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理论与当代》2011,(6):56-57
李泓冰在4月8日的《人民日报》上撰文指出:日前,北师大房地产专业的一位教授在微博中告诫学生:“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  相似文献   

2.
一、我怕出名我害怕出名,其一是因为无名可出,这是最主要的原因。我只是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一个普通的医生兼教师,连个共产党员都不是,既无辉煌的业绩,也无显赫声名,顶着“主任医师、教授”的头衔,是作了一些对社会、于人民有益的工作,但都是应当作的,且距离人民的...  相似文献   

3.
由于工作关系,这学期我担任了五(2)班的班主任兼《品德与社会》科目的教学工作。因为担心学生不能及时进教室,每当上课铃声响过片刻之后,我才夹着教科书与备课本向教室走去。尽管如此,每当我走进教室,踏上讲台扫视全班时,可总还是发现有七八个座位空缺。这节是我的课,我照例待铃声响过之后走进教室,然而当我站在讲台上环视教室时,竟然又有好几个学生还迟迟未进教室。  相似文献   

4.
我是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教授。“八小时之外”的话题很多,我想着重谈谈社交问题。人处在社会中,总免不了要交往,因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交往圈子。八小时之内是工作圈,和上司同事下级在一起工作、学习;“八小时之外”是生活圈,与家人朋友亲戚一块儿生活娱乐。人以类聚,物以群分。依经济、政治、社会地位不同,据性格、爱好、品位有别,人与人的社交圈迥异,对人的影响也截然不同。生活在一个高朋良友的圈子里,大家互相砥砺,同心向善,久之,自己也会道德高尚。混迹于一个坏人成堆的圈子里,会沾染许多恶习,久入鲍鱼之肆而不知其臭,…  相似文献   

5.
木子虹 《当代工人》2011,(20):20-21
这个领导很调调 在大学时,我是学生干部,还是学校文学社团的中坚分子。我似乎天生就有化繁为简的能力,就算是堆积如山的工作,也能高效、优质地完成。毕业时,同学们都为找工作发愁,我却淡定从容,相当的自信。果然,毕业照一拍完,我的劳动合同就到手了,是一家知名大公司,岗位是总裁室秘书。  相似文献   

6.
陆睿 《当代党员》2013,(8):52-53
“未来,学校都是自动门。我到门前将学生证一扫,门就开了。“未来,房子能自动调节冷热,住在里面舒服极了。  相似文献   

7.
刘宁和王娟(化名)是班里很不错的两个学生,可近一段时间,我发现他俩的成绩有了明显波动,上课也不够专心。正在我思考其原因的时候,无意间发现的一个秘密让我大吃一惊。这天我进行数学晚自习辅导时捡到了他俩传递过程中失手掉落在地上的纸条,打开一看,竞属于那种“情书”之类的信,即刻我明白了一切,真是又气又急,他俩也慌极了。可冷静之后我还是默默地从他们身边走了过去,没有当场揭穿。  相似文献   

8.
拒绝有方     
孙玉祥 《求贤》2008,(11):25-25
有三个研究生拿着毕业论文去找教授签名放行.教授觉得他们论文水平不够.决定拒绝签名让他们顺利毕业。他问第一个学生:“你会不会觉得我是一个很好的老师?”“当然会啊!”急于得到导师签名的学生满口应承。“你会不会觉得,跟我做研究是一种幸福?”“当然幸福啊!”学生又表态。“那你怎么舍得毕业呢?再读一年吧!”教授顺理成章道。到第二个学生,教授说:“你这篇论文写得真好!”“这都是老师指导有方。”学生毕恭毕敬。“你这篇论文几乎把所有我会的东西都写进去了。”  相似文献   

