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国总统克林顿今年3月和8月先后签署的“赫尔姆斯—伯顿”和“达马托法”,分别授权美国总统对古巴进行贸易的外国公司和对利比亚、伊朗进行石油、天然气贸易的第三国公司进行制裁,引起了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国家的愤慨。欧盟15国外长决定本月中旬就此向世界贸易组织仲裁法庭对美国起诉。 “赫尔姆斯—伯顿法”(以下简  相似文献   

2.
美国新总统布什上台不足一个月,就急匆匆地对美国的老对头伊拉克发动了第一次军事打击行动。尽管他本人宣称这只是“例行的行动”,然而,这次空袭目标不在美设立的“禁飞区”,而是直指首都巴格达附近的通讯指挥中心;这次行动除直接参与的 24架美战机和 6架英战机外,还出动了 50架各种飞机参战,行动规模可谓“空前”;空袭事前得到总统批准、进行情况及时禀报总统、事后总统立即对外公开表态。仅从上述几点,人们就不难看出,这是布什新政府精心谋划的行动,决非“例行”公事。 对外炫耀武力几乎是美国历届政府的“爱好”,布什新政府…  相似文献   

3.
韩国总统金大中 3月 9日结束了对美国的访问。这次访问是在朝鲜领导人金正日即将回访韩国和俄罗斯总统刚结束访韩后进行的,它无疑会对朝鲜半岛的和平进程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备受关注。 布什当选总统后,一再强调美国将“在严格互惠的基础上”与朝鲜发展关系,他在就职演说中称朝鲜是“世界和平之敌”,并多次声明美国将实施耗资 600亿美元的“国家导弹防御”计划,以免美国及其盟友遭到像朝鲜、伊拉克和伊朗这样“无赖国家”的导弹袭击。这些言论使金大中深表忧虑,两次与布什通电话,要求尽早举行韩美首脑会晤,并于 2月初分别派韩国外…  相似文献   

4.
伴随新世纪的钟声带来的是“美国决不放过伊拉克 !”的恫吓。在竞选时发出这一警告伊拉克的人如今成了美国新世纪的第一位总统,而他就是十年前对伊发动海湾战争的美国总统老布什的儿子——小布什。 10年前海湾战争中的铁腕人物又纷纷成了美国新政府中的要员,笼罩在伊拉克人头上的战争阴影就是这样挥之不去。 美国如此对伊拉克“穷追不舍”,没完没了,原因当然不是单纯的,是多方面的,但石油资源无疑是这场战争发动以至延缓至今的最重要的原动力。 10年前,美国为确保稳定的石油供应而发动了海湾战争。 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大国的工业化…  相似文献   

5.
“301”条款     
《瞭望》1999,(12)
“301”条款是美国国内贸易法、即《1974年贸易法》中第301条款的简称。根据该条款,美国可以对被它认为是“不公平”的其他国家的贸易做法进行调查,并可与有关国家政府协商,最后由总统决定采取提高关税、限制进口、停止有关协定等报复措施。198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1988年综合贸易法》,对301条款做了修改,增加T“超级301条款”和“特别301条款”。修改后的条款将美国总统决定对外国“不公平贸易”采取报复的权力移交给了美国贸易代表,并增加了“强制性报复”的内容。“超级301条款”主要是针对限制美…  相似文献   

6.
2月16日至24日,美国国防部长切尼访问了危地马拉、巴拿马、巴西、阿根廷和智利5国,这是布什就任美国总统以来国防部长对拉美国家的首次访问。切尼同这些国家的总统、国防部长等举行了晤谈,并同有的国家在军事合作方面达成了一些协议。 切尼拉美之行的目的何在?美国驻巴西大使馆新闻办公室作了明确的回答:目的是保证冷战后拉美民主的稳定和更加安全。也就是说,为了稳定美国的后院。今年2月4日,素有“民主橱窗”之称的南美石油  相似文献   

7.
美国总统难产,全球都把目光转到这件重大而又离奇的大事上。或忧或嘲,或议论弊病教训,或冷眼观赏美国特色的“民主”表演,在全球形成了一种评点美国“民主”的舆论潮。 遍观之,全球主旋律是讽刺加嘲笑。稍细观之,大约可分三种类型。 一是美国的盟国,它们主要是批评美国“民主制度”的弊端,当然也不乏指责和讽刺的浓烈气味。法国舆论普遍强调,“这明显暴露美国间接选举总统的制度存在的漏洞,两百多年墨守成规,未能随时代的演变而进步”。法国社会党第一书记说,“美国喜欢教训别国,如果这种混乱局面持续下去,是否可以改用法国…  相似文献   

8.
刘江 《瞭望》2000,(37)
按常规,9月4日劳动节一过, 美国总统大选的“马拉松”便 进入决赛冲刺阶段。目前,共和、民主两党的总统竞选人布什和戈尔都在紧锣密鼓地加强造势,力图巩固各自的传统阵地,同时争取仍在观望的中间选民。问鼎白宫之战正在日趋白热化。此间媒体评论说,本次大选很可能成为战后美国历史上两党实力最接近、竞争最激烈的一次总统选举。 纵观今年美国大选,其背景有三大特点:一是美国的“新经济”繁荣已持续9年以上,公众对未来发展大多特乐观态度;二是全球化浪潮给美国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使美国国内的利益格局发生…  相似文献   

9.
在美国,总统的一家被尊之为“第一家庭”,总统夫人则被誉为“第一夫人”。 从里根就任美国第四十位总统开始,他的一家也成了“第一家庭”。让我们看看他们是怎么生活的。  相似文献   

