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问题提出与研究范式 作为中国社会不稳定的重要诱因,各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不但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维稳"成为其重要工作之一,同时也引起了学术界的长期关注.作者通过中国知网,以1999至2011年为时间条件,采用模糊比配的方式,用群体性事件作为篇名进行搜索,搜索结果显示各类关于群体性事件的文献为2009篇.  相似文献   

2.
代价作为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已引起学术界的重视。10多年来,围绕该问题,出版了个别专,作过了一些博士学位论,发表了大量章。不少作还把它作为其中的一个部分来阐述。下面把有关研究情况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3.
建党90年来,我们党相继找到了中国革命的道路、建设的道路,现在又在探索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发展道路,这条道路包含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服务型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4.
《求知》2007,(7):47-47
罗来武撰文指出,社会稳定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动态平衡,社会不稳定表现为这种动态平衡被打破。现代化过程进步与复杂的二重性、改革发展过程中收入差距的过分拉大、政府政策失误等是引起中国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为了保持社会稳定,在短期内应该构建一个能够化解、缓解和控制不稳定因素的管理机制;在长期必须致力于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5.
赵慧珠 《党政论坛》2010,(14):58-5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创造了30年间(1978—2007)GDP年平均增长速度高达9.8%的世界奇迹,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人对于中国成功的基本经验进行了总结,认为“中国经验”包括改革开放、思想解放、市场经济以及发展经济不动摇等等。认真总结中国发展的经验固然十分重要,但不能仅仅停留于此。在总结“中国经验”的同时不要忘记“中国教训”。  相似文献   

6.
王文 《党政论坛》2009,(14):28-29
目前,中国民间对朝鲜的好感度已经下降到历史最低点。种种事实表明,朝鲜的所作所为正在伤及其在中国社会积累了数十年的正面国家形象。中国民间情绪的转变及其对中朝关系的影响,应该引起朝鲜当局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重要观点】互联网迅速发展,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方便了群众的工作和生活,但是给社会管理带来了新情况、新问题,也对马克思主义提出了重大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三个自信”的弘扬,我们的人民和国际友人都要求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8.
吴乃华 《民主》2009,(10):20-23
《广州日报》的文章《中国成人才最大流失国超百万精英滞留海外》表达了对人才滞留海外的担忧,引起了社会的热议。对这个问题,我们也许不必那么忧心忡忡,从历史的长跨度看,它对中国的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或许还是一件幸事。  相似文献   

9.
陈位志 《党政论坛》2010,(21):31-3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是改革开放事业推动下的一个重要理论和实践课题。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社会政策发展过程,有利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建设的内在规律,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从十九世纪中叶开始,中国传统社会逐渐开始解体,中国进入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对于时代的巨变,大多数人浑浑噩噩,根本没有意识到变革已经来临,因此在变革到来时,他们手忙脚乱、不知如何应对。只有一部分走在时代前列的觉醒者,他们知道中国社会各方面即将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1.
虞长生 《民主》2009,(6):24-27
一、追本溯源,百家争鸣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的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使这一时期成为中国历史上诸子百家政治学术思想大融合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2.
试论转型时期中国公民社会形成的客观现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东河 《学理论》2009,(24):74-77,102
“公民社会”概念引起中国学术界的重视,缘于自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进程,它使得在高度政治化的中国社会开始渐渐地生长出一个相对独立的非政治性的社会生活领域。本文从公民社会的内涵及其属性的理论分析入手,进而从实证意义上论证了公民社会的共通的本质性特征正生成于转型时期中的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13.
自由主义思潮逐渐在中国社会蔓延,它的一个重要源头是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在西方社会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它的思想内容和政治含义不断演变,但对个人权利的突出追求万变不离其宗。  相似文献   

14.
论社会中介组织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了20多年改革,中国社会的组织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类社会中介组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发展起来,在数量和种类大大发展的同时,其组织独立性明显增强而合法性也日益得到确认,在中国社会中承担着越来越多的功能和职责,也成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直接和频繁地与之接触或交往的对象。中国的社会中介组织将同政府部门和市场部门一起,直接决定着整个中国社会在新世纪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若昀 《求知》2009,(1):22-2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广播电视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当前,在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中,虽然总体上是好的,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有低俗的倾向.也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悖的问题,也有与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相适应的地方。这些问题和倾向使广播电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打了折扣.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社会建设”在中国已成为一个时代话题。理论工作者从不同的学科和视角对此进行了研究。本文从社会建设的概念、中国社会建设的内容和重点、中国社会建设的主体和原则等方面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作了简要的评介,提出了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徐静文 《学理论》2008,(18):33-34
本文通过对公民社会和公民道德概念的廓清来论证中国公民社会和公民道德的独特特点,并试图从中国公民社会和公民道德的具体情况出发来寻求解决中国公民道德建设中一些问题的方法以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晓兰  孟玲 《党政论坛》2014,(11):28-31
“市民社会是一个具有典型西方血统的范畴,中国历史上是否出现过市民社会,中国是否具备其发育的条件,这是在中国语境下讨论市民社会时无法绕开的一个重要议题。”持否定观点的有两类:一是主要以西方市民社会理论作为问题的评判标准来看中国的现实,认为由于空间和文化上的差异必然会导致中西方市民社会形态发展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今日的中国社会对“信义兄弟”的行为反应如此强烈,正是因为“信义兄弟”个体行为的背后,蕴含着非常深刻和重要的社会内容与价值。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促进社会和谐是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经验,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坚持政治文明和谐、经济发展和谐、文化建设和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振兴中华民族,实现国强民富的重要措施,是中国特色赋予时代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