些问题引发了社会的不满情绪,并开始影响到社会的安定,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中央政府的调控能力。如何化解社会的不稳定因素,解决分化中存在的问题,是关系到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和政治稳定的重要问题。 一 当前我国经济利益分化呈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 1.尽管存在一定程度的不满情绪和心理失衡现象,但并没有产生强烈的具体的对抗行为。利益冲突一般首先表现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利益主体对各自目标或多或少的不相容的确认,其次表现为一个利益主体的要求和行为构成对另一个利益主体的利益威胁,最后表现为一个利益主体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抵制他方利益要求而采取一定的敌对行为。  相似文献   

9.
英国政府于1994年设立诺兰委员会,专门对公职人员从政道德进行调查研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国家公职人员履行公务的基本道德原则,分别制定了政务官员、公务官员以及地方政府工作人员的行为规范。英国政府公职人员存在的主要道德问题(1)大臣或议员因任职前后参股、担任顾问和兼职行为而出现利益冲突;(2)大臣或议员在任职期间拥有或接受外界利益;(3)大臣或议员在任职期间接受礼品、款待、资助、报酬以及其他利益;(4)大臣、议员及其亲属以及公务员在任职前后,签订影响其正常履行公务的合约并获得酬金;(5)大臣或议员任职前后在政党和议会选…  相似文献   

10.
文章指出,在西部开发中要加强环境道德建设。环境道德在西部开发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使人们克服短视倾向,规范和约束自己的经济行为,使西部开发同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人类生存发展的长远目标相一致。环境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是,首先要明确人依赖于环境而生存;其次要确立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地方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的原则;第三,不能单纯追求短期利益而损害人类的长期利益。环境建设的对策,一是把环境道德教育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二是加强领导干部的环境道德建设;三是形成一种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1.
论道德悖论与新道德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坚持个人利益、团体利益和社会利益三者并重的原则,构建合理的个人主义道德、团体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道德三元互补的道德体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在作为社会的各个民族国家的范围内,还必须确立起维护人类利益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坚持个人利益、团体利益、社会利益和人类利益四者并重的原则,构建合理的个人主义道德、团体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和人类主义道德四元互补的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12.
从“阿根廷事件”透视经济转型国家的腐败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府行为调控的弱化●道德价值建设的无序●利益矛盾冲突的加剧经济转型时期各国普遍存在的导致各种腐败问题滋生蔓延的症结何在?  相似文献   

13.
一、行政垄断——渐进转型经济中最严重的腐败形式之一行政垄断即政府部门为保护本部门或本地区所属企业利益,通过法律、行政法规或规定的形式,维护这些企业的市场垄断地位,阻止竞争市场形成的行为,也称法定垄断。行政垄断是政府通过法律、行政法规或规定的形式取得的,主要是为了维护本部门、本地区所属企业的利益,这在渐进改革的国家比较容易出现。在中国这样的渐进转型经济中,一些政府部门通过行政垄断的方式来阻止市场竞争,维护本部门、本地区所属企业的利益,属于典型的腐败行为。1.行政垄断是经济渐进转型的结果行政垄断是从…  相似文献   

14.
误导行为是一种具有严重危害性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市场主体对经济利益的不当追求、社会道德和诚信的缺失、法律缺陷与监管不力等是造成误导行为在我国屡禁不止的原因,应从对误导行为的界定、对误导行为法律责任的重构等方面完善误导行为立法,并通过建立市场主体信用制度、完善监管模式、建立严格的行业管理制度等措施遏制误导行为。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1992年南巡时曾谈到如何判断一项改革措施正确与否的问题。他说:“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是看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段名言不仅论述了改革开放的政治标准,也揭示了判断一个人或集体的道德活动的道德标准。(一)“三个有利于”是道德评价的利益标准。道德总是和人的社会利益相联系的。人们总是把那些有利于人和有利于社会的行为称之为善;反之,则称之为恶。善恶标准在根本上表现为利益标准,刮益标准在总体上是一切道德评价尺度的最终源泉…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是一种效益经济。在利益机制的驱动下,产生强烈的趋利性。因而,容易诱发出种种见利忘义行为。依靠法制的强制性规范社会的市场经济行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迫切需要。然而,也不可轻视和忽略道德对市场经济的巨大作用力和约束力。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同样对经济基础产生较大的反作用力。它对社会行为的规范性和约束力,主要体现在人们的思想境界、内在信念和强大的社会舆论等方面。它从不同角度规范着人们的社会行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种人为和不为的经济动机和经济行为不同程度地都…  相似文献   

17.
尚会永 《理论学刊》2006,1(7):59-61
我国的国企改革中一直采用“经济人”理念作为人的行为假定和企业改革方案设定的思想基础,试图通过经济利益的激励促使关心自己利益的“经济人”改善工作绩效,进而提高企业活力和竞争力。这一模式在当代遇到了道德的困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人的需求升级等矛盾,并导致企业改革绩效下滑和社会矛盾增多。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过分强调经济激励及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的不同利益诉求扩大了其经济利益的对立并造成对改革模式选择的分歧加大。“由于个人理性并不必然暗含着团体理性,个人会为自己的利益去寻找对自己最有利的结果,因此有可能产生利益冲…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诀议》指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经济行为,同时也是可以进行善恶评价的道德行为.科学评价市场经济行为的善与恶,实行正确的道德导向,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对市场经济实施德治的有力措施.一、恰当确立市场经济行为的善恶标准善恶标准根植于利益关系之中,人们总是从如何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中引出道德原则,作为善恶判断的标准.在阶级社会,不同阶级具有不同的善恶标准.资产阶级在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时,遵循利己主义原则,并以此来判断行为的善恶.无产阶级在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时,遵循集体主义原则,视克己奉公、无私奉献为美德.  相似文献   

19.
党内潜规则     
《党课》2011,(20):48-48
党内潜规则是指存在于党内的,与党的规章制度相对立的,以隐蔽性、实用性、功利性、排他性为特征的,被一些党员认可并实际奉行不可名状的非正式规则或制度。党内潜规则的存在有着深厚的社会历史和现实原因。潜规则是中国长期封建专制社会各种弊政和落后虚伪的道德因袭积淀,是中国人在进行利益算计与索求时带有取向性的官场内外的约定俗成的行为选择。  相似文献   

20.
经济政策的实施及调整,使社会各群体的利益实现及利益关系格局发生变化,在道德层面上引发对经济政策评判的冲突。为了保证社会的和谐发展和经济的稳定增长,政策制定者必须要对经济政策加以道德约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