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警察权与公民权作为公权力与私权利的一种代表,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现实的实践中都可能存在冲突。被曝光的佘祥林案、聂树斌案等,都是公民权与警察权之间冲突的典型案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加剧,社会治安越来越复杂,警察权的扩张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警察权力侵犯公民正当权利已经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但在对警察权力的规制和控制过程中,矫枉可能会过正,当我们大刀阔斧地限制和约束警察权力时,削弱的警察权有可能因力量不足难以维持秩序。厘清二者冲突的根源,在博弈的过程中探寻警察权与公民权的"黄金分割点",最终实现公民权有效保障与警察权高效运行的统一,努力达致既合理维护公民权的正当内容又充分保障警察权必要运行的和谐环境。  相似文献   

2.
在和平时期如何协调警察权与公民权的关系?如何规范警察权以促进社会的安定和谐?笔者主张必须从立法、执法方面对警察权加以规范和控制。  相似文献   

3.
警察职权的配置与警察权益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法律赋予了警察机关以广泛、重大的职权,但立法上对警察机关行政职权制衡机制配置上的不完善,对警察行政强制权特别是即时强制权配置上的失衡,导致警察执法过程中种种滥用警察权和警察权益受损情形同时存在.因而,从立法上加强对警察权的限制、制约与规范,合理配置警察职权,不仅是保障警察执法活动和警察个体权益的需要,而且是更有效地保护执法相对人的权益、公民的权益、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王占军 《政法学刊》2005,22(6):93-95
《治安管理处罚法》适应了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更具现实性、规范化、人性化和理性化,有助于规范警察权,保障公民权。但部分法律条文规定的模糊、断层乃至缺位势必引起执法实践中法律规避的出现,公民权难以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  相似文献   

5.
行政处罚权与公民权有着密切的关系,行政处罚权是以保障公民权为前提的,同时又受到公民权的制约,两者之间的冲突和对抗构成了一个博弈的过程,为了让博弈能够实现一个均衡的结果,我们务必从立法、执法、监督等方面来寻找协调行政处罚权与公民权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以加快法治现代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6.
陕西黄碟案和超级玛丽组合案凸显了执法实践中警察权与住宅权的冲突,主要表现在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对立、秩序与自由的矛盾、权力与权利的分配三个层面。但这些冲突并非不可调和,如果合理配置警察权力、恪守自由的边界、建立行政契约,可以达到警察权与住宅权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程金生 《政法学刊》2013,30(1):5-12
警察权益受损可以通过合法性视角而得到观察。它是合法性形式规范结构体系不完整和实质指向发生偏差的综合反映,是制度化不力的结果。合法性困境的一面是警察权益受损,另一面则是公民权益受损。社会变迁加剧了这种局面,但也展示了变革的趋向。改变这一困境的出路在于制度化建设,其基本路径是:在价值取向上,公民权具有优先性,警察权威的树立应与公民权的保护相一致;在实践上,秩序具有优先性,公民权只有在秩序之下才能逐步完善,因而,警察权威的树立应先行。在此种格局下,警察权益受损是社会变迁的代价,其救济主要通过警察组织内部途径而予以实现。司法救济只能通过补偿警察作为公民权益受损而实现。作为公权的警察权益只有在公民权得到根本改善的前提下才能在司法渠道上得以实现,而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警察权行使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察是社会文明秩序的护卫,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保证,警察权的状态是一个国家法治文明的标志。在现代国家中,警察权是与公民联系最密切的公共权力之一,它以限制公民的自由为主要特征。警察权力与公民权利在一定条件下成反比例关系,即警察权的扩大意味着公民权的缩小,警察权的滥用必将严重损害公民的权利。因此,权力的行使必须接受法律的规制。警察权的特殊性,决定了警察权的行使直接涉及公民的人身自由和财产,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危和切身利益。为了防止警察权被滥用,规范警察行政,必须加强对警察权的全方位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9.
对卖淫嫖娼人员给予行政拘留处罚时,"应当通知家属"的规定被误解为"一律通知家属",笔者对这一规定的立法原意作了分析,并且从警察权和公民权的关系、法律和道德的关系、保护社会秩序和保障被处罚人的人权等三个角度论证了这一规定的正确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10.
陈卫东 《法学家》2012,(3):71-80,177
刑事诉讼中的警察权是维护社会安全的公共权力,然而,如果其行使越过法律的界限,就会侵犯公民的合法权利。刑事诉讼法再修改过程中社会上出现的对"秘密拘捕"的质疑,就反映出公众对刑事警察权不当行使的担忧。因此,在《刑事诉讼法》修正之后制定司法解释时,应在细化限制刑事警察权的相关规定,兼顾人权保障,设置违反程序的后果,以实现刑事警察权与公民权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1.
流浪乞讨人员的迁徙自由及其宪法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千帆 《法学》2004,(7):51-61
本文从宪法学的视角探讨流浪乞讨人员的迁徙自由。首先 ,本文通过简要对比欧洲联盟和美国公民权的异同 ,突显公民权对统一国家的重要含义 ,以期对中国有所启示。其次 ,文章将讨论公民权、国家统一和法律平等在中国的宪法学意义 ,并论证国务院所废止的收容审查制度违反了宪法保障的公民权和平等权利。最后 ,文章探讨了迁徙自由的实现所要求的制度与观念转变 ,包括流浪乞讨人员的迁徙自由带来严重社会后果的可能性、防范不良社会后果的制度设计、制度改革所要求的观念转变以及司法机构对于保障贫民的迁徙自由的特殊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警察执法权益受到侵害甚至暴力抗法的现象比较严重,侵害民警的执法权益的案件频发,正常的执法工作受到影响,民警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本文以接出警这一具体工作为例,研究民警执法权益保障的现状,从立法、社会和公安自身这三个方面出发探求侵害民警执法权益的原因,力求寻找到保障公安民警执法权益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颜俊杰 《法制与社会》2014,(15):158-159
刑事警察权和公民权是公权力与私权利的一对典型代表,所以这就决定了这一对权力可能会存在矛盾和冲突,这主要是表现在理论层面和现实层面两个方面的。近些年来,因为刑事警察权对公民的正当权利造成侵犯的事件正在与日增多,所以因为这一系列的情况造成了各界对此事的广泛关注。因此也开始加大力度对刑事警察权进行制约和控制,但是过度的制约和控制又会对刑事警察权起到一个削弱的作用,导致刑事警察权的力量对于维护秩序显得有些力量不足。在刑事诉讼法在修改以后,关于刑事警察权和公民权的问题做出了进一步的处理,但是这仍然不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方面的问题,本文针对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后刑事警察权与公民权利平衡思考方面的问题做出简要的分析和探讨,希望所得结果能够引起大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政法学刊》2019,(3):90-101
在扫黑除恶中对警察执法权威的维护是否得力,直接关系到国家法律的权威和国家稳定的底线。黑恶势力组织化程度提高,与公安机关的对抗性增强;侵害警察执法权威的暴力化、组织化增强,打击处理的难度加大;黑恶势力中高危人口构成社会安全的重大隐患;黑恶势力敌对心理、报复心理、侥幸心理较重。需要从反恐的视角处置黑恶势力暴力袭警,对暴力袭警行为实行"零容忍";完善立法保障警察权威;建立完善维权机制,增加维权的厚度与宽度;健全完善黑恶势力暴力袭警案件的快速处置机制;强化管制刀具的管理;建立完善及时、规范的舆情引导管控机制;组织开展心理疏导和抚慰工作。  相似文献   

