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TNF-α基因启动子区-308位核苷酸多态性基因型在肺癌和对照人群中的分布,以及这种多态性对该基因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PER-RFLP分析112例肺癌和99例正常人的TNF-α基因启动子区-308位核苷酸多态性,TNF-α-308*G等位基因记做TNF-α1,TNF-α-308*A等位基因记做TNF- α2。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癌组织中TNF-α的表达,比较不同基因型肺癌病例的标本之间TNF-α基因表达的差异性。TUNEL法检测肺癌组织中细胞凋亡,并对比分析TNF-α-308位核苷酸多态性及其对肺癌组织中TNF -α表达和不同类型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肺癌组与对照组的基因型分布为TNF-α1/1(52.7%、46.5%)。 TNF-α1/2(35.7%、48.5%),TNF-α2/2(11.6%、5.1%);等位基因频率为TNF-α1(70.5%、70.7%),TNF- α2(29.5%、29.3%),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基因型个体在TNF-α基因表达上,TNF-α2/2基因型个体高于TNF-α1/1基因型的个体,两者差异显著,P<0.01。TNF-α表达的高低与癌细胞凋亡有比较明确的关系,TNF-α表达高的病例,肺癌细胞凋亡也多,与表达低的病例之间有明显差异,P<0.01。TNF-α表达的高低与间质细胞凋亡之间没有明确的关系。间质细胞平均凋亡指数在高、低分化的肺癌中分别为3.4±0.4和 3.1±0.5,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15;癌细胞的平均凋亡指数在高、低分化的肺癌中分别为2.4±0.3和 1.7±0.4,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NF-α-308位核苷酸的多态性基因型在肺癌和正常人中的分布之间没有明显差别,这种多态性可能不是肺癌易感的遗传因素。但这种多态性与该基因的表达有关。TNF-α高表达肺癌细胞凋亡较多,间质细胞凋亡与TNF-α表达的高低变化之间没有明确的关系。在高分化的肺癌中, TNF-α表达较高,癌细胞凋亡也多,TNF-α-308位核苷酸的多态性可能与了肺癌的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雷公藤甲素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白细胞介素(IL)1β抑制作用及其与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对37名RA患者IL-1β基因启动子区511位点CT多态性进行基因型检测,同时进行PBMC培养,用脂多糖(LPS)刺激培养细胞,并给予不同浓度的雷公藤甲素处理PBMC,收集培养上清液并抽提细胞中总RNA,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L-1β蛋白。结果:携带IL1β511T/T纯合子基因型PBMC经LPS刺激后,IL1β的分泌量明显较非T/T纯合子为高(P<0.05);雷公藤甲素能显著抑制IL-1β蛋白的分泌;并且,低剂量雷公藤甲素能显著抑制LPS诱导的非T/T基因型PBMC分泌IL-1β(P<0.05),但对T/T基因型的抑制作用不明显(P>0.05)。结论:I-L1β基因511CT多态性与IL-1β的分泌量相关,雷公藤甲素能抑制IL-1β分泌,但对不同基因型的IL-1β抑制作用有差异,这可能是导致雷公藤药理作用出现个体差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人群常见体质类型阴虚质、痰湿质与白细胞介素 6(interleukin 6, IL 6)、白细胞介素 10(interleukin 10,IL 10)、白细胞介素 10受体1(interleukin 10 receptor 1,IL 10R1) 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筛选2型糖尿病常见中医体质的部分易感基因,为2型糖尿病的早期防治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共395例,进行基因检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 RFLP)技术检测IL 6的rs1800796位点、IL 10的rs1800871位点、IL 10R1的rs2228055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对2型糖尿病常见体质类型阴虚质、痰湿质与IL 6、IL 10、IL 10R1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痰湿质组IL 10 rs1800871 CT基因型比例明显低于非痰湿质CT基因型比例(30.4% vs 45.9%,χ2=6.137,P=0.013)。以IL 10 rs1800871 CC为参照,IL 10 rs1800871 CT为2型糖尿病阴虚质的主要危险因素(P=0.019,OR=2.593,95% CI为1.710~5.746);以IL 10 rs1800871 CT为参照,IL 10 rs1800871 TT为2型糖尿病痰湿质的主要危险因素(P=0.025,OR=1.809,95% CI为1.076~3.041)。结论 IL 10 rs1800871位点CT基因型是2型糖尿病阴虚质患者的危险因素,IL 10 rs1800871位点TT基因型是2型糖尿病痰湿质患者的危险因素,IL 10基因多态性可能是2型糖尿病阴虚质、痰湿质的分子遗传学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Cocktail”探针药物法考察新藤黄酸对大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450)亚型酶活性的影响。 方法 将新藤黄酸与6种亚型酶(CYP1A2、CYP2C9、CYP2C19、CYP2D6、CYP2E1、CYP3A4)对应的特异性混合探针药茶碱、双氯芬酸钠、奥美拉唑、右美沙芬、氯唑沙宗和咪达唑仑与大鼠肝微粒体孵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肝微粒体中6种探针底物的相对酶活性并计算其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C50)。 