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日江苏江阴市长江村成了各方关注焦点——为庆祝2012年村里建厂40周年,长江村承诺届时给2858位村民每人发100克黄金、100克白银,算下来,全村818户人家平均每户将可分到500克黄金、500克白银。为让村民放心,第一批黄金、白银各100克已先期发放,而其余部分将在2012年一次性发完。  相似文献   

2.
《共产党员(沈阳)》2017,(5):F0003-F0003
出门坐公交车、垃圾由村里派专人到每家每户收取、每年对参加新农合的村民给予经济补助、每年给70岁以上老人送慰问金、村里家家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还为每户村民都安装了环保厕所。夜晚,文化广场上、凉亭里,村民乘凉娱乐好不惬意。这样的事,就发生在锦州市太和区营盘乡大许村。  相似文献   

3.
我要上挂历     
“你二哥已经上挂历了,你能不能也上挂历?” 这样的问话恐怕只有平谷区大峪子村的村民能听得懂。因为制作宣传挂历是这个村的惯例,也是这个村的“光荣榜”。每年,凡是为村里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或在某个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人物,村党支部都会上门为他们拍照,印成精美的挂历,给全村600多户家庭每户发一本。  相似文献   

4.
12年前,有人曾给我们剑阁县武五村编了一句话:"武五村里缺水喝,人穷粮少光棍多."1989年,我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当时,村里各项经济指标都在全镇排倒数第一,人均纯收入只有400元,干部是"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我上任那天只说了一句话:"我一定要给大家干出个名堂来."  相似文献   

5.
《天津支部生活》2009,(6):33-33
在西青区张家窝镇,提起闫庄子村的“红白理事会”,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人家那村儿可好了,谁家有个红事、白事,村里都有专人给免费张罗,自己省心又省钱,镇里还给不少奖励呢!”闫庄子村的村民们言谈话语中更是充满了自豪:“说起我们村的理事会,还有一段‘顺口溜’呢——理事会、理事会,专管村里红白事,村民之事没小事,移风易俗是大事,勤俭节约管好事,方便群众办实事。”  相似文献   

6.
非常推理     
九牛 《学习导报》2010,(2):56-56
那天正值“五一”,石小磊约上几个朋友一起去山间别墅度假,大家快乐地玩了五天,第六天发生了一个小意外,石小磊不小心把脚给崴了,大家只好送他下山就医,没想到车刚到山脚就熄火了,幸好不远处就有人家了,李山和王全自告奋勇地去找人帮忙。  相似文献   

7.
口红效应     
九牛 《新湘评论》2010,(2):56-56
那天正值“五一”,石小磊约上几个朋友一起去山间别墅度假,大家快乐地玩了五天,第六天发生了一个小意外,石小磊不小心把脚给崴了,大家只好送他下山就医,没想到车刚到山脚就熄火了,幸好不远处就有人家了,李山和王全自告奋勇地去找人帮忙。  相似文献   

8.
高炬 《党的建设》2011,(6):28-29
古浪县黄花滩乡黄花滩村是一个移民村,村里绝大多数人是1996年以后陆续从本县西靖、井泉、黄羊川和原岘子乡以及天祝藏族自治县东大滩等地搬迁来的“山里人”。刚迁来时,一户人家里的财产装不满一架子车,无房、无产、无技术,生产、生活困难重重。但是他们在村支书胡中山的带领下,经过10多年艰苦努力,特别是近3年的快速发展,掌握了技术,培育了产业,盖起了新房,村里面貌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9.
江山所在的小区约有1000户,按每户3口人计算,就有3000人。可是最终被确认有选民资格的只有30人,最后参加投票的只有14人。从中可以看出,非户籍居民的民主热情仍然受到了极大的挫伤。  相似文献   

10.
丰碑     
当尚来福来到河南西峡高庄村时,年仅30岁,当时的村里集体经济一片空白,惟一的财产是三间烂草房。全村100多户人家仅靠外出打工挣点盐钱。5年前,尚来福带领40多人到洛宁给别人开金矿,回来后发现他们所处的歪嘴山也有相似的石头,便自己背了三块到洛宁化验,竟发现含金量在8%以上。这意外的发现使尚来福萌发了办金矿的念头。于是便派人到南阳请人来实地探矿,然而得到的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来人认定这里的矿是硫磺矿,没有开采价值,但尚来福凭着在洛宁开矿几年的经验,毅然断定歪嘴山  相似文献   