9.
1941年到1942年,我是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四年级的学生。1941年秋天开学的时候,一个新的面孔出现了,那就是黄昆。当时,他已经从北京燕京大学获得了物理学士学位,到联大来做助教。我们所读的课程里,两个是吴大猷教授教的经典力学和量子力学。量子力学是一个革命性的新发展。一年后,在1942年的夏天,黄昆和我都注册为西南联大的研究生。黄昆跟着吴大猷教授做有关天体物理学里原子和分子问题的论文,我跟王竹溪教授做有关统计力学的论文。当时研究生的补助金是不够的,所以我们都在找教学职位来增加我们的收入。我父…  相似文献   

10.
“如果不是我的身份还在,我就要和你单挑。”“有些党员干部违纪违法被审查,两天啥都招了,没有点骨气和意志。”“不管有罪无罪,硬判都要判.”……以上这些出格言论,全都出自曾高高在上的省部级官员之口。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经济报道》刊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周其仁的言论认为,整个改革开放,就是权利的重新界定。第一个层次是集体的所有权可以通过承包,清清楚楚地界定到个人。第二个层次,不仅仅是可以使用,还可以转让,有转让权、定价权、喊价权和还价权,中国资源的配置就不再生活在前苏联教科书的那一套范畴里,  相似文献   

12.
得知《河北日报》言论专栏“杨柳青”,到今年2月16日,已经坚持了20个年头。我一是高兴,很生感慨,因为一个人主笔一个专栏持续20年,这在我国的报纸史上好像没有先例。二是有话可说,因为我与这个专栏的主笔储瑞耕有所交往。  相似文献   

13.
陆睿 《当代党员》2012,(9):66-68
“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元身价不要来见我。”2011年4月,一位教授在微博上这样教育学生。  相似文献   

14.
沈开艳 《当代贵州》2014,(32):61-61
正多年来,我一直给政治经济学方向的博士生开设《政治经济学》这门课。今年第一堂课,我问学生,你们本科或者硕士在读期间专业是政治经济学的请举手。14个学生没有一人举手。我再问,在大学里面学过《资本论》的请举手。结果还是一个人都没有。听学生们讲,现在一些高校里已经没有政治经济学这一门学科了,或  相似文献   

15.
秦刚 《廉政瞭望》2011,(16):63-63
一名男生,为了增加社会经验,去了一家保险公司做推销员。那些客户,特别是有钱的客户,一看他是学生,态度就很傲慢,甚至会说出不礼貌的话。这让他很难过。每次见客户的时候,都会小心翼翼地说话,生怕丢掉生意。  相似文献   

16.
暑假,我作为带队老师,参加了中韩学生友好交流夏令营。我们在清州下飞机,一出到达大厅,就看到韩方的迎候队伍。  相似文献   

17.
《求贤》2011,(2)
“舆论监督”好理解.是指用公众的言论来监督社会成员的行为。舆论的监督作用通常要通过新闻传媒这一载体来实现。正因为舆论具有如此威力,一些人对它又恨又怕.所以.它反过来又成了监督的对象。对舆论的“监督”.集中体现在对某载体之一——新闻传媒的“监督”,尤其是对批评报道和言论的“监督”.  相似文献   

18.
《南方周末》刊登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白岩松专访。摘登如下。 媒体的进步与社会的进步是一个互动过程。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个“脱敏”的过程,是一个使“非常事件”淡化为日常事件的过程。这几年,我在国外遭遇了很多次示威。开始我也很敏感,后来习惯了,再遇到此类事件就觉得,中国真的像个大国了——只有大国才会在国外遇到示威,示威是正常的。这就是我个人的“脱敏”过程。  相似文献   

19.
郑如东 《当代贵州》2011,(22):27-27
我是一名到外省读大学的贵州学生,每天总要抽出一点时间看《当代贵州》,并做上笔记。它吸引我的,除了它所站在的高度及第—时间传递出我省的发展动态外,还有里面一些思想深邃的文章。  相似文献   

20.
还清楚地记得第一天上课时的情景。 那是小学五年级的一堂语文课。跨进教室门前,我想起了校长的嘱咐:班里有几个调皮的学生经常捣蛋,纪律很糟糕,管住了他们就等于管住了全班。我有些紧张,深呼吸,放松一下心情,走进教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