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台湾当局为了争取海外华侨华人的支持 ,历来重视吸引和辅助海外侨生赴台升学 ,并取得一定的历史成效。 80年代以来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台湾岛内侨生教育逐渐陷入困境。在新的时代背景下 ,我们应加强海峡两岸华文教育的合作互补 ,大力推动海外华侨华人学生来祖国大陆就学。  相似文献   

2.
书(篇)名作清代台湾史研究者孔立86年近代台湾地方对外贸易台湾新文学概观(上册)陈在正邓孔昭等李祖基黄重添网丰龄许建生编陈飞宝编朱天顺 出‘版处厦门大学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86年庄明置鹭江出版社86年7月台湾当代大学生散文选台湾电影剧本选(一)妈祖启阳的起源及其在宋代的传播元明时期促进妈祖信仰传播的主要 社会因素清代以后蚂祖信仰传播的主要历史 条件国民党与中国统一试论台湾当局华侨经济政策海外主要台独运动组织(一) —世界台湾独立联盟海外主要台独运动组织(二) —台湾人公共事务会1981一1985年海外台独“理论”述评台湾党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台湾岛内外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外贸易也随之出现了若干新的特征。本文拟对这些特征作粗略的分析,以把握当前台湾外贸发展的主要脉络,并据此对今后前景作浅要预测。一、外贸在经济中的地位已渐下降从60年代起,外贸一直是台湾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力量。恨据当时岛内外的现实条件,台湾当局采取以外贸促经济的发展战略,许多重要的经济政策如进口替代政策,出口扩张策无不和对外贸易紧密相联。在台湾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外贸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被称之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火车头”及“生命线”。然而,这种以贸易为先导的经济发展模  相似文献   

4.
据岛内主要报纸透露, 台湾当局将宣布开放 海外企业回岛上市筹资,而其中首先适用的对象将是在大陆的数万家台资企业。这实际上是台湾当局从去年开始实施的吸引海外台商资金回流岛内政策的最新配套措施,其主要目的是要将台商流往大陆等地的资金重新吸引回岛,在经济上确保台湾在两岸产业分工中的上游地位,以便在政治上继续遂行其分离两岸的图谋。  相似文献   

5.
在一般的国际政治和对外关系理论的研究中,比较重视对国际环境和对外政策本身的分析,但对于台湾对外关系的分析,仅就此进行探讨是远不够的.由于所处的特殊环境和地位,台湾并不具备一般国家所具有的条件,因而它的对外政策的调整与其政治体制的稳定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台湾政治体制的稳定又在相当程度上受到两岸关系演变的制约,对外政策还必须与大陆政策取得协调,这是把握台湾对外政策发展的关键点之一.近五年来,台湾对外政策出现重大的调整,此一调整与台湾政治形势的变化有着重要的关系.特别是在1991—1992年“宪政改革”前后,随着岛内政权体制完成“本土化”的进程,台湾当局在对外政策上推行独立的“国家”和“主权”意识也日益明显,并导致它在对外关系中公开提出“阶段性两个中国”的口号,台湾当局在对外政策上的这一变化,无疑将对两岸关系,特别是大陆对台湾当局的政策评估,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拟从当前台湾对外政策的演变过程和主要原因及其今后可能的走向,作一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浅论清政府对海外华侨政策之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政府对海外华侨政策的演变是一个漫长的、渐进的历史过程。本文根据这一变化过程中的主要特征、原因及其采取的措施,把它分成三个时期——即严禁和敌视时期、漠视时期和开始重视侨务时期,来阐述政府对海外华侨政策的演变。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台湾的外汇储备急剧增长,1983年底还不上140亿美元,1986年底猛增至463亿美元,当年平均每月增加约20亿;1987年底逾750亿,平均每月增长约24亿。外汇存底过多对台湾经济造成了直接损失,并严重威胁着台湾的经济前景,这已是公认的事实。那么,造成台湾外汇存底过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多数人(包括台湾和大陆的某些专家学者)将其归咎于贸易顺差。笔者则认为,从台湾的经济政策上检讨,主要是外汇管制问题,换占之,外汇的运用问题。1987年7月份台湾当局迫于内外巨大的压力,解除了实施多年的外汇管制,这是台湾当局对以往外汇管制制度反思的结果,同时标誌着台湾的“过剩”资金寻求海外出路的开始。本文拟就台湾的外汇管制制度及其资金的海外出路略作分析与评介。  相似文献   

8.
7月22日,随着台湾当局为纾解岛内经济困境而召集的“经济发展咨询委员会”(简称“经发会”)的开幕,调整“戒急用忍”政策,开放两岸直接“三通”成了“经发会”讨论的焦点。自从祖国大陆提出两岸直接“三通”以来,“三通”问题被台湾当局议来议去已有20余年,也成为两岸关系改善的政治指标。面对岛内6月份创新高的4.51%的失业率和44.2万多的失业人口,两岸“三通”在台湾“经发会”的讨论似乎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弹性外交”是台湾当局在“外交”处境日益孤立的形势下之产物,目的是为了维护其“合法主权”地位。它作为台湾当局全盘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之一向把其“外交”与两岸关系联系起来,因此,研究台湾“弹性外交”产生的背景,演变、  相似文献   

