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宗和 《廉政瞭望》2014,(3):48-48
本刊近期报道的落马官员中,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和江西省原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陈安众拥有相似的人生轨迹:均生于1954年,因仕途上升无望,改奔“钱”途,于2013年同时落马。  相似文献   

2.
布丁 《当代党员》2013,(1):70-70
有一种人,奔走在受贿者与行贿者之间,为两者见不得人的勾当牵线搭桥。他们有一个形象的称呼:“权力托儿。”近年来,因为“权力托儿”而东窗事发的官员腐败案件呈上升趋势。这些“权力托儿”成为官员腐败的催化剂,社会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3.
<正>"报复性腐败"之所以能够得逞,说到底,是因为官员手中拥有能够腐败的权力,即使仕途无法更进一步,他们也会这样想:待我升迁无望,改奔"钱"途可好?本刊近期报道的落马官员中,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和江西省原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陈安众拥有相似的人生轨迹:均生于1954年,因仕途上升无望,改奔"钱"途,于2013年同时落马。当得不到提拔时,很多官员开始破罐子破摔,产生"报复性腐败"的思想,通过贪腐来弥补内心的不平衡。殊不知,暂时的内心满足要以后半生的自由为代价,最终换来的是身败名裂的下场。  相似文献   

4.
田金良 《党课》2007,(5):72-75
[案件回放] 李达昌在担任四川省副省长期间,受四川省委、省政府指派,担任为处理乌干达欧文电站承包工程合同纠纷而成立的领导小组组长,具体负责管理专门用于解决欧文电站索赔问题的专项资金及相关善后工作。1999年12月至2000年1月,李达昌的女儿李某及其学生贾某等人受丛钢、安国胜(均另案处理)的委托,  相似文献   

5.
《理论与当代》2012,(3):60-61
12月26日的《北京青年报》社评指出:中国足坛系列腐败案进入法庭审理阶段,在一片忏悔和自责声中,谢亚龙、南勇的忏悔显得别具一格:谢亚龙承认自己有罪,却又辩称“但我确实不是一个贪官”。南勇则称自己一直“想做好一个正面的人物”。谢亚龙、南勇的“心声”,  相似文献   

6.
德清  丽琪 《党建文汇》2004,(12):30-30
2002年,中纪委通过“原黑龙江绥化市委书记马德卖官案”撕开口子之后,原黑龙江政协主席韩桂芝、原国土资源部部长田凤山相继落马,一个多年建构起来的貌似“强大而坚固”的权力场彻底崩盘。  相似文献   

7.
水风 《廉政瞭望》2007,(2):11-12
官员信用是否等同于政府信用?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在一些人眼中,官员就是政府的化身,因此等式是可以成立的。但笔者认为,两者也不可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8.
大可 《党课》2008,(4):70-73
近年来,房地产行业日趋成为腐败的“重灾区”,纵然是抓了一批又一批,可仍然是“前腐后继”。为此,中央三令五申,在这些地方工作的官员属于“高危职业”,每个人都要提高警惕,以防止被“糖衣炮弹”击中.可就有这么一些人不争气。今年春竹前,重庆市五中院判处渝中区原副区长王政死缓.  相似文献   

9.
好干部为什么会变坏?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许燕提出了一种心理学的解释——心理绑架,类似于“温水煮青蛙”。被“煮”的“青蛙”是那些手握权力的官员。他们的一般特征是:有资源,有魄力,工作出色,有能力办成事,但对诱惑的抵御能力则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0.
官员隐私:腐败屏障——隐私权成官员腐败盾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 《廉政瞭望》2007,(10):8-11
面对借隐私保护为名行腐败之实的官员越来越多的现实。是保护官员隐私重要,还是维护公众利益更重要?是将官员的隐私仅仅限于内部掌握,还是将其公诸于众,接受公众的监督? 严峻的反腐形势在期待着我们的答案。  相似文献   