结果 不同浓度新藤黄酸作用后大鼠肝微粒体CYP1A2、CYP2C9、CYP2C19、CYP2D6、CYP2E1和CYP3A4酶活性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新藤黄酸的浓度增高,各种酶的活性呈现明显的降低趋势。通过抑制曲线计算得到新藤黄酸对CYP2C19、CYP2D6、CYP3A4的IC50值分别为4.18、45.61、10.02 μmol/L,对CYP1A2、CYP2C9、CYP2E1的IC50值均大于100 μmol/L。 结论 新藤黄酸对CYP2C19酶活性有中等抑制作用,对CYP3A4酶活性有弱抑制作用,但对CYP1A2、CYP2C9、CYP2D6、CYP2E1酶活性没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异甘草酸镁对CCl4致急性肝损伤大鼠肝组织CYP1A2、CYP2E1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从代谢酶方面探讨异甘草酸镁保肝作用的机制。方法 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给药组,每组6只。尾静脉注射给药,给药组给予20 mg/kg异甘草酸镁,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同容积生理盐水,连续14 d。模型组及给药组于给药第13天20:00点灌胃25% CCl4,剂量为1.6 mL/kg,制备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各组大鼠于末次给药2 h后,从髂动脉放血处死,取肝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变化;采用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CYP1A2、CYP2E1 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 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异甘草酸镁能改善肝组织损伤;模型组CYP1A2和CYP2E1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给药组CYP1A2和CYP2E1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异甘草酸镁能够治疗肝损伤,其减毒机制可能与抑制CYP1A2、CYP2E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肾虚证与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以80例绝经后肾虚证妇女及65例绝经后无肾虚证妇女为研究对象,以ApoE基因为候选基因,运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ApoE基因型。结果肾虚组人群ApoE基因型ε2/ε3、ε2/ε4、ε3/ε3、ε3/ε4和ε4/ε4频率分别为11.25%、8.75%、58.75%、11.25%、10.00%,对照组人群ApoE基因型ε2/ε3、ε2/ε4、ε3/ε3、ε3/ε4、ε4/ε4频率分别为15.38%、6.15%、69.23%、9.24%、0;肾虚组人群ApoE等位基因ε2、ε3、ε4频率分别为10.00%、70.00%、20.00%,对照组ε2、ε3、ε4频率分别为10.76%、81.55%、7.69%;肾虚组ApoE等位基因ε4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χ^2=4.386,P〈0.05)。结论ApoE等位基因ε4频率升高与绝经后妇女肾虚证相关,可能是肾虚证的危险因子;ApoE基因型ε4/ε4是绝经后妇女肾虚证一个有用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新加丹参饮对气滞血瘀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acute coronary syndrome with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ACS-PCI)患者的干预作用,并对CYP2C19基因缺陷患者进行亚组分析。方法 将92例气滞血瘀型ACS-P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新加丹参饮进行治疗,2周后观察患者的肝肾功能、心肌酶谱、心绞痛疗效、中医临床症状及血小板聚集率等指标,来评价新加丹参饮的疗效。亚组研究: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clopidogrel resistance,CR)的相关性及新加丹参饮对CR患者的干预疗效。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心绞痛症状、中医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CYP2C19*2基因型、CYP2C19*3基因型均与CR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CYP2C19*2突变纯合子合并CYP2C19*3突变杂合子发生CR概率(4/4)最高,随着突变链增多,CR发生率有一定上升趋势;治疗组在降低CR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在降低CR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方面与对照组相当(P>0.05)。结论 新加丹参饮干预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绞痛症状、中医临床症状;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CR的发生密切相关;新加丹参饮对CR患者的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型与客观检测指标的相关性,为乙型肝炎肝硬化辨证客观化提供依据.