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清政府被迫将台湾割让给日本。1945年10月25日,日本台湾总行向中国投降.台湾恢复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蒋介石所谓的“中华民国政府”则退据台湾.从此,台湾海峡两岸再度分离,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中国政府一直在坚持不懈地探求着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途径和方式,在不同历史时期,提出了不同的对台政策,这又与美国对台政策密切相关。本文仅就此问题进行初步探讨.1949年上半年,中国大陆即将全部解放.解放大陆东南沿海岛屿,包…  相似文献   

2.
近日,《蒋介石家书日记文墨选录》一书在北京出版,成为60年来首度在大陆出版的蒋介石个人著作,这引起了台湾舆论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3.
毛邦初斗蒋     
秋思 《党史纵横》2005,(10):49-50
1949年蒋介石逃到台湾岛后,于1950年3月复任“总统”之职。为了能巩固自己摇摇欲坠的统治,度过危机,蒋介石着手对国民党的政治、军事进行改组,同时对官吏们进行整肃。一方面是驱逐千夫所指的贪官污吏,以改善国民党的公众形象;另一方面则要冻结那些与美国关系密切、精明干练、有可能对其权威构成威胁的挑战者。与在大陆时期相比,台湾狭小的空间显然有利于蒋介石对官员的控制。但台湾地方太小,众多从大陆去的高官难以各遂其愿,通往官场的独木桥上挤满了人,争权夺利较大陆时期要激烈得多。蒋介石也找不到更多合适的位置安插亲信,而个别官场失意…  相似文献   

4.
在台湾,我很偶然看到蒋介石时代的小学“国文课本”——在大陆叫语文课本。几乎在每一册国文课本里,都有颂扬“总统”蒋介石的课文。  相似文献   

5.
大陆、台湾的几位历史学家在一起用餐时,因为其中一位是大陆研究毛泽东的知名专家,于是,大家的话题自然而然转到毛泽东的人格与政治思想等问题上。其问我(作者)谈道,我读蒋介石生活秘书翁元口述的《我在蒋氏父子身边四十三年》一书,觉得可以对蒋介石与毛泽东各自在私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性格作一比较,从中体会两人在政治上的根本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在大陆掌握了全国政权。与此同时,败逃到台湾的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台湾建立了地方政权,继续与大陆对抗。这样,就人为地造成了大陆与台湾分离的局面,台湾问题由此产生。  相似文献   

7.
1949年12月10日,在人民解放军解放大西南的隆隆炮声中,蒋介石逃离成都,乘飞机直抵台湾。在孤岛上重新营造窝巢后,蒋介石痛定思痛,开始检讨起自己在大陆的失败特别是军事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看过电视剧《潜伏》的观众们应该还记得:当蒋介石政权兵败大陆时,国民党特务组织保密局也随之土崩瓦解。然而,不甘失败的国民党在逃往台湾前,在大陆留下了大批特务,随后还不断向大陆派遣特务。这些特务分子组织反动机构,  相似文献   

9.
败退到台湾的蒋介石,为了实现其“驱除共匪、反共复国”的梦想,亲自任命国民党“国防部”第三厅参谋部主任李森为“中国人民自由军闽粤赣区总司令”,派他潜回大陆组织反动武装。然而,这位“总司令”到大陆仅8个月的时间就被我军抓获,蒋介石在大陆建立“游击区”的梦想终成泡影。  相似文献   

10.
1949年,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残余势力败逃到台湾孤岛,在风雨飘摇之秋,开始了与大陆的长期对峙。 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解放了除台湾及其附近岛屿的大部国土之后,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彻底的土地改革。困居台湾仍打着“中华民国”旗号的蒋介石集团,也于50年代初期进行了一场土地改革。同是土地改革,但台湾与祖国大陆所进行的土地改革相比,其土改的  相似文献   

11.
1962年上半年,台湾蒋介石集团错误地估计中国大陆形势,企图利用大陆出现的暂时困难和不利的国际环境以军事反攻大陆,乘机实现其“光复大陆”的野心。中央军委以高超的斗争艺术,彻底粉碎了台湾当局随后对大陆进行的渡海武装袭扰和海上军事进犯活动,使海峡两岸海军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特别是两次海上战役的胜利,标志着国民党海军在台湾海峡的军事优势已成为过去。  相似文献   