11.
刘佩学 《奋斗》2006,(10):63-63
记忆中.在我的老家望奎乡下有个不成文的惯例.每到挂锄后、麦收前短暂的农闲时节.村里就张罗着从四邻八村请来唱皮影戏的班子.在学校操场车棚拼凑的戏台上病痛快快地唱上几个通宵,那几天里.家家户户忙着把嫁出村去的老少姑奶子都接回来.也有的人家把未过门的媳妇请来.村里就像过大年一样热闹..村与村都比着,常常是东村皮影戏刚散场,西村又搭好了戏台子……那个年月.皮影戏着实给忙碌半夏的乡亲们带来了无穷的快乐与精神慰藉。  相似文献   

12.
娘的针线活     
正重阳节,给远在老家的娘打电话请安,随口问娘,忙啥呢?娘说,给人家做点儿针线活。做点儿?说得轻巧!登时起急,追问,得知:种完麦子,娘就跟村里的几个老姊妹约着从邻村一个服装加工点那里揽了些针线活,给人家缝皮衣的里子,一天能有二十来块钱的收入。都快七十的人了,还是闲不住!气恼又无奈地挂断电话,脑海里满是娘做针线活的样子。打从我记事时起,娘就几乎天  相似文献   

13.
谁去考察     
正单位最近有一项出国考察的任务,只给了一个名额。单位人数不多,包括看大门的老赵,总共有12个。派谁出国考察成了人们议论的焦点。那天,单位一把手通知,除了老赵,其余职工开会,商议由谁出国考察。会上,一把手为难地说:"为了公平合理,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大家表示同意。拿到选票后,我写下自己的名字,抬头看到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微笑。选票统计结果出来,11名干部职工,每人1票。原来,大家选的都是自己。一把手满脸懊恼,他宣布,重新投票:"为了能有一个满意的结果,第二次  相似文献   

14.
“治保主任”蜕变警示录□王德彦李兴贵古县郭店乡苏家庄村,是一个拥有40户人家、1350口人的小村庄,广大群众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为实现小康目标辛勤忙碌。但是,自1993年以来,噩运一次又一次降到了这个小村庄。村里的猪、牛不断突然...  相似文献   

15.
张先生30年前给生产队干活儿受了伤,因为生活费问题与村里闹得很僵。当年,村里派身强力壮的张先生上山采石,他不慎摔伤。他的劳动能力受到相当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6.
陇南市武都区龙凤乡大阳山村村主任王生科最近花费自家10余万元,为村上修通一条公路,在当地传为佳话。深藏在大阳山桦子沟千亩白桦林中的大阳山村风光秀丽。村里有36户人家,由于交通、信息、文化相对闭塞, 村里人一直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村里风光虽美,但行路难,农产品销售也难。56岁的王生科说,一直以来,我就是靠家里喂的两匹骡子帮别人干活忙里忙外, 挣粮食养家。以前我每年夏季都赶着骡子出山给人碾场, 一个夏季挣回2000多公斤麦子。但自从推广电动打麦机后,请我碾场的人家就少多了。为了自己的生活有着落,也为了全村的乡亲们有路走,有钱挣,去年初,王生科下决心  相似文献   

17.
南洒村位于元江县澧汇镇东南部,是一个彝族、傣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杂居的坝区村,由14个村民小组组成,全村有707户人家2986人,耕地面积8275亩。5年前,村里  相似文献   

18.
父亲从老家江西来到了我工作的广东,我们聊得最多的是村里的事情,因为从父亲的嘴里可以了解到更多我不知道的农村事。当父亲说邻居吃低保时,愕然的我简直不敢相信。邻居在村里不但不是贫困户,而是一户生活富裕的人家,儿子是一位乡干部,早己成家立业,几个女儿也出嫁了,日子都过得舒坦。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13,(7):93-95
微博是个有意思的东西,典型的“微博控”据说是在自己起夜的间隙也会忙里偷闲发一条微博,只是不知道那种状态下发到网上的东西会不会都是梦话。这两年,快乐大叔常被一些人提醒上他们的博客抑或微博看看,上去后才明白,人家其实是想让快乐大叔给“顶”一下,当,  相似文献   

20.
柳河县驼腰岭镇杨鲜村在县里有一门“老亲戚”,这些年借了人家不少光、这门亲戚既不是哪位高级领导,也不是什么大老板,而是县农业局的全体党员干部。前几年,县委组织部开展的局包乡带村活动,使杨鲜村攀上了这门“亲戚”,局里年年派专人来村里蹲点,帮助协调资金,指导农业生产,开展科学试验,杨鲜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项工作由后进变成了先进。 今年,在县委组织部开展的“城乡支部手拉手”活动中,农业局与杨鲜村又结成了对子。这门“老亲戚”再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