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党政论坛》2011,(22):62-64
胡乔木说:“愤怒出诗人。愤怒不出历史学家!”这确实是一项巨大的理论工程。邓小平就像一个总设计师,直接掌握着《历史决议》起草工作每一个环节的进度,指导着每一个细节。但决议起草中确实存在着许多难以处理的问题。起草工作组内部也出现了争论。尽管大家绞尽了脑汁,集思广益,思想上仍然难以统一。  相似文献   

2.
中共组织超规模“四千人讨论”,政治局会议上叶帅热泪滚滚1980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出了《组织〈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决议(讨论稿)〉讨论的通知》。随通知发了《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决议(一九八。年十月供党内高级干部讨论稿)》,要求在10月15日前发到各省、市、自治区。  相似文献   

3.
《党政论坛》2011,(11):62-64
胡乔木说:愤怒出诗人,愤怒不出历史学家!这确实是一项巨大的理论工程。邓小平就像一个总设计师,直接掌握着《历史决议》起草工作每一个环节的进度,指导着每一个细节。但决议起草中确实存在着许多难以处理的问题。起草工作组内部也出现了争论。尽管大家绞尽了脑汁,集思广益,思想上仍然难以统一。比如大跃进的历史怎么写?而文化大革  相似文献   

4.
《党政论坛》2011,(20):62-64
胡乔木主持起草的叶剑英在国庆30周年的讲话,在国内外反响强烈。这个讲话集中批判了林彪、“四人帮”,在关于“文化大革命”问题和如何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问题上却采取了保留的态度,且只是在原则上分清是非,并没有具体说明问题。显然,中共中央的意思是过几年再找个适当的时机作出恰当的文件。但叶剑英的讲话,却像一个助推器,各种议论纷纷出笼,思想解放运动出现了连锁反应。  相似文献   

5.
党的三个历史决议的制定过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这集中体现于毛泽东思想的确立和发展上。《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比较系统地揭示了毛泽东思想的精神实质,为毛泽东思想的正式提出奠定了坚实思想基础。它启示我们:必须坚持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理论创新必须躬身实践,必须不断总结实践中产生的新鲜经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最核心的问题是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确立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它启示我们:毛泽东思想这面旗帜不能丢;党的指导思想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对待党的领导人和党的指导思想。《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体现了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既一脉相承又接续发展的鲜明特质,反映了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启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一脉相承、不断发展的理论;理论创新发展的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不能成为书斋中的学问,更不能束之高阁。  相似文献   

6.
《党政论坛》2012,(10):62-64
四、邓小平对"异化"问题的意见、周扬的检讨与反对精神污染1983年8月,邓小平找胡乔木谈话。邓说:他最近看了一些材料,觉得文艺界的问题复杂,思想界的问题严重,人们的思想很乱,所以准备在即将召开的十二届二中全会上讲讲这些问题,并出了一个题目叫《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作为百年党史中的光辉文献,三个《历史决议》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的方法与智慧,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遵循;坚持阶段性总结与整体性思考相统一,实现历史叙事与重大历史结论的衔接;坚持正视历史与深挖根源相统一,敢于直面错误并剖析思想实质;坚持总结历史经验与推动理论创新相统一,将历史反思凝聚为党的精神财富与理论成果;促成历史共识与加强党内团结相统一,以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推动全党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  相似文献   

8.
丁晓平 《党政论坛》2011,(12):62-64
(四)从政治领导和决策过程看也是张闻天为首遵义会议后的三四年是中国革命的转折时期,不但胜利完成长征,而且实现了从国内战争到抗日战争的伟大战略转变。作为新领导集体的一员,毛泽东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他分工主管的军事方面。由于当时实行比较严格的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制,毛泽东在中央会议上作报告和起草决议也基本限于军事问题(后来又加上统战问题)。  相似文献   

9.
《党政论坛》2011,(10):62-64
1935年的遵义会议上,张闻天当选党中央总书记,此后几年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对党实现从国内战争到抗日战争的伟大战略转变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长期以来,他在这个时期所起的作用却遭到埋没和抹杀,至今还没有完全改正过来。  相似文献   

