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辨识"正体"和尊崇"正体"是明代文艺复古思潮的核心,它对当时的元杂剧批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于对当时传奇创作堆砌辞藻和不谐音律的不满,曲评家纷纷将目光转向中国戏剧的初始之作"元杂剧"身上,通过对元杂剧的品评,他们提出具有"本色语"、"真情话"、"谐律辞"的元杂剧才是真正的"当行剧",是具有典范意义的中国戏剧。  相似文献   

2.
张兵  徐艳芳 《求索》2013,(7):122-124
边贡是"前七子"之一,明代复古运动的代表人物,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他的诗文创作随其仕宦沉浮呈现出由功名意识到生命意识的嬗递。其早期诗文创作体现了积极参与政治,追求功名、重气节的用世情怀。此后,随着功名意识的淡薄,生命意识不断增强,山水隐逸情怀逐渐成为边贡诗文创作的主要特点。这一嬗递轨迹,使边贡在复古运动中呈现出独特的创作追求和文学个性。  相似文献   

3.
鲁迅早期的“立人”思想,是含有“取今”与“复古”的双重取向的。“民族原初生命力的归复”是鲁迅“复古”思想的内核。鲁迅的复古思想,显在地表现在几乎贯穿他一生的古代典籍搜集、辑校、整理活动之中,渗透在他早期的论文及以后的杂文创作中,更清晰地显现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的创作之中。《故事新编》在承续鲁迅20世纪初就提出的“复古”思想的同时,体现了鲁迅思想中“批判”与“建构”的整体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明代中期文坛的"前七子"及其"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文学主张一直以来都作为文学史的常识而被人们所熟知,但这一提法并不妥当、准确,长期以来也未受到学术界的重视。通过对"前七子"及其文学主张提法出现的时间作纵向考察,可以看到所谓"前七子"诸人并未有意识的以"七子"为文学流派,这一提法始于明末清初,定型于清代中期,是后人为总结明代弘治、正德时期复古派文学运动与所谓"七子"("后七子")区别而提出的。所谓明代"前七子"的提法,并不能全面地、真实地反映明代弘治、正德年间的文学复古运动的概况。  相似文献   

5.
谢榛、王世贞诗论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榛、王世贞的诗论皆以格调说为根本 ,独出机杼 ,各向性灵说、神韵说方向发展 ,已属格调说的变调 ,呈现出明代复古运动走向深入时文学理论多元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蔡金水 《北京观察》2002,(11):36-38
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举世瞩目,但是也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必须引起足够的警惕. 复古与崇洋  相似文献   

7.
有明一代近三百年,文学流派风起云涌,其中以前后七子为代表的复古、拟古思潮实为主流。在明代文学复古大潮的推动下,诗歌选本异常繁荣。其中古诗选本与唐诗选本争奇斗艳,呈现出编选的繁荣局面。明代古诗选本不仅文献学价值很高,而且古代文学批评价值也需要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明代中期文坛的"前七子"一直以来都作为文学史的重要流派而被人们所熟知,但这一提法并不是非常妥当、准确,长期以来并未受到学术界的重视。详细考察"前七子"成员的仕宦、聚合与交往,可以看出徐祯卿与"前七子"诸人不仅聚合在一起的时间短暂,群体交往也未见频密,他与诸人的联系主要是通过和李梦阳的唱和而产生的。徐祯卿被列入"前七子"成员,与当时的文坛领袖李梦阳交往的关系重大。分析"前七子"的文学主张,可以看到"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这一口号并不能真正地概括所有成员,他们的崇古各有差异。所谓明代"前七子"的提法,并不能全面地、彻底地反映明代弘治、正德年间的文学复古运动的概况。  相似文献   

9.
段立超 《求索》2012,(5):83-85
汉末社会巨变,文学转型,蔡邕都处在一个关键位置。作为名流与天才,他的"颂作",创新与复古并在,群相与个性共生,体现出崩裂前夕集体的失语与呼唤、个体的徘徊与追寻。在"颂类"文学体式中,蔡邕的创作"赋""颂"分流,显示出"颂意赋作""赋颂双关"的"炎汉大颂"之衰落;而"碑""颂"融合,则创格为"碑颂联属""颂体悼作"的"末世小颂"之新风。  相似文献   

10.
刘健芬 《新东方》2002,11(5):51-57
陈子昂与白居易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诗论家,从其出身、经历和所处的时代来看都不尽相同,但他们却有相同的文学主张,都是“现实派”的诗论家和诗人,又都是在革新诗歌的旗帜下,搞诗歌的复古主义。因此,在诗歌的审美价值取向上是一致的———重功利的美刺讽谕。陈子昂、白居易的诗歌复古理论,从客观来讲,是顺应时代政治思想的产物;从主观来说是为了维护儒家正统的诗教原则。他们的创作成就,远比其诗学理论更高。这说明文学的发展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他们的理论并不能限制他们在艺术上的出色创造。陈子昂和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和所产生的影响都远在他们的诗学之上。  相似文献   

11.
古文的核心是“古道”,而非文辞之古、文风之古、文体之古。开元、天宝年间古文的艰涩,韩门一派的奇奇怪怪,甚至有唐一代文章的奇崛之风,都与唐人过度关注文辞复古、文风复古、文体复古相关联。韩、柳的成功,则在于他们始终把“古道”作为“古文”区别“时文”的主要标准。  相似文献   

