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贵秀 《同舟共进》2010,(10):14-14
关于“既得利益阶层”的问题,中共高层领导人在上世纪50年代已有所触及。1956年11月,在八届二中全会上,刘少奇提出要警惕社会主义国家中出现脱离人民的“贵族阶层”,毛泽东进一步强调指出:“我们一定要警惕,不要滋长官僚主义作风,不要形成一个脱离人民的贵族阶层。”这可以看作是当前讨论的“既得利益阶层”问题的源头。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贵族?按照辞典的解释,贵族是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享有政治和经济特权的阶层。从这个意义上讲,推翻它当然带有历史的合理性。但是贵族精神和贵族文学就是另一回事了。1789年法国大革命把国王送上断头台,推翻贵族政权,却把贵族精神和贵族文化保留下来,所以现在法国的最高奖章还叫做“骑士勋章”。骑士就是次等贵族,是代表侯爵、公爵替国王打仗的阶层。  相似文献   

3.
陈耀 《今日海南》2012,(2):36-37
乡村旅游≠"农家乐" 乡村旅游在我国常被误认为是档次不高的"农家乐"。乡村旅游在国际上是比较时尚的特色旅游产品。它源自19世纪中期欧洲贵族阶层到乡间度假的风潮,是非常"阳春白雪"的休闲活动。19世纪初,一批欧洲贵族虽在城市享受繁华,但有时也怀念乡村安静、悠闲、浪漫的田园生活。很多贵族在乡村有庄园,他们自己或者带上朋友一起到乡间庄园度假游乐,由此带动了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到乡间度假,逐渐形成乡村旅游。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社会阶层理论来研究秦汉社会消费主体问题,根据社会地位与经济收入的差等,将秦汉社会消费主体划分为三大阶层:贵族与官僚阶层、庶民地主与工商业主阶层、农民与其他劳动者阶层。  相似文献   

5.
如果说六朝文人文学在社会阶层属性上的基本特点是贵族文学的话,那么,经过唐代三百年的演进,随着门阀制度的崩溃、贵族阶层及其观念的消失和新兴士阶层的起来,到宋代,其文学的主流可以说已是纯粹的士人文学。因此,研究此中士风与诗风的关系,自是宋诗研究中迫切需要讨论的一个问题。而宋代士风的崛起是在北宋仁宗朝。本文拟就仁宗朝前期(天圣至庆历初)的士风与诗风的关系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中间阶层正在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阶层论是近年来理论界谈论很多的一个话题,而中间阶层尤为人们所关注.虽然如何界定中间阶层,理论界的看法不一,但对它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进程,却多抱乐观态度,即中国将走向一个以中间阶层为主导的社会,有的学者甚至认为中国的中间阶层正在形成之中.对此,本文持异议,并从中国各阶层的来源、中间阶层形成的基本条件、目前中间阶层发展中面临的障碍等方面论述了中间阶层近期在中国产生的艰巨性,否定了中间阶层正在形成论,提出政府必须警惕和防止国家向二极社会转化,进行全面的制度创新,重视并为中间阶层的发展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7.
一百多年前,一位法国贵族在周游美国接触了各级阶层之后,得出如下结论:“美国的贵族是法官和律师。”如果说,法国贵族当时的判断带有主观倾向性的话.那么,现代美国社会的实际状况.已证明他是一个高明的预言家。不管是国外律师还是国内律师,在人们眼中.律师是个吸金的职业,在CBD核心商圈办公的他们年收入让听者惊叹羡慕。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科院的一项调查认为,凡是现代化国家具备的社会阶层都已在中国出现。据了解,这项报告中将中国社会阶层划分为十个:国家与社会管理阶层、经济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人员阶层和城市无业、失业和半失业者阶层。报告同时认为,与发达国家相比,中  相似文献   

9.
谢振玲 《传承》2010,(3):78-79
罗马共和国早期平民与贵族的斗争是古罗马史研究中一个主要的问题。公元前五世纪到公元前三世纪在罗马爆发了长达两百多年历史之久的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在斗争过程中,平民屡次采取"撤离"的手段来迫使贵族做出让步,最后双方取得和解;平民与贵族是在合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斗争,内部没有发生武装;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目标比较明确;平民反对贵族斗争时间之长,在任何国家是不多见的。这些构成了罗马共和国早期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重要特点。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结果是平民的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并且促进了罗马国家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0.
私营企业主阶层意识的形成,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伴随着这个阶层自身的客观发展,伴随着中国的社会转型以及相关制度和政策的转变,也伴随着中国社会舆情和社会心理环境的变迁.因此,深入探究私营企业主阶层的阶层意识演变过程,探究隐藏在这一过程背后的社会机制,将不仅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这个阶层形成的认识,也能够从一个角度帮助我们理解转型期中国社会阶层的集体意识形成演变的过程与机制.研究初步发现:中国私营企业主阶层已经产生了相对清晰的阶层意识,具体表现为:私营企业主阶层行为指向(对未来的诉求)趋向一致.私营企业主阶层意识的形成过程既是自身成长过程的反映,同时也是他们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的反映,这种外部环境,既包括国家和地方的制度——政策安排,也包括与他们相对的其他社会阶层的存在和反应.  相似文献   