10.
朝鲜宣布再次发射卫星引起国际舆论哗然。有的认为这是朝鲜为了“影响”韩国的总统选举,为自己“支持”的总统傍盘人加分;有的认为这是南月鲜向刚冈蚴的美国总统奥巴马“施压”,迫使其改变对朝敌视政策,坐下来与朝鲜对话:有的认为这是朝鲜为纪念己故领导人金正日逝世一周年,同时为新领导人金正恩创建业绩。这些说法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不过,后一种看法或许比较接近朝鲜的实际。  相似文献   

11.
美国大选已到了最后冲刺阶 级,两大主要政党——共和 党候选人小布什和民主党候选人戈尔为争夺下届总统宝座正使尽了浑身解数,其激烈程度令人难以想象。而这一系列明争暗斗都离不开一个“钱”字。美国的选举实际上也是一场筹款比赛。 没有钱靠边站在美国,无论是竞选总统、国会议员,还是竞选州长或是州议员,没有钱是根本行不通的。在此次总统大选初期,共和、民主两党均有多位候选人,但后来都先后退出,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竞选资金不足。 筹款花样名目繁多美国的选举,尤其是总统选举耗资惊人。在1992年的总统选举中,当时的…  相似文献   

12.
南晨 《各界》2010,(12):29-31
埃德加·胡佛是一个创造了美国历史和FBI(美国联邦调查局)神话的传奇人物,他曾是FBI的化身,是一个令人恐惧的神秘人物,也是美国历史上最有权势和最富争议的人物。 美国作家理查德·海科在其著作《傀儡大师:埃德加·胡佛的秘密生活》中写道:“胡佛知道怎样保守秘密,这是他成功的真正原因。他不仅知道这些秘密,而且没有人知道他究竟知道哪些秘密。”“没有一位总统敢解雇胡佛,因为没有一位总统知道胡佛究竟知道些什么。这对总统来说是最大的恐吓。”  相似文献   

13.
“帮助墨西哥就是帮助美国自己”本刊特约记者翟景升华盛顿专电“帮助墨西哥就是帮助美国自己”,这是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劝说反对者同意向墨西哥提供一揽子援助计划时再三讲的,后来又被美国传播媒介广为引用的一句话。这句话的确道出了美国同这个南方邻国之间的利害关系。...  相似文献   

14.
美国奥巴马总统上任后曾多次公开宣称,美国只能当“世界第一”,不能当“第二”。为了续保“龙头老大”地位,奥巴马政府加大了对外政策的调整力度,着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5.
《瞭望》1999,(24)
美国会议员控克林顿违宪美国联邦地区法院6月3日开始就26名国会议员控告克林顿总统“违反宪法”一案展开辩论。作为原告的26名议员认为,宪法没有赋予美国总统对外宣布战争的权力,因此,美国对南联盟的战争行为是非法的。南联盟接受和平协议与北约军方会谈千破裂南斯拉夫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议会6月3日决定,接受俄罗斯总统特使切尔诺梅尔金、芬兰总统阿赫蒂萨里及美国副国务卿塔尔博特提出的和平协议,南联盟政府当天开会后发表声明,表示支持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上述决定。5日开始,北约代表和南联盟军事代表开始就南联盟从科索沃撤军问题举…  相似文献   

16.
经过3月7日“超级星期二”的 关键一战,美国总统预选局 势已然明朗。副总统戈尔一举击败党内唯一竞争对手、前新泽西州参议员布拉德利,夺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资格。在共和党方面,得克萨斯州州长乔治·沃克·布什(因是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之子,而被称为小布什)战胜党内主要挑战者、亚利桑那州参议员麦凯恩,成为该党事实上的总统候选人。尽管总统预选要到6月份才能正式结束,总统候选人也要到今年夏天的两党全国代表大会上正式宣布,但到目前为止的预选表明,持续一年左右的总统候选人角逐已经接近尾声。民主党两强相争戈尔出线 由…  相似文献   

17.
梅鸥 《瞭望》1998,(50)
回顾全球经济形势,不能不关注美国和西欧盛行的“第三条道路”热。这股浪潮中,居于潮头的扛旗人物,是美国总统克林顿和英国首相布莱尔。何为“第三条道路”“第三条道路”亦称“中间道路”,是指美国民主党和西欧左翼政党为解决当今全球化时代出现的各种问题而提出的一...  相似文献   

18.
2000年的美国大选是本世纪美国最后一次选举,选出新世纪美国第一位总统。这次选举历时一个多月,总统前所未有地难产,戈尔和小布什之间的官司大战使选情一波三折,引起世人普遍关注。大选中,戈尔和小布什分别打出“平民主义”和“富有同情心的保守主义”的旗帜,两位候选人都代表了两党中的温和派别,但他们的一些核心理念仍有相当差异。小布什仍然沿袭了共和党传统的立场,继续主张政府少干预、支持大幅度削减税收、加强国防、反对“肯定性行动”、反对堕胎和管制枪支,主张部署全面的(包括陆基、海基和以太空为基地的)国家导弹防…  相似文献   

19.
伊朗缘何提出与美国人民对话●本刊特约记者荣松德黑兰专电伊朗总统哈塔米去年底表示,他希望同“伟大的美国人民”进行对话。哈塔米说,在即将进入21世纪之际,人类更需要进行对话,以消除分歧,增进理解。哈塔米的讲话立即在华盛顿引起了积极反响,美国总统克林顿对哈...  相似文献   

20.
晏振东  陈远 《各界》2011,(8):16-18
晏阳初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社会学家。1926年至1936年,他在定县进行“平民教育实验”,旨在实现中国劳苦阶层平等的受教育权,尤为难得的是,他当时就提出推行公民教育理念。 1943年,晏阳初补充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四大自由”,提出“第五种自由”,即人民要有“免于愚昧无知的自由”,被美国百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评为“世界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