12.
韦涅.叶罗费耶夫小说《从莫斯科到彼图什基》是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之开山作,同时,它还是探究苏联"回归文学"、"非官方文学"和"地下文学"的典型案例。当下,学界对该小说的研究具有鲜明的国际性。不同地域的人们在作品意义的动态生成中相遇。在小说研究的前后两个时期中,两个同名的韦涅奇卡、小说的后现代性、以及作者和文化传统的关系问题尤为引人注目。俄罗斯文学艺术的每一个细胞都为这部曾被慢待了的小说添砖加瓦——因为它孕育、催生了一批人,他们确认:"我们都出自彼图什基"。  相似文献   

13.
在美国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犹太文学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美国犹太文学是以犹太民族文化为土壤的,在美国当代文学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也对美国当代文学产生不同的影响。犹太人自从来到美国之后,就希望能够融入到美国的社会中,但是美国社会并没有接纳他们,自此"身份困惑"成为美国犹太文学中突出的主题。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文学的多元化特征开始不断体现出来,犹太文学作家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民族文化,而且这种文学创作倾向在美国当代文学中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使美国当代文学呈现出显著的犹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快要冻僵的时候,她擦亮了手里的火柴。亮光中,她看到了温暖的火炉、丰盛的圣诞大餐……”在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中,主人公的凄楚遭遇令人心酸。今天,在上海繁华之地徐家汇,也有一位年轻女孩卖起了火柴,不同的是,她竟把火柴卖成了艺术品,并把这个不起眼的行当做得风生水起!不仅满足了都市人追求“复古时尚”的需求,还用一团团怀旧的火焰点燃了财富梦,从中掘金1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5.
师海军 《求索》2012,(8):148-150
明代中期复古运动的参与者中,王九思是最早步入政坛的,先受到李东阳领导的茶陵派清新流丽诗风的影响。其后随着复古派的领导者李梦阳、康海的相继入京,王九思的文学思想与创作开始转变。正德以后复古运动逐渐消歇之后,王九思的文学思想又开始向"文以载道"方向靠近。王九思文学思想与文学创作的这种变化,也可以窥见明代中期文风转圜变迁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发生现代转型, "少年"、 "青年"作为现代性的特征被反复强调. "青年"象征着对现状的不满足,富有批判精神,并被赋予青春期反抗、内在冲动和乐观主义等特征,同时又包含了偏激、破坏、狂热、粗暴的先锋精神.新文学运动一直延续着"青年"的特征.从五四文学到左翼文学,从延安时期的工农兵文艺到"文革"时期的红卫兵文化.都可以看作是"青年"精神在不同历史环境下的体现.但经历了"文革"后,中国社会结束了"青春期",逐步进入了告别理想、崇尚实际的"中年期".进入"中年期"的文学的特征是以中年作家的创作为主体,作家逐渐形成自己的成熟风格和对社会的稳定看法.他们不再以理想主义为动力,而是沉入民间大地,履行独立的批判功能,同时也存在着隐患.在21世纪,对照研究两个"新世纪"的文学特点及其精神,可以使我们更加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新世纪文学的特征、文学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寻求未来文学发展的契机.  相似文献   

17.
明代文学以其丰富多采的形式辉耀于文坛,尤以通俗文学的小说、戏曲和民歌显示了蓬勃的生气。而作为传统文学主要形式的诗歌和散文,在经历了汉魏六朝至唐宋一千多年的发展之后,已逐渐衰微而让位于过去不能登大雅之堂的通俗文学,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它说明了明代是文学体裁雅俗交替的时代。作为传统的诗文创作虽然在明代已处于衰弱的阶段,但文人结社树帜之风仍盛,他们在各种流派的激烈斗争中不断开拓和发展。诗文批评的复古论调虽然充塞于文坛,但作为探讨总结前代诗文的创作规律在明代仍是有业绩的。如“格调”、“兴象”、“风神”等…  相似文献   

18.
直截了当地说,今天所谓的"城市文学"往往并不是我们的作家对他们日日厮守休戚与共的城市,有多么的了解和思考之后的"文学"的想象和建构,而是按照某些预设的观念定制和拼凑出来的。新世纪以来的中国城市文学千人一面,千人一腔的现象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19.
<正>"文学桂军",中国当代文坛享有盛誉的劲旅,也是点击率较高的一个名词。"文学桂军"特指20世纪90年代后活跃于中国文坛的一批广西作家,他们以东西、鬼子、李冯三人为领军人物,包括林白、凡一平、蓝怀昌、潘琦、梅帅元、黄佩华、彭匈等作家和张燕玲、李建平、黄伟林、张利群等评论家。改革开放后,广西文学领域以"蛙跳  相似文献   

20.
日前,现代琼剧《下南洋》正在省琼剧院内进行密锣紧鼓的排练,拟在今年4月公演。 琼剧要发展,就要创新,这在琼剧界乃至主管部门和领导的意识中早已达成了共识。要创新,就要冲破樊篱、挣脱桎梏,就不能再满足于戏剧舞台的复古化。在新时期,琼剧迫切需要观念的突破,如创作观的回归和舞台空间的突破,解除舞台陈规的限制,积极寻求戏剧多种呈现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