15.
自中世纪以来 ,自由就是人类所追求的一种价值目标和生存状态。本文从人权和公民权的角度来论述自由权。在具体论述时从自由的含义出发 ,阐述自由和自由人权 ,进而揭示自由的法律意义 ,即法律上的自由权。在此基础之上 ,本文最后简要论述了自由与平等、秩序等价值目标的矛盾和平衡。  相似文献   

16.
李冬 《行政与法》2014,(8):85-88
警察群体是我国诸多机关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保卫国家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职责。警察权益的保障是提高警察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前提。更是维系国家执法权威的关键。但目前暴力抗法、暴力袭警等违法犯罪行为严重地侵害了警察的人格权、健康权甚至生命权。本文分析了我国警察权益保障的现状,并结合国外警察权益保障的经验。提出了完善我国警察权益保障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7.
阎铁毅 《法学杂志》2012,33(10):106-110
海洋警察权是指一个主权国家,依据公约或者国内立法,维护国家安全与权益,维护所拥有、所管辖或者所巡航海洋的社会秩序的权力,海洋警察权具体到涉海机关便是海洋警察职权。本文从警察的概念入手,提出实质意义上的警察和形式意义上警察(实证法上的警察)的分类,探讨警察权、海洋警察权、海洋警察职权的涵义,分析实质意义上的各个海洋警察机关的职权,提出转变观念,改限权政府的认识为扩权与服务型政府的认识,研究整合当前海洋执法队伍的职权,加强宣传,走全民管海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政法学刊》2019,(6):67-76
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打破了以往分散、无序、重复执法的局面,将相关的执法资源整合在一起,节约了执法资源,提高了执法效率,优化了执法秩序,减少了执法扰民,增强了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的自由度,促进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体现了效率、自由、秩序、正义、安全等多重法理价值。但理想的价值目标是不会轻易实现的,对此应当进行价值优化和价值整合,其方法包括提高效率价值、扩大自由价值、维护秩序价值、强化正义价值、保障安全价值等。  相似文献   

19.
刘硕 《政法学刊》2009,26(1):124-128
警察权与公民权利作为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各自代表,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现实层面都存在冲突的可能。警察权的过度行使必然侵犯公民正当权利,但在对警察权力的规制和控制过程中,矫枉可能会过正,导致警察权威的丧失。面对这种双重困境,行政法基础理论中的“平衡理论”为我们研究警察权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支持,通过平衡理论,探寻警察权与公民权利的“黄金分割点”,最终实现公民权利有效保障与警察权高效运行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是中国城市中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目前中国社会制度与政策的因素,他们在城市中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的政治、经济及社会权利,是典型的弱势群体.从公民权视角提出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社会政策支持,有利于从根本上实现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消除社会排斥.维护农民工的公民权,就必须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城乡平等的劳动就业政策、分类分层的劳动社会保障政策、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和住房保障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