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徐党荣  周晓东 《实践》2006,(1):24-25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在推进农牧民增收工作中,把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作为构建农牧民增收长效机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力推进农村牧区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使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迅速成长为推动农村牧区经济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2.
<正>最近,我们对包头市九原区农牧民党员和农牧民教育状况进行了专项调查研究。调查显示:农牧民普遍存在文化素质偏低、科技素质低下、政策法制观念淡薄等现状,农牧民教育培训工作任重而道远。针对当前农牧民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实践》2020,(3)
正法律法规对农牧民就业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完善农牧民就业的法律保障,需要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促进农牧民转移就业;加快确权登记,规范土地流转,保护农牧民合法权益;深化制度建设,加强农牧民社会保障的立法完善。农牧民就业的法律保障既是对实现农牧民劳动权的保障,又是对农牧民从事具体劳动活动的保障。一方  相似文献   

4.
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能没有农牧民的小康;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使农牧民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这是一个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极为艰难的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其它政治的、法律的、文化的、经济的因素都只能是外在条件,惟有农牧民的主体性才是内在根据。因此,党的政策和目标必须内化为农牧民的观念,通过农牧民自主自觉的行为来最终实现。打造农牧民转变观念的优良环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同样,农牧民的观念也是农牧民生活境遇的反映。当前,我区农牧民的生产方式还相对落后,生活空间也相对狭小,因此,小农意识还大量…  相似文献   

5.
构建保持农牧民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要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要求,遵循农牧民党员队伍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重点抓好七项机制建设:巩固集中教育成果,构建农牧民党员长期受教育机制;创新管理制度,构建加强农牧民党员管理的长效机制;发展党内民主,构建农牧民党员行使民主权利的保障机制;创新激励制度,构建激发农牧民党员活力的动力机制;理顺村级体制,构建能够体现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的运行机制;创新活动载体,构建充分发挥农牧民党员作用的机制;完善目标管理,构建齐抓共管农牧民党员队伍建设工作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大量新型农牧民组织的涌现,改变了内蒙古农村牧区的组织结构和社会结构,农牧民的主体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我们必须认真贯彻"十七大报告"精神,坚持农牧民组织建设的多样化方向,充分认识农牧民组织建设的深刻意义,重点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要言     
胡锦涛:坚持把促进农牧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 9月6日至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考察工作时指出,要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坚持把促进农牧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广辟农牧民增收渠道,形成农牧民增收长效机制。要加快培养新型农牧民,发挥广大农牧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8.
《实践》2020,(7)
正农牧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提升农牧民整体素质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围绕农牧民素质提升,助力阿拉善乡村振兴,我们先后赴阿左旗、阿右旗、额济纳旗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与干部群众和农牧民进行面对面交流,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一、阿拉善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存在  相似文献   

9.
西南生态脆弱民族地区生态资源丰富,但丰富的资源价值与生态价值不能在现实中反映出来,生态资源与农户经济系统断裂,农牧民普遍陷入收入型贫困,出现"资源诅咒"。通过民族地区生态资源数量与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回归分析,验证了四川民族地区"资源诅咒"效应在农牧民收入上的体现。增加农牧民收入,需要续接生态资源与农户经济系统的链接,让生态资源转化为能为农户增收可实现的价值资源,让农牧民从生态补偿中受惠,通过"碳汇交易"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依托生态建设项目带动农牧民增收,搭建自然保护区与农牧民增收的桥梁,可持续利用生物资源以增加农牧民收入。  相似文献   

