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当前现代化进程中农民问题的核心和实质在于农民对各种社会权益的公平分享,其主要问题表现在:农民无法公平地分享各种社会保障和现代化文明成果,整个社会缺乏农民利益补偿和权益保护机制。造成当前农民问题的根本症结在于不合理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安排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公共产品配置的不公平性。因此,化解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问题关键在于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具体化解策略包括:先进文化的积极引导、社会体制和机制的不断创新、加大面向农民的社会公共产品供给等。  相似文献   

2.
3.
现代化中的农民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农民问题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始终,只有在一个国家充分实现城市化后才能最后解决。西欧拉美等地的农民转变有其历史与环境特殊条件的影响,而东亚的“小农制”模式缓和了农民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难免遭受的苦难,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解决我国目前的农民问题,需要新的思路:尤其是由主要在城市解决农民问题而不只是在农村解决,转向主要依靠个人与社会来解决而不是像以往那样只依赖于政府与官员。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民主政治社会的发展,国家在治理模式、治理主体和治理重心等方面都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在此背景下,警务现代化作为国家治理进程中变革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在警务内涵、警务形式和警务职能重心等方面亦进行了相应的变化与发展,实现了与治理进程的契合。随着国家治理进程的推进,警务现代化需要在警务理念、警务主体与警务方式上做出进一步的变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5.
侯丙孬 《人民论坛》2012,(35):92-93
农业现代化是促进新农村建设、提升农民的科学素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有效方式,而农业产学研合作又是农业现代化的有效路径。在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中,需处理好农村发展的整体性、农业发展的区域性、农村改革的综合性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发挥农业产学研对农业现代化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当前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两个文明建设仍然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状况,“一硬一软”不相称。如何加强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不仅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准确把握科学教育文化发展与思想道德建设的辩证关系 在当前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过程中,一部分同志从理论上没有认识到两种素质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在实践中也就不可能把二者结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共同推进精…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问题事关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社会稳定。政策因素和农民自身因素是造成农民问题的主要原因。为此,必须紧紧围绕这“两大因素”,实现重点突破,促进农民变市民。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这样一个后发外生型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政府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改革开放后,国家政权的收缩,农村自治的薄弱,导致农村治理出现困境。解决农村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必须加大政府放权让利的力度,扶植农村自组织发展,给农民以民主自由的发展空间。促进农民集体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提升,应成为基层政权建设的核心任务。  相似文献   

9.
《传承》2015,(8)
农业现代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农业现代化的逐步实现,新型职业农民应运而生,他们是农业现代化的产物也是现代农业的继承人。在此背景下,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是顺利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如何培育好新型职业农民是目前面临的最现实、最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平问题安徽师大副教授吴鹏森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是各国现代化过程中必然遇到的重大政策选择。世界各国在此问题上有过各种各样的经验和教训。研究这些经验教训对于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忽视社会公平使许多国家...  相似文献   

11.
浅析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失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马克思曾经说过:“城市本身表明了人口、生产工具、资本、享乐和需求的集中,而在乡村里所看到的却是完全相反的情况,孤立与分散。”纵观世界城市化进程,城市总是沿着村庄——集镇——小城镇——城市的轨迹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地发展起来。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土地用途被改变是不可避免的,农民失地便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现象。中国也不例外。在当代中国,城镇化已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大量农村土地转化为城市土地已是事实并将继续下去。仅重庆市江北区从1982年至2004年底,就征用农村土地3万多亩,安置失地农民34000多人。按照《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0年至2030年的30年间占用耕地将超过5450万亩,这意味着不论动因怎样,都会导致失地农民的数量越来越多。如何安置好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是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的大事情。问题在于,在当前整个社会就业压力增大、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的情况下,许多失地农民已成为城镇化浪潮中的新弱势群体。农民失地后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1、生活水平提高困难甚至未能提高由于土地被征用后失地农民的生活方式已经改变,许多生活用品在以前不必买的现在必须通过购买获得,加大了日常支出,以至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民法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焱 《理论月刊》2007,4(5):110-114
在古代中国,不存在知识学意义上的民法,而近代以来急剧社会变迁的整体环境又不利于民法的发展。因此,在当代中国,追求和实现民法的现代化就既是一种正当,又是一种必然。然而,在当代中国民法现代化的进程中,存在着纠纷解决与制度供给、法律与立法、普遍性与地方性之间的悖论。这些悖论的存在,影响着中国民法现代化的路向、途径和实现方式。同时,中国民法的现代化意味着民法方法论的转型和创新,只有打破自我封闭的限制,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流,才更有助于实现中国民法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化是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一个主要特征,从戊戌变法开始探索中华民族的发展一直到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经历了由封建主义到社会主义的不同历史阶段,但是我们始终都在现代化这样一个框架中思考中国的发展。经典的现代化的概念主要是指西方工业革命以来在经济社会领域变迁的模式的总体描述,现代化的概念具有哲学、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一系列特征与含义,其核心思想是在西方政治制度条件下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今天所讲的现代化建设不是上面所说的这样一种西方式的现代化道路,我们希望建立一种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模式来推进…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主体条件问题□贾高建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亦即所谓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之中。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以人为主体的,中国社会现代化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直接取决于主体本身是否具备足以承担这一任务的适宜条件。然而,如果说这...  相似文献   

15.
应重视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杨 《政策》2004,(1):50-51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呈现出新面貌。尤其在 “淮河零点行动”、“一控双达标”、“关停十五小”等行动完成预定目标后,重点地区规模以上企业的工业污染得到较好地遏制, 1999 年后工业污染在废水排放量等主要污染物上的污染负荷比重中已让位于生活污染,47 个环保重点城市的环境质量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普遍呈现恢复态势。但也应该看到,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农村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各种污染与生态问题交织在一起,不仅影响了数亿农村人口的生活,而且威胁到他们的健康,甚至通过水、大气污染和食品污染等渠道最…  相似文献   

16.
王冰涛  杨海军 《前沿》2012,(13):140-141
在当前的社会科学研究中,认为中间阶层是社会的"稳定器",对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经过许多国家历史经验和科学的研究,表明现代社会最合理的社会结构是"两头小,中间大"即中间阶层占多数的"橄榄型"社会。而南昌市现代社会结构还处于中间略大、底部更大的"洋葱头"结构,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因此,要实现南昌市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目标,就要扩大中间阶层在社会阶层结构中的比重,加快中间阶层崛起。  相似文献   

17.
农民问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刘锋农民是我国最大的社会群体,农民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根本问题。几分认识农民问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对于实践上正确处理农民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一、农民:改革与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事...  相似文献   

18.
西部农民现代化问题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布权 《理论月刊》2003,(3):139-141
当西部现代化归根到底取决于西部农民的现代化,当前为西部农民现代化进行战略布局已成为可能,促进西部农民现代化要着重致力于思想观念的现代化、生产方式的现代化以及生活方式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曲新英 《理论月刊》2003,(3):128-128,141
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解决农民问题是一切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农民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在现代化进程中身份转化的自主性及中国共产党对农民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命运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某种程度上说,当一个文明趋向于更高、或许还是更有价值的目标时,社会性越轨行为可能有所增多 ——R·本尼迪克特(美国人类学家) 今天的犯罪学者尽管由于他们观察角度的差异,导致他们在对犯罪原因的解释上的各执一端,但都不能否认犯罪与社会条件的相关性。如果说冷战前因为学者们视野的局限,使他们只能将研究的重点落于具体社会中的社会因素与犯罪的关系上,那么,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