11.
刘志勇 《廉政瞭望》2011,(22):65-65
多年来,党和政府一直在努力避免和着力打击期权腐败行为。在党纪层面,早在2000年,中纪委就有“三年两不准”的规定,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在离职和退(离)休后三年内,不准接受和代理与原任职务相关的企业活动。200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将“三年两不准”的主体扩大到地方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及政协。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期权腐败”愈演愈烈,已成为当下的一个反腐难题.“期权腐败”是一种类似于期货投资的套期式腐败行为,以“期权契约”为本质特征,以追求非生产性利益的“权力寻租”为核心目标,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笔者认为,新时期有效应对“期权腐败”,不仅需要“刮骨疗毒”般反贪反腐的决心和勇气;而且需要制定、完善具有“热炉效应”般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除此之外,还需要通过构建人文的道德机制来约束“权力寻租”,从而弥补法律与制度对“期权腐败”制衡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孟繁君 《党课》2008,(8):72-74
曾几何时,他们是显赫一方的“要员”,耀武扬哦、不可一世,但由于没能逃过金钱、美色、权力的利诱,被“糖衣炮弹”所击倒,落得个身陷囹圄的下场。从公车代步、秘书提包、前呼后拥、纸醉金迷的生活里一落千丈,牢狱生活使他们猛醒,也从中发现了人生的真谛。  相似文献   

14.
李磊 《廉政瞭望》2007,(6):20-21
在这个房价飙升的时代,买房难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就连处于社会优势地位的官员也开始矫情地说买房难了。年初的一则新闻称,在广州市两会期间,天河区副区长丁建华坦言自己也买不起房,  相似文献   

15.
《支部生活》2006,(1):22-23
为了遏制“期权腐败”,浙江省委最近出台《浙江省贯彻实施(关于党政领导干部辞职从事经营活动有关问题的意见)的若干规定》,明确提出,领导干部辞职“下海”后,3年内不得到原管辖范围内经商。有关人士认为,官员辞职“下海”,不仅容易造成企业不公平竞争,而且极易诱发“期权腐败”。一些官员在位时通过职权给予企业“方便”,但并不谋求即时回报,而是等到离职后再享受回报。  相似文献   

16.
现实表明,官员“私生活”已经和一些官员的腐败结伴而行。预防和惩治官员“私生活”背后的腐败,必须要强化政治教育、严格制度规范、创新评价机制、实行重点突破。  相似文献   

17.
杨黎源 《学习论坛》2002,(12):17-19
现代政府官员的腐败问题是社会的热点问题。本文从人的本性、传统文化、社会环境三个方面论述了腐败产生的根源 ,认为对人的本能约束的软化是现代政府官员腐败产生的人性根源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政府官员的负面影响是历史根源 ;道德约束的软化和法制的不健全是现代政府官员腐败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8.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严琦在博客上就官员财产申报这一问题谈到了自己的看法。韩德云在其博文《官员财产申报更待何时》中称,“1995年颁布的《关于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收入申报的规定》远不能有效遏制腐败。其限制的主体太窄,仅规定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以及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负责人,且规定申报的主要内容是个人的工资、奖金、礼金等,并非官员全部收入。而且申报过程不科学,申报受理机构只是被动接受申报。”  相似文献   

19.
偷拍者为什么喜欢在官员身上下功夫呢?就其动机而言。大多不是好奇于官员本人的隐私,也无意于公务秘密或人事斗争,而是官员手中的权力!偷拍者的逻辑往往是:在目前的制度环境下,官员私下总会有不可靠人的秘密,通过偷拍,肯定会抓住这些官员的“小辫子”,然后,当事官员手中的权力就可以为“我”所用了。  相似文献   

20.
潘采夫 《廉政瞭望》2013,(16):48-48
我这个70后,遇上了气功和特异功能正火的时候,那时候的大师流行耳朵认字、鼻子闻字、水变油、瓶子移纸条、隔空取物、意念搬物甚至千里传功,这些戏法被称作特异功能。王林玩的这些小戏法,根本就没法入彼时大师的法眼。王林威胁别人时说的“隔着几十米戳死他”“让你一个月溃烂而死”“让你全家死光光”之类的气功。一派流氓无赖嘴脸,更是此前大师们所不屑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