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向红  王子寒 《西亚非洲》2023,(1):131-155+160
土耳其是影响中亚地区的重要外部行为体,中亚也是土耳其外交战略布局中的关键地区之一。埃尔多安执政以来,土耳其在新的整体性外交战略的基础上调整了其中亚政策,对中亚的投入和关注度仅次于中东。土耳其的中亚政策目标主要有三:将中亚塑造为“战略纵深地带”,以此为本国“全球性大国”构想提供支撑;推动中亚能源西运,将本国塑造为全球能源枢纽;力推突厥语国家一体化,积极参与中亚事务,配合“东向”的整体性外交政策转型。为实现上述政策目标,土耳其采取了包括首脑外交、经济外交、公共外交、安全外交以及能源外交在内的多重政策工具,推进与中亚国家的全方位合作,以此保障中亚政策的实施。土耳其的中亚政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特征,即政策布局上的国别圈层性,政策工具运用上更倾向于文化手段以及通过平衡战略保障政策实施。从中亚博弈的未来趋势来看,土耳其虽然目前通过采取议题对冲策略实现了中亚政策实施的大幅度推进,而一旦乌克兰危机结束,俄罗斯与西方关系趋缓,土、俄在中亚地区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甚至将重塑中亚大国博弈格局。  相似文献   

2.
王海燕 《国际问题研究》2020,(2):107-133,136
中国与中亚国家共建数字丝绸之路对“一带一路”建设和提升中亚国家现代化发展水平意义重大。中亚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各国纷纷出台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电子商务发展方兴未艾,电子政务能力不断提升,但各国数字经济发展差距较大。中国与中亚国家共建数字丝绸之路有着良好的基础,双方已建立起较为稳定持久的互信关系,都提出了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已有多层次合作机制,中亚国家对双方合作的内在动力较强。但双方合作也面临不少挑战,中亚国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数字人才紧缺,网络安全和地缘政治风险亦不断增加。中国和中亚国家可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治理、电子商务、数字人才培养等路径入手展开合作,因国施策,共建数字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3.
自中亚国家独立以来,大国对中亚的能源政策经历了不断调整与演变。与此相应,中亚国家为保障本国的利益和安全,也在不断修改本国的能源发展战略,建立和完善与本国经济发展战略相适应的能源合作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未来中亚地区能源发展趋势仍然是大国之间、大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并拓展到中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形成相对均衡的多元化、多模式、互利共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中亚各国独立后,有关国家在中亚国际政治舞台上展开了激烈角逐,最终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伊朗和俄罗斯凭借其固有的地缘政治、经济优势以及民族、宗教联系,成为中亚地缘战略棋盘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棋手,并因各自的利益需求而走向结盟。与美国和土耳其在中亚的利益主导型结盟关系不同,伊、俄两国在中亚结成一种借助型联盟关系。由于受文明因素、战略侧重点和中亚各国之间矛盾的制约,伊、俄两国关系不会一帆风顺。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土耳其与中亚国家的关系持续升温,加强了政治、军事和经济等领域的战略合作。双方基于共同的利益诉求和战略关切,不断深化政治互信、加强军事合作、扩大经贸关系、对接发展战略、开展教育合作、推动媒体融合,从而巩固和全面提升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从近期看,土耳其依托突厥国家组织,并积极转化俄乌冲突的不利影响,继续全方位拓展与中亚国家的双边、多边关系,将战略合作推向纵深,努力推进突厥语国家的一体化。其结果势必引起中亚地缘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并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俄罗斯在中亚的战略空间。  相似文献   

6.
不断拓展与中亚国家合作是美国中亚战略的基本取向。与此同时,与美国开展合作已是中亚各国实现安全和发展目标不可或缺的内容。尽管如此,由于美国与中亚国家战略目标和利益存在差异,双方的矛盾在所难免。美国在中亚国家积极推销“西方民主”,一直遭到中亚国家的抵制,美国对中亚国家人权问题的“关注”也常常引发中亚国家的不满。对于美国而言,与中亚国家冲突不利于其扩展影响力,也不利于与中亚国家建立政治互信,更不利于实现其中亚战略目标。对中亚国家来说,与美国发生冲突不仅影响到对美的政治信任,而且使之与美合作处于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  相似文献   

7.
中亚国家独立后,探索建立区内一体化组织的努力始终没有停止过。同时中亚国家还积极参与和发展与区外国家、国际组织和机构的合作关系,借助国际力量提升地区实力,实现中亚地区的稳定和发展。进入21世纪后,中亚国家经济呈稳步上升趋势,各国对解决区内合作问题的认识发生变化,普遍认同通过谈判和妥协是寻求区内问题解决的根本途径,同时认识到来白区外的投资和援助治标不治本,中亚地区事务的最终解决需要依靠区内国家的共同努力。在哈萨克斯坦的大力推动和提议下,组建新的中亚一体化组织“中亚国家联盟”的进程开始起步。  相似文献   

