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恕 《党政论坛》2012,(2):19-19
1988年8月,我从兰州大学前往中国驻苏联大使馆任职,到1991年底回国,我在苏联一共呆了3年两个月的时间,也是苏联的最后三年。  相似文献   

2.
杨东晓 《党政论坛》2009,(14):40-40
不能告诉中国人 1951年以后的核机密毋庸讳言,苏联对中国的核援助是有相当程度保留的。 一批苏联核专家随1958年来华的P-2型导弹来到中国,在他们来华之前,都接受了严格的限制,规定只能讲授苏联1951年那颗原子弹制造过程和自己专职范围的事情。  相似文献   

3.
杨东晓 《党政论坛》2009,(12):40-41
赫鲁晓夫在1954年10月访华,开始加大对中国的援助力度,1956年开始在国内批判斯大林路线,出于对自己国内政权巩固、国际加强团结(1956年波匈事件,导致苏波关系紧张,苏联撤回了援助东欧各国的专家)等原因,赫鲁晓夫进一步加强了对华经济援助,形成了苏联专家来华工作的高潮。事实上,中国在1956年,已经开始考虑减少专家的聘请,并采取“少而精”的原则,尤其注重的是聘请核武器方面的专家。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苏联剧变20年。二十年前,苏联由一个超级大国瞬间分解为若干不同的主权国家,苏联共产党突然被无条件宣布解散,而那时的中国和中国共产党人正在酝酿着通过改革从根本上突破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二十年后,苏联和苏共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上半叶苏联社会主义思想、理念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弥赛亚意识即其中之一。经由世界革命、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两度诱发,到两极对峙时期苏共最终形成了主动的弥赛亚意识。弥赛亚意识使苏共不能正确认识苏联社会主义的成就与不足,妨碍苏共正确认识资本主义,使苏共不能正确处理同社会主义国家、政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多个共产主义政党同时共存,俄共面临严峻挑战;社会民主党的群众支持率低下,但社会民主主义思潮仍有较大影响;其他左翼学者从不同视角对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探索。各社会主义派别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和苏联剧变原因等问题存在多种不同看法。社会主义目前在俄国仍然是具有广泛影响的政治力量和社会思潮,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今后走向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
20世纪有两件震惊世界并改变世界格局的事件,都发生在苏联。一件是世纪初的俄国十月革命,它打破了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在世界1/6的土地上推翻了资本主义旧世界,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世界,开辟了十月革命道路,即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先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并  相似文献   

8.
苏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僵化保守以及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背离,是苏联解体、苏共亡党的主要原因。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必然产生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意识形态领域必须警惕左、右两种错误倾向;应当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同时,客观理性地对待其他社会思潮;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与时俱进,不断保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生机与活力;应当体现意识形态工作的人文精神,完善掌控意识形态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9.
程永锋 《学理论》2011,(18):26-2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形式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化。苏联模式社会主义,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指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形式和方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进行辩证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同时,我们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科学评价苏联模式社会主义,不能因为其最终走向败亡而全盘否定苏联模式社会主义,更不能因此而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前途产生悲观。  相似文献   

10.
导致苏联剧变和解体的原因是多方面、错综复杂的,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因和近因,也就是在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担任总书记以后那一段时间出了大问题,问题出在苏联共产党党内。戈尔巴乔夫通过实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推行一系列错误的路线和政策,不但没有解决苏联历史遗留的矛盾和问题,反而使苏联出  相似文献   

11.
总结20世纪社会主义、特别是苏联社会主义发展进程和经验教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科学社会主义概论》历史与逻辑地结合,研究说明了列宁对社会主义的探索,苏联社会主义的成就与失误和苏联社会主义演变的原因和教训,是对苏联社会主义及其剧变的全面阐明。  相似文献   

12.
苏联模式是世界上第一个探索超越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一度被许多第三世界国家赞颂为现代化和社会正义的最佳最快的途径,却在20世纪90年代初以国家解体的形式宣告失败,教训是深刻的。其中,建立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如何摆脱历史文化传统的束缚、如何处理好社会主义实践与本质的关系以及如何吸收、借鉴、改造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等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并从中总结出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制度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而不是在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建立 ,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前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也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确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但后来却因为在实施过程中的政策失误 ,反而阻碍经济的发展 ,这说明政治因素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瑞琴 《理论探索》2007,4(5):41-45
苏联剧变的根源,需要从人类社会发展的长过程中去探究,从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去探究,从苏联改革进程中去探究,从苏联剧变的过程中去探究。  相似文献   

15.
金雁 《团结》2011,(4):42-47
梅德韦杰夫:我不认为我们有别的什么道路可走今年是苏联剧变20周年。20年前,这个具有93年历史、有1900万(占居民总数近1/10)党员、执政74年的共产党超级大国寿终正寝了。提到这次剧变,我们虽然已经有关于苏联解体的不同解说,但是领导人因素说一直是最有影响的主流说法。我国许多论著习惯上总是说苏联解体  相似文献   

16.
"一大二公"的苏联模式曾被当作唯一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移植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中,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弊端的显现已被历史证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道路摆脱了苏联模式的束缚,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践表明:判定社会主义性质的标准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程度,而不是公有制所占国民经济比例的多少。只有回归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才能真正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进一步彰显社会主义性质。  相似文献   

17.
叶子 《党政论坛》2010,(8):10-11
1959年到1961年这三年大饥荒,中国到底饿死了多少人,至今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后来学者估算在3000万以上,这是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比较可信的数字。  相似文献   

18.
苏联前期,社会主义价值观引领社会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事业走向胜利的思想基础;苏共20大带来思想混乱,“停滞”时期。社会价值观虽然保持了稳定和连续。却失去了平衡与调控机能;苏联后期,领导者放弃社会主义价值观,执政党失去合法性,社会主义事业遭受挫折。苏联的历史经验与教训说明.在当代中国,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初,苏联宣布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个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度成为二战时期抵抗纳粹的中流砥柱、二战之后第三世界国家的精神领袖和冷战时期美国最强大的对手;然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大帝国竟土崩瓦解了。苏联的解体引发了人们的深思,然而正是此时,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在总结苏联模式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成功地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为世界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力量。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五十年代,中国仿效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在借鉴和反思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我国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嬗变启示我们,必须全面、准确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坚定制度自信,坚持社会改革和完善不成熟的环节和方面,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