10.
蒋奕 《学理论》2014,(5):115-117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下文称"两个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关于自身历史的阶段性的系统总结,也是我们学习和研究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基本依据。在开展党性教育时,应当充分重视对这两个决议的学习研究,切实使党员从两个决议总结的经验教训中得到启示,着力提高党性修养。"两个央议"的历史意义在于:拨乱反正,继往开来;纠正错误,分清是非;统一思想,明确方向。  相似文献   

11.
刘仓 《邓小平研究》2016,(2):103-112
《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是中国共产党以全会的形式就精神文明建设问题作出的第一个决议,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史上的纲领性文献。邓小平关于精神文明建设战略地位、根本性质、现实意义等论述,为决议的制定和形成奠定了基础:《决议》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谋划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战略地位,回应各种思潮挑战和谋划文化发展道路的客观结果。邓小平关于精神文明建设基本内容的论述,为《决议》的框架结构提供了指南: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共产主义信念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道德风尚,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邓小平关于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设计,为贯彻落实《精神文明建设决议》指明了方向:强调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坚定不移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邓小平的相关论述与《精神文明建设决议》使中国共产党文化理论的创新发展进入新阶段。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是党的历史上第三个历史决议,对我们深入研究党的历史、研究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不同阶段中相继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能够从多方面具有指导作用。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与前面两个历史决议具有紧密联系,对毛泽东思想作出了新界定,总结了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对深化毛泽东思想研究给予有力指导。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同志的"两个不能否定"对于我们理解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的关系以及如何评价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两个不能否定"不是要否认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错误,也不是要突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而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做出新的评价和论断,而是延续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基调,对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做出的精确概括,强调的是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的联系性与继承性。"两个不能否定"与《决议》的内在精神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议与前两个历史决议的共同点,都是在党的重要历史关键节点开创并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文献。跨越百年的三个历史决议,既完整地呈现了我们党在不断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自觉探索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逻辑和实践轨迹,又在新征程开启的重要历史节点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5.
《党政论坛》2012,(8):62-64
3月10日,正生病住院的胡乔木带病率中宣部两位副部长郁文、贺敬之和文联副主席夏衍以及王若水,一起来到周扬家,谈他对周扬报告的意见。郁文作了记录。  相似文献   

16.
《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文本作为十一届三中全会重要指导思想的主要载体,在传播过程中积累了很多重要的历史经验。比如在指导思想上,始终围绕《决议》文本传播的主题;在形式上,多种形式并存;在阶段上,从传统文本向现代文本跨越;在特点上,常规研究与主题性研究共生;在影响上,文本及其精神成为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重要起点和标签。《决议》文本的传播,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决议》思想的诠释过程。  相似文献   

17.
吴盛杰 《学理论》2014,(5):28-29
1945年的"历史问题决议"是党历史上的重要文献,其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毛泽东同志在制定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他将自己的历史观和政治观植入到这个全党的决议中,产生的许多深远影响一直持续至今。在为党的历史问题创造出解决问题的范本的同时,毛泽东也运用了"历史问题决议"成功地解决了党内领导核心转移的政治合法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党政论坛》2012,(4):62-64
正本清源,创设精神文明新内涵: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历史开始了新旧时代的更替。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政局吹来了别具一格的清新之风。作为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胡乔木敏锐地提出,中央工作转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候,更应该重视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9.
唯物史观是共产党人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确立正确党史观就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和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而得出正确的观点。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总结历史经验,在百年奋斗进程中形成了三个历史决议,一以贯之地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与方法:用具体历史的、客观全面的、联系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党的历史,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对待党在前进道路上的曲折;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澄清对党史中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守正创新、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系统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三个历史决议确立并不断丰富和发展了正确党史观。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第三个历史决议”是在前两个历史决议基础上,对整个百年党史的历史主题、行动主体、经验教训、精神谱系等方面进行的全面系统总结。由于一段时间中共党史受到诸如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影响,甚至被一些带有政治偏向的人歪曲、篡改、虚化乃至掏空,难以发挥中共党史在思想引领上应有的功效。因此,“第三个历史决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人民立场,将政治论断、历史评价和价值评判渗透其中,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题统摄百年党史,以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凸显人民历史行动主体作用,以辩证把握经验教训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以伟大建党精神整合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从四个向度揭橥百年党史叙事的内在逻辑,形成一个成系列、成系统的叙事体系,为讲好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故事提供一定的学理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