8.
中亚国家独立之初,各国领导人表达了借助原苏联时期的联系实现更高程度一体化的愿望;各国相似的历史经历以及在经济与安全领域的诸多联系,也为推进地区一体化提供了良好条件。然而,由于苏联解体给中亚国家造成冲击、各国在国家层面致力于国家建构、相互之间关系有待进一步改善以及俄美在地区层面博弈等因素影响,中亚国家在推进地区一体化方面尚未取得根本突破。中亚各国可通过转变对地区一体化问题立场,在对外经济政策和改善与其他国家关系等方面做出努力,为推动地区合作取得更大进展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
中亚国家关系现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亚国家之间表面言和,主张"一体化",领导人经常会晤,虽有成绩,但不大.最近它们又将"中亚经济共同体"更名为"中亚合作组织",将合作由经济扩大到政治、人文等领域.实际上,中亚国家之间矛盾很多,关系并不融洽,许多做法与"一体化"的要求相去甚远.中亚国家之间的不和已经对经济发展、反恐、地区形势和上海合作组织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2021年是中亚国家独立三十周年的特殊年份。回顾中亚地区的治理历程可发现,该地区的治理模式大体经历了规则治理为主到关系治理为主的演进。中亚国家独立后的优先任务在于学习并接受国际规范与规则,提升自身的国际生存能力,而国际规则在很大程度上指引着中亚国家间的互动及其对国际事务的参与。这种态势,导致中亚地区治理具有浓郁的规范治理的特征。而“9·11”事件后,尤其是当2003~2005年间“颜色革命”波及后苏联空间时,中亚国家意识到处理好与域外大国的关系极为重要,因其直接影响到各国的政权生存,由此导致各国将实现对各种关系的大致平衡视为国家优先任务,这使中亚地区治理的关系治理特征凸显。中亚地区治理模式的转型,反映了参与中亚地区治理的行为体逐渐增多、地区治理议题日益繁杂、治理主体间关系日益复杂等现实。中亚地区治理模式的转型有多重影响,如中亚国家自主性得到显著提高,地区治理成效好坏参半,各国寻求关系平衡增大了大国主导中亚事务的难度,使中亚地区逐渐形成了后自由主义的地区秩序类型。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冷战后的中亚为背景,运用国际关系的软实力理论,详细论述了中亚软实力的现状和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适时制定中亚软实力的战略设计与对策选择,即通过加快中亚政治体制改革,着力打造中亚民主政治新形象,增强各国的政治公信力;加速中亚经济建设步伐,不断提高地区经济的整体实力;加大各国政府的投入力度,调动社会各界捐资出力的积极性;努力建构中亚国家文化外交战略,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提高地区软实力的层级水平等,全方位、多层次地进行软实力建设,使地区软实力迈上一个新台阶,但从长远看仍面临挑战,需要中亚国家和人民来共同应对.  相似文献   

12.
2005年的中亚形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是中亚地区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一年.政治上,受格鲁吉亚"玫瑰革命"和乌克兰"橙色革命"冲击波的影响,一些国家出现剧烈的政治动荡.3月下旬,吉尔吉斯斯坦政权更迭;5月中旬,乌兹别克斯坦发生"安集延事件".经济上,各国间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哈萨克斯坦发展势头强劲,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头羊;吉尔吉斯斯坦受政局动荡影响,经济出现下滑;其余国家经济继续恢复性增长.安全上,恐怖主义威胁仍十分严峻,宗教极端势力继续蔓延,并且凸显武装暴力色彩;阿富汗毒品对中亚地区的渗透有增无减,中亚国家已成为阿富汗毒品的主要流通地.地缘政治上,大国搏弈继续全面展开,美俄围绕争夺地区主导权展开新一轮激烈角逐,频繁"过招",地区力量对比此消彼长.  相似文献   