方法:将12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按中医辨证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同时检测患者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白蛋白(albumin, ALB)、球蛋白(globulin,GLO)水平,AST/ALT、白蛋白/球蛋白(albumin/globulin, A/G)比值,并进行Child-Pugh评分分级,分析不同证型各指标的差异性.结果:128例患者被辨证分为肝气郁结型、湿热内蕴型、血瘀型、脾虚湿盛型、肝肾阴虚型和脾肾阳虚型.①AST、ALT水平均以肝气郁结型为最低(P<0.05),以湿热内蕴型和肝肾阴虚型最高(P<0.05);AST/ALT比值以肝气郁结型及血瘀型最低(P<0.05),以肝肾阴虚型最高(P<0.05).②ALB以肝气郁结型、湿热蕴结型最高(P<0.05),GLO在肝气郁结型、湿热内蕴型最低(P<0.05),而A/G在肝气郁结型、湿热内蕴型最高(P<0.05).③肝气郁结型、湿热内蕴型以Child-Pugh A级为主,各占85.70%、83.33%,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血瘀型、脾虚湿盛型以Child-Pugh B级为主,各占80.00%、83.33%;与其他证型有显著差异(P<0.05),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以Child-Pugh C级为主,各占75%、66.67%,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随着代偿期的肝郁脾虚型向失代偿期的肝肾阴虚型发展变化,肝细胞损害程度、蛋白合成障碍及肝贮备功能受损均呈进一步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Cocktail”混合探针药物法,探究桑叶水提物(aqueous extract of mulberry leaves,AML)、桑叶醇提物(ethanol extract of mulberry leaves,EML)对大鼠体内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450)酶活性的影响,从代谢酶的角度预测它可能引起的药物相互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用非那西丁、安非他酮、双氯酚酸钠作为大鼠体内3种CYP450酶(CYP1A2、CYP2B6、CYP2C9)的探针药物。雄性SD大鼠连续灌胃桑叶提取物14 d,第14天灌胃后30 min尾静脉注射混合探针药物,根据不同时间点采血。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 串联质谱测定各组血药浓度,用DAS 2.0和SPSS 21.0软件拟合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连续灌胃桑叶提取物14 d后,与9.0 g/L氯化钠注射液相比,AML组中非那西丁、双氯酚酸钠代谢减慢,安非他酮则不明显;与羧甲基纤维素钠组相比,EML组中安非他酮、双氯酚酸钠代谢减慢,非那西丁则不明显。结论 AML对大鼠体内CYP1A2、CYP2C9可能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对CYP2B6可能无显著性影响;EML对大鼠体内CYP2B6、CYP2C9可能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对CYP1A2可能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膜性肾病患者临床表现、病理特点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膜性肾病患者的相关实验室指标、病理特点及中医证型分布。结果 ①膜性肾病以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高血压、镜下血尿多见,其发生率分别为52.0%、22.0%、26.0%、20.0%。②病理分期以Ⅰ、Ⅱ期多见,各占46.0%、44.0%;肾小球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沉积以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补体C3为主。③中医证型以脾肾阳虚、脾肾气虚型居多,脾肾阳虚型临床表现及病理损害相对较重。结论 膜性肾病的临床及病理表现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补阳还五汤3个黄酮类有效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的转运特征及其在大鼠肝微粒体中对CYP450酶亚型活性的影响。方法 MTT法研究药物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的安全浓度范围,以Caco-2细胞单层模型研究黄酮类有效成分的双向转运机制,以表观渗透系数(Papp)为检测指标,考察时间、浓度以及P-gp抑制剂维拉帕米对转运的影响,利用Cocktail探针法研究药物对CYP450亚型的体外抑制作用。结果 从顶侧(apical, AP)到底外侧(basolateral, BL)(AP→BL),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的Papp>10-6 cm/s,表明其吸收性良好,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Papp为10-6 cm/s,表明其吸收性一般;且三者的转运量随浓度升高和时间延长而显著升高,BL→AP的转运量与AP→BL的转运量的比值小于1.5,其中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的转运都受到P-gp外排蛋白的外排作用;补阳还五汤黄酮类有效成分明显降低了CYP2E1、CYP1A2酶探针底物的代谢量(P<0.05)。