11.
罗马共和国早期平民与贵族的斗争是古罗马史研究中一个主要的问题.公元前五世纪到公元前三世纪在罗马爆发了长达两百多年历史之久的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在斗争过程中,平民屡次采取"撤离"的手段来迫使贵族做出让步,最后双方取得和解;平民与贵族是在合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斗争,内部没有发生武装;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目标比较明确;平民反对贵族斗争时间之长,在任何国家是不多见的.这些构成了罗马共和国早期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重要特点.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结果是平民的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并且促进了罗马国家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2.
中国早期国家形态为以统治部族为中央、臣服部族为地方的"酋邦式"部落国家,地方部族实行完全的自治,宗族尚未正式形成。西周的全面分封制实现了统治部族对被征服部族的武装殖民,统治部族的贵族宗族组织及其自治制度基本形成,被征服部族原则上不再被允许保有其宗族组织。战国及秦朝,贵族组织及其自治制度暂时被废除。汉代在短暂地恢复了皇族、王族与军功贵族的自治之后,又很快将其废除,开始扶持官僚宗族与文化宗族。魏晋南北朝,士族作为文化贵族的最高形态,其自治权达到鼎盛后开始转衰;官僚宗族的自治权亦通过家庙制度开始崛起。唐代士族的法定自治权被取消,官僚宗族通过家庙制与荫族制进一步发展。晚唐、五代时期的战乱毁灭了士族的族谱乃至肉体,官僚宗族的世系也被完全破坏,宗族自治势力对国家上层政治的威胁被最后解除。宋代开始将原仅适用于贵族、官僚的宗族自治制度下移至普通平民,终于在明代形成了在县政府控制之下,由宗族自治辅助国家官治的农村社会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理想国》中,人性(灵魂)始终是柏拉图关注的焦点,他把灵魂分为三种状态:理性部分、无理性部分和激情,三种状态互不干扰就是正义最初的本质;每种灵魂状态分别在灵魂中占主导地位时就形成不同阶层的人。而不同阶层的人在国家中各安其位,就形成了正义的国家——理想国。柏拉图主张用教育促使人们灵魂转化——向“善”以达到理想国的实现。人性既是柏拉图教育理想的起点,又是终点。柏拉图提出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值得商榷,但它反省人性、追求“善”的精神正是当今教育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14.
施京吾 《同舟共进》2014,(12):72-76
右翼保守主义法学形态 德意志强烈的国家意识产生于拿破仑入侵,高涨于俾斯麦对德国的统一之后,特别是在德国精英阶层和中间阶层,形成了强大的右翼保守主义思潮。早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德意志法学就具有了强烈的国家主义色彩,当时德国的法学家德里希·尤里乌斯·施塔尔说,德国的刑法就是"通过消灭反抗国家之人或使之痛苦,来确立国家的威严和邦的威严"。  相似文献   

15.
春秋时期是礼制的社会,"礼"具有约束社会和个人行为的规范作用;春秋时期的用人思想是以"礼"为基础,根据相应的标准和需求在贵族阶层内部选拔优秀人才。战国时期,王权崩溃,多数国家之间长期处于战争状态,生存问题异常迫切,用人追求急切的利益,法家人物和军事人才受到青睐。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才价值观发生了根本改变,其表现形式是从崇尚礼制到法制,从尚古守旧到创新,一切以快速富国强兵为核心。  相似文献   

16.
<正>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划分的新十大阶层,你不妨对照一下,看看自己是属于哪个阶层?一、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排在最前列,占十大阶层总数的2.1%。其中包括高层行政管理者(占这个阶层中的9.4%)、中层行政管理者(占这个阶层的17.0%)、低层行政管理者(占这个阶层的57.9%)、中高层事业单位管理者(占这个阶层的15.7%)。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是指在党政、事业和社会团体机关单位中行使实际行政管理职权的领导干部,具体包括:中央  相似文献   

17.
该书书封勒口文字介绍 :“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研究成果 ;国家‘十五’重点图书规划项目 ;数十位社会学学者数年深入中国社会 ,潜心调查研究 ,依据科学的分析方法 ,通过大量详实的调查数据 ,对当代中国社会阶层进行了分析 ,划分出‘十大阶层’,他们是 :国家与社会管理阶层 ;经理阶层 ;私营企业主阶层 ;专业技术人员阶层 ;办事人员阶层 ;个体工商户阶层 ;商业服务人员阶层 ;产业工人阶层 ;农业劳动者阶层 ;城市无业、失业和半失业人员阶层。”《前言》中说 :“本书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课题组集体研究讨论后撰写的《当代中国社会各…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首先是社会结构各个层面的和谐,其中最关键的又是社会阶层结构的和谐。和谐的社会阶层结构具有多重标志。当前,中国社会的阶层结构由精英阶层、中间阶层、工人阶层、农民阶层以及弱势群体阶层构成。在社会阶层结构中尚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通过建立通畅的社会流动机制、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畅通有序的利益表达机制、安全的社会保障机制以及高效的矛盾疏导机制等,促进和谐社会阶层结构形成。  相似文献   

19.
张虹 《前沿》2004,(6):190-191
中间阶层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正发挥着积极作用 ,社会中间阶层壮大是现代化国家消除贫富差距 ,进行合理社会流动的必由之路。中国必须在对中间阶层深入分析的基础上 ,促进中间阶层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一般来说,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这里称之为“干部阶层”)在社会利益分配中所占有的比重能够基本上反映出这个阶层与其他阶层之间的关系,甚至可以作为衡量一个社会和谐程度的重要标志。构建和谐社会,从根本上说在于社会各群体和阶层利益关系的和谐。干部阶层作为社会管理者,在社会利益分配中起着主导和决定作用,其自身在社会利益分配中的定位,体现着这个阶层及其所属政党的价值理念、执政方式和执政水平,直接影响到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干部阶层与产业工人阶层、农民阶层等基本群众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