10.
布和朝鲁 《实践》2008,(4):32-33
农牧民是农村牧区的主体,是农牧业的主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为的是农牧民,靠的也是农牧民,关键是要引导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美好的家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必须着力培育知识型、科技型、市场型、发展型与主人翁型的新型农牧民,这是建设新农村、新牧区的关键.只有培育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牧民,把农村牧区巨大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形成持续推动建设新农村、新牧区的力量源泉,才能保证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1.
《实践》2020,(1)
正2018年初,兴安盟在全盟范围内启动新时代新型农牧民素质提升工程,为推动新时代农牧民素质提升"千村示范、万村行动"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2019年,兴安盟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与新时代农牧民素质提升工程有机结合,通过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建设队伍、精准服务,推动了广大农牧民素质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2.
黄南州委为了增强农牧民党员队伍建设的针对性,今年在全州500名农牧民党员和60名县、乡、村党务干部中就农牧民党员队伍思想状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3.
仲月琴 《湘潮》2013,(1):177+179
近年来,阿勒泰地委、行署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依托农牧业特色优势产业引导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牧民增收。但由于农牧民认识不到位、财政资金扶持力度不够、内部管理不规范、成员素质不高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农牧民合作组织的发展。笔者通过现状调查,就当前我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现状及发展,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建议思考。  相似文献   

14.
今年以来,昭苏县委、政府多管齐下,狠抓减轻农牧民负担工作取得历年来最好成绩,农牧民负担比去年净减243.83万元,人均减负40.64元,是伊犁地区农牧民负担最轻的一个县。总结其经验,我认为做好减轻农  相似文献   

15.
关于农村牧区思想政治工作的调查哲盟宣传部一、新时期农牧民思想的基本状况(一)政治信念坚定,思想态度积极、健康,仍然在广大农牧民中占主流近些年来,乡、村两级党委根据上级党委的要求,分层次、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广大农牧民,农牧民党员干部进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相似文献   

16.
伊克昭盟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为主线,围绕提高农牧民思想素质,帮助农牧民致富奔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牧区这个核心,紧贴农牧区工作的实际和农牧民的思想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加强农牧区思想政治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全盟农村牧区两个文明建设。一、抓宣讲,组织大规模“理论下基层”活动改革开放以来,伊盟农村牧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两个文明建设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近年来,一些矛盾和问题也逐步显露出来,其中最突出的是对农牧民思想教育不够,党的方针政策不能及时宣传到农牧民中,一些农牧民思想观念保守陈旧,学…  相似文献   

17.
基层信息     
刚察县“三方催化”,助推农牧民冬春训“红色引擎”为适应新时代党员队伍建设发展新需求,刚察县结合本地特色,瞄准农牧民党员队伍短板、整合资源、填缺补漏,量身定制农牧民党员冬春培训计划,实现培训内容、形式、对象全拓展。创新培训形式,催化党员“认同感”。在开展农牧民党员冬春训过程中,为全面增强农牧民党员教育培训的吸引力感染力,各乡镇结合农牧区生产生活实际,聚焦群众关切,把政治理论学习同集中轮训、技能提升、赴地参观等形式相融合,全方位多渠道的创新培训形式。  相似文献   

18.
《党建》2017,(5)
<正>内蒙古自治区科左中旗位于科尔沁草原腹地,总土地面积9811平方公里,所辖嘎查村516个,农牧民党员占全旗党员总数的54.05%。科左中旗针对农牧民党员居住相对分散的实际,围绕破解农牧民党员教育场地不够、师资不足、培训不经常等问题,探索实施把党校建在每个嘎查村上,让农牧民党员不出村就能进党校学习,确保党员学习教育阵地覆盖无"盲区"。  相似文献   

19.
正海北州结合农牧区实际和本地教育资源优势,紧盯农牧民党员队伍短板,整合资源、填缺补漏,积极推进党员进党校集中轮训工作,量身定制农牧民党员冬春培训计划,以"4+4"机制抓实农牧民党员冬春训普惠制培训工作,确保农牧民党员教育培训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线上+线下,培训"零距离"。结合大力推进"党支部书记能力提升工程""党员进党校集中轮训"工程等,充分发挥党校、农牧民夜校、基层组织生活共享阵地等党员教育阵地作用,开展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四史"、实用技术、形势政策等教育培训。  相似文献   

20.
《前线》2011,(8):F0002-F0002
羊达乡位于拉萨市西郊堆龙德庆县,距离拉萨但由于诸多原因,许多农牧民群众依然住在土木结构、狭小黑暗的房屋中。2010年,由北京援建的羊达乡农牧民安居工程,改善了农牧民的居住环境,完善了新村基础设施,实现了每户通水、通电、通沼气,农牧民的生活方式也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和改善,呈现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美好景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