结论 3种黄酮类有效成分在Caco-2细胞模型的转运方式均为被动转运,毛蕊异黄酮与芒柄花素明显受到P-gp的外排作用,补阳还五汤黄酮类有效成分可以增加主要通过CYP2E1、CYP1A2酶代谢的药物浓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苦参碱注射液和α 1b干扰素 (IFNα 1b)联合用药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将 10 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 5 6例和对照组 4 6例。治疗组采用α 1b干扰素 5 0 0万u ,三角肌注射 ,每周 3次 ,苦参碱注射液 15 0mg加入 10 0 g/L葡萄糖注射液 2 5 0ml中静滴 ,每日 1次 ;对照组单用α 1b干扰素 5 0 0万u ,三角肌注射 ,每周 3次。两组疗程均为 16周。治疗前后各检测肝功能、HBeAg及HBV DNA。结果 :治疗组谷氨酸转氨酶 (ALT)、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复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治疗组疗程结束时HBeAg、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 5 3.6 %(30 /5 6 )、 6 0 .7% (34/5 6 ) ,对照组分别为 39.0 % (18/4 6 )、 4 1.7% (19/4 6 ) ,两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治疗组治疗期间 ,头痛、发热、肢体酸软、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苦参碱联合IFNα 1b可提高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 ,并且能够减轻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福建汉族人群9个STR基因座的等位基因分布基础遗传数据库。方法应用荧光标记复合扩增、AB I-3100型基因分析仪检测福建213份无关个体AmpFe STRTMProfiler PlusTM系统,统计9个STR基因座的群体遗传参数。结果213名无关个体9个STR基因座中除D3S1358,其余基因座的H值大于0.7,DP值大于0.9,PIC值大于0.7。结论福建汉族9个STR基因座的等位基因呈高度多态性分布,与国内文献报道基本一致,适合用于福建省犯罪嫌疑人数据库中的基础数据库和实际办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血细胞X染色体失活偏移(skewed X-chromosomal inactivation, SXCI)与女性体质的关联性.方法:对15岁以上、获知情同意的1 103例健康女性,采用标准化中医体质量表计算各亚量表分数,判定个体为平和质或偏颇体质.对上述个体的外周血标本,提取基因组DNA,经Hpa Ⅱ消化后,PCR扩增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 AR)基因,产物经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显示结果,比较Hpa Ⅱ消化前后AR基因扩增产物的强度差异,计算其校正比值(CR).结果:以CR≥3为判断SXCI标准时,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组间SXCI的发生率分别为8.9%(33/370)、32.0%(48/150)、8.1%(5/62)、11.3%(6/53)、18.4%(16/87)、22.9%(19/83)、10.9%(5/46)、29.0%(29/100)和8.0%(4/50),发生率间有显著性差异(χ2=61.071,P<0.05).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与气郁质SXCI发生率较高,分别为32.0%(48/150)、18.4%(16/87)、22.9%(19/83)和29.0%(29/100).分型与SXCI关联系数为0.24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细胞SXCI与女性体质关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和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equelae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SPID)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征。方法 以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为牵头单位,通过横断面调查,对全国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2家医院的1 601例PID和SPID患者(其中PID患者874例,SPID患者727例)的中医证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PID以湿热蕴结证(占40.96%)、湿热瘀结证(占30.32%)、瘀热内结证(占10.64%)、热毒炽盛证(占7.89%)为常见证型;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急性期以湿热瘀结证(占22.39%)、气滞血瘀夹湿热证(占22.39%)为常见证型;SPID非急性加重期以湿热瘀结证(占38.52%)为常见证型;其中慢性盆腔疼痛、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不孕症以湿热瘀结证为常见证型。PID患者湿热蕴结证、湿热瘀结证在所有地区的分布频率均较高,瘀热内结证、热毒炽盛证在西南地区分布较多;SPID患者的证型中,西南、华中、华南地区以湿热瘀结证、气滞血瘀证较多见,气虚血瘀证在华中、西北地区分布频率较高,肾虚血瘀证在华东、华北地区分布频率较高,寒湿凝滞证在西北、东北地区分布较多;中医证型与地区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D和SPID中医证型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地区分布存在一定差异性,可为临床因地制宜地辨证治疗PID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资源型城市是随矿产、森林等资源的开发而兴起的城市。