10.
主要由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几位青年研究人员编写的《今日台湾100问》,已于1988年5月由福建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本书汇集并解答了100多个人们普遍关心的今日台湾各方面问题,如:台湾经济是怎样“起飞”的?台湾经济发展较快的原因何在?“美援”对台湾经济发展起了什么作用?台湾农村有没有地主?第一次“土改”后为什么又提出第二次“土改”?台湾为什么会有75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它对经济发展有何影响?新台币升值的原因何在?为什么台湾当局既宣布解除“戒严令”,又提出“国安法”,二者有什么不同?国民党对大陆采取哪些政策?“台独”的主要论调是什么?在台湾有没有市场?台湾还有国民党  相似文献   

11.
自从中国大陆实行开放、改革新政策后,许多华侨、华人热情为家乡捐资兴学,据不完全统计,一九七八年至今,全国有十多个省市接受华侨、港澳同胞捐赠的学校已达四千多所(其中大学近三十所),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捐资办学,历来是海外赤子造福桑梓的一种主要形式,迄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最早的可  相似文献   

12.
台湾海外华文教育工作浅议夏潮几十年来,对于海外华文教育,台湾当局将其作为海外侨务的一个重要内容予以相当的重视。台湾的海外华文教育多年来一直是奉行着与海外侨民教育一体化的宗旨。虽然自60年代下半期开始,台湾有关方面也曾多次提出过华文教育应与侨民教育有所...  相似文献   

13.
台湾是个海岛,资源贫乏,市场狭小。增加出口能使其提高生产社会化程度,改善生产技术及质量,刺激省内原料需求,提高省内经济收入及改善国际收支情况。自台湾1953年实行第一期经建计划以来,台湾当局一直推行以出口促进进口,再以进口增加出口,即以发展对外贸易推动经济增长的策略。从三十年的经济发展过程看来,台湾经济依赖于出口是很深的。一三十年来,由于台湾省内外的有利条  相似文献   

14.
1949年国民党退据台湾后,利用国际环境的“有利”因素,极力促进菲律宾华文教育,意在达到影响和控制华侨社会、与中国大陆争夺东南亚华侨的文化阵地等目的。为此,台湾当局积极发展菲律宾华文教育事业。战后菲律宾华文教育的发展表明:一方面台湾当局对中华文化在菲律宾华侨社会的传承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当地的华文教育在台湾当局的影响下带有许多消极因素。关于战后台湾在菲律宾华文教育的研究,可以为当前大陆汉语国际推广战略的实施提供许多借鉴。  相似文献   

15.
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邢慕寰在1994年2月27日的《联合报》上发表一篇题为《台湾经济发展经验——正面和反面的教训》的文章,认为台湾当局1962年以后“不但没有进一步推行经济自由化政策”,“仍然都是着眼于进口代替(甚至特权维护),而与全面自由化政策背道而驰”.这些评论与以往台湾当局和一些学者宣传的“台湾经验”存在着根本分歧,很值得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随着海外华侨华人在住在国社会地位的提升和经济实力的增强,华侨华人社团在拓展中国侨务公共外交中正日益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在现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巴西华人文化交流协会为例,探讨华侨华人社团在中国侨务公共外交中扮演的角色及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7.
国平 《两岸关系》2000,(8):15-16
20年来,美国以所谓《与台湾关系法》为依据,向台湾提供了大量武器装备。台湾当局以发展军事实力为“偏安拒统”政策服务,不遗余力地加快整军备战步伐,军费开支逐年上升。由于台湾本身的军事科技水平和能力有限,台湾当局于是将对外采购先进武器装备作为军需主要来源,并视之为提高军力的重要手段。台湾军费预算中的很大一部分被用于对外军购。  相似文献   

18.
对外政策在台湾当局的各项基本政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台湾当局对外政策的发展不仅取决于国际环境的变化,而且也取决于台湾当局面对海峡两岸关系变化而做出的政治抉择。对外政策影响到台湾社会的稳定。1979年以来,由于岛内外形势的重大变化,台湾当局的“总体外交”政策进入了新的阶段,新的对外关系体制也基本形成。当前,虽然台湾当局官方的对外活动空间已极为有限,但非官方的活动却相当活跃,并且带有不同以往的政治目的。本文拟就1979年以来台湾当局“总体外交”政策的演变及其对台湾对外关系的影响,作一概要的  相似文献   

19.
台湾"监察院院长"王作荣九月一日在《联合报》发表文章指出,台湾经济幸好有大陆市场这个吞吐港,才有今天这样稳定的局面。他建议台湾当局全面检讨对大陆的"戒急用忍"政策,以度过台湾经济衰退的危机。王作荣指出,台湾经济的繁荣很长一段时间有部分是靠大陆,有大陆这样一个市场作为台湾调节经济的吞吐港,这一点十分重要。自大陆经济改革开放后,台湾经济便很少有严重衰退局面出现,这是因为由大陆市场所吸收了。现在台湾当局正在"戒急用忍",假如众家商人都严格执行"戒急用忍"政策,那台湾现在的经济可能已经严重衰退了。好在  相似文献   

20.
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缘关系,海外华侨华人约90%聚居在东南亚各地。东南亚华侨社会的变化成为海外华侨社会变化的晴雨表,它代表海外华侨华人的动向。所以研究东南亚华侨华人社会的演变与发展具有代表性。本文在剖析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的演变、发展时,侧重分析东南亚华侨华人社会的演变发展。 一、落地生根:海外华侨社会的根本性变化 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东南亚各殖民地国家相继独立,各国民族主义兴起。他们为发展民族经济以巩固政治独立,对华侨及其资本采取同化与融合的政策。与此同时,华侨的祖籍国——中国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一系列革命措施,尤其土地改革没收了部分华侨的土地和房屋,将一些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