13.
2005年2月纳扎尔巴耶夫总统提出"中亚国家联盟"建议后,哈萨克斯坦官方多次表示:中亚国家联盟仅是经济一体化的合作形式,致力于解决中亚地区内部的各种问题,将有利于整个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哈国现在有能力且有意愿在中亚地区推进该主张.其他中亚国家对哈国的建议态度不一.除吉尔吉斯斯坦积极支持外,鸟、土、塔三国均未作回应.从目前情况看,哈国具备一定的推动中亚国家联盟建设的有利条件,但同时面临的困难亦不少.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对“政治稳定”这一概念进行了理论阐释 ,在此基础上 ,结合中亚五国当前社会政治发展的总体特征 ,分析了在转型与发展时期对中亚国家政治稳定带来负面影响的主要因素。本文认为 ,解决政治稳定问题是中亚五国摆脱转型危机 ,迈向良性发展轨道的首要前提之一 ;同时指出 ,政治稳定既是中亚地区每个国家的内部问题 ,也是同这些国家密切相关的地区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大致从2007年土耳其“正义与发展党”再度执政并推行“新奥斯曼主义”政策以来,泛突厥主义获得新动力,相对于之前的泛突厥主义进程(1991年至2005年间),类似现象或可称为“新泛突厥主义”。2009年,土耳其明确以“新奥斯曼主义”作为治国和外交方略,其实是对之前政策的确认,而泛突厥主义正是“新奥斯曼主义”意识形态兼容的部分。与此前相比,土耳其与中亚、高加索相关各国互动更加频繁,中亚、高加索各国积极配合,各方合作水平提升;初步具备了机制化的合作平台,进行突厥语国家的多边合作。土耳其政治家不仅用“新奥斯曼主义”凝聚国民,也在争夺中亚、高加索的“大牌局”中,获得地缘文明、地缘政治优势,其影响不断扩大,是一个值得观察的现象。现在,俄罗斯、西方国家和土耳其在东欧和中东的激烈争夺必将影响中亚形势,而中亚地区与中国国家安全紧密相关。泛突厥主义也会给中国带来意识形态-文化的挑战、甚至安全威胁。因此,必须深入观察其动态和趋势并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6.
孙祁 《现代国际关系》2023,(9):131-146+149-150
在乌克兰危机、大国竞争、新冠疫情等多重因素冲击下,中亚国家的外交政策愈加显现独立自主性特征。但中亚国家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却被西方狭隘地视为“去俄化”。目前来看,中亚国家是在务实主义的基础上更注重对外战略独立自主性,并寻求利益最大化,而非实质性的“去俄化”,也不意味着倒向西方,更不意味着其外交政策和国家身份的彻底转型。相反,中亚国家是在认清30多年前更具吸引力的“西方模式”陷入深重危机的事实后,在乌克兰危机后大国竞争又一次转向中亚地缘板块的历史机遇下,寻找保持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独立自主性的自我探索。  相似文献   

17.
中亚各国独立以来,为了消除因原苏联经济协作体系瓦解后带来的严重不利因素影响,推动社会经济生产的逐渐恢复,一直充分利用各自的自然地理优势,制定了充分利用本国资源的富国战略。在大规模开发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同时,多数中亚国家采取重视发展黄金开采业的做法,其在各国恢复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重大推动作用开始突显出来。  相似文献   

18.
土耳其外交新政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东超 《亚非纵横》2011,(6):33-38,45
以埃尔多安为总理的土耳其政府,在外交上以凯末尔主义和战略深度主义为指导思想,利用独特的地缘战略位置,积极扩展在中东、中亚、高加索、巴尔干等地区的影响力,改善与邻国的关系。土耳其政府的外交政策体现出独立性、平衡性、多样性的特点,外交策略显现出“由西转东”的倾向。尤其是在中东剧变之后,土耳其在中东地区极为活跃,积极与变革后的国家开展外交活动。外交政策的调整表明了土渴望与以往所忽视的东方国家改善并发展关系。但是,作为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传统盟友,土耳其以西方国家为基轴的外交战略不会在短时期内发生根本改变。  相似文献   

19.
从1997年起,中亚国家的经济开始摆脱下滑趋势,走上恢复性增长的轨道。但中亚的经济形势是不稳定的,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另一方面。中亚国家能源领域的开发具有超前发展特点。里海地区新的油气资源发现为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光泽。也许一些中亚能源国家振兴的希望就在于此。从90年代中期起中亚出现了伊斯兰极端武装频繁活动的新危险,加之中亚有组织犯罪、毒品武器走私及阿富汗塔利班势力推进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一些国家政治经济安全。对此,安全利益与中亚国家休戚相关的中国,应该如何加强与中亚国家合作睦邻关系并确保自身国家安全,自然成为一个新的思考和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20.
大国中亚能源博弈的新地缘政治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是关系中国未来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中亚地区对于中国不仅有着重要的地缘政治意义,而且是中国实现油气来源“多元化”和能源输送“安全性”的战略重地。中国随着对进口能源依赖程度的不断提高,正确认识世界主要国家在中亚地区的能源合作与博弈,明确这些错综复杂的大国关系对中亚国家与我国能源合作前景的影响,对我国制订和实施切实可行的中亚能源战略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