按照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的初步界定,我国有118座资源型城市(不包括市辖县及县级市),其中煤矿城市63个,占53%;森林工业城市21个,占18%;石油工业城市9个,占10%;有色冶金城市12个,占12%;黑色冶金城市8个,占8%;以及其他资源型城市。这些资源型城市分布在内蒙古、贵州、黑龙江、新疆、辽宁、甘肃、青海、山西等中西部省区。资源型城市在我国几十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随着资源的开采,存量降低,我国2/3的矿山进入中老年期,1/4的资源型城市面临资源枯…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通过探讨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pinocerebellar ataxia,SCA)患者基因型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为SCA的辨证客观化提供依据。方法 检测59例来自安徽地区的家族性或散发性SCA患者的基因型,以30例无血缘关系的健康人为对照。对这些SCA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分析其基因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 本组59例SCA患者有17例检出SCA-3基因亚型,有7例检出SCA-1基因亚型。上述患者中医证型表现为肾精亏虚型、脾肾两虚型、肝肾阴虚型、肾虚血瘀型4种,且以肾精亏虚型和脾肾两虚型为主。其中SCA-3基因亚型患者与脾肾两虚型相关,而SCA-1基因亚型患者与上述证型均无相关性。结论 研究初步证实,不同基因亚型的SCA患者与中医证型可能存在相关性,SCA患者不同的中医证型应有其相应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筛选一套适合中国药用梅品种鉴定标准的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 SSR),用于构建药用梅品种DNA指纹身份证。方法 以30份药用梅农家种为材料,从180对SSR引物中,最终选取16对多态性较高、条带清晰且重复性好的SSR引物对30份药用梅农家种进行扩增。结果 30份药用梅共扩增出114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和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7.12和0.69,且在16个位点上识别两个具有相同基因型的随机个体的概率估计为5.24×10-17。最终筛选出4对扩增稳定、多态性强的核心引物,可将30个药用梅农家种进行有效区分,建立药用梅种质资源DNA指纹身份证。结论 SSR 标记技术可以作为药用梅分子身份证构建的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大肠息肉流行病学、中医证型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211例以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结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中医证型分布及其相关性。结果 211例大肠息肉患者中,男女比例约3∶1;年龄为18~83岁,大于40岁患者大肠息肉检出率为88.6%;无蒂息肉占62.1%,多于有蒂息肉;多发性息肉占69.2%,多于单发息肉;直径小于1 cm息肉占75.8%;腺瘤性息肉占82.9%。常见中医证型包括脾胃虚弱证、肝气乘脾证、湿热伤中证、脾虚湿热证,其中脾胃虚弱证所占比例最高。在性别及是否有饮酒史分布上,中医证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大肠息肉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有饮酒史患者例数低于无饮酒史患者。在年龄、吸烟史、胆囊切除史方面,中医证型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息肉形态、息肉数目、息肉大小、息肉的病理类型上,中医证型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0岁以上男性患者是大肠息肉的好发人群,腺瘤性息肉较常见,脾胃虚弱证是较常见的中医证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中药升降汤对胃肠蠕动的作用及对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 :①观察小鼠用升降汤高、中、低剂量灌胃后碳素墨水在小肠的移动长度 ,并与蒸馏水灌胃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 ;②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同步测定升降汤灌胃 1 0d后 ,小鼠小肠组织胃动素和生长抑素水平。结果 :升降汤高、中、低剂量组碳素墨水在小鼠小肠的推进率分别为 ( 96 .1 6± 3.2 7) % ,( 94 .0 2± 3.4 5 ) % ,( 81 .4 2±5 .1 8) % ,对照组为 ( 5 9.2 6± 5 .2 4 ) % ;升降汤组与对照组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或P <0 .0 1 )。升降汤高剂量组小肠湿组织胃动素为 ( 8.71± 1 .0 7)ng/g ,生长抑素为 ( 2 4 .0 7±2 .91 )ng/g;对照组分别为 ( 7.5 9± 0 .85 )ng/g ,( 30 .83± 3.6 9)ng/g,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或P <0 .0 1 )。结论 :升降汤可促进小鼠的胃肠蠕动 ,提高小鼠小肠组织的胃动素及降低生长抑素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