12.
正西安事变推动了近代中国历史前进,功在国家,利在民族,但有人不能正确地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不去考察国民党蒋介石失败的教训,错误地把国民党、蒋介石在大陆的溃败转嫁到西安事变上,说是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使当时处于绝境的中共及红军"起死回生",最终夺取了大陆,迫使蒋介石败退台湾。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后,我党确定了“解放台湾”的对台方针,到了90年代,此方针发展为”一国两制”。从“解放台湾”到“一国两制”,构成了我党对台方针的形成和发展的轨迹,也体现了我党对台湾由以武力解放为主转到以和平统一为主的发展过程。回顾这一发展过程,既有助于认识过去“解放台湾”方针的正确性,也有助于加深理解现在“一国两制”决策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一)新中国刚刚成立时,我党没有提出专门的对台方针,但其基本思想是武力解放台湾。1949年未,蒋介石飞离大陆,开始偏安于台湾,国民党在大陆的要员也随之纷纷到了台湾,国民…  相似文献   

14.
为了祖国的早日统一,中国共产党在蒋介石败退台湾之后,曾多次发出和平统一的呼吁。蒋介石也一直对大陆念念不忘。于是,便有了国、共两党的五次秘密接触。自国民党败退台湾后,国、共两党第一次秘密接触是在1950年。当时,人民解放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在长江以南的大片土地上展开了大规模剿匪活动,并在东南沿海准备消灭残逃于一些岛屿上的蒋军。中共中央在《告前线将士和全国同胞书》中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在195O年的光辉战斗任务,就是解放台湾、海南岛和西藏,歼灭蒋介石匪帮的最后残余,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不让美帝国主…  相似文献   

15.
6月16日,《郝柏村解读蒋公日记1945—1949》(以下简称((都解读》)在台湾出版。郝柏村不仅与蒋有最贴身亲近的接触,而且亲见亲历亲闻历史中翻天覆地的五年。他本人曾是蒋介石6年的侍卫长,亲身经历抗日战争与国共内战,甚至从成都随蒋介石同日离开大陆,  相似文献   

16.
孟红 《世纪风采》2009,(11):28-32
当人们沉浸在庆贺新中国诞生并开始热情似火建设百废待兴的祖同时,隐蔽战线上却仍然狼烟四起,退踞台湾作困兽斗的蒋介石咬牙切齿地向他的特务们下达了“对中共领导人进行刺杀”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正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共中央争取和平解放台湾的一系列措施逐步影响到台湾内部,引起美国政府的严重不安,于是加紧推行"两个中国"的政策。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蒋介石希望大陆方面有所行动,以维系大陆与台湾之间的联系。1959年,毛泽东跟当时苏联驻中国大使透露,1957年蒋介石曾经托人带话给周恩来,希望我们能好好地把金门炸一炸、打一打。1958年,国际局势紧张,美国对我国台湾的干涉也进一步升级。是  相似文献   

18.
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后,海峡两岸的正常交往便被人为割断。为了祖国统一大业,中共多次呼吁和谈,而蒋介石对“统一大陆”也念念不忘,于是在50年代,国共两党曾进行了三次秘密接触,探讨合作事宜。  相似文献   

19.
1958年,由于美、英军队入侵伊拉克、黎巴嫩等地,中东形势骤然紧张,成为世界矛盾的焦点。世界进步舆论都在声援中东人民的反侵略斗争。而台湾蒋介石集团却企图乘机扩大事态,在金门、马祖和台湾先后举行军事演习,同时加强空军对大陆的侦察和袭击,并于7月17日宣布“特别戒备”。  相似文献   

20.
1949年,蒋介石败退到台湾之后,并没有服输,在 美国给予大批军援经援情况下,他从不停止叫嚷"反 攻大陆,光复国土",直到弥留之际,还把蒋经国叫到 病床前,仍念念不忘"反共复国"。最后,带着一枕黄梁 梦,撒手人寰。 全岛总动员 蒋介石溃退到台湾时